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太和殿是紫禁城裡最彰顯皇帝至高無上皇權的「金鑾殿」

2020-12-20 人生如戲6931

故宮裡大小房間號稱9999間半,據考證8000間左右,能叫宮殿的有70多間,其中最大最高最重要的一間,就是太和殿。位於前朝三殿之首,建於明永樂18年(1420年),先後被稱為「奉天殿"、"皇極殿」,順治二年(1645年)改為太和殿。自唐朝起,因「金鑾」二字的尊貴與霸氣,人們只把皇宮裡最彰顯帝王皇權至高無上的大殿稱為「金鑾殿」,而太和殿就是紫禁城裡的「金鑾殿。只有和「天子」皇帝有關的大事件,才能在這兒舉行儀式和慶典。太和殿和沿故宮中軸線依次往北的中和殿、保和殿,是明清皇帝處理國事的前朝。今天只簡單介紹一下太和殿。

太和殿

在太和門廣場的北邊正中間,有一座黃瓦紅牆的大宮殿,座落在高高的漢白玉臺基上,假設沒有遊人,這寬闊的廣場和威嚴壯觀的太和殿,自然而然地形成了一種震懾力。據說清朝的時候,外國使節見中國皇帝不願意下跪,可進了紫禁城,一走進高高的紅牆內,立馬就感覺到了一種無形的壓力,見了皇帝,由不得自己就跪了。

近觀太和殿

太和殿面積2377平方米,高35米,包括用三層漢白玉石鋪成的8米多的臺基;建築形式是五脊四坡的重簷廡殿頂,最顯尊貴;角簷垂脊上仙人身後的走獸數量也是最多的,有10個。皇帝不允許有任何建築物的高度超過太和殿,所以整個老北京的房子都很矮。這是目前全國範圍內,最大的一座木結構宮殿。

簷角瑞獸

太和殿臺基上,對稱陳設日晷、嘉量各一,日晷是古代的計時器,嘉量裡面有五種計量器具,為什麼放置這兩種器具呢?原來古代人認為時間和度量衡代表上天的旨意,在世間只有天子才能代表上天,日晷和嘉量放在這裡,代表皇權的至高無上。

日晷

嘉量

基臺上有銅鶴、銅龜,代表長壽,寓意國運永昌;還有被洋鬼子刮掉了金粉的大銅缸,每個餾金大銅缸當年可是塗了三公斤的黃金,大銅缸的作用是為了儲水防火,也為了在風水上和木相生,太和殿是木製的。

銅龜

銅鶴
餾金大銅缸

下來就只能從圍欄外向太和殿裡面遠遠觀望了。裡面最顯眼的是寬超過高的紫檀龍椅,代表皇權安穩,江山永固;還能看見地下鋪的"金磚",其實是制磚的蘇州人口音問題,把"京磚"說成了"金磚",也是為了顯示皇權的一種標誌;屋頂的盤龍藻井和龍嘴吊著的軒轅鏡實在看不到,找了別人拍的照片,前面照片也有網上找的,一併感謝。

紫檀龍椅

金磚

盤龍藻井和軒轅鏡

太和殿其實不是皇帝經常用於上朝的場所,而是國家舉行最高級別慶典的場所。皇帝登基、大婚、冊立皇后、派將出徵等慶典要在這兒舉行;還有一年三個節日要在這兒慶祝,農曆新年、冬至和歷代皇帝生日,皇帝要在這裡接受文武百官和外國使節的朝賀。場面的壯觀和隆重,大家一定都從電視劇裡見到很多了。

