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電視劇裡經常說的「金鑾殿」,是故宮裡的哪一個大殿嗎?

2020-12-22 閒巧棋子落花燈

皇帝在「金鑾殿」上,行使著至高無上的權力時,才是人性與神性的最大分離,皇帝的威嚴也盡在於此。不知不覺間,「金鑾殿」不再僅僅是一座建築,而是凝聚了帝靈王氣的象徵,無時無刻不在散發著足以令人膽戰心驚的威懾力,逼迫著人們畏懼和退縮。但是,哪座宮殿呢是金鑾殿呢?

紫禁城中清故宮的太和殿經常被視為「金鑾殿」 ,然而,金鑾殿的出處卻在是唐朝長安的大明宮。當時唐長安城有一太液池,而太液池旁邊有一個小山坡,名「金鑾坡」,而這個坡上就有一個宮殿叫做「金鑾殿」,因坡得名嘛。由於比鄰大明宮西邊的翰林院,金鑾殿是文人學士等待皇帝詔命應對之所,因此極有名氣。

宋代時仍沿襲唐制,也在京城建有金鑾殿。而唐宋時期出現許多文人雅士,在寫作中都把皇宮正殿稱為金鑾殿,再加上之後的一些民間戲曲小說中,也有相同的稱呼。因此,皇宮的正殿稱為金鑾殿的俗稱也就日漸形成。

但是目前因為明清宮殿保存完好,所以一般就把太和殿視為金鑾殿。

紫禁城裡的宮殿確是非常多,而且每一座宮殿都有著自己的職能、功用,並非隨意修建。明永樂時期,自紫禁城始建成後,隨著歷朝歷代的不斷修建,逐漸形成了外朝與內廷兩大相對獨立的建築群。外朝是皇帝平時處理政務的地方,而內廷則是皇帝及其家眷日常居住之所。從人們對「金鑾殿」的印象看,這座宮殿是皇帝與眾大臣議政的處所,由此可見,這座宮殿應該是位於外朝的一所宮殿。

外朝的主要建築是處於中軸線上的三大殿,自永樂十八(1420)年建成後,稱為奉先殿、華蓋殿和謹身殿,次年焚毀後重建。嘉靖四十一(1562)年,三大殿改名為皇極殿、中極殿和建極殿。大清入主中原後,於順治二(1645)年,將三大殿更定名稱為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此後延續至今。其中,太和殿就是人們所說的「金鑾殿」。

如今我們能夠看到的太和殿是清康熙三十四(1695 )年重建後的形制,是中國現存最大的木結構大殿。太和殿在設計時是按照最高級別設計和建造的,紫禁城內任何一座建築都不得超過太和殿的規格,足以顯示出太和殿的尊貴。

根據現存的太和殿,面闊十一間, 進深五間,建築面積2377平方米,高26.92米,連同臺基通高35.05米,為紫禁城內規模最大的殿宇。其上為重簷廡殿頂,屋脊兩端安有高3.40米、重約4300千克的大「龍吻」。與其他宮殿不同的是,該殿的簷角安放10個走獸,其餘都是9個,成為紫禁城建築中的孤例。太和殿共有72根大柱,其中頂梁大柱最粗最高,直徑為1.06米,高為12.7米。明代時的大殿用的是楠木,採自川、廣、雲、貴等地;清代重建後,用的是松木,採自東北三省的深山之中。

在太和殿室內外的梁枋上,繪著金龍和璽彩畫,這種彩畫等級最高。殿正面當中7間,全部安裝大隔扇,僅於兩端用格窗,窗下用彩色龜背錦琉璃磚貼面的欄牆,欞花格芯、雕龍群板、鎏金面頁,在殊漆油飾的襯託中,形成一派端莊而華貴的氣勢。殿內「金磚」鋪地,共鋪二尺見方的大「金磚」四千七百一十八塊,故名曰「金鑾殿」。

