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故宮太和殿還牛的建築——太廟

2020-12-20 城裡城外的那人那事

話說北京有這麼一座大殿,比故宮的太和殿還牛。

朋友們驚呼,是誰,這麼大膽,敢超過皇上的金鑾殿。回答:皇帝他爸爸,他祖宗。啊!驚出一身汗,我說的呢?除了皇帝他祖宗,誰還敢呢?這座大殿就是——太廟。

太廟位於天安門東側,是一座重要的皇家建築。當時修建故宮的時候,按照左祖右社的原則而修建,右邊就是社稷壇。右邊就是祭祀祖宗的地方,老百姓家叫祠堂,而皇家呢?就叫太廟,最大的廟!

看出來了吧!皇帝坐在金鑾殿上,一邊要想著江山社稷,一邊要想著祖宗。對老百姓而言,皇帝是最大的,但是和江山社稷比起來,皇帝就小了;和祖宗比起來,皇帝就小了。

從面積上來說,故宮的太和殿皇帝的金鑾寶殿。

太和殿從面積上來說,略大於太廟的大殿。但是太和殿的木材為東北的松木,而太廟的大殿是名貴的金絲楠木,材質上是天然之別。

太和殿最初也為金絲楠木,後來屢次被毀,現在的太和殿為清朝康熙年間重修的,那時,世間已無金絲楠木大料了,只好用東北的松木。而太廟雖然也多次重修,但是其主體依然是明代的金絲楠木。據說,太廟比太和殿還高一頭呢?咱們在很多影視作品中,看到皇帝得了一個大兒子,皇帝特別高興,就都要到太廟去,把這個大喜事告訴祖宗。

大清朝完了,太廟的歷史地位逐漸的下降。1924年改成和平公園。建國後1950年,改成勞動人民文化宮。

今天就帶大家走進太廟,揭開太廟金絲楠木大殿的神秘面紗。

走進太廟的大門,兩旁到處都是古柏。

穿過古柏叢林,就來到了太廟的五彩琉璃門。

過門後就是三座漢白玉的拱形石橋。

後面就是大戟門,黃色的琉璃瓦。

前後各有一塊丹陛石,材質較差,上面刻著馬,獅子和龍。

不知道為什麼大廟如此重要的地方,這處丹陛石,為什麼不是漢白玉的。

站在門內往北,就看到太廟的大殿了。

太廟的大殿,在三層漢白玉須彌座上,面寬11間,黃色琉璃瓦,重簷廡殿頂。都是等級最高的,氣勢恢宏,有一種傲視天下的感覺。

殿前懸掛一塊大匾,上面用滿漢兩種文字寫著「太廟」。

殿前的丹陛石為漢白玉材質。

雕刻馬、獅子和龍,都是代表了明朝初年的最高石刻水平。

走上臺階,走進大殿。立馬被眼前所見鎮住了。這就是傳說中的金絲楠木大殿。這就是天下最大的金絲楠木大殿。

裡面燈光昏黃,粗大的金絲楠木大柱子,支撐著整座大殿。

柱子有多粗呢?對比一下吧!大殿內木材足夠粗大和結實,殿內還減掉了中間一排柱子,顯得大殿內更加敞亮。

如今太廟內正中有一排編鐘。

現在太廟中有很多新人來這裡拍婚紗照。太廟大殿,這個背景太強大了。

太廟大殿太壯觀了。又趕上好天,藍天白雲的,多上幾張照片,好好欣賞吧!