歷史早已遠去,皇帝皇權已不復存在,深宮往事亦無任何意義,唯有宮殿永存,雖與日月同輝,卻默默站立,無以言說。

夢回紫禁城的老人

相關焦點

  • 聚焦故宮太和殿
    太和殿修繕歷程回顧     俗稱「金鑾殿」的故宮太和殿,將於2006年年初啟動它歷史上最大規模的一次修繕工程。      ☆輪椅暢行紫禁城    大約100年前,中國末代皇帝溥儀為了能在紫禁城中騎自行車,下令鋸掉一些宮殿的門檻;今天,殘疾人遊客坐在輪椅上,也能暢通無阻地遊覽這座昔日皇家禁地了。
  • 明清皇帝究竟在哪裡上朝?故宮太和殿裡能容的下文武百官嗎?
    其實,金鑾殿,也就是故宮的太和殿,面積有2300多平米,盛下文武百官不是問題(能進屋的也是有數的,芝麻官們都跪在門外面),但它的作用不是辦公室,也不是會議室,而是皇權的象徵,皇上的屁股不是每天都要蹭那張龍椅的。金鑾殿主要是舉行國家大典用的,比皇上登基啊、冊封皇后啊、出兵徵討啊,以及在國家重大節日(皇帝生日、元旦和冬至)接受大臣們的朝賀用的。
  • 知道電視劇裡經常說的「金鑾殿」,是故宮裡的哪一個大殿嗎?
    皇帝在「金鑾殿」上,行使著至高無上的權力時,才是人性與神性的最大分離,皇帝的威嚴也盡在於此。不知不覺間,「金鑾殿」不再僅僅是一座建築,而是凝聚了帝靈王氣的象徵,無時無刻不在散發著足以令人膽戰心驚的威懾力,逼迫著人們畏懼和退縮。但是,哪座宮殿呢是金鑾殿呢?
  • 太廟享殿比太和殿高大?「位尊權高但不可壓祖」
    故宮太和殿  由68根金絲楠木柱支撐的太廟享殿  太廟享殿    提到老北京最高大的殿宇,很多人會脫口而出:北京故宮的太和殿!確實,紫禁城的「金鑾殿」在體量、規模、形制、用材上,都堪稱第一。但如果不算太和殿下面8.13米高的三層漢白玉石雕基座,僅從大殿本身的高度來看,太廟的享殿則當數高大「之最」——比太和殿高出2米多。而且,太廟享殿殿柱的柱高、柱徑也是老北京所有殿宇中最高大的。太和殿是紫禁城的中心,理應至高無上,讓祭祖的太廟享殿高過皇帝主理朝政的太和殿,反映出中國古代禮制中皇帝雖「位尊權高但不可壓祖」。
  • 為何故宮太和殿級別最高?有個秘密一直隱藏至今
    故宮所有宮殿之中,為何太和殿級別最高? 太和殿俗稱金鑾殿,為漢族宮殿建築之精華,東方三大殿之一。
  • 故宮最應該去打卡的地方!不是延禧宮,也不是金鑾殿,而是這裡
    提起故宮,相信中國人都知道,這裡是明朝和清朝的皇宮,先後有24位皇帝在此居住,很多人來到北京都會到故宮參觀,主要是人們都有好奇心,想親眼目睹一下皇帝的家,看看真實的皇宮和電視劇裡看到的是否一樣。很多人來故宮旅遊時不知道怎麼看才好,有的人跟隨導遊匆匆轉一圈走人,有的遊客逢宮殿必進,隔著窗戶往裡面看一眼就走,有的遊客專門挑選自己聽說過的宮殿看看,有的遊客僅憑在電視裡看到過的宮殿有選擇的參觀,比如今年比較火的延禧宮,比如俗話說的金鑾殿(太和殿),其實,故宮最應該打卡的地方不是延禧宮,也不是金鑾殿,而是這裡。
  • 四次過火,險些被拆,金鑾殿原來這麼慘
    現在內城沒有了,外城沒有了,皇城也沒有了,幸虧故宮紫禁城還在。民國時期曾經要拆掉故宮,原址建成參眾兩院的議會大廈。參眾兩院權力大,一致呼籲要建大廈,拆故宮的三大殿。後來沒拆成,實事求是的說,一方面他們遭到了全國各界人士的反對,其中最讓他們犯怵的就是吳佩孚。
  • 古代皇帝上朝去太和殿是走雲龍浮雕還是走臺階?
    --司旦上學的時候,大家都學過一篇課文叫《故宮博物院》太和殿俗稱金鑾殿,高28米,面積2380多平方米,是故宮最大的殿堂。在湛藍的天空下,那金黃色的琉璃瓦重簷屋頂,顯得格外輝煌。殿簷鬥拱、額枋、梁柱,裝飾著青藍點金和貼金彩畫。正面是12根紅色大圓柱,金瑣窗,朱漆門,同臺基相互襯映,色彩鮮明,雄偉壯麗。
  • 至高無上的宮殿:600歲的故宮有什麼?
    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阿房宮、紫禁城等。他們中的大多數都在改朝換代中被焚毀。 唯獨有一座宮殿,歷經兩個大一統王朝,經歷了600年的風風雨雨仍然屹立在天地之間,它就是明清的紫禁城。
  • 故宮太和殿那把曾遺失的龍椅在歷史上有過什麼樣的發展變遷
    作為天子的皇帝也擁有了富麗堂皇的龍椅。現在宋代的龍椅已經不存在了。不過,通過收藏在「臺北故宮博物院」繪製於宋代的《宋代帝後像》,我們可以窺見宋朝皇帝寶座的模樣。宋朝開國皇帝趙匡胤的寶座是一把具有濃厚早期高榻特徵的扶手靠背椅。按畫像中人與坐具的比例折算,寶座的寬度大約110釐米,高度大約50釐米,坐深大約110釐米。
  • 故宮太和殿有10隻屋脊神獸,其中獨一無二的那隻叫什麼?
