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童話的「偏見」:中國童話故事,真的不如西方的經典?

2020-12-20 IF枕邊育兒

文|全文共2082字,閱讀時間約4分鐘

小時候,你最愛看什麼呢?一定是童話書吧!童話,是孩子童年最美好的夢,可以活躍孩子的思維,還能幫孩子認知社會。我兒子也經常跟我講他聽來的童話故事。晚上吃飯後,還跟我講了《灰姑娘》的故事呢!

中國童話不如西方經典嗎?

在大家的印象中,好像西方的童話更經典一些,大人也好,孩子也好,印象最深刻的,還是《格林童話》、《一千零一夜》、《安徒生童話》,就像我家大寶,跟我講灰姑娘的故事一樣,這些鮮明的角色形象深入人心。是中國童話不如西方的經典嗎?

童話的文體發展,從神話、傳說、民間故事再到作家創作的過程,有很成體系的發展歷程。1923年,中國的第一本作家創作童話《稻香人》(葉聖陶),為中國童話開出了一條自己的創作之路。距離現在有90多年了,中國童話的作家輩出,作品也越來越豐富了。但大家對中國童話的總體印象逃不過三點:

1、想像力匱乏,感染力不強;

2、人物形象不突出,角色單一;

3、孩子很難反覆閱讀。

這和我們國家的地理、歷史有一定關係。我們的童話故事一直強調社會的穩定性,而西方童話則把重點放在角色的獨特性上。但這是我國民族獨特的文化,也是大家應該多去了解的。希望中國童話可以很好的為教育服務,也是我們給孩子的,一筆珍貴的精神財富。

《山海經》中有女媧補天、精衛填海、愚公移山,這些正能量且充滿神奇色彩的童話故事,也被人們耳口相傳。還有古代民間流傳的諺語故事,十二生肖、通獸草、人參娃娃等,我們或者從長輩口中、書中、影視作品中看到過,耳熟能詳,聊起來讚不絕口。

中國的童話不乏好的原始素材,有些可能讀起來感覺有些難懂,教育意味深刻,再加上圖書市場質量參差不齊,導致中國童話市場有些低迷,故事情節有待商榷,圖書質量無法保障,孩子們也不是很愛讀,才加深了這種「偏見」

適合中國孩子的童話書:《百年經典童話繪本·中國篇》

我和我的孩子都很愛讀書,尤其是童話書,也包括繪本。今天早上起床後,我聽見大寶在跟二寶講《十二生肖的故事》,大寶說:「你聽明白了嗎?弟弟,你是屬雞的,小雞是第幾名到達終點的?」

聽著我也想去看看了,我自己的屬相,是第幾名?這套書是磨鐵圖書+貴州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百年經典童話繪本·中國篇》,拿回來三四天了,大寶和二寶幾乎每天都看。

二寶還小,看不懂,就指著圖畫問哥哥:「這是什麼?」、「然後呢?」這套書從內容到插畫,都用盡心思,不僅好看,通讀,還有濃濃的「中國風」,孩子閱讀輕鬆,閱讀興趣也很濃厚。

在閱讀這件事上,我覺得擁有閱讀力的孩子,學習能力更強。就像一位媽媽的獨白:「孩子,你考試都讀不懂題目,怎麼做題呢?」我覺得也是如此,孩子的閱讀理解能力思考能力,正是在一點點閱讀中建立的。而對孩子來說,童話書的閱讀,無疑是最好的方式。

而好的童話書,一定是和我們的生活、環境有所關聯的。我們生活在這個地大物博的文明古國,孩子們以後上學還要學習地理、歷史、古文等等,擁有一套中國孩子自己的童話書,該是多麼美妙的事情!

這套童話書在我剛拿到的時候,就已經對它的顏值傾心了。書的封面上,有十二生肖,還是用傳統的紙雕工藝,小動物栩栩如生,在我的腦海中活靈活現,它們好像已經開始動起來了。

一套書有《通獸草》、《虎姑婆》、《人參娃娃》、《白賊七》、《賣香屁》、《十二生肖的故事》、《李田螺》、《好鼻師》共八冊,厚厚的書籍,每一本都是耳熟能詳的經典民間故事,讀一遍欲罷不能。

