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熱點專題:中外古代文字、思想和宗教

2020-09-21 中考歷史大全


中外古代文字

中國文字演變


甲骨文

甲骨文是中國商周時期刻寫在龜甲和牛、羊等獸骨上的文字。甲骨文是中國已發現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體系較為完整的文字,記載內容十分豐富,涉及祭祀、戰爭、農牧業、官制、刑法、醫藥、天文曆法等,對中國文字的形成與發展有著深遠的影響。

漢字的演變:甲骨文、金文(商周時期)小篆(秦朝前期)→隸書(秦朝)→行書、草書、楷書(魏晉)。漢字演變的總趨勢:由繁到簡,漢字字形、字體逐步規範化、穩定化。

由文字的演變看中華文明的特徵:具有一脈相承、源遠流長、傳承悠久、不斷創新等特徵。

金文

商周時期刻在青銅器上的文字叫做金文,又稱「銘文」,是研究商周時期歷史的重要資料。

大篆

西周晚期有人將文字統一整理為一種樣式,這種字體稱為「大篆」。

小篆、隸書

秦統一六國後,統一文字,把小篆作為全國統一使用的文字,便於政令通行,有利於文化溝通、交流與發展,後推行了更簡便的隸書。

世界文字演變

行書、草書、楷書

東漢以後,書法成為一門藝術。魏晉時期,草書和行書逐漸流行,鍾繇獨創楷書書法,豐富了漢字字體,有利於書法藝術的傳承和發展。


埃及象形文字


古埃及的象形文字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之一。


兩河流域楔形文字

在埃及象形文字出現的同一時期,兩河流域的蘇美爾人創造了楔形文字,後來流傳到亞洲西部的許多地方,被西亞古代各民族採用,為人類文明的發展做出巨大貢獻。



甲骨文 象形文字 楔形文字



中外古代思想和宗教

中國古代

思想

百家爭鳴

戰國時期,舊的社會制度進一步瓦解,新的社會制度逐步確立。此時的學術思想領域非常活躍,形成了不同的學派,各陳其說,史稱「諸子百家」。其中墨家、儒家、道家、法家等學派的影響最大。他們提出各種政治主張和治國方略,希望用自己的學說解決社會問題。各學派之間相互抨擊,又相互影響,取長補短。這一思想文化的繁榮局面,歷史上稱為「百家爭鳴」。他是中國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發展的高峰,為中國古代文化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儒家

孔子(春秋時期,不屬於百家爭鳴)


(1)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後期魯國人,儒家學派的創始人,偉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核心思想是「仁」,他提出「仁者愛人」,即要有愛心和同情心,「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將「仁」作為處理人與人之間關係的最高行為準則和道德規範。

(2) 他在政治上推崇西周的制度,主張以德治國。

(3) 他創辦私學,主張「有教無類」、「因材施教」。在教學中,他注重道德教育和文化知識教育,發現和總結出許多教育規律,提出了一系列教學原則和方法。

(4) 孔子的思想後來由弟子整理成《論語》一書。

(5) 孔子是中國古代普及教育第一人,他創立的儒家學說在漢武帝時開始成為封建統治的正統思想,對世界影響也極大。

孟子

主張實行「仁政」,提出「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的思想,反對一切非正義戰爭。

荀子

主張實行「禮治」,明確尊卑等級,以維繫社會秩序。

道家

老子(春秋時期,不屬於百家爭鳴)

春秋後期思想家,道家學派的創始人,今河南鹿邑人。他的學說集中在《道德經》一書中,認為事物都有對立面,對立的雙方可以相互轉化,應順其自然,政治上「無為而治」。

莊子

戰國時期道家代表人物,主張治國要順應自然和民心。

法家

韓非子

戰國末期法家集大成者,今河南新鄭人,提倡法治,主張建立中央集權的專制統治。

墨家

墨子

戰國時期墨家代表,今河南商丘人,主張「兼愛「」非攻」,提倡節儉。

宗教

道教興起

東漢末年,道教興起。張角創立了太平道,張陵創立了五鬥米道。太平道和五鬥米道,在教義和傳播方式上相似,受到下層民眾的信奉。影響廣泛:如影響了太極功夫文化;文學作品神話小說《西遊記》;宗教建築如湖北的武當山、四川青城山、河南登封「天地之中」歷史文化建築群中的中嶽廟等建築藝術。

