古代西方教育的發展
各位同學大家好,今天為大家帶來關於古代教育之古代西方教育的特點,此考點在教師資格證考試和教師招聘考試中,都是一個長出考點,主要考察不同時期教育的特點,以客觀題(單選、多選、判斷)為主。重點在於識記。所以我會將各個時期的考點直接羅列出來,再進行解釋,這樣方便大家梳理和理解。接下來跟著老師的腳步一起來看看學習吧!
古代西方教育分為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兩個時期,奴隸社會主要包括:古巴比倫、古埃及、古印度、古希臘、古羅馬;封建社會主要為中世紀的歐洲。今天主要講解的是古代西方奴隸社會時期教育的特點,大家快拿小本本學起來吧。
1.古巴比倫教育:泥板書舍
古巴比倫教育史兩河流域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前身是蘇美爾文化。公元前3000年,蘇美爾人就地取材,利用泥土和水調勻,製成泥板,將字可在上面,就形成了「記板書」但是由於笨重、不便,後來發展成了契約文字。
泥板書和契約文字的發明,加上科學技術的發展,為巴比倫的學校教育提供了可能,最早的學校與寺廟有關,所以當時的學校被稱為「泥板書舍」。
2.古埃及教育:宮廷學校--是最古老的學校
僧侶學校--以學術為中心
職官學校--職業教育性質學校
文士學校--古埃及一般奴隸主的教育目標為「學為文士」
宮廷學校是蘇聯教育家米丁斯基認為公元前2500誒及學校是人最早的有史可查的古老學校,是國王法老在宮廷中設立的學校,一教育皇子皇孫和朝廷臣子為目的,學生在畢業後,可以委以重任為官吏。
僧侶學校或寺廟學校,是設立在寺廟中的學校,重視科學技術教育,是以學術為中心。
職官學校或書吏學校,是古埃及職業教育性質的學校,招收貴族和官員弟子,負責基礎訓練和業務訓練的雙重任務。
文士學校是一種低級的教育機構,對學生分出身限制較寬,以培養能熟練運用文字從事書寫及計算工作的人為主,招收人數較多,所以也是當時創辦最多的學校。
3.古印度教育:教育控制在婆羅門和佛教手中
最高級教師:僧侶
教育內容:《吠陀》
教育活動:背誦經典
公元前6世紀印度教育,一般稱為「婆羅門教育」。教育的對象主要為佛教和婆羅門教為主,其中婆羅門教為最高等級的教派,以家庭教育為主。主要學習用梵文寫《吠陀》經,以背誦為主要方法。到了公元前8世界後,印度出現了一種家庭中的婆羅門學校,即「古儒學校」
4. 古希臘教育、羅馬
(1)城邦制教育制度
(1)古羅馬教育
教育目的:培養雄辯家
在古羅馬史上,湧現出了許多著名的教育家,其中最有影響的是西塞羅、昆體良和奧古斯丁。西塞羅提出了培養雄辯家的教育思想;昆體良論述了實現這一教育理想所需要的各級教育,尤其論述了教學論思想。奧古斯丁是基督教教父哲學的集大成者,其教育哲學成為西歐中世紀教會教育的理論基礎,影響深遠。
中公講師解析
掃描二維碼·關注微信公眾號-中公教師考試
回復「教育理論」即可查看教師考編兩學各章節練習題
回復「視頻示範」查看各學科視頻示範!
註:本文章用於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版權為「中公教師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或摘編。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中公教師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