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五千年的發展真的不如西方五百年嗎?

2020-12-15 棟哥歷史

經常有人說,中國五千年的發展不如西方五百年,不如美國的兩百年等。

比如,北大教授張維迎曾說:中國在過去500年沒有作出一項可以載入史冊的發明創造,不要說與美國、英國比,我們甚至連瑞士的一個零頭也達不到,這意味著近500年我們對人類的貢獻幾乎為零。

中國五千年的發展真的不如西方500年嗎?

其實這樣的問題設置了多重陷阱。

首先,中國是一個國家,西方則包括了歐洲、北美、澳大利亞、紐西蘭等幾十個國家。把一個國家和幾十個國家比當然不公平。

竟然是文明之間的對比,就應該拿西方文明和東方文明比,或者至少和儒教文明(包括中日韓越)比。

其次,假如單獨和一個國家比,那就不要只比近代,古代也要比一下。

其實,古代中國遠勝於其他文明,最近幾十年也不差。

當然,中國作為一個大國,文明型國家,既然別人提出了挑戰,也沒有不應戰的道理。還是要正面回答問題:中國五千年的發展確實不如近代500年。

為什麼中國五千年的發展不如西方五百年呢?

一,中國是原生文明,歐洲是次生文明。

原生文明起源早,獨立發展,發展相對緩慢,次生文明起源晚,大量吸收原生文明的發展成果,因此發展快。

華夏文明是中國人的祖先從零開始,燧人氏鑽木取火,有巢氏修建房屋,神農氏嘗百草,黃帝打敗蚩尤,倉頡發明漢字,大禹治水,啟創建第一個王朝,秦始皇統一六國等一步步發展起來的。這其中幾乎全都靠我們華夏民族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吸納的外部文明成果極少。

當然,上古時期,中華大地上的文明本來就很多,燦若星辰,只不過最後統一為一個文明罷了。

歐洲文明是次生文明,不是依靠自己的智慧和力量發展起來的。在古埃及和兩河文明的影響下誕生了古希臘文明,古希臘文明被當成了歐洲的文化源頭。

歐洲人信仰的基督教則來自西亞的巴勒斯坦地區,基督教是猶太教的分支,猶太教的教義則來自波斯拜火教(明教)。

歐洲文明與中東伊斯蘭文明聯繫緊密,通過戰爭和貿易,雙方有很多文化和技術交流。這兩大文明都是環地中海文明的一部分,除了信仰的宗教不一樣,其他好多地方幾乎都一樣。

近代崛起的不是整個歐洲,而是西歐。西歐大量應用來自整個歐洲和中東穆斯林世界的文化和科學技術,而歐洲和中東穆斯林世界的文化則來自整個亞歐大陸,包括中華文化。

二,中國是農業文明,近代西方則是手工業和工業文明。

在古代,中國雖然是最發達的農業文明,但農業文明發展高度有限,中國很快就到達了天花板,在不升級產業的情況下,很難繼續發展了。因此,發展速度逐漸放緩。

近代西方則是手工業和工業文明,這兩種產業更有前途。

三,中國是古代文明,近代西方則是現代文明。

在1840年以前的幾千年間,中國的經濟仍然屬於古代經濟模式。之後經過100年的轉型,才慢慢變成現代經濟。

西方人雖然號稱有幾千年的歷史,文化源頭是古希臘。但其實西方在古代的成就乏善可陳,只是在最近500才開始崛起。近500年西方屬於現代經濟。

中國的古代經濟當然比不過西方的現代經濟。

四,中國是大一統國家,缺乏競爭,西方則相反。

從秦始皇統一中國以來,中國大部分時間裡都處於統一狀態,沒有文明發展程度相近的對手,也沒有比中國文明程度更高的文明可以學習。因此,發展緩慢。

西方則一直處於分裂狀態,類似於中國的春秋戰國時期,各國競爭激烈,爭相變法、吸引人才和應用新技術。這種情況下,西方國家更容易進行產業升級和經濟轉型。最終充滿活力的西方發展程度超過了中國。

總結:中華文明的發展基本獨立發展,長期領先世界。西方則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廣泛吸取阿拉伯文明和中華文明的發展成果,然後在此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兩者完全不可同日而語