明間設九龍金漆寶座,即「金鑾寶座」,寶座兩側排列6根直徑1米的瀝粉貼金雲龍圖案的巨柱,所貼金箔採用深淺兩種顏色,使圖案突出鮮明。寶座前兩側有四對陳設:寶象、甪端、仙鶴和香亭。寶象象徵國家的安定和政權的鞏固;甪端是傳說中的吉祥動物;仙鶴象徵長壽;香亭寓意江山穩固。寶座上方天花正中安置形若傘蓋向上隆起的藻井,藻井正中雕有蟠臥的巨龍,龍頭下探,口銜寶珠。前左角置日晷,右角置嘉量。日晷是利用照射方位,通過指針投影於晷面的子醜寅卯等刻度,求得時間。嘉量上下有斛、鬥、升、合等幾種量度。每當皇帝來到太和殿時,銅鼎、龜與鶴內又可點燃檀香,使太和殿在一片煙霧繚繞中,更顯神秘之感。

太和殿自建成後,歷經滄桑,是明清兩代皇帝舉行朝政大典的主要活動中心,順便說一下,皇帝辦政事也不經常在這裡,因為太和殿規格太高,一般是典禮比如皇帝登極即位、皇帝大婚、冊立皇后、命將出徵等。此外,每逢每年的萬壽節、元旦、冬至三大節,皇帝要在太和殿接受文武官員的朝賀,並向王公大臣賜宴。平時在乾清門、養心殿等等這些地方辦公。