    太和殿民間俗稱「金鑾殿」,位於故宮南北中軸線的顯要位置,是故宮體量最大、等級最高的建築物。太和殿在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建成,始稱奉天殿;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改稱皇極殿;清順治二年(1645年)改為太和殿。
  • 故宮太和殿的10隻脊獸都有什麼寓意?最後一個為何是太和殿獨有?
    (太和殿垂脊10個神獸)去過故宮的朋友肯定對太和殿上的10個小獸有很深的印象,在散發著耀眼光芒的琉璃瓦上蹲坐著這些小獸,它們是至高無上的象徵,也意味著只有至高無上的皇帝才能享受這樣的這些小獸最開始的作用是固定屋頂上的瓦件,防止掉瓦,同時它們也體現宮殿等級,傳達著皇家宮殿文化的寓意。太和殿作為紫禁城之中最高等級的宮殿,裝飾和其他宮殿上的裝飾不同,最為明顯的就是正脊和垂脊的裝飾,從樣式和數量上都是特殊的。太和殿正脊上的裝飾叫作「鴟吻」,以13塊中空黃琉璃瓦件拼搭而成,故而也被人們稱為「十三拼」。
  • 故宮太和殿百年大修工程過半(圖)
    封蓋、塗灰泥……9月5日,太和殿正脊合龍,寶匣被工作人員小心翼翼安放回「龍門」。「這標誌著金鑾殿百年大修工程完成近六成。」昨天,故宮博物院副院長晉宏逵透露,明年奧運前,彰顯皇家氣派的太和殿有望重新迎客。
  • 故宮太和殿,曾經紫禁城最神聖的地方,清朝末年失去了應有的光芒
    太和門前嘉量,嘉量是中國古代對體積的標準量器,乾隆年間仿照王莽時期嘉量鑄造,宮殿前設置嘉量,表明度量衡定,天下一統。門前這座廡殿頂的石亭就是用來放置嘉量的。太和門石望柱,鳳凰祥雲造型,雕工精美絕倫。太和殿前陛石,太和殿坐落在三層漢白玉臺階上,中間的丹陛石曾經是皇帝的御道,如今也已早草叢生。太和門前陛石,整個太和殿基座都是由漢白玉組成的,極為壯觀。太和殿基座,漢白玉雕刻須彌山造型,俗稱須彌座。太和殿門扉,龍是皇家裝飾最多的形象,太和殿門上雕刻有二龍戲珠,圖中可看出門上有壞損,油漆有所脫落。
  • 舉世聞名的「金鑾殿」故宮太和殿有望於明年修繕
    舉世聞名的「金鑾殿」———故宮太和殿明年有望啟動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修繕。27日,記者從故宮博物院了解到,代表著皇家頂級規制的太和殿大修工程的論證工作已完成,修繕方案也已送報北京市及國家有關主管部門。據悉,2008年前這座中國最大的單體古建築將再現其恢宏、莊嚴風採。
  • 紫珍軒仿故宮太和殿江山永固寶座屏
    在紫禁城內至尊的「金鑾寶殿」太和殿內的中央,金柱之間,高臺之上,安設著象徵統御萬民、無上權威的皇帝寶座——雕龍髹金大椅。在紫禁城內至尊的「金鑾寶殿」太和殿內的中央,金柱之間,高臺之上,安設著象徵統御萬民、無上權威的皇帝寶座——雕龍髹金大椅。
  • 城薦|世界現存最大的木建築——故宮太和殿,當年有多難建?
    若要在故宮建築群中擇一殿作代表,非太和殿莫屬。  太和殿,又稱金鑾殿,是世界上現存體量最大、建築等級最高、保存最完整的木結構古代宮殿建築群。  在帝制時代,太和殿是皇帝舉行重要儀式的場所。冊立皇后、冊封太子、接受各國朝拜等等全在這裡,代表一國之門面。
  • 二女開車進故宮與太和殿合影,太和殿同意了嗎,知道它的地位嗎?
    我們三個可以說是北京故宮長得最威武、最霸氣、最帥氣的美男子,別人都說我們是最尊貴的。我面闊十一間,進深五間,共有大柱七十二根,其中頂梁大柱最粗最高,直徑為一米零六,高為十二米七零。明成祖朱棣當年建造紫禁城的時候,對我最好,給我用的可是最昂貴的楠木,楠木都是從川、廣、雲、貴等地的大山裡找來的,不容易呀!清代重建後,用的是松木,檔次降低了點,關鍵是楠木實在沒有了,這松木都是從東北三省的深山那嘎達整來的。
  • 《我要去故宮》:太和殿浴火重生,經歲月洗禮後最珍貴的歷史見證
    01"太和"是宇宙間所有的事物的關係都得到協調的意思,此殿又被老百姓稱為"金鑾殿",而它的存在也經歷了不少的磨難。在明朝的時候管太和殿叫奉天殿,也是紫禁城裡最大的宮殿, 建於永樂年間。在 建成不久,朱棣就把國都從南京遷到了北京。
  • 故宮太和殿重開放 首次放「鎮物」[
    擺放在太和殿正中的龍椅「除塵完畢」。來源: 北京日報    太和殿終於「鬆綁」了,鑽出保護罩,脫下層層「腳手架」的包圍,重新亮相的金鑾殿仍是那般雍容大氣。15日,隨著殿內寶座除塵完畢,太和殿大修圓滿結束,遊人昨天(16日)終於可以再一次近距離欣賞這座金碧輝煌的大殿。     故宮大修首次安放「鎮物」     封蓋、塗灰泥……2007年9月5日,太和殿正脊合龍,一個寶匣被工作人員小心翼翼安放回「龍門」。這是故宮首次安放鎮物。     「『龍門』是指正脊中心的位置,將寶匣放入正脊的過程就叫『合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