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太和殿內的屋頂,是怎樣一種獨特的設計

2020-12-20 小精靈驛站

故宮太和殿的屋頂是中國屋頂界的老大,等級最高,同時它上面還有很多的講究,下面小君就帶著大家去看看這個超級無比龐大的屋頂。

「等級最高的屋頂」

中國的屋頂是分等級的,粗粗分,大致為廡殿頂、歇山頂、懸山或者硬山頂,除此之外的其他屋頂等級就沒那麼明確了。

這裡的廡殿頂是最高等級,而在它裡面,又分為重簷和單簷,重簷比單簷等級又高(如下圖)

太和殿就用的是最牛的重簷廡殿頂,重簷,即簡單理解為兩層屋簷,它的特點是九條屋脊(如下圖)

一條正脊+八條垂脊。

能用這種屋頂的一般只有皇家宮殿或者寺廟的正殿、皇帝陵墓的祾恩殿。

「屋頂的小獸很有講究」

故宮裡幾乎所有宮殿的屋脊上都有這樣的小獸(如下圖)

它們叫垂脊獸,一般為奇數個排列,即1,3,5,7,9這樣的個數,除了有固定住琉璃瓦,吉祥美觀的作用外,它的個數排列還代表了大殿的等級。

而太和殿的個數,小夥伴們來數一數,它竟然有十個!全國獨此一處!

它比別人多了這個(如下圖)

學名叫「行什」,長相有點奇特,類似於神話故事裡的雷震子,可能代表了防雷火之意。

「來看看這兩個貪吃鬼」

在太和殿正脊的兩端,小夥伴們看看還有兩個這樣的「小怪獸」(如下圖)

傳說它們是龍的孩子之一,喜歡登高望遠,也喜歡吞屋脊,叫鴟吻。

你們看它背部插著一把寶劍,據說是為了防止它逃跑所用,但也有說是闢邪的寶劍。

這對鴟吻是現存中國古建中最大的一對,通體用13塊琉璃構件拼接而成,非常精美。

除了有象徵意義的闢邪防火作用外,它還有防止雨水滲透,充當簡易「避雷針」的功效。

說到它起避雷針的功效,小君查了一些資料,覺得還挺有意思的:

一到下雨打雷時,「鴟吻獸」 身上就會積攢雨水,水是導電的,這些雨水就會將雷電引入地下,起到「避雷」的作用。但是,這種「避雷」的作用只有下中到大雨時才會有,一般下小雨就沒這作用了。