清代初期,太和殿還是舉辦科舉殿試的所在,直至乾隆五十四(1789)年,殿試改在保和殿舉行,但「金殿傳臚」仍在太和殿舉行

相關焦點

  • 故宮太和殿是紫禁城裡最彰顯皇帝至高無上皇權的「金鑾殿」
    故宮裡大小房間號稱9999間半,據考證8000間左右,能叫宮殿的有70多間,其中最大最高最重要的一間,就是太和殿。位於前朝三殿之首,建於明永樂18年(1420年),先後被稱為「奉天殿"、"皇極殿」,順治二年(1645年)改為太和殿。
  • 旅行到故宮才知道,《延禧攻略》裡的延禧宮,現實中卻是這樣!
    如果說,到北京旅行只能去一個地方,我想很多人都會堅定不移地選擇:故宮!在環遊中國的第68天,我也和夢裡的故宮在現實中相遇了。穿過天安門城樓,就是故宮的午門,我也是從這裡開啟期待已久的故宮之旅。中國明清兩代的宮殿的歷史,北京中軸線的中心位置,這都讓故宮顯得尤為莊嚴。將目光從午門向裡移,腳步慢慢向前跨,走進紫禁城,歷史氣息撲面而來,如同穿越,時空悄悄發生變化。
  • 老北京故宮三大殿不為人知的皇宮故事
    故宮位於北京城中軸線的中心位置,其中重要建築為太和、中和、保和外朝三大殿。故宮佔地面積72萬平方米,建築面積約15萬平方米,宮殿七十多座,房屋超過九千間。南北長961米,東西寬753米,四面圍有高10米的城牆,城外有寬52米的護城河。
  • 這麼美的故宮,你知道它美在哪嗎?
    故宮,明清兩朝的皇宮,又稱紫禁城,堪稱世界建築之最,被譽為「世界五大宮之首。」每次駐足在故宮前,都會肅然起敬。有的人說故宮樂趣無窮,有的說故宮好無聊,一直在走走,有的說故宮好美啊……故宮的美,故宮的樂趣究竟在哪呢?
  • 故宮最應該去打卡的地方!不是延禧宮,也不是金鑾殿,而是這裡
    提起故宮,相信中國人都知道,這裡是明朝和清朝的皇宮,先後有24位皇帝在此居住,很多人來到北京都會到故宮參觀,主要是人們都有好奇心,想親眼目睹一下皇帝的家,看看真實的皇宮和電視劇裡看到的是否一樣。很多人來故宮旅遊時不知道怎麼看才好,有的人跟隨導遊匆匆轉一圈走人,有的遊客逢宮殿必進,隔著窗戶往裡面看一眼就走,有的遊客專門挑選自己聽說過的宮殿看看,有的遊客僅憑在電視裡看到過的宮殿有選擇的參觀,比如今年比較火的延禧宮,比如俗話說的金鑾殿(太和殿),其實,故宮最應該打卡的地方不是延禧宮,也不是金鑾殿,而是這裡。
  • 故宮金鑾殿中龍椅,是用黃金做嗎?原來它的材料這麼珍貴!
    中華文明上下五千年,王朝更是不斷更替,從古至今也是為後人留下了很多寶貴的財富,其中不乏一些有名的古代建築,說到古代建築,相信可能很多小夥伴們的第一印象應該就是故宮了吧,這裡是中國明清兩代的皇家宮殿、權利的中心。
  • 金鑾殿裡72根大柱是什麼木頭,文玩人聽了肯定羨慕
    【關注文玩古董寶貝,做個識貨人】金鑾殿,就是故宮的太和殿,皇帝上朝的地方,是整個故宮最輝煌氣派的地方。大家知道這七十二根柱子是什麼木頭嗎?太和殿是世界上最大的木製宮殿,佔地面積約兩千四百平米,修建於明朝永樂十八年。這72根木柱成為了主要的承重柱子,當時的皇帝為了修建這座世界上最大的木製宮殿,耗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而作為大殿的關鍵柱子,肯定要用當時最昂貴也最堅固的木頭——金絲楠木。
  • 為東方三大殿之一的它,只比金鑾殿矮三塊磚,貺字讀音卻難倒眾人
    與北京故宮太和殿(金鑾殿)、曲阜孔廟大成殿並稱為「中國古代三大宮殿」,亦稱「東方三大殿」。前面說了這麼多,也許好多人還不知道它名字中的「貺」字怎麼讀呢,那麼筆者來告訴你,它讀作kuang,怎麼樣,你念對了嗎?
  • 故宮太和殿的地磚並不是金子做的,為何叫金磚,你知道原因嗎?
    故宮近些年來的名氣越來越大,作為首都北京著名的旅遊景點之一,故宮的獨特魅力吸引了很多遊客的目光,大家都希望能夠在這座古老而神秘的宮殿裡尋找中國民族曾經的燦爛輝煌。故宮是明朝永樂年間建造的,建成距今已有近600年的歷史,自從故宮對外開放以來,很多遊客爭相進去參觀遊覽,其中故宮三大殿是最受關注的景點。尤其是故宮的太和殿,那是以前皇帝上朝辦公的地方,舊時又被稱為「金鑾殿」,皇帝每天都在這裡舉行朝會,大臣們有什麼奏議也都是在這裡提出,可以說太和殿成為了封建王朝的統治中心。
  • 故宮太和殿裡能容的下文武百官嗎?
    其實,金鑾殿,也就是故宮的太和殿,面積有2300多平米,盛下文武百官不是問題(能進屋的也是有數的,芝麻官們都跪在門外面),但它的作用不是辦公室,也不是會議室,而是皇權的象徵,皇上的屁股不是每天都要蹭那張龍椅的。金鑾殿主要是舉行國家大典用的,比皇上登基啊、冊封皇后啊、出兵徵討啊,以及在國家重大節日(皇帝生日、元旦和冬至)接受大臣們的朝賀用的。
