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北京11月9日電 9日,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新書《中國古代科技文化及其現代啟示》在北京發布。來自中科院自然科學史、中國社科院哲學所、四川大學自然科學史研究所、北京師範大學哲學與社會學學院、北京天文館古觀象臺等專家就中國的古代科技哲學進行研討。
《中國古代科技文化及其現代啟示》是國家社會科學基金的委託研究項目。這本書梳理出中國歷史上科學技術文化發展的脈絡及其特點,通過選取對數學、天文學、農學、醫藥學和工程技術等學科領域發展的研究,揭示傳統文化中的儒家文化、道家文化、佛教文化和科學技術文化的關係,考察中外文化交流對中國科學技術發展的影響,昭示中國古代科學技術文化對當代科學技術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有哪些啟示和借鑑。
世界著名數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吳文俊的研究表明,中國的古代數學,和西方的數學,走的是完全不同的道路,有不同的思想方法,是兩個完全不同的系統。他認為,從內容來講,西方的數學,就是證明定理。而中國的古代數學,主要內容是解方程。代表性的作品,西方就是《幾何原本》,中國是《九章算術》。整個數學的體系,西方的數學其核心是推理論證,而中國數學的體系是一種為解決問題,著重具體計算的一種算法的體系,與西方數學的演繹體系完全不一樣。
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研究員董光璧認為,中國科學文化傳統對於新科學範式的建立會有某種啟迪。生成論的自然觀、比類互補的邏輯推理和模型化的理論構造,可望對未來科學有所補益。
在專家研討會上,與會者認為,中國人解釋自然的程度並不次於西方,中國古代科技成就的取得是與中華科學技術文化所具有的獨特的傳統、認識論、方法論和價值取向分不開的。
與會者表示,中國文化價值的精髓是「和諧理念「和「中庸之道」,它既是倫理價值也是一種方法論。作為倫理價值它強調和諧,作為方法論它避免極端。當代科學技術文明的困境要求科學與人文精神相結合。
專家認為,梳理中國古代科學思想的獨特歷史道路,對其獨特的觀念、認識論、方法論和價值取向給以現代的科學闡釋,揭示出它們對當代科學技術的發展,所具有啟迪和借鑑的意義,這是中國傳統文化研究不可或缺的重要內容。(完)
本文系轉載,不代表參考消息網的觀點。參考消息網對其文字、圖片與其他內容的真實性、及時性、完整性和準確性以及其權利屬性均不作任何保證和承諾,請讀者和相關方自行核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