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故宮太和殿

2020-12-22 華夏經緯網

2007年4月5日,在高達35米的保護罩下,太和殿修繕正式開始。


 

太和殿修繕歷程回顧

 

    俗稱「金鑾殿」的故宮太和殿,將於2006年年初啟動它歷史上最大規模的一次修繕工程。 據悉,目前太和殿大修工程的論證工作已完畢,修繕方案也已獲得國家主管部門批覆。 

    據介紹,「落架大修」是中國古建修繕工程常用的工序,但此次大修卻不會採用整體落架的方式,即不會採取將建築各部件按照嚴格順序拆下,然後再按拆時順序逐一「組裝」。 

    此次修繕工程會肩負一項調查任務,即將太和殿建築打開,查看各部件的損失情況。「這相當於為太和殿做一次外科手術。」故宮博物院古建修繕中心主任李永革如此形容這次大修

詳細 


 

太和殿盛裝迎客六大亮點

 

    ☆太和殿重新開放 推出10個重量級展覽   

    修繕一新的北京故宮博物院太和殿日前重新向遊客開放,並推出陶瓷展、書畫展、清宮民族語文辭書展、典籍展、捐獻文物展5大精品展。另外,清代金銀器展、乾隆朝玉器展、清代王翬小品山水畫展、宮闕述往、清代宮廷服飾展5大精品展也即將亮相。

 

    ☆聚集眾多難得一見的真品

    陶瓷展上「宋代孩兒枕」:這可是真品。年代這麼久遠,當然難免有所磕碰、損傷。」陶瓷展上,現場工作人員向早報記者解釋北宋定窯白釉孩兒枕上的「傷痕」。這件陶瓷通體白色,是一個天真可愛的小男孩兒形象。枕作孩兒俯臥榻上的樣子,以孩兒背作枕面。小孩兒兩臂環抱墊起頭部,右手持一繡球,兩足交叉上蹺。身穿長袍,外罩坎肩。榻為長圓形,周邊還印有花紋,枕身釉呈牙白色。男孩兒眉清目秀,眼睛炯炯有神。工作人員介紹,故宮博物院收藏的這個孩兒枕,是定窯瓷器的代表作之一。

 

    ☆首次放「鎮物」   

    封蓋、塗灰泥……2007年9月5日,太和殿正脊合龍,一個寶匣被工作人員小心翼翼安放回「龍門」。這是故宮首次安放鎮物。 

    「『龍門』是指正脊中心的位置,將寶匣放入正脊的過程就叫『合龍』。」故宮博物院副院長晉宏逵首先解釋了一串術語的含義,紫禁城中的主要建築都有寶匣,它們就是俗稱的「鎮物」。

 

    ☆電子觸控螢幕導覽故宮文物

    輕輕一點屏幕,不僅把展櫃裡的國寶文物拉到眼前,還能把古代書畫的題跋、畫中人物的表情及古代陶瓷的款識、細節隨心所欲地看個遍———電子觸控螢幕剛剛亮相故宮博物院陶瓷館和繪畫館展廳,這種先進的導覽系統立即引起了觀眾們的興趣。

 

    外國「活地圖」指路

    今天起,故宮太和門將成為觀眾服務中心,數十位故宮「活地圖」開始為觀眾免費提供指路、諮詢等服務,其中十餘位為外國人,分別來自法國、義大利等國。除了太和門,故宮還在箭亭、昭德門及貞度門等設立諮詢臺,能夠為觀眾提供地道的英語、日語、法語、德語、西班牙語等語種服務。

 

    ☆輪椅暢行紫禁城

    大約100年前,中國末代皇帝溥儀為了能在紫禁城中騎自行車,下令鋸掉一些宮殿的門檻;今天,殘疾人遊客坐在輪椅上,也能暢通無阻地遊覽這座昔日皇家禁地了。北京故宮博物院稱,在北京奧運會和帕運會期間,中外殘疾人士可以藉助宮內新建的無障礙設施,遊遍紫禁城內「三大殿、後三宮、御花園」等精華景觀。 

                   

 

 開心遊覽Tips                

 

▲迎奧運 故宮新舉措一覽

▲金鑾殿重開參觀須經安檢

 

 


 

古老的太和殿

   

   ☆太和殿(the Hall of Supreme Harmony)

  俗稱「金鑾殿」,位於中國北京紫禁城南北主軸線的顯要位置,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建成,稱奉天殿。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改稱皇極殿。清順治二年(1645年)改今名。自建成後屢遭焚毀,又多次重建,今天所見為清代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重建後的形制。太和殿是中國現存最大的木結構大殿。太和殿匾額「建極綏猷」匾,為乾隆御筆。