這套書的語言非常獨特,作者在原有素材的基礎上,用兒童的語言表達形態呈現,讀起來朗朗上口,而且有韻律,家長給孩子讀,或者孩子自主閱讀,都可以。內容簡練且文筆風趣,孩子一看就能懂,家長不必費口舌去解釋。跟古詩一樣,多讀幾遍,能培養孩子的語感和表達能力。

一邊寫著這篇文章,我又讀了一遍《賣香屁》,最後忍不住被書中哥哥的愚蠢逗笑了。有些時候孩子也會這樣「東施效顰」,尤其是在自己遇到挫折的時候,想方設法效仿身邊的人,最後弄得洋相百出。

《賣香屁》用古代皮影戲的繪畫風格,從孩子們關心的「屎尿屁」出發,把「臭屁」變成了「香屁」,勾起了孩子們的閱讀欲望,讓孩子們在開懷一下的同時,明白人生的一些基本道理。告訴孩子,無論什麼時候,都要保持平常心,即使在你很不開心的時候,也要懂得感恩。

書籍在最後還有【親子閱讀】、【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和【開動腦筋】板塊,邊閱讀,邊思考,讓閱讀更有深度,童話更有教育意義。

這套書的編輯團隊很強大,不僅有臺灣資深兒童文學作家馬景賢、臺灣著名兒童文學繪本作家李漢文,還有臺灣童書插畫家中的代表性人物王家珠……

強大的作者團隊,可以看出這套書的權威性和專業性,為了讓孩子讀上中國人自己的童話書,他們嘔心瀝血,歷時幾年時間,搜集童話資料、文字編輯改編、插畫繪畫,最終才與我們見面。如果你有興趣,建議帶著孩子一起讀一讀。

枕邊育兒寄語:

記得有位學霸說過:「我跟你們差的不是學習時長,是學習方法。」而我想對那些對中國童話書有「偏見」的人說:「你對中國童話書有『偏見』,是因為還沒看過這套《百年經典童話繪本·中國篇》童話書。看過了,或許你就不這樣想了!」 #種草吧媽媽#

(本文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連結一:寶寶不愛吃飯?快把粗糧列入菜單中,效果真不錯

