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太和殿將開始300年來首次大修 計劃工期兩年

2020-12-20 中國政府網

    記者日前從故宮博物院獲悉,舉世矚目的太和殿保護維修工程即將進入實施階段。

    此次工程,既有採用傳統古建維修的部分,也有現代科技的保護。使用傳統材料工藝技術的部分有:在揭露檢查時發現屋頂東西兩個山(側)面結構嚴重下沉歪閃,要對此進行加固維修,消除建築隱 患;墩接、修補腐朽的木柱;更換破碎琉璃瓦、恢復瓦面釉色,清洗加固裝飾構件;還要將1959年維修中沒有忠實原狀的外簷彩畫復原。而對大殿基座的漢白玉石欄杆、御路,太和殿內部寶座、屏風等木質文物和內牆牆表粉飾的保護等將採用現代科技,保護方案正與義大利文化遺產部的專家共同研究、實驗。

    記者沿腳手架登上了太和殿重簷廡殿頂的第二層簷,看到屋頂的琉璃瓦釉面殘損十分明顯,有的瓦片甚至完全破碎,露出了裡面的灰貝。故宮博物院副院長晉宏逵介紹,一般來說,脫釉50%以上的瓦就要更換,但為了讓更多的原瓦能回到屋頂上,故宮「自找麻煩」,把能修復的瓦揭下來回爐上釉,將來再鋪回原處。為此,不僅增加了工藝難度,也需在揭瓦時仔細編號。在專業人員的指點下,記者清楚地看出了康熙時代燒制的琉璃瓦與後來修補的琉璃瓦的區別。由於當年的燒制技藝今天已很難達到,所以回爐上釉雖然要多花費時間和經費,但能夠更好地展現文物原狀。

    下月初,太和殿將被一座中國迄今為止最大的古建保護棚罩起來,這也意味著太和殿300年來的首次大規模修繕工程正式開始。預計今年冬天上凍前將完成屋頂部分的維修,明年底結束傳統維修部分,雖然室內部分的保護還需延續一段時間,但不影響開放。

    在兩年的計劃工期內,為了補償觀眾不能看到太和殿的遺憾,故宮博物院除了在故宮其他地方增設展陳、擴大開放面積外,還要在施工現場懸掛太和殿的大型彩色噴繪,並在施工現場圍擋上設置露天展板,展出施工方案和維修中的動態成果,使觀眾能觀看到保護維修的全過程。(記者 李韻)

    故宮太和殿

    太和殿位於紫禁城南北中軸線的最顯要位置,是我國現存體量最大、等級最高的古代建築物。它建成於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時稱奉天殿,次年遭雷擊焚毀。之後近300年間又多次重建,多次遭火毀。現在人們看到的太和殿是康熙年間(1695-1697年)重建的形制。

    據史料記載,太和殿最後一次重建距今也超過了300年,期間只是每年 進行例行的除草、修瓦等保養,從未進行過大規模修繕。有記載的變化也只是在乾隆年間修過6根金柱、袁世凱時期將門額匾上的滿文刮掉、1959年在維修中部分彩畫未完全忠實原狀。也就是說,除了上述情況,現在的太和殿基本保持了康熙時代的原狀。