這才是大殿,皇家出手就是不一樣,要的就是大氣,要的就是場面。

相關焦點

  • 故宮太和殿比太廟高出兩米,為何說太廟要高三尺?答案振奮人心
    它位於北京故宮南北中軸線上最顯眼的位置,始建於永樂十八年。起初,這裡叫奉天堂。嘉靖四十一年改為皇極堂。清順治二年改為今名。太和殿是北京故宮規模最大,等級最高的建築。它反映了中國古代建築的最高水平。然而,如此高規格的太和殿,卻被另一座建築「超越」。北京自古就有「太廟比太和殿高三尺」的說法。祠堂是明清兩代皇帝祭祖用的家廟。
  • 太廟享殿比太和殿高大?「位尊權高但不可壓祖」
    故宮太和殿  由68根金絲楠木柱支撐的太廟享殿  太廟享殿    提到老北京最高大的殿宇,很多人會脫口而出:北京故宮的太和殿!確實,紫禁城的「金鑾殿」在體量、規模、形制、用材上,都堪稱第一。但如果不算太和殿下面8.13米高的三層漢白玉石雕基座,僅從大殿本身的高度來看,太廟的享殿則當數高大「之最」——比太和殿高出2米多。而且,太廟享殿殿柱的柱高、柱徑也是老北京所有殿宇中最高大的。太和殿是紫禁城的中心,理應至高無上,讓祭祖的太廟享殿高過皇帝主理朝政的太和殿,反映出中國古代禮制中皇帝雖「位尊權高但不可壓祖」。
  • 故宮太和殿明明比太廟高兩米,為何說太廟要高三尺?答案讓人振奮
    眾所周知,北京故宮有三大殿,即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其中,太和殿的等級最高,俗稱金鑾殿。太和殿也是中國目前最大的木質結構大殿,它位於北京故宮南北中軸線最顯眼的位置,始建於永樂十八年。太和殿是北京故宮內體量最大、等級最高的建築,它反映了古代中國最高的建築水平。然而,如此高規格的太和殿卻被另一棟建築「超越」了。自古以來,北京城的一直流傳著這樣一個說法,「太廟要比太和殿還要高三尺。」太廟是明清皇帝用於祭奠祖先的家廟,始建於永樂十八年,按照古代「敬天法祖」的禮制來修建。
  • 現存木結構古建築單體體量排名,故宮裡的太和殿只能屈居第三
    你一定會自豪地回答:故宮。如果再問你現存木結構古建築單體體量排名第一的是哪個?你一定會再次自豪地回答:太和殿。作為東方三大殿之首,太和殿體量確實是國內最大的,咱們可以用數據說話。北京故宮太和殿東方三大殿分別是北京故宮太和殿、曲阜孔廟大成殿、泰山岱廟的天貺殿。
  • 聚焦故宮太和殿
    據悉,目前太和殿大修工程的論證工作已完畢,修繕方案也已獲得國家主管部門批覆。     據介紹,「落架大修」是中國古建修繕工程常用的工序,但此次大修卻不會採用整體落架的方式,即不會採取將建築各部件按照嚴格順序拆下,然後再按拆時順序逐一「組裝」。     此次修繕工程會肩負一項調查任務,即將太和殿建築打開,查看各部件的損失情況。「這相當於為太和殿做一次外科手術。」
  • 與故宮同時建成,建築規制堪比故宮太和殿,是保存完整的祭祖建築群
    現在就就來下在我們的首都北京還保存完整的一座太廟,它位於北京市東城區東長安街天安門東側,始建於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佔地面積13.9萬平方米,是明清兩代是皇帝祭祖的地方,1950年改名為「北京市勞動人民文化宮」並正式對社會開放。
  • 故宮核心建築太和殿進行最大規模修繕 暫別遊人
    中新社北京十二月三十一日電 (記者 應妮)從二00六年一月六日起,故宮博物院中的核心建築太和殿將暫別遊人根據故宮古建築保護修繕計劃,太和殿將於明年進行全面修繕,整個修繕工作預計在二00七年年底結束,期間中和殿、保和殿照常開放。
  • 故宮太和殿年初大修(圖)
    國新圖片  據新華社電  (記者楊玉峰、容安才)記者日前從北京故宮博物院了解到,俗稱「金鑾殿」的故宮太和殿,將於2006年年初啟動它歷史上最大規模的一次修繕工程。據悉,目前太和殿大修工程的論證工作已完畢,修繕方案也已獲得國家主管部門批覆。
  • 城薦|世界現存最大的木建築——故宮太和殿,當年有多難建?
    若要在故宮建築群中擇一殿作代表,非太和殿莫屬。  太和殿,又稱金鑾殿,是世界上現存體量最大、建築等級最高、保存最完整的木結構古代宮殿建築群。  在帝制時代,太和殿是皇帝舉行重要儀式的場所。冊立皇后、冊封太子、接受各國朝拜等等全在這裡,代表一國之門面。
  • 北京故宮「點亮」中軸線 太和殿裡首度亮燈
    「點亮歷史」原狀展陳照明方案,包括前三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後三宮(乾清宮、交泰宮、坤寧宮)在內的中軸線六大宮殿幾百年來首次亮燈。  故宮博物院常務副院長王亞民說,故宮博物院專門成立課題組,研究原狀陳列宮殿照明效果的提升問題。經過兩年多的實驗、論證、多輪專家組的評審,並在養心殿樣板區試驗成功基礎上,故宮正式開始推動中軸線宮殿照明改造工程,最終確定包括前三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後三宮(乾清宮、交泰宮、坤寧宮)在內的中軸線六大宮殿的原狀展陳照明方案。