相關連結二:寫作業到底有多難,媽媽和娃一起哭!爸爸:照著寫都不會

相關連結三:月子餐就該少吃水果、不吃鹽?老人的說法並不靠譜,你聽聽就行

相關焦點

  • 《漢聲中國童話》倡讀「中國童話」
    本報訊(記者 陳香 丁楊)日前,享譽華人世界的經典童話著作《漢聲中國童話》由天地出版社出版。《漢聲中國童話》由臺灣漢聲雜誌社歷時十年,集上百人之力深入民間,從浩如煙海的中國民間文化中收集整理、編寫創作而成。
  • 扒一扒西方童話故事中的中國原型,使用神燈的阿拉丁是唐朝人
    西方童話故事,這應該有很多小孩子都會懂吧。不管是白雪公主的故事,亦或者是灰姑娘的故事,再不然就是神奇的神燈等等,對於這些故事,大多數中國小孩是如數家珍的。對於他們來說,這些來自西方的童話與他們有著非常不俗的聯絡關係,也讓他們非常喜歡這種文化。
  • 《中國童話》:中國人自己的童話故事
    一說童話,我們默認的就是外國童話,有白雪公主、灰姑娘、小紅帽、舞鞋等等,那我們中國有童話嗎?有的。最近就為孩子淘到一本中國的童話故事《中國童話》。「中國自古便有童話,只是寫童話的人並不自知,孩子也沒有什麼機會讀到他們。」
  • 讀中國童話 傳中華精神
    享譽華人世界的經典童話著作《漢聲中國童話》由天地出版社正式出版。>「在1970年到1980年間,漢聲雜誌社在採集和探尋民間文化的過程中,發現西方文化對中華文化的衝擊,尤其是大量西方的童話代替了中國傳統的民間故事,在當時我們都還年輕的情況下,我們決定擔負起採集和整理中國童話的工作。」
  • 童話故事改編電影由來已久 不要過度顛覆毀經典
    原標題:童話故事改編電影由來已久 不要過度顛覆毀經典  原標題:數一數,銀幕上有多少「灰姑娘」 到今天,全世界改編自經典童話的電影已數不勝數,光是灰姑娘題材的電影就有38部,小紅帽題材也有29部。   童話改編電影如此之多有其原因。童話故事大多來源於各國的民間傳說、神話,經過作家整理潤色而成。可見,童話故事在定型之前就已經廣為人知、代代相傳,因此,童話改編的電影天然地符合觀眾的審美趣味。
  • 《中國童話》:臺灣媽媽的傳家寶 孩子的好故事
    「我們自己搜腸刮肚給孩子講故事,最後卻發現,記憶中的故事怎麼都是西方的?難道中國沒有足夠的好故事?還是這些故事都消失了?」>打開《最美最美的中國童話》,看了第一篇《燈猴的故事》,才知道最熟悉的除夕夜差點成了世界末日:年底人們收穫了滿倉滿谷的糧食,滿懷喜悅祭拜神靈,結果一不小心漏掉了主管神靈的燈猴,它立馬到天庭向玉皇大帝告黑狀——人類現在都變壞了,好吃懶做,對神不敬。
  • 「漢聲中國童話」系列:誰的童年都少不了中國故事
    26個神仙、57個歷史人物、11個文學經典……翻開「漢聲中國童話」系列,之於成人,一個個熟悉的故事撲面而來,感覺很像再次回到童年時代,邂逅不同面目的人生導師,再次領略前人看待世界、人際交往、叩問人生的方式。之於孩子,則意味著走進一個充滿趣味、別有魅力的人文世界,慢慢知曉華夏民族的來歷、不同歷史人物的經歷,追溯到中華文化誕生的源頭,從一個個成語由來、民間故事中,找到身為中國人的精神密碼。
  • 中國神話故事看的是中國美學,比外國童話更適合中國孩子看
    (一)不同年齡階段看童話有不同的思考大家還記得小時候看過的外國童話灰姑娘嗎?其實唐代的《酉陽雜俎》裡記錄的中國「灰姑娘」故事比格林童話早了近千年。對於童話的三觀問題一直爭論不休,但好的童話它需要你深入去思考,在每個年齡段你從同一個故事看到的問題都是不一樣的。(二)中國的神話故事給大家推薦一本書,中國人自己的童話故事集——《中國童話》。
  • 《漢聲中國童話》引進出版
    本報訊(烏冬)享譽華人世界的經典童話著作《漢聲中國童話》日前由天地出版社出版。在「讀中國童話·傳中華精神」《漢聲中國童話》新書發布會暨社群電商聯合首發式上,該書總策劃黃永松介紹,《漢聲中國童話》是由漢聲雜誌社歷時十年,集上百人之力深入民間,從浩如煙海的中國民間文化中收集整理、編寫創作而成的。內容依照傳統農曆歲時,一年十二個月,每月一本圖書,每天一則故事,涵蓋了節日傳說、民間故事、神話故事、歷史故事、事物起源故事、科學故事等。
  • 《漢聲中國童話》在成都首發 以24節氣為主題講述中國民間故事
    12月22日下午,成都購書中心,天地出版社舉行了「把中國故事講給中國孩子聽」——《漢聲中國童話》平裝版全國新書首發式。該書以二十四節氣為主題,根據傳統農曆安排故事,一冊一個節氣主題,每冊都有專屬的節氣故事。
  • 童話故事,我們有不輸於安徒生童話和格林童話的民間底蘊