  太和殿面闊十一間, 進深五間,建築面積2377.00㎡,高26.92m,連同臺基通高35.05m,為紫禁城內規模最大的殿宇。其上為重簷廡殿頂,屋脊兩端安有高3.40m、重約4300kɡ的大吻。簷角安放10個走獸,數量之多為現存古建築中所僅見。太和殿共有七十二根大柱支撐其全部重量,其中頂梁大柱最粗最高,直徑為一米零六,高為十二米七零。明代用的是楠木,採自川、廣、雲、貴等地;清代重建後,用的是松木,採自東北三省的深山之中。

 

    ☆故宮門匾無「火筆」,三大殿三次被焚三次重建

    前朝三大殿始建於明初永樂年間,先後三次被雷電擊中焚毀,三次重建。三大殿初名奉天殿、華蓋殿和謹身殿,明代中葉重建時改名為皇極殿、中極殿和建極殿,清初改為現在的名稱。三大殿均有「和」字,象徵天地人陰陽平衡,萬物和諧有序。三大殿的名稱源自《周易》乾卦的彖辭:「乾道變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貞。首出庶物,萬國鹹寧。」這段話的意思是天的法則時刻都在變化,在此變化中,萬物各依其本性生存。只有保持宇宙的大和諧,才能使萬物各得其所,各得其宜,使天下萬國都得到安寧。

門字的最後一筆改勾為豎體現古代消防理念。

    有些細心的人會注意到,在紫禁城所有門匾中,繁體的「門」字最後一畫筆勢垂直向下,沒有勾腳,從勾變成了豎,為什麼要寫成這樣呢?在古代,每個字的筆畫都可以區分其五行屬性,「門」字的勾腳是屬於「火筆」,因古代建築多為土木結構,易被火焚,古人擔心帶有「火筆」的「門」字會招火,所以將門匾中的「門」字最後一畫從勾筆改為豎筆,這種寫法很早就有,明清宮殿的匾額中的「門」字都這樣書寫。

 

    ☆太和殿上的「屋脊六獸」傳說

    在中國古建築的岔脊上,都裝飾有一些小獸, 這些小獸排列有著嚴格的規定,按照建築等級的高低而有數量的不同,最多的是故宮太和殿上的裝飾(共有10個),這在中國宮殿建築史上是獨一無二的,顯示了至高無上的重要地位。

    在其他古建築上一般最多使用九個走獸。這裡有嚴格的等級界限,只有"金鑾寶殿"(太和殿)才能十樣齊全。中和殿、保和殿都是九個。其他殿上的小獸按級遞減。天安門上也是九個小獸。

 

   ☆故宮太和殿等為何無滿文? 

   到故宮參觀遊覽時人們會發現,乾清宮、坤寧宮、寧壽宮、神武門等內廷宮殿、宮門上的匾額都是用滿漢兩種文字書寫,而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午門、東華門、西華門等外朝宮殿、宮門上的匾額只是用漢文書寫,這是為什麼呢? 

  原來明朝的時候,紫禁城所有宮殿、宮門上的匾額都是用漢文書寫的。到了清代,皇帝是滿族,就把滿文定成了國文,並在全國通用。順治皇帝住進紫禁城以後,便把皇宮中所有宮殿、宮門上的匾額都改成用漢滿兩種文字並列書寫,少數匾額上還有蒙文,一般是滿文在左,漢文在右邊,這是由於人們習慣上都以左為上右為下,所以滿文都寫在了左邊……

