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太和殿明明比太廟高兩米,為何說太廟要高三尺?答案讓人振奮

2020-12-20 鬼龍看歷史

眾所周知,北京故宮有三大殿,即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其中,太和殿的等級最高,俗稱金鑾殿。太和殿也是中國目前最大的木質結構大殿,它位於北京故宮南北中軸線最顯眼的位置,始建於永樂十八年。

剛開始名為奉天殿,嘉靖四十一年改為皇極殿,清順治二年改今名。太和殿是北京故宮內體量最大、等級最高的建築,它反映了古代中國最高的建築水平。然而,如此高規格的太和殿卻被另一棟建築「超越」了。

自古以來,北京城的一直流傳著這樣一個說法,「太廟要比太和殿還要高三尺。」太廟是明清皇帝用於祭奠祖先的家廟,始建於永樂十八年,按照古代「敬天法祖」的禮制來修建。

資料顯示,太廟是天安門最高等級的建築,這裡是舉辦祭祀的重要場所。明清時期,太廟的宮廷祭祀共有80多種,分為大祀、中祀和群祀三個等級。大祀為皇帝親自祭拜,中祀一部分是皇帝親祀,大部分派官員來此參加,也就是說每年皇帝至少來太廟一次。

可將太和殿與太廟享殿的高度實地測量後,發現太和殿高35.05米,太廟享殿高32.46米。明明是太和殿要比太廟高2米多,為何人們說「太廟比太和殿高三尺」?原因主要有兩個方面:

原因一、太廟和太和殿遠近位置差異,給人們造成了視覺差。站在天安門廣場前觀看,太和殿隔著午門、太和門,距離較遠,看起來就比太廟要矮點。同時,古代皇宮是皇權的象徵,普通老百姓根本進不去,因此就產生了「太廟高三尺」的說法。

原因二、這是須彌座(建築裝飾的底座,又名金剛座)造成。太和殿的須彌座高8.13米,太廟的則高3.42米。如果將太廟享殿的總高減去須彌座的高度,得出29.04米;再將太和殿的總高減去須彌座的高度,得出26.92米。

如果從這個角度來看,須彌座上的部分太廟享殿要比太和殿高2.12米。古人的智慧在這裡展現的淋漓盡致,為什麼這麼說?首先,皇權至高無上,因此太和殿總高度要比太廟高;其次,祖宗也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太廟享殿的須彌座以上部分比太和殿高。