    故宮博物院運用傳統的徒手測繪、現代的三維雷射掃描技術和木材腐朽勘查技術對太和殿的保存現狀進行了認真全面細緻的觀測分析後,把維修工程的性質定為「現狀保護維修」。

相關焦點

  • 故宮太和殿維修工程將步入實施階段計劃工期兩年
    新華社北京3月28日電(記者曲志紅、隋笑飛)我國最具知名度的古建築故宮太和殿今年1月6日起封閉大修,到底將如何修繕這座昔日皇權象徵、今天珍貴遺產的大殿,一直受到海內外人士廣泛關注。故宮博物院副院長晉宏逵28日於此間介紹說,故宮太和殿維修工程「將運用傳統材料工藝技術和現代科技保護材料技術相結合進行保護維修」,工程將很快步入實施階段,計劃工期兩年。他表示,「有決心、有信心把太和殿保護維修工程做成名副其實的優質工程」。    位於紫禁城南北中軸線的最顯要位置的太和殿,是我國現存體量最大、等級最高的古代建築物,是明清兩朝皇帝舉行盛大典禮的地方。
  • 故宮太和殿百年大修工程過半(圖)
    封蓋、塗灰泥……9月5日,太和殿正脊合龍,寶匣被工作人員小心翼翼安放回「龍門」。「這標誌著金鑾殿百年大修工程完成近六成。」昨天,故宮博物院副院長晉宏逵透露,明年奧運前,彰顯皇家氣派的太和殿有望重新迎客。
  • 故宮太和殿年初大修 重繪彩畫更換琉璃瓦
    後年十月竣工  俗稱「金鑾殿」的故宮太和殿將於明年年初啟動它歷史上最大規模的一次修繕工程。昨天,記者從故宮了解到,該殿大修工程的論證工作已完畢,修繕方案也已獲得國家主管部門批覆,預計最快在明年1月初開始啟動前期的腳手架搭建工程  棄用傳統修繕工序  「落架大修」是中國古建修繕工程常用的工序,但此次大修卻不會採用整體落架的方式,即不會採取將建築各部件按照嚴格順序拆下,然後再按拆時順序逐一「組裝」。
  • 故宮太和殿大修竣工重開放 首次放「鎮物」(圖)
    昨天,隨著殿內寶座除塵完畢,太和殿大修圓滿結束,遊人終於可以再一次近距離欣賞這座金碧輝煌的大殿。  從2006年1月5日起,太和殿就被保護罩團團包圍,停止對外開放。歷時2年半的修繕時間裡,在高達35米的保護罩下,太和殿有什麼變化?  外簷彩繪原樣「拷貝」內簷  彩繪是此次太和殿大修的重頭戲。
  • 故宮太和殿年初大修(圖)
    國新圖片  據新華社電  (記者楊玉峰、容安才)記者日前從北京故宮博物院了解到,俗稱「金鑾殿」的故宮太和殿,將於2006年年初啟動它歷史上最大規模的一次修繕工程。據悉,目前太和殿大修工程的論證工作已完畢,修繕方案也已獲得國家主管部門批覆。
  • 圖:大修後的北京故宮太和殿即將重新開放
    圖:大修後的北京故宮太和殿即將重新開放 2008年07月15日 19:53 來源:中國新聞網   7月15日,工作人員在北京故宮太和殿內忙碌,為即將重新開放做準備。故宮太和殿大修工程持續兩年半,7月16日起,竣工的故宮太和門、太和殿、神武門將重新開放。
  • 故宮太和殿完成修繕重開放 閉關兩年殿外長荒草
    墩接修補腐朽木柱 更換破碎琉璃瓦 故宮太和殿完成修繕今天重新開放  閉關兩年太和殿外長荒草  本報訊(記者李潔陳斯)今天上午,故宮太和殿在經過歷時兩年半的修繕後,恢復清朝鼎盛時期的面貌,重新向遊客開放。
  • 故宮太和殿重開放 首次放「鎮物」[
    擺放在太和殿正中的龍椅「除塵完畢」。來源: 北京日報    太和殿終於「鬆綁」了,鑽出保護罩,脫下層層「腳手架」的包圍,重新亮相的金鑾殿仍是那般雍容大氣。15日,隨著殿內寶座除塵完畢,太和殿大修圓滿結束,遊人昨天(16日)終於可以再一次近距離欣賞這座金碧輝煌的大殿。     故宮大修首次安放「鎮物」     封蓋、塗灰泥……2007年9月5日,太和殿正脊合龍,一個寶匣被工作人員小心翼翼安放回「龍門」。這是故宮首次安放鎮物。     「『龍門』是指正脊中心的位置,將寶匣放入正脊的過程就叫『合龍』。」
  • 故宮太和殿重建300年來首次大規模保護修繕(圖)
    故宮太和殿「穿上」防護外衣  本報訊 (記者 黃濤) 昨天,故宮博物院副院長晉宏逵宣布,太和殿重建300年來的首次大規模保護修繕工程正式進入探察階段。  從1月6日起,故宮太和殿開始閉門謝客。截至昨天,整座大殿已經被錯落有致的鐵架子圍了個嚴嚴實實。
  • 太和殿大修首砌「防火牆」(圖)
    >     晨報訊(首席記者楊玉峰)自明永樂十八年建成後,全國至今為止最大的單體建築——故宮太和殿經歷了四次焚毀因此,防止火災已經成為即將於下月啟動的太和殿大修工程的重點。昨天,故宮博物院召開新聞發布會,首次通報了太和殿保護維修工程的具體方案。記者了解到,舉世矚目的這座大殿將採用防火材料等多種措施,力求為太和殿構建起穩固的「防火牆」。大修將歷時一年半時間,到2007年底、2008年初,經過修繕的太和殿將重新開放。另據了解,到去年年底,故宮共完成17項維修工程,投資20281萬元。
  • 故宮太和殿重開放 首次放「鎮物」[組圖]