相關焦點

  • 故宮太和殿年初大修(圖)
    國新圖片  據新華社電  (記者楊玉峰、容安才)記者日前從北京故宮博物院了解到,俗稱「金鑾殿」的故宮太和殿,將於2006年年初啟動它歷史上最大規模的一次修繕工程。據悉,目前太和殿大修工程的論證工作已完畢,修繕方案也已獲得國家主管部門批覆。
  • 故宮太和殿重開放 首次放「鎮物」[
    擺放在太和殿正中的龍椅「除塵完畢」。來源: 北京日報    太和殿終於「鬆綁」了,鑽出保護罩,脫下層層「腳手架」的包圍,重新亮相的金鑾殿仍是那般雍容大氣。15日,隨著殿內寶座除塵完畢,太和殿大修圓滿結束,遊人昨天(16日)終於可以再一次近距離欣賞這座金碧輝煌的大殿。     故宮大修首次安放「鎮物」     封蓋、塗灰泥……2007年9月5日,太和殿正脊合龍,一個寶匣被工作人員小心翼翼安放回「龍門」。這是故宮首次安放鎮物。     「『龍門』是指正脊中心的位置,將寶匣放入正脊的過程就叫『合龍』。」
  • 舉世聞名的「金鑾殿」故宮太和殿有望於明年修繕
    舉世聞名的「金鑾殿」———故宮太和殿明年有望啟動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修繕。27日,記者從故宮博物院了解到,代表著皇家頂級規制的太和殿大修工程的論證工作已完成,修繕方案也已送報北京市及國家有關主管部門。據悉,2008年前這座中國最大的單體古建築將再現其恢宏、莊嚴風採。
  • 故宮太和殿百年大修工程過半(圖)
    封蓋、塗灰泥……9月5日,太和殿正脊合龍,寶匣被工作人員小心翼翼安放回「龍門」。「這標誌著金鑾殿百年大修工程完成近六成。」昨天,故宮博物院副院長晉宏逵透露,明年奧運前,彰顯皇家氣派的太和殿有望重新迎客。
  • 北京故宮「點亮」中軸線 太和殿裡首度亮燈
    北京故宮「點亮」中軸線 太和殿裡首度亮燈 2016-05-18 14:10:45「點亮歷史」原狀展陳照明方案,包括前三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後三宮(乾清宮、交泰宮、坤寧宮)在內的中軸線六大宮殿幾百年來首次亮燈。
  • 比故宮太和殿還牛的建築——太廟
    話說北京有這麼一座大殿,比故宮的太和殿還牛。朋友們驚呼,是誰,這麼大膽,敢超過皇上的金鑾殿。回答:皇帝他爸爸,他祖宗。啊!驚出一身汗,我說的呢?除了皇帝他祖宗,誰還敢呢?當時修建故宮的時候,按照左祖右社的原則而修建,右邊就是社稷壇。右邊就是祭祀祖宗的地方,老百姓家叫祠堂,而皇家呢?就叫太廟,最大的廟!看出來了吧!皇帝坐在金鑾殿上,一邊要想著江山社稷,一邊要想著祖宗。對老百姓而言,皇帝是最大的,但是和江山社稷比起來,皇帝就小了;和祖宗比起來,皇帝就小了。
  • 故宮太和殿重開放 首次放「鎮物」[組圖]
    擺放在太和殿正中的龍椅「除塵完畢」。來源: 北京日報  太和殿終於「鬆綁」了,鑽出保護罩,脫下層層「腳手架」的包圍,重新亮相的金鑾殿仍是那般雍容大氣。15日,隨著殿內寶座除塵完畢,太和殿大修圓滿結束,遊人昨天(16日)終於可以再一次近距離欣賞這座金碧輝煌的大殿。   故宮大修首次安放「鎮物」  封蓋、塗灰泥……2007年9月5日,太和殿正脊合龍,一個寶匣被工作人員小心翼翼安放回「龍門」。這是故宮首次安放鎮物。
  • 故宮太和殿正脊正式合龍驅邪寶匣歸位
    太和殿正脊合龍,寶匣被工作人員小心翼翼安放回「龍門」。2006年3月28日,一名記者在拍攝即將開工修繕的太和殿殿頂。日前,正在進行大修的故宮太和殿正脊正式合龍,殿頂用於避邪的「鎮物」寶匣也被放回了正脊正中的「龍門」位置。
  • 圖:大修後的北京故宮太和殿即將重新開放
    圖:大修後的北京故宮太和殿即將重新開放 2008年07月15日 19:53 來源:中國新聞網   7月15日,工作人員在北京故宮太和殿內忙碌,為即將重新開放做準備。故宮太和殿大修工程持續兩年半,7月16日起,竣工的故宮太和門、太和殿、神武門將重新開放。
  • 故宮太和殿完成修繕重開放 閉關兩年殿外長荒草
    墩接修補腐朽木柱 更換破碎琉璃瓦 故宮太和殿完成修繕今天重新開放  閉關兩年太和殿外長荒草  本報訊(記者李潔陳斯)今天上午,故宮太和殿在經過歷時兩年半的修繕後,恢復清朝鼎盛時期的面貌,重新向遊客開放。
  • 故宮太和殿年初大修 重繪彩畫更換琉璃瓦