這樣的做法,將兩者之間的矛盾圓滿解決了。其實,北京故宮像這樣的巧妙設計數不勝數,它們處處反映了古人的高超建築智慧。

參考資料:《北京故宮三大殿之太和殿》

相關焦點

  • 故宮太和殿比太廟高出兩米,為何說太廟要高三尺?答案振奮人心
    ——喬治·屈維廉(英)文章類型/歷史見聞字數|918,閱讀約2分鐘眾所周知,北京故宮有三大殿,分別是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其中,太和殿等級最高,俗稱金殿。太和殿也是目前中國最大的木結構大殿。它位於北京故宮南北中軸線上最顯眼的位置,始建於永樂十八年。起初,這裡叫奉天堂。嘉靖四十一年改為皇極堂。清順治二年改為今名。太和殿是北京故宮規模最大,等級最高的建築。它反映了中國古代建築的最高水平。然而,如此高規格的太和殿,卻被另一座建築「超越」。北京自古就有「太廟比太和殿高三尺」的說法。祠堂是明清兩代皇帝祭祖用的家廟。
  • 太廟比紫禁城太和殿「高」三尺,還藏有7個秘密,一般人不知道
    太廟存在於明清年代,到現在已經6百多年的歷史,在這座神秘的建築中,都有哪些我們不了解,不知道的秘密?您想要知道答案,那就隨著小編一起探秘吧。2、出徵前和獻俘禮由於戰爭關係著國家的生死存亡,故此,每有戰事,清朝的皇帝必須要到太廟的先皇神位之前焚香告知,勝利後,押到京城的俘虜,要押到太廟舉行獻俘禮。意思是告知祖先,已經取得了戰爭的勝利,這都有賴列祖列宗的保佑,目的是讓先祖也高興一下。
  • 比故宮太和殿還牛的建築——太廟
    話說北京有這麼一座大殿,比故宮的太和殿還牛。朋友們驚呼,是誰,這麼大膽,敢超過皇上的金鑾殿。回答:皇帝他爸爸,他祖宗。啊!驚出一身汗,我說的呢?除了皇帝他祖宗,誰還敢呢?這座大殿就是——太廟。太廟位於天安門東側,是一座重要的皇家建築。當時修建故宮的時候,按照左祖右社的原則而修建,右邊就是社稷壇。右邊就是祭祀祖宗的地方,老百姓家叫祠堂,而皇家呢?就叫太廟,最大的廟!看出來了吧!皇帝坐在金鑾殿上,一邊要想著江山社稷,一邊要想著祖宗。
  • 太廟享殿比太和殿高大?「位尊權高但不可壓祖」
    故宮太和殿  由68根金絲楠木柱支撐的太廟享殿  太廟享殿    提到老北京最高大的殿宇,很多人會脫口而出:北京故宮的太和殿!確實,紫禁城的「金鑾殿」在體量、規模、形制、用材上,都堪稱第一。但如果不算太和殿下面8.13米高的三層漢白玉石雕基座,僅從大殿本身的高度來看,太廟的享殿則當數高大「之最」——比太和殿高出2米多。而且,太廟享殿殿柱的柱高、柱徑也是老北京所有殿宇中最高大的。太和殿是紫禁城的中心,理應至高無上,讓祭祖的太廟享殿高過皇帝主理朝政的太和殿,反映出中國古代禮制中皇帝雖「位尊權高但不可壓祖」。
  • 有一座宮殿比故宮的太和殿還要大,普通的一根柱子都是無價之寶
    在大家的印象中,太和殿是故宮最大的一座宮殿,更是整座故宮等級最高的宮殿。但是,如果說有一座宮殿比故宮最大的宮殿太和殿還要大,甚至比它的等級還要高,有多少小夥伴相信呢?說實話,起先連我自己也不相信,直到親眼看到了這座宮殿我才相信。
  • 北京太廟旅遊景區攻略大全 門票+交通+主要景點介紹
    北京太廟攻略  太廟位於北京市東城區天安門東側。面積14萬平方米,平面成南北向長方形,正門在南,四周有圍牆三重。主要建築為三進大殿及配殿,前面有琉璃磚門及戟門各一座,兩門之間有7座石橋。明、清兩代為皇家祖廟。  北京太廟以古柏最為著名,園內有多株已有數百年樹齡的古樹,現為北京市勞動人民文化宮。
  • 現存木結構古建築單體體量排名,故宮裡的太和殿只能屈居第三