    擺放在太和殿正中的龍椅「除塵完畢」。來源: 北京日報  太和殿終於「鬆綁」了,鑽出保護罩,脫下層層「腳手架」的包圍,重新亮相的金鑾殿仍是那般雍容大氣。15日,隨著殿內寶座除塵完畢,太和殿大修圓滿結束,遊人昨天(16日)終於可以再一次近距離欣賞這座金碧輝煌的大殿。   故宮大修首次安放「鎮物」  封蓋、塗灰泥……2007年9月5日,太和殿正脊合龍,一個寶匣被工作人員小心翼翼安放回「龍門」。這是故宮首次安放鎮物。
  • 聚焦故宮太和殿
    太和殿修繕歷程回顧     俗稱「金鑾殿」的故宮太和殿,將於2006年年初啟動它歷史上最大規模的一次修繕工程。 據悉,目前太和殿大修工程的論證工作已完畢,修繕方案也已獲得國家主管部門批覆。     據介紹,「落架大修」是中國古建修繕工程常用的工序,但此次大修卻不會採用整體落架的方式,即不會採取將建築各部件按照嚴格順序拆下,然後再按拆時順序逐一「組裝」。     此次修繕工程會肩負一項調查任務,即將太和殿建築打開,查看各部件的損失情況。「這相當於為太和殿做一次外科手術。」
  • 太和殿將披3000平方米「外套」(圖)
    當日,故宮太和殿關閉進行修繕,目前,大修方案正等待國家文物局的批覆,預計到春節後,修繕工程才能正式啟動。本報記者浦峰 攝  本報訊(記者蔣彥鑫)昨日,紫禁城內規模最大的殿宇太和殿關閉大門,將被一個總面積近3000平方米的罩棚遮擋,直到2007年年底大修完成。據介紹,太和殿大修將完全按照傳統工藝進行,目前,大修方案正等待國家文物局的批覆,預計到春節後,修繕工程才能正式啟動。
  • 故宮核心建築太和殿進行最大規模修繕 暫別遊人
    中新社北京十二月三十一日電 (記者 應妮)從二00六年一月六日起,故宮博物院中的核心建築太和殿將暫別遊人根據故宮古建築保護修繕計劃,太和殿將於明年進行全面修繕,整個修繕工作預計在二00七年年底結束,期間中和殿、保和殿照常開放。
  • 舉世聞名的「金鑾殿」故宮太和殿有望於明年修繕
    舉世聞名的「金鑾殿」———故宮太和殿明年有望啟動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修繕。27日,記者從故宮博物院了解到,代表著皇家頂級規制的太和殿大修工程的論證工作已完成,修繕方案也已送報北京市及國家有關主管部門。據悉,2008年前這座中國最大的單體古建築將再現其恢宏、莊嚴風採。
  • 北京故宮太和殿將關閉大修
    【南京日報報導】根據故宮古建築保護修繕計劃,太和殿將於2006年年初進行全面修繕。為此,自2006年1月6日起關閉太和殿,進行施工前期準備工作。整個修繕工作預計在2007年年底結束。施工期間,中和殿、保和殿照常開放。在太和殿施工區域將增添有關太和殿歷史和保護修繕的知識展示,並在維修保護遮蔽棚上用大幅噴塗形式再現太和殿的雄偉景象。
  • 太和殿大修竣工今開放
    昨天,隨著殿內寶座除塵完畢,太和殿大修圓滿結束,遊人終於可以再一次近距離欣賞這座金碧輝煌的大殿。     從2006年1月5日起,太和殿就被保護罩團團包圍,停止對外開放。歷時2年半的修繕時間裡,在高達35米的保護罩下,太和殿有什麼變化?     外簷彩繪原樣「拷貝」內簷      彩繪是此次太和殿大修的重頭戲。
  • 故宮太和殿正脊正式合龍驅邪寶匣歸位
    故宮從去年底開始整體維修工程,預計一期工程將在2008年奧運會前完成。2006年3月28日,一名記者在拍攝即將開工修繕的太和殿殿頂。日前,正在進行大修的故宮太和殿正脊正式合龍,殿頂用於避邪的「鎮物」寶匣也被放回了正脊正中的「龍門」位置。
  • 北京故宮「點亮」中軸線 太和殿裡首度亮燈
    「點亮歷史」原狀展陳照明方案,包括前三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後三宮(乾清宮、交泰宮、坤寧宮)在內的中軸線六大宮殿幾百年來首次亮燈。  原狀陳列是故宮博物院深受觀眾喜愛的展覽類型。幾十年來,鑑於相關技術不甚成熟,特別是國際上也沒有可以參考的案例,出於文物保護的考慮,故宮原狀陳列的大殿裡一直少有照明設施,觀眾在門外聚集參觀,狹窄的空間和內部較差的光線讓參觀效果大打折扣。如何讓觀眾既能較好地欣賞原狀陳列,又能平衡文物保護和展陳效果之間的關係,是故宮面臨的巨大挑戰。
  • 故宮披露太和殿鎮殿之寶、罕見陶瓷屏風再次現身(組圖)
    故宮披露太和殿鎮殿之寶  信報訊(記者王健)中國古代皇家拿什麼來鎮殿?太和殿的房梁之上,到底隱藏著怎樣的鎮殿之寶?在太和殿300年大修之際,故宮近日披露了太和殿中隱藏的五座神秘符牌。符牌正面由上而下共分為四層,由佛教護持真言、神明和北鬥七星圖組成,背面由鎮殿七十二符組成,可謂是一道鎮殿靈符。  清宮《造辦處各作成做活計清檔》中記載,雍正九年八月十二日(1731年),雍正降旨在養心殿安黃銅符板一塊,太和殿和乾清宮分別安木符板各一塊。據此可知,此處符牌至少有一塊應是雍正九年供奉在太和殿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