大家也可以說一下自己的看法。

相關焦點

  • 中國歷史真的有五千年嗎?
    中國歷史真的有五千年嗎?其實呢,我國歷史年份是由兩部分組成,中華上下五千年中的「上下」是一個縱向的意思,指的是公元前和公元後的歷史年份,分別是公元前3000年和公元後2000多年,公元前後一共5000年的意思。
  • 威士忌走遍世界,白酒難出國門,中國酒真的就不如西方嗎?
    可以說,你在中國的街道隨便問一個成年人「喝沒喝過白酒」,這個人幾乎不可能會和你說「沒喝過」,這就是白酒在中國的普遍程度。可到了國外,即使是在我國名氣最大的「貴州茅臺」,也並不能被西方消費者普遍熟知。相反,西方名酒威士忌卻在中國的土地上越來越受關注與追捧。難道中國白酒真的就不如西方嗎?
  • 中國童話的「偏見」:中國童話故事,真的不如西方的經典?
    中國童話不如西方經典嗎?在大家的印象中,好像西方的童話更經典一些,大人也好,孩子也好,印象最深刻的,還是《格林童話》、《一千零一夜》、《安徒生童話》,就像我家大寶,跟我講灰姑娘的故事一樣,這些鮮明的角色形象深入人心。是中國童話不如西方的經典嗎?
  • 中國五千年的歷史是怎樣計算的?
    中國五千年的歷史,究竟又是怎樣計算的?由於不清楚這個問題的人非常多,這次將為大家科普這兩個歷史中常用名詞的真正含義。但,是在歐洲殖民者侵略世界以前,公元紀年的標準只在歐洲大陸普及,由西方殖民者發動的侵略殖民戰爭打響以後,隨著西方的勢力遍布全球,這種紀年標準才成為了國際通行的用法。
  • 西方為何不承認中國五千年歷史,以前只承認周朝現在才承認商朝?
    五千年歷史與爭論的由來說中國有五千年歷史一般是從司馬遷《史記》記載的三皇五帝開始算起,一直到現在。中國是一個善於記載歷史的國家,在過往兩千年裡,我們擁有著完備的歷史記錄以及文獻資料。而司馬遷的《史記》更是被認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在歷史學界擁有著極高的地位。
  • 中國有五千年歷史,國際上卻只承認三千年,夏朝為什麼不被承認?
    說起來中國歷史,大家都知道是上下五千年。良渚遺址的成功也標誌著中華上下有五千年,但國際上卻只有3300年的說法。這個說法最早是由一個義大利的傳教士在他寫的《中國上古歷史》中提出了中國文明有5000年的概念,在之後的辛亥革命中,孫中山取消了帝制年號的使用,而是以黃帝紀元為中華民國元年,並改用公曆。於是當時的清末的革命黨人 為了「驅除韃虜,恢復中華」這一口號的宣傳需要而提出了5000年文明,但這一說法在當時並沒有充足的考證依據。在這之後5000年概念就流傳開了,就在民眾中流傳起來了。
  • 西方學者直言:不承認中國有五千年歷史。他的理由是什麼?
    在我國的教育之中,我們對本國歷史的認識,從來都是以「中華上下五千年」作為我們對自己國家歷史沿革的基礎認知。我們也以作為四大文明古國中唯一存續至今的文明而自豪。而在各種史書記載裡,華夏民族的最早發源是三皇時期。所謂三皇,正是我們都十分熟知的黃帝、炎帝和蚩尤了。
  • 你眼中的浮世繪是什麼樣的,它緣何吸引西方畫壇,盛行世界五百年
    然而就是這樣火辣「彩繪」一度吸引莫奈、梵谷等一眾西方藝術大師,讓東方文壇巨匠魯迅、張愛玲傾慕有佳,那麼究竟是什麼讓浮世繪盛名全世界呢?僅僅是因為它是一幅「春畫」嗎?享樂世界第三層:人間世向或者是社會的百態日本浮世繪興氣於17世紀日本統治的江戶時代,當時採取鎖國政策,社會趨向安定,由此由市民階層興起的浮世繪平民文化發展開來
  • 第一個侵略中國的西方國家,實力大不如前,在國際上毫無存在感!
    毫無疑問肯定是美國,現實中也確實如此,但在古代幾千年歷史中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可不是美國,而是我們中國。但大家也知道,由於近代史上清政府的固步自封導致西方國家開始對中國虎視眈眈,從1840年開始到新中國成立中國經歷了百年屈辱史。在很多人印象中,第一個欺負中國的國家應該是英國,也是這個國家挑起了1840年的「鴉片戰爭」。現實中真的是這樣嗎?
  • 中國甜點不如西方甜點精緻,這是真的嗎?其實你沒有看到更好的~
    確實在精神享受方面,西方比中國要找了不少,但是咱們國內的甜品同樣特別的出色,就比如這些港式甜點。不僅有非常出名的雞蛋仔,還有楊枝甘露西米撈等等,都是特別受人喜歡的,不僅賣相好看而且味道也非常出色。所以啊,真的比起來咱們中國的飲食也是有些年頭了,在甜品方面也有所建樹。之所以會被人誤解,說中式的甜品不如西方的,只是我們沒有找到更好的而已。不知道現在你們覺得到底是哪一種好看好吃呢?