    你一定會自豪地回答:故宮。如果再問你現存木結構古建築單體體量排名第一的是哪個?你一定會再次自豪地回答:太和殿。作為東方三大殿之首,太和殿體量確實是國內最大的,咱們可以用數據說話。太和殿面闊十一間,進深五間,長64米,寬37米,建築面積2377.00㎡,高26.92m,連同臺基通高35.05m;曲阜孔廟大成殿長45.69米,寬24.85米,高 24.8米,殿基2.1米;泰山岱廟天貺殿殿闊九間,進深四間,長43.67米,寬17.18米,高22.3米。通過對比,太和殿長寬高都超過其餘兩大殿,位居三大殿之首毋庸置疑。
  • 太廟正吻獸成精 被道長拋出寶劍將其插住
    瀋陽故宮太廟的建材上為何有「昭陵碑樓垂脊」6個字? 太廟所用垂脊上為何要使用鋦釘? 太廟正吻獸背部為何要插上一把寶劍? 作為國家文物局的重點項目,瀋陽故宮太廟目前進入古建築油飾彩畫保護修復階段。3月20日,記者在太廟修復現場看到,幾名工作人員正在將取下的磚瓦、垂脊、垂脊獸等小心地擺好,有些還被編上了號碼。正是有了這樣近距離觀察的機會,記者才產生了上述疑問。
  • 張廷玉為何要挖空心思獲得配享太廟?
    生前位列內閣大學士,死後獲得配享太廟,是清朝官員一生中兩個最高的追求。內閣大學士大家都明白,那麼配享太廟到底是何殊榮呢?太廟是中國古代皇帝的宗廟。最早太廟只是供奉皇帝先祖及歷代皇帝的地方。後來發展為皇后、宗室、功臣的神位經皇帝批准也可供奉在太廟;通俗的解釋就是在祭祀皇帝的地方,在主位的神碑兩側供上地位稍低的人的神位,作為帝後的配角,與主位神碑共享人間供奉和香火,稱為配享太廟。配享太廟是對官員的最高獎賞,可謂皇恩浩蕩,榮耀曠世。也是皇帝激勵臣工孝忠皇家、效命沙場的重要手段。
  • 他是清朝唯一配享太廟的漢人,不是曾國藩也不是李鴻章!
    自古以來,太廟的地位就非常地崇高,因為這是天子家的廟堂,剛開始的時候,太廟裡面只能給皇帝的列主列宗供奉,後來慢慢地,只要有皇上的聖旨,一些對於江山社稷有傑出貢獻的皇室成員或者朝中大臣也可以把牌匾列在太廟裡面。
  • 書法家王冬齡太廟揮毫 展32米鏡面壁書《易經》
    書法家王冬齡太廟揮毫 展32米鏡面壁書《易經》 2016-11-06,書法家現場在太廟前廣場上揮毫。展出的全長32米的大型鏡面壁書《易經》尤為矚目。  本次展覽王冬齡以「亂書」和「壁書」的形式來呈現中華文化經典,主要展出其新近創作的大型鏡面壁書《易經》,作品全長32米,高3.5米,由白色的油漆在不鏽鋼板面上書寫而成。同時展出的還有書法家近年來創作的蠅頭小草《道德經》和《莊子·內篇》等十餘件草書作品。中央美術學院院長範迪安和中國美術學院院長許江聯合擔任該展的總策劃。
  • 道光帝為何不願入太廟?原因讓後人敬佩,也讓鹹豐帝汗顏
    帝王太廟是古代帝王祭祀先祖的地方,也是皇家的家廟。早在夏朝時,就有「世室」的說法。到了商代,名字變成了「重屋」,周代則稱「明堂」,直到秦漢時才稱「太廟」。隨著七廟制度的演變,基本上是個正統的皇帝,都能進太廟。只是會隨著時間的推移,後世子孫會將離得遠的祖先搬出太廟,給其他的皇帝騰位置。所以說,這本不是一件值得深究的事。但清朝有一位皇帝,他偏偏不入太廟,這是為什麼呢?公元1850年2月25日,大清帝國的最高統治者清宣宗愛新覺羅·旻寧駕崩,享年69歲。
  • 故宮龍椅為何坐不得?此人曾有機會坐,卻果斷放棄!
    故宮作為皇家宮殿存在了七百多年,也被明清二十多位皇帝所擁有,每一位皇帝也都有他們專屬的龍椅。直到溥儀退位,馮玉祥驅趕故宮皇族,龍椅才失去最後的主人。民國時期,曾經發生這樣一件倒行逆施的事情。北洋軍閥袁世凱不滿足大總統的位置,於是鼓動一幫人擁護自己稱帝,諷刺的是當年袁世凱逼迫清帝退位的原因就是:帝制不符合中國發展。
  • 男子北京太廟拍婚紗照腳踩御道!處罰結果來了!後果很嚴重
    近日,有網友在北京故宮旅遊時看到不和諧一景,一位婚紗攝影師在太廟門前給一對新人拍照,可能是為了取得更好的角度,居然跨過欄杆,進入了御路石護欄內。 據了解,北京故宮中的重要宮殿前後臺階中間都有御路御路雖稱作"路",但人並不能在上面行走。這應該是基本常識,在古代這條路也只有皇帝才能走。
