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建築文化源遠流長,經過歷朝歷代的發展,從房屋的建造、用料到裝飾各個方面都非常的考究,無論是象徵中國最高等級建築的故宮還是普通民居的代表四合院。今天我們來說說建築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屋頂。
中國古代的屋頂分為很多種類,屋頂一般由脊和坡面組成,根據脊和坡面的多少,比較常見的分為五種,即廡殿頂、歇山頂、懸山頂、硬山頂、攢尖頂等。
屋頂樣式
廡殿頂,由一條正脊、四條垂脊和四個坡面組成,其前後兩坡交匯的地方被稱為正脊,兩邊呈人字形的為垂脊。所以這種房頂又被稱為「五脊頂」、「四阿頂」。這種廡殿頂分為兩種,一種是單簷一種是重簷,一般用於皇宮的主殿、寺廟的佛殿和文廟的主殿等地方。其中重簷廡殿頂是中國古代最高等級的建築屋頂,比如今天的北京故宮太和殿和曲阜孔廟的大成殿用的都是重簷廡殿頂。
故宮太和殿重簷廡殿頂
單簷廡殿頂
歇山頂由一條主脊、四條垂脊和四條戧脊,有四個坡,所以稱為九脊頂。這種屋頂實際上是廡殿頂和硬山頂的結合。今天北京的天安門是典型的重簷歇山頂,而很多寺院的主殿用的是單簷歇山頂。
歇山頂
天安門重簷歇山頂
懸山頂是有一條主脊和四條垂脊構成,與前邊的屋頂不同的是,它只有前後兩個坡面,兩側的山牆凹進頂內。多用於民間的建築,尤其是南方的建築。
懸山頂
硬山頂和懸山頂差不多,不同的是兩側的山牆和屋簷齊平,屋簷不出山牆,因而得名。
硬山頂
攢尖頂,這種屋頂沒有主脊,大多為圓形或是多邊形,屋頂的最頂端為尖形,稱為寶頂,有多條屋脊交叉,多用於亭臺等建築的屋頂。
攢尖頂
天壇攢尖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