  • 故宮必去的幾個宮殿,上朝的「金鑾殿」,還有金磚鋪地的中和殿
    要說到去故宮,相信很多人都是為了感受一下古代皇室生活的環境,以及古時候的氣息,並且故宮也是沒有讓大家失望,每年國家都會對故宮進行修繕,來保持建築的原樣,我相信很多人都去過故宮,但是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去過下面的這幾個地方。
  • 四次過火,險些被拆,金鑾殿原來這麼慘
    現在內城沒有了,外城沒有了,皇城也沒有了,幸虧故宮紫禁城還在。民國時期曾經要拆掉故宮,原址建成參眾兩院的議會大廈。參眾兩院權力大,一致呼籲要建大廈,拆故宮的三大殿。後來沒拆成,實事求是的說,一方面他們遭到了全國各界人士的反對,其中最讓他們犯怵的就是吳佩孚。
  • 旅遊:皇極殿,故宮內一顆璀璨的明珠,中國現存最大的木結構大殿
    清順治二年(1645年)改名太和殿(俗稱「金鑾殿」)。自建成後屢遭焚毀,又多次重建,今天所見為清代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重建後的形制。太和殿(奉天殿或皇極殿)是中國現存最大的木結構大殿。這是前朝的中心區域,仿照了乾清宮,太和殿的規制。皇極殿感覺是整個故宮裡面,漆最新最亮的地方,很輝煌,超適合拍照的。皇極殿在北京故宮博物院內。
  • 北京故宮與南京明故宮哪個大?專家稱實地測量才算
    利瑪竇對南京的皇宮讚賞不已,「我還沒有見過世界上哪個國家的皇宮像南京的明故宮這樣雄偉!」究竟有多雄偉?利瑪竇的《利瑪竇中國札記》裡這樣寫道:「很難確定這重牆四圍的全長。當地人講了一個故事:兩個人從城的相反兩方騎馬相對而行,花了一整天時間才遇到一起。」  南京明史專家馬渭源說,這說明,當時的南京明故宮要比北京的大。「如果南京明故宮還在,光是比大小,北京故宮就輸了。
  • 《上新了故宮3》開播,鄧倫帶你長知識:你知道故宮中心在哪嗎?
    2018年,第一季《上新了故宮》上線,讓更多觀眾認識到了這一座偉大的中國古代建築群。與此同時,也帶大眾走進了那些未經開放的區域,見證了一個時代的印記。故宮中心說到故宮的中心,很多人會想到上文提及的的中軸線。事實上,故宮的中心也確實位於這條線上。很多人都知道,太和殿位於故宮的中軸線,太和殿又稱金鑾殿,是很多古裝劇中早朝的地方。可在實際的運用過程中,太和殿其實是重大典禮舉行的場所,運用次數很少。
  • 二女開車進故宮與太和殿合影,太和殿同意了嗎,知道它的地位嗎?
    昨晚, 一個很意外的消息打破了小年的祥和氣氛,有兩位美女開大奔進北京故宮的不雅事件(人雖美,但做的事堪稱不雅)引起網友眾怒,媒體跟進報導,輿論持續發酵,此事件竟然接連上了四個微博熱搜↓在其他熱搜榜也名列前茅。有關此事件的起因、經過和最新進展,相信大家了如指掌,不過有一個被忽略的問題是,照片中雄偉的太和殿顯得很失落,它有話要對兩位美女說,也想對所有人說。
  • 浙江一座古建築,與故宮金鑾殿齊名,還享有「銀鑾殿」之美譽
    同樣的說起「海神廟」,除了風光無限的峇里島上那座16世紀的廟宇,在國內的臺灣臺南和浙江海寧也有兩座,據說其中一座還與故宮金鑾殿齊名,享有「銀鑾殿」之美譽。它就是浙江海寧海神廟。 海寧海神廟,又稱為「廟宮」,位於浙江省海寧市鹽官鎮春熙路東端,敕建於清雍正八年,距今已有近三百年歷史,佔地約2.7公頃,耗銀十萬兩,因其結構是仿故宮太和殿所建,故有「銀鑾殿」
  • 故宮遊客突破1900萬,為什麼大家都喜歡到故宮旅遊呢?
    旅遊喜歡去兩種地方,一個是世界文化遺產,一個是國家5A景點。這兩種景點,基本上是含金量最高的旅遊景點了。旅遊景點體驗好,是不虛此行的地方。北京的世界文化遺產,有長城,頤和園,還有天壇,周口店北京人遺址,明十三陵,還有大運河,以及大名鼎鼎的故宮。
  • 金鑾殿頂上「十獸」的等級區別
    北京故宮三大殿中的「太和殿」俗名為「金鑾殿」,它是皇帝登基和舉行大典的地方,是明代第三個皇帝朱棣永樂十八年(1420年)建成的。初名為「奉天殿」,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更名為「皇極殿」。「皇極殿」一直沿襲使用到清代第一個皇帝福臨,順治二年(1645年)始改稱為今名的「太和殿」。
  • 北京故宮遊覽路線詳解:中軸線上的古建築群
    毫無疑問,故宮是北京最熱門的旅遊景點,那裡每天都是人頭攢動,人來人往。但由於故宮面積太大,景點多,又相當集中,怎樣在有限的時間內,既不漏掉主要的景點,又不走回頭路,將該看的都看到,該走到的都走到,選擇一條最佳的遊覽路線,成了每名遊客的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