  • 清朝唯一一個配享太廟的漢臣,深受雍正器重,晚年卻被乾隆帝抄家
    「一紙書來只為牆,讓他三尺又何妨。長城萬裡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這首詩就與張英有關。張英的家人與鄰居在宅界問題上發生爭執,雙方僵持不下,家人一紙書信寄到了京城。張英看後以這首詩做了回復,後來,雙方各讓三尺,形成了六尺巷。張廷玉是整個大清朝唯一一個配享太廟的漢人,深受雍正器重,晚年卻被乾隆帝抄家,其地位之高可見一般。起初太廟中供奉的都是歷代的皇帝,後來皇后和有功之臣也可以配享太廟。
  • 遊客抱小孩跨越護欄踩踏太廟丹陛石,網友:這樣就能登基?
    遊客抱小孩跨越護欄踩踏太廟丹陛石,網友:這樣就能登基?《如懿傳》中霍建華扮演的愛新覺羅·弘曆在登基的時候,踩著紋刻精美的丹陛石接受群臣的擁戴,著實讓不少網友驚呼真是開眼了。北京太廟裡仍然保存著古代的丹陛石,由於文物異常珍貴,工作人員專門用護欄將丹陛石圍了起來。但近日有網友曝出一位遊客將自己幼小的孩子抱過護欄,學著《如懿傳》裡皇帝的模樣,讓孩子在丹陛石上走動。這一不文明的舉動一曝光,激起了一群網友的憤怒。有網友稱:踩了丹陛石就能登基當皇上了?圍欄看不見嗎故意踩踏到底幾個意思?
  • 張廷玉為什麼要絞盡腦汁配享太廟?原因令人不齒
    張廷玉為什麼要絞盡腦汁配享太廟?原因令人不齒中國人一直追求的名利,對於已經功成名就的,更會想到死後哀榮,以及福蔭子孫。太廟,是皇帝家供奉祖先牌位的地方,歷代皇帝去世後,也會被請進太廟。作為王公大臣,死後牌位放入太廟,陪伴先帝,是頂級政治榮譽,上升到國家祭祀的標準。張廷玉是雍正帝特別信任的大臣,很多朝廷典章制度都是出自他的籌劃與參與,如軍機處的建立。在雍正在世的時候,留下承諾,給張廷玉配享太廟的待遇。
  • 他是一個漢人,卻有資格在清朝享太廟,為何皇帝死前故意連降三級
    文/花傾思他是一個漢人,卻有資格在清朝享太廟,為何皇帝死前故意連降三級在歷史的長河中,中國自古以來就是一個地大物博的國家,自從秦始皇建立皇帝制度以來,封建社會一共在中國存在了2000年的時間,其中也誕生出了20多個歷史王朝,而清朝作為歷史上最後一個封建王朝,也是我們大家最為熟悉的,清朝是由滿族人建立的封建王朝,所以漢人在當時是得不到重用的,接下來小編給大家介紹的這位歷史人物是一個漢人,卻有資格在清朝享太廟,為何皇帝死前故意連降三級?
  • 陶寶祺院士雕像、明代太廟水井復原井欄……新學期,南航校園內新增一批文化景觀
    陶寶祺院士雕像、明代太廟水井復原井欄、校訓石、校風石……8月31日,新學期伊始,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在兩校區舉行系列文化景觀揭幕儀式。陶寶祺院士雕塑揭幕儀式上,院士女兒陶寧也來到現場,她說,「常聽他和學生說,『學術研究固然重要,做人本分、做事踏實更為重要』。儘管父親仙逝十餘年,可我仍時時提醒自己要『做好人』。」她向現場師生講述了父親的人生經歷。1991年從美國訪學歸來,陶寶祺沒有其他行李,只有八大箱外文資料,這也成為了1992年「智能材料與結構」科研小組組建之初的重要支撐。
  • 太和殿不是一天建成的
    就以故宮前三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為例,不知道你有沒有這樣一種感覺,站在太和殿廣場看臺基上的太和殿,總覺得廣場太大,大殿的威嚴和高大被削弱了很多。朝鮮人樸趾源1780年隨使團參加乾隆皇帝70壽誕時就對太和殿產生過疑問, 「大抵太和殿乃天子出治之所,而不甚高大,問諸他人,則所見略同,初頗訝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