相關焦點

  • 中國古代屋頂的最高級別故宮太和殿重簷廡殿頂
    中國古代建築文化源遠流長,經過歷朝歷代的發展,從房屋的建造、用料到裝飾各個方面都非常的考究,無論是象徵中國最高等級建築的故宮還是普通民居的代表四合院。今天我們來說說建築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屋頂。中國古代的屋頂分為很多種類,屋頂一般由脊和坡面組成,根據脊和坡面的多少,比較常見的分為五種,即廡殿頂、歇山頂、懸山頂、硬山頂、攢尖頂等。
  • 故宮太和殿完成正脊合龍 「鎮物」寶匣被放回
    今天上午,記者從故宮博物院了解到上述消息。  但需要特別指出的是,遊客將不能在「十一」期間參觀太和殿,其竣工時間應在年底。  回放物件包括金錁和五經  記者了解到,紫禁城中的主要建築都有寶匣,它們被安放在正脊正中的脊筒內作為「鎮物」。傳統上,在安放寶匣時要舉行相應的儀式,反映出古人趨利避害的一種心理。
  • 為什麼中和殿要比太和殿、保和殿小很多
    中核電,故宮外朝三大殿是位於紫禁城太和殿保和殿之間。始建於明永樂是吧?中核電是我們沿著北京故宮中軸線,穿過太和門,轉過太和殿後看到的第二座大殿。這座大殿的主要用途是作為皇帝舉行大典前的休息室,它始建於明朝,最開始叫華蓋殿,後更名中極殿,清朝入關的第一位皇帝順治將它改名為中核電。
  • 故宮太和殿大修竣工重開放 首次放「鎮物」(圖)
    昨天,隨著殿內寶座除塵完畢,太和殿大修圓滿結束,遊人終於可以再一次近距離欣賞這座金碧輝煌的大殿。  從2006年1月5日起,太和殿就被保護罩團團包圍,停止對外開放。歷時2年半的修繕時間裡,在高達35米的保護罩下,太和殿有什麼變化?  外簷彩繪原樣「拷貝」內簷  彩繪是此次太和殿大修的重頭戲。
  • 故宮太和殿維修工程將步入實施階段計劃工期兩年
    故宮博物院副院長晉宏逵28日於此間介紹說,故宮太和殿維修工程「將運用傳統材料工藝技術和現代科技保護材料技術相結合進行保護維修」,工程將很快步入實施階段,計劃工期兩年。他表示,「有決心、有信心把太和殿保護維修工程做成名副其實的優質工程」。    位於紫禁城南北中軸線的最顯要位置的太和殿,是我國現存體量最大、等級最高的古代建築物,是明清兩朝皇帝舉行盛大典禮的地方。
  • 故宮太和殿完成修繕重開放 閉關兩年殿外長荒草
    墩接修補腐朽木柱 更換破碎琉璃瓦 故宮太和殿完成修繕今天重新開放  閉關兩年太和殿外長荒草  本報訊(記者李潔陳斯)今天上午,故宮太和殿在經過歷時兩年半的修繕後,恢復清朝鼎盛時期的面貌,重新向遊客開放。
  • 聚焦故宮太和殿
    太和殿修繕歷程回顧     俗稱「金鑾殿」的故宮太和殿,將於2006年年初啟動它歷史上最大規模的一次修繕工程。  太和殿盛裝迎客六大亮點     ☆太和殿重新開放 推出10個重量級展覽       工作人員介紹,故宮博物院收藏的這個孩兒枕,是定窯瓷器的代表作之一。     ☆首次放「鎮物」        封蓋、塗灰泥……2007年9月5日,太和殿正脊合龍,一個寶匣被工作人員小心翼翼安放回「龍門」。
  • 太和殿大修首砌「防火牆」(圖)
    >     晨報訊(首席記者楊玉峰)自明永樂十八年建成後,全國至今為止最大的單體建築——故宮太和殿經歷了四次焚毀因此,防止火災已經成為即將於下月啟動的太和殿大修工程的重點。昨天,故宮博物院召開新聞發布會,首次通報了太和殿保護維修工程的具體方案。記者了解到,舉世矚目的這座大殿將採用防火材料等多種措施,力求為太和殿構建起穩固的「防火牆」。大修將歷時一年半時間,到2007年底、2008年初,經過修繕的太和殿將重新開放。另據了解,到去年年底,故宮共完成17項維修工程,投資20281萬元。
  • 城薦|世界現存最大的木建築——故宮太和殿,當年有多難建?
    若要在故宮建築群中擇一殿作代表,非太和殿莫屬。  太和殿,又稱金鑾殿,是世界上現存體量最大、建築等級最高、保存最完整的木結構古代宮殿建築群。  在帝制時代,太和殿是皇帝舉行重要儀式的場所。冊立皇后、冊封太子、接受各國朝拜等等全在這裡,代表一國之門面。
  • 故宮太和殿將開始300年來首次大修 計劃工期兩年
    記者日前從故宮博物院獲悉,舉世矚目的太和殿保護維修工程即將進入實施階段。    此次工程,既有採用傳統古建維修的部分,也有現代科技的保護。    記者沿腳手架登上了太和殿重簷廡殿頂的第二層簷,看到屋頂的琉璃瓦釉面殘損十分明顯,有的瓦片甚至完全破碎,露出了裡面的灰貝。故宮博物院副院長晉宏逵介紹,一般來說,脫釉50%以上的瓦就要更換,但為了讓更多的原瓦能回到屋頂上,故宮「自找麻煩」,把能修復的瓦揭下來回爐上釉,將來再鋪回原處。為此,不僅增加了工藝難度,也需在揭瓦時仔細編號。
  • 為何故宮太和殿級別最高?有個秘密一直隱藏至今