    但如果談起中國的那些廣為流傳的故事的話,恍然間有點明白了過來,我們中國並不是沒有童話作品,而只是將所有類似的作品統稱為了民間故事而已。國內的作品,給我留下印象最深刻的,當屬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創刊的《童話大王》,專門刊登鄭淵潔一個人的作品。多年以來,其實並沒有意識到國內童話的存在感,所以當我拿到手裡這套《百年經典童話繪本中國篇》的時候,有點驚訝的意味在其中。
  • 中國最早童話故事集《稻草人》新版問世
    中國最早童話故事集《稻草人》新版問世  開學季,中國最早童話故事集《稻草人》新版問世  《稻草人》是我國著名文學家、教育家、編輯出版家葉聖陶先生創作的童話故事集,至今已暢銷近百年魯迅曾稱該書給中國童話開了一條自己創作的路。又到九月開學季,全新版《稻草人》問世。  《稻草人》,葉聖陶著,雲南人民出版社2016年9月版  魯迅:《稻草人》給中國的童話開了一條自己創作的路  1923年秋天,葉聖陶將他所創作的23篇童話故事編成一集,取最後一篇的篇名《稻草人》作為這個集子的名稱。此書集結出版後,中國現代文學史上,就有了第一本童話集。
  • 《中國童話》:連環畫風格,喚起80後小時候的回憶
    孩子們都喜歡讀童話,因為童話故事最接近孩子們的心理,而且能給孩子們非常大的想像空間,可以培養孩子的幻想能力,陶冶情操。然而我們耳熟能詳的大部分都是西方童話,比如「安徒生童話」「格林童話」等等,而咱們中國的童話反而了解得不太多。
  • 中國童話節開到西安
    會上,中國童話節組委會與陝西中貝元兒童藝術劇院有限責任公司籤訂合作協議,2018中國童話節首個分會場將花落西安,開啟「一帶一路」童話之旅。 童話節於2004年在深圳成立,2013年正式升級為中國童話節。
  • 世界經典童話《小飛俠彼得·潘》首次搬上中國兒藝舞臺
    這是中國兒藝首次將世界經典童話《小飛俠彼得·潘》搬上舞臺。  《小飛俠彼得·潘》改編自英國小說家、劇作家詹姆斯?巴裡筆下享譽世界的經典童話,故事主要講述了永遠不會長大的彼得·潘與永遠不想長大的小女孩溫迪在「夢幻島」上和小夥伴們一起收穫友誼並與海盜船長虎克鬥智鬥勇的奇幻故事。該作曾多次被好萊塢、迪士尼相中,以舞臺劇、電影等藝術方式呈現在世人面前。
  • 童話故事可不只有安徒生,這些經典童話故事,你給孩子講過幾個?
    即使沒有給孩子講故事的習慣,相信家長們也都會給孩子買幾本童話故事,以供孩子在閒暇時間翻閱。那麼10個家庭當中,有8家的童話故事都會是安徒生童話或者是格林童話。因為知名度夠高,也是家長熟悉的故事。安徒生童話固然好,但是童話故事也不止有安徒生,除此之外,也有很多經典的童話故事,那麼接下來就給大家介紹幾個,看各位家長都給孩子講過幾個?
  • 講中國童話學傳統文化 漢聲故事爸爸·媽媽活動在浙江啟動
    2018-12-16 15:24 | 浙江新聞客戶端 | 記者 楊振華讓孩子浸潤在傳統故事中、感受學習中華文化,12月15日,全省首批「漢聲中國童話·故事爸爸/媽媽」實驗園啟動儀式在杭州德勝東村幼兒園內舉行。
  • 童話故事真的沒騙人,如今在中國也能看到
    在童話故事裡,總有一些稀奇古怪的東西童話故事給一些人帶來了夢幻憧憬。小孩們更喜歡這種天馬行空,你小時候喜不喜歡聽童話故事呢?樹上還能長「麵包」?童話故事真的沒騙人,如今在中國也能看到。不僅如此,麵包樹在我國的栽培也越來越廣泛了,在中國南方的一些公園,還有種植麵包樹,只用作觀賞,在北京的某些花園也能看到。果然童話裡的麵包樹是真的,你們對這種樹感興趣嗎?
  • 童話故事毀三觀?只因你的三觀已經壞了!如何正確看待童話寓意?
    很多經典的童話故事,都被現在的人們解讀出了「三觀不正」的元素,難道陪伴我們整個童年的那些童話故事真的那麼可怕嗎?童話「有毒」的思想,連著名的格林童話、安徒生童話都沒有倖免於難,更別說中國的童話故事了。近來讀的這套《中國童話》,裡面收錄了5則經典童話,也順應主流採用了繪本故事的形式,適合小年齡段的孩子讀。那麼我們就來看看這套《中國童話》裡的各種「觀」到底正不正?
  • 別讓胡編亂改的童話毀了孩子「三觀」,正經的中國童話是這樣的!
    這很容易給孩子帶來負面的情緒,而童話故事會營造如夢似幻的場景,儘量給孩子安全感,以幫助孩子排解無助和失落的感情。然而,許多被譽為傳世經典的童話故事,被當代的作者們改編面目全非,在原來的故事「加作料」甚至是加入了許多打鬥和不適合兒童的場景。使暴力和人性的黑暗過早呈現在孩子們眼中,使得許多敏感的孩子變得更加膽小、怕黑,嚴重的甚至出現暫時性的心理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