  • 故宮太和殿正脊正式合龍驅邪寶匣歸位
    2006年3月28日,一名記者在拍攝即將開工修繕的太和殿殿頂。日前,正在進行大修的故宮太和殿正脊正式合龍,殿頂用於避邪的「鎮物」寶匣也被放回了正脊正中的「龍門」位置。據故宮博物院副院長晉宏逵介紹,紫禁城中的主要建築都有寶匣,它們被安放在正脊正中的脊筒內當作「鎮物」。傳統上,在安放寶匣時要舉行相應的儀式,反映出古人趨利避害的一種心理。部分物件已經缺失晉宏逵稱,太和殿作為等級最高的皇家建築,放置「鎮物」的是銅鎏金的抽屜式寶匣,表面還鐫雕有精細龍紋。
  • 故宮太和殿重開放 首次放「鎮物」[
    擺放在太和殿正中的龍椅「除塵完畢」。來源: 北京日報    太和殿終於「鬆綁」了,鑽出保護罩,脫下層層「腳手架」的包圍,重新亮相的金鑾殿仍是那般雍容大氣。15日,隨著殿內寶座除塵完畢,太和殿大修圓滿結束,遊人昨天(16日)終於可以再一次近距離欣賞這座金碧輝煌的大殿。     故宮大修首次安放「鎮物」     封蓋、塗灰泥……2007年9月5日,太和殿正脊合龍,一個寶匣被工作人員小心翼翼安放回「龍門」。這是故宮首次安放鎮物。     「『龍門』是指正脊中心的位置,將寶匣放入正脊的過程就叫『合龍』。」
  • 故宮太和殿年初大修 重繪彩畫更換琉璃瓦
    後年十月竣工  俗稱「金鑾殿」的故宮太和殿將於明年年初啟動它歷史上最大規模的一次修繕工程。  外部彩畫重新繪製  「太和殿內的彩畫保存完好,不會重新繪製,但外部彩畫將重新繪製。」李永革說,外部彩畫在歷史修繕過程中曾有些許改動,此次重新繪製彩畫,將對局部進行小的修改。
  • 故宮太和殿百年大修工程過半(圖)
    封蓋、塗灰泥……9月5日,太和殿正脊合龍,寶匣被工作人員小心翼翼安放回「龍門」。「這標誌著金鑾殿百年大修工程完成近六成。」昨天,故宮博物院副院長晉宏逵透露,明年奧運前,彰顯皇家氣派的太和殿有望重新迎客。
  • 故宮太和殿完成正脊合龍 「鎮物」寶匣被放回
    紫禁城主要建築都有寶匣放在正脊作為「鎮物」 故宮大殿此種物品已被歸位 除金錁和五經外——  「太和殿修繕紀事」入「鎮物」寶匣  太和殿正吻已安裝完成 但「十一」還不能參觀 其餘建築寶匣也將復位 體現保護古建本體與傳統文化
  • 故宮太和殿完成修繕重開放 閉關兩年殿外長荒草
    墩接修補腐朽木柱 更換破碎琉璃瓦 故宮太和殿完成修繕今天重新開放  閉關兩年太和殿外長荒草  本報訊(記者李潔陳斯)今天上午,故宮太和殿在經過歷時兩年半的修繕後,恢復清朝鼎盛時期的面貌,重新向遊客開放。
  • 故宮太和殿重開放 首次放「鎮物」[組圖]
    擺放在太和殿正中的龍椅「除塵完畢」。來源: 北京日報  太和殿終於「鬆綁」了,鑽出保護罩,脫下層層「腳手架」的包圍,重新亮相的金鑾殿仍是那般雍容大氣。15日,隨著殿內寶座除塵完畢,太和殿大修圓滿結束,遊人昨天(16日)終於可以再一次近距離欣賞這座金碧輝煌的大殿。   故宮大修首次安放「鎮物」  封蓋、塗灰泥……2007年9月5日,太和殿正脊合龍,一個寶匣被工作人員小心翼翼安放回「龍門」。這是故宮首次安放鎮物。
  • 「走」進故宮太和殿,領略「老祖宗」的智慧
    有鑑於此,在本篇文章當中筆者就以木質結構的代表之作——故宮太和殿為例,從最基本的構造角度出發,來對隱藏在中國古建築裡邊的美及其「智慧」進行一番深入的探索。由於其建築材料的特殊性(易燃),導致自建成之後屢遭焚毀,爾後又多次重建,今天我們在故宮有幸能看到的太和殿出自於清康熙三十四年(公元1695年)重建後的形制。作為紫禁城的核心建築,太和殿在明清時期的地位可想而知,可以這麼說,它的存在不僅僅是用來舉行盛大典禮,更重要的則是象徵著帝王手中不可逾越的皇權。
  • 故宮太和殿大修竣工重開放 首次放「鎮物」(圖)
    昨天,隨著殿內寶座除塵完畢,太和殿大修圓滿結束,遊人終於可以再一次近距離欣賞這座金碧輝煌的大殿。  從2006年1月5日起,太和殿就被保護罩團團包圍,停止對外開放。歷時2年半的修繕時間裡,在高達35米的保護罩下,太和殿有什麼變化?  外簷彩繪原樣「拷貝」內簷  彩繪是此次太和殿大修的重頭戲。
  • 舉世聞名的「金鑾殿」故宮太和殿有望於明年修繕
    舉世聞名的「金鑾殿」———故宮太和殿明年有望啟動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修繕。27日,記者從故宮博物院了解到,代表著皇家頂級規制的太和殿大修工程的論證工作已完成,修繕方案也已送報北京市及國家有關主管部門。據悉,2008年前這座中國最大的單體古建築將再現其恢宏、莊嚴風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