    故宮所有宮殿之中,為何太和殿級別最高? 位於北京紫禁城(故宮)南北主軸線的顯要位置,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建成,稱奉天殿。
  • 故宮太和殿是紫禁城裡最彰顯皇帝至高無上皇權的「金鑾殿」
    太和殿和沿故宮中軸線依次往北的中和殿、保和殿,是明清皇帝處理國事的前朝。今天只簡單介紹一下太和殿。太和殿在太和門廣場的北邊正中間,有一座黃瓦紅牆的大宮殿,座落在高高的漢白玉臺基上,假設沒有遊人,這寬闊的廣場和威嚴壯觀的太和殿,自然而然地形成了一種震懾力。
  • 故宮太和殿年初大修(圖)
    國新圖片  據新華社電  (記者楊玉峰、容安才)記者日前從北京故宮博物院了解到,俗稱「金鑾殿」的故宮太和殿,將於2006年年初啟動它歷史上最大規模的一次修繕工程。據悉,目前太和殿大修工程的論證工作已完畢,修繕方案也已獲得國家主管部門批覆。
  • 被稱為「金鸞寶殿」的太和殿究竟有多尊貴?
    大家好,我是十裡,很高興又與大家見面了,今天與大家聊聊什麼呢,就聊一下故宮的寶殿之一的太和殿。太和殿,是人們俗稱的「金鸞寶殿」,太和殿,俗稱「金鑾殿」,是明清古代宮殿建築,是中國古代宮殿建築之精華,是中國現存最大的木結構大殿之一,這太和殿是皇權的象徵,明清兩朝24個皇帝都在此舉行盛大典禮。,但其實剛開始太和殿並不是這個名,而是「奉天殿」 ,順治時改名為太和殿,我們都知道太和殿是故宮中等級最高的宮殿,那太和殿到底有多尊貴呢,這幾點說明一切。
  • 從五脊六獸說太和殿脊獸順序
    由於屋頂有四面斜坡,又略微向內凹陷形成弧度,故又常稱為「四阿頂」,清朝稱「廡殿」或「五脊殿」。懸山頂懸山頂是一般民居建築中常見形式。其特點是兩側的屋簷懸伸在山牆外,是兩坡出水的屋頂,又稱挑山或出山。卷棚式屋頂多用於園林建築,在宮殿中多用於傭人等所居的邊房。如果說屋面稜角分明,顯出一種陽剛之氣,那麼卷棚頂就頗具一種曲線所獨有的陰柔之美。攢尖頂攢尖頂屋頂為錐形沒有正脊,頂部集中於一點即寶頂,該頂常用於亭、榭、閣和塔等建築。這種形狀既易雨水的排洩,又有輕盈欲飛的美感。
  • 比故宮太和殿還牛的建築——太廟
    話說北京有這麼一座大殿,比故宮的太和殿還牛。朋友們驚呼,是誰,這麼大膽,敢超過皇上的金鑾殿。回答:皇帝他爸爸,他祖宗。啊!驚出一身汗,我說的呢?除了皇帝他祖宗,誰還敢呢?從面積上來說,故宮的太和殿皇帝的金鑾寶殿。太和殿從面積上來說,略大於太廟的大殿。但是太和殿的木材為東北的松木,而太廟的大殿是名貴的金絲楠木,材質上是天然之別。
  • 故宮太和殿重開放 首次放「鎮物」[
    擺放在太和殿正中的龍椅「除塵完畢」。來源: 北京日報    太和殿終於「鬆綁」了,鑽出保護罩,脫下層層「腳手架」的包圍,重新亮相的金鑾殿仍是那般雍容大氣。15日,隨著殿內寶座除塵完畢,太和殿大修圓滿結束,遊人昨天(16日)終於可以再一次近距離欣賞這座金碧輝煌的大殿。     故宮大修首次安放「鎮物」     封蓋、塗灰泥……2007年9月5日,太和殿正脊合龍,一個寶匣被工作人員小心翼翼安放回「龍門」。這是故宮首次安放鎮物。     「『龍門』是指正脊中心的位置,將寶匣放入正脊的過程就叫『合龍』。」
  • 故宮太和殿的10隻脊獸都有什麼寓意?最後一個為何是太和殿獨有?
    這些小獸最開始的作用是固定屋頂上的瓦件,防止掉瓦,同時它們也體現宮殿等級,傳達著皇家宮殿文化的寓意。太和殿作為紫禁城之中最高等級的宮殿,裝飾和其他宮殿上的裝飾不同,最為明顯的就是正脊和垂脊的裝飾,從樣式和數量上都是特殊的。太和殿正脊上的裝飾叫作「鴟吻」,以13塊中空黃琉璃瓦件拼搭而成,故而也被人們稱為「十三拼」。
  • 故宮太和殿正脊正式合龍驅邪寶匣歸位
    2006年3月28日,一名記者在拍攝即將開工修繕的太和殿殿頂。日前,正在進行大修的故宮太和殿正脊正式合龍,殿頂用於避邪的「鎮物」寶匣也被放回了正脊正中的「龍門」位置。據故宮博物院副院長晉宏逵介紹,紫禁城中的主要建築都有寶匣,它們被安放在正脊正中的脊筒內當作「鎮物」。傳統上,在安放寶匣時要舉行相應的儀式,反映出古人趨利避害的一種心理。部分物件已經缺失晉宏逵稱,太和殿作為等級最高的皇家建築,放置「鎮物」的是銅鎏金的抽屜式寶匣,表面還鐫雕有精細龍紋。
  • 故宮太和殿重建300年來首次大規模保護修繕(圖)
    故宮太和殿「穿上」防護外衣  本報訊 (記者 黃濤) 昨天,故宮博物院副院長晉宏逵宣布,太和殿重建300年來的首次大規模保護修繕工程正式進入探察階段。  從1月6日起,故宮太和殿開始閉門謝客。截至昨天,整座大殿已經被錯落有致的鐵架子圍了個嚴嚴實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