    後年十月竣工  俗稱「金鑾殿」的故宮太和殿將於明年年初啟動它歷史上最大規模的一次修繕工程。故宮博物院古建修繕中心主任李永革如此形容這次大修。根據此前的勘察,太和殿的一些木結構存在歪閃、變形問題,這主要是太和殿的結構部件荷載超大。此次大修將對這些信息進行核實,如果確實存在影響建築安全的狀況,將會毫不遲疑地進行修繕。  外部彩畫重新繪製  「太和殿內的彩畫保存完好,不會重新繪製,但外部彩畫將重新繪製。」
  • 故宮太和殿的磚頭來自無錫,還是金的?!
    【故宮太和殿的磚頭來自無錫,還是金的?!】無錫窯群遺址博物館所在的大窯路,在過去的600多年時間裡,誕生過300多座磚瓦窯。曾經,無錫窯群還燒制過一批金磚。因敲之作金石之聲,並且運送到京城,在故宮太和殿鋪設,故稱為金磚。現在來這裡,還可以體驗古窯的手工磚瓦哦!via @無錫-廊橋
  • 故宮太和殿完成正脊合龍 「鎮物」寶匣被放回
    紫禁城主要建築都有寶匣放在正脊作為「鎮物」 故宮大殿此種物品已被歸位 除金錁和五經外——  「太和殿修繕紀事」入「鎮物」寶匣  太和殿正吻已安裝完成 但「十一」還不能參觀 其餘建築寶匣也將復位 體現保護古建本體與傳統文化
  • 故宮太和殿大修竣工重開放 首次放「鎮物」(圖)
    昨天,隨著殿內寶座除塵完畢,太和殿大修圓滿結束,遊人終於可以再一次近距離欣賞這座金碧輝煌的大殿。  從2006年1月5日起,太和殿就被保護罩團團包圍,停止對外開放。歷時2年半的修繕時間裡,在高達35米的保護罩下,太和殿有什麼變化?  外簷彩繪原樣「拷貝」內簷  彩繪是此次太和殿大修的重頭戲。
  • 故宮核心建築太和殿進行最大規模修繕 暫別遊人
    中新社北京十二月三十一日電 (記者 應妮)從二00六年一月六日起,故宮博物院中的核心建築太和殿將暫別遊人根據故宮古建築保護修繕計劃,太和殿將於明年進行全面修繕,整個修繕工作預計在二00七年年底結束,期間中和殿、保和殿照常開放。
  • 紫珍軒仿故宮太和殿江山永固寶座屏
    在紫禁城內至尊的「金鑾寶殿」太和殿內的中央,金柱之間,高臺之上,安設著象徵統御萬民、無上權威的皇帝寶座——雕龍髹金大椅。在紫禁城內至尊的「金鑾寶殿」太和殿內的中央,金柱之間,高臺之上,安設著象徵統御萬民、無上權威的皇帝寶座——雕龍髹金大椅。
  • 北京故宮太和殿十年首次大規模保養[組圖]
    2014年01月20日,北京故宮太和殿十年首次大規模保養。 圖片來源:CFP2014年01月20日,北京故宮博物院長期以來連續開放,很多展廳因照顧觀眾參觀而不能及時、徹底地維護修整,積累了很多問題,原狀陳列的宮殿尤其如此。一進太和殿,單院長就手指房梁,透露了一個常年來困擾故宮人的問題——故宮大殿溫暖避風的房梁,常常變成鳥兒溫暖的安樂窩。「故宮的鳥兒都很胖。
  • 「走」進故宮太和殿,領略「老祖宗」的智慧
    有鑑於此,在本篇文章當中筆者就以木質結構的代表之作——故宮太和殿為例,從最基本的構造角度出發,來對隱藏在中國古建築裡邊的美及其「智慧」進行一番深入的探索。由於其建築材料的特殊性(易燃),導致自建成之後屢遭焚毀,爾後又多次重建,今天我們在故宮有幸能看到的太和殿出自於清康熙三十四年(公元1695年)重建後的形制。作為紫禁城的核心建築,太和殿在明清時期的地位可想而知,可以這麼說,它的存在不僅僅是用來舉行盛大典禮,更重要的則是象徵著帝王手中不可逾越的皇權。
  • 故宮太和殿維修工程將步入實施階段計劃工期兩年
    故宮博物院副院長晉宏逵28日於此間介紹說,故宮太和殿維修工程「將運用傳統材料工藝技術和現代科技保護材料技術相結合進行保護維修」,工程將很快步入實施階段,計劃工期兩年。他表示,「有決心、有信心把太和殿保護維修工程做成名副其實的優質工程」。    位於紫禁城南北中軸線的最顯要位置的太和殿,是我國現存體量最大、等級最高的古代建築物,是明清兩朝皇帝舉行盛大典禮的地方。
  • 被稱為「金鸞寶殿」的太和殿究竟有多尊貴?
    大家好,我是十裡,很高興又與大家見面了,今天與大家聊聊什麼呢,就聊一下故宮的寶殿之一的太和殿。太和殿,是人們俗稱的「金鸞寶殿」,太和殿,俗稱「金鑾殿」,是明清古代宮殿建築,是中國古代宮殿建築之精華,是中國現存最大的木結構大殿之一,這太和殿是皇權的象徵,明清兩朝24個皇帝都在此舉行盛大典禮。,但其實剛開始太和殿並不是這個名,而是「奉天殿」 ,順治時改名為太和殿,我們都知道太和殿是故宮中等級最高的宮殿,那太和殿到底有多尊貴呢,這幾點說明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