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建築的屋頂,對建築立面起著特別重要的作用。那遠遠伸出的屋簷、微微起翹的屋角、富有彈性的屋簷曲線、以及眾多屋頂形式的變化,加上燦爛奪目的琉璃瓦,使建築產生獨特而強烈的視覺效果。
中國古建築的發展歷經三千多年,已形成完善的體系。中國傳統建築屋頂的形式可以說是多種多樣的,但歸結起來有五種基本形式:廡殿頂、歇山頂、攢尖頂、硬山頂和懸山頂。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大同市博物館展出的建築模型的屋頂樣式吧!
大同市華嚴寺大雄寶殿模型——廡殿頂建築
大同華嚴寺大雄寶殿就是廡殿頂建築,廡殿頂是官式建築中等級最高的。華嚴寺始建於遼代,是當時著名的皇家寺院。大雄寶殿是華嚴寺的重要建築之一,它的氣勢宏偉,結構美觀,在中國佛教文化中,佔有重要的歷史地位。廡殿頂的設計充分顯示出華嚴寺當時的地位。廡殿頂屋面有四面坡,前後坡屋面相交形成一條正脊,兩山屋面與前後屋面相交形成四條垂脊。因此,廡殿又稱五脊殿、四阿殿(阿,指的是屋頂建築的曲簷)。
大同善化寺普賢閣模型——歇山頂建築
大同善化寺是一組比較完整的遼金時期建築。我們要重點介紹的是善化寺中的普賢閣,它是善化寺佛教建築群中獨具民族特色和藝術魅力的建築遺構,也是研究中國遼金建築的珍貴實物。普賢閣的屋頂形式就是歇山頂,它的特點是把廡殿式屋頂兩側側面的上半部突然直立起來,形成一個懸山式的牆面。歇山頂四角輕盈翹起,氣勢非凡。從外部形象看,它是廡殿頂與懸山頂的結合,兼有兩者的特徵,充分表現了遼金時代工匠的高超技藝。
大同應縣木塔模型——攢尖頂建築
攢尖頂,顧名思義,就是將建築物的屋面在頂部交匯於一點,形成尖頂,攢尖頂在古建築中大量存在。宮殿建築、壇廟建築、古典園林中的亭子中,往往存在攢尖頂建築。您在大同市博物館看到的應縣釋迦木塔模型,就是六角攢尖頂。應縣木塔是國內外現存最古老、最高大的木結構建築。木塔高67.31米,相當於20層樓房的高度,整體設計科學嚴密,構造完美,是一座既有民族風格、民族特點,又符合宗教要求的建築,在中國古代建築藝術中可以說達到了最高水平。
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常見的還有硬山頂和懸山頂。硬山式屋頂有一條正脊和四條垂脊。這種屋頂造型的最大特點是比較簡單、樸素,只有前後兩面坡,山面裸露沒有變化。硬山式屋頂是一種等級比較低的屋頂形式,多用於民間建築。同時因為它等級比較低,所以屋面都是使用青瓦,並且是板瓦,不能使用筒瓦,更不能使用琉璃瓦。懸山頂等級僅次於廡殿頂和歇山頂,是我國一般建築(如民居)中最常用的一種形式。其特點是屋簷懸伸在山牆以外,屋面上有一條正脊和四條斜脊。
聽了這些介紹,是不是覺得我國古建築的屋頂形式千變萬化?小朋友們已經認識了大同市博物館幾種代表建築的屋頂形式,接下來快去研究一下你熟知的古建築的屋頂樣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