  • 中國已經實現崛起,為什麼還是不如西方國家富裕?
    很多中國人因為近代百年屈辱史而感到自卑,總覺得西方國家的一切都比中國好。確實,近代很長一段時間,中國在很多方面都不如西方國家。但是現在不一樣了。總而言之,中國正在變得越來越強大,雖然沒有全方面超越西方國家,但最起碼也是各有千秋。那麼,中國已經實現崛起,為什麼還是不如西方國家富裕呢?
  • 遠親不如近鄰,鄰國高票當選的總統,對華友好疏遠西方
    在中國五千年的發展歷史中,無論是人與人之間的相處,還是國與國之間的交流,我始終相信遠親不如近鄰。因此多年來中國與周邊各國進行合作時,始終堅持和平共贏的發展觀念,無論他們發生任何困難,中國都會積極幫助,而中國的幫助也被這些國家記在心上。
  • 西方雕塑文化對中國雕塑近代文化發展的影響真的很大嗎?
    本人就是一名雕塑工作者,對中西雕塑文化發展有一些認識。下面我就舉例說一下西方文化對雕塑藝術,甚至是整個世界的影響。我不去給大家說什麼專業術語,什麼年代什麼雕塑名人,先說一下國內受到的影響吧!現代紀念類雕塑經過了幾十年發展後,西方雕塑對國內雕塑行業業影響越來越大,比如國內建設的眾多歐式風格的小區,園林,家庭裝飾裝修都幾乎在複製西方的一些經典雕塑,商業上有了需求那麼就會對雕塑製作者的雕塑藝術技術有了要求
  • 西方的教育模式,真的好嗎?
    八點上課,四點放學,家庭作業不多,學習壓力不大.......這是大多數媒體宣傳的西方教育模式,也是許多家長在評價中國教育時的衡量標準。但是西方的教育模式,真的是我們看到的網頁說的那樣美好嗎?如若靜下心來,仔細查閱資料,我們會發現中國的教育制度相對來說真的相當公平了。BBC紀錄片《人生七年》中會讓我們看到富的更富,窮的更窮。
  • 西方學者只承認中國有3700年歷史,夏王朝真的不存在?
    中國是擁有五千年歷史的國家,但是這個時間年限在西方學者那裡是他們是不承認的,他們只承認中國有3700年的歷史,並且在甲骨文沒有被發掘出來的時候,西方的學者連商朝都不願意承認,但是他們也說過,只要拿出這個朝代存在的最有利的證據,要不然他們是絕對不會承認的!
  • 華藝出版社推出組詩《世界五千年》 全景式描寫人類發展
    1月22日,華藝出版社在京舉行組詩《世界五千年》一書媒體見面會,中華文化發展促進會秘書長鄭劍到會。   春節前夕,華藝出版社以獨特的創意、清新的版式和精美的製作,隆重推出任海泉中將的精品力作--組詩《世界五千年》。
  • 中國能算是發達國家嗎?我國這五個方面領先全球,西方難以超越!
    中國能算是發達國家嗎?我國這五個方面領先全球,西方難以超越!改革開放之後的40年,我國經濟發展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從一個積貧積弱的國家快速發展為全球第二經濟體,甚至超越了很多歐美的老牌國家,很難想像我國能在短短的幾十年的發展為如今的中國!
  • 西方文化五百年史丨讀《從黎明到衰落:西方文化生活五百年》
    白璧德把盧梭和浪漫主義看成是法國革命以來西方世界的所有失序和罪惡的根源,巴爾贊針鋒相對,高揚盧梭,全力為浪漫主義正名。巴爾贊強調盧梭和浪漫主義的精神乃是在於自我解放與社會秩序的均衡,而絕非一味放縱自我。在巴爾贊看來,近代西方的種種失序與黑暗面與其說來自盧梭和浪漫主義,不如說更多來自於啟蒙運動的狹隘理性主義世界觀。
  • 中國文化一路四平八穩,五千年只換來一句老哥穩,這是怎麼啦?
    說起中華文明上下五千年,很多人激動地打顫。也該你們牛逼,能延續五千年而不敗的文化,的確也找不到幾個。翻遍歷史,發現中國文化有一個不好的現象,用一句時髦的話說,就是「老哥穩」。為什麼這麼說?他說中國文化太追求平穩了,不敢創新,比如影視作品,百分之九十九是講述過去的,絕少有文學作品是關於未來的。他還提到08年奧運會開幕式,說即使張藝謀那樣級別的中國導演,也只不過把五千年來的歷史用現代手段重新演繹了一遍。細想一下,他說的有些道理。在文學藝術方面,中國人關於未來的思考真的是鳳毛麟角。
  • 南懷瑾《孟子與公孫丑》:五百年必有王者興
    孟子接著說五百年必有王者興」。這句話,已成為歷史命運的名言。我在兩三年前算歷史命運時,更肯定了孟子「五百年必有王者興」的預言。自周公以下,五百年有孔子;孔子以後五百年有漢武帝、董仲舒等;又過了五百年,出了梁武帝和達摩;再五百年後,就是宋明理學家王陽明等;之後五百年就是現代,是中國文化自周公以來的第七個五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