佛教傳入

佛教起源於古印度,主張眾生平等,迎合了貧苦民眾渴望生活平安的願望,因此得到傳播。張騫通西域之後,佛教通過絲綢之路傳入中國。東漢明帝時,佛教得到了上層統治階級的扶持,逐步在社會上傳播開來。現在位於洛陽的白馬寺是中國最早的佛教寺院。

白馬寺


世界古代

思想

哲學

古希臘德謨克利特提出了原子論;蘇格拉底指出求得知識的最好辦法是有系統的問和答,主張「人應該認識你自己」;亞里斯多德是一位百科全書式的學者,創立了邏輯學等新的學科。

三大宗教

佛教



(1)創立:公元前6世紀,喬達摩.悉達多創立。

(2)教義:反對婆羅門的特權,提出「眾生平等」,宣揚「忍耐順從」。

(3)發展:信仰佛教的民眾日益增多,一度成為印度的國教。

(4)傳播:公元前3世紀後開始外轉。經中亞傳入中國,後傳到朝鮮、日本、越南等國;往南經錫蘭,傳到東南亞的緬甸、泰國、柬埔寨等國。

(5)經典著作:《大藏經》、《金剛經》。

(6)節日:浴佛節、成道節。,

佛教的傳播

基督教


1世紀時,興起於巴勒斯坦地區。傳道者宣傳說,耶穌是「救世主」。4世紀末,羅馬皇帝確定,基督教為國教,促進了基督教的傳播。經典著作有《聖經》,節日有浴佛節、成道節。

伊斯蘭教

(1) 背景:6世紀末7世紀初,阿拉伯半島盛行氏族部落的多神崇拜。

(2) 創立:穆罕默德闡述獨尊安拉的宗教思想,於7世紀初創立伊斯蘭教。

(3) 傳播:最初在麥加城傳教,遭到了傳統勢力的反對;622年,穆罕默德遷居麥地那,建立了穆斯林公社,政教合一的阿拉伯國家的雛形由此誕生;630年,穆罕默德率領穆斯林佔領麥加,半島各部落紛紛遣使麥地那,承認穆罕默德的統治地位,阿拉伯半島基本統一。

(4) 經典著作:《古蘭經》。

(5) 節日:開齋節、古爾邦節。

古代宗教類建築:

(1)受佛教影響的建築或者雕塑有:少林寺、敦煌莫高窟、龍門石窟、雲岡石窟等;

(2)伊斯蘭教建築風格的有麥加大清真寺;

(3)基督教建築風格的有巴黎聖母院。

相關焦點

  • 2019年中考歷史熱點專題複習:關於臺灣問題
    2019年中考歷史熱點專題複習:關於臺灣問題     3、關於臺灣問題     (1)用史實說明臺灣自古就是中國領土:     ①三國時,孫權派大將衛溫到夷洲(今臺灣),加強了臺灣同內地的聯繫。②元朝時,設澎湖巡檢司,管轄澎湖和琉球(今臺灣)。
  • 古代埃及文化:象形文字的發展,埃及宗教的傳播
    埃及人民創造了燦爛的古代文化,對世界各國產生了巨大影響,成為世界文化寶庫中一份珍貴的遺產。一、文字 早在公元前四千年代,埃及人就發明了文字。最初的文字是圖畫文字,實際上是一種看圖識字的象形文字。後來有了表意文字,如小蛙象徵成千累萬的「多」,牛在水邊奔跑表意饑渴的「渴」,就有抽象的含義。後來象形文字發展成表音字,即放棄它原來的字義。,而賦以一定的聲音,進而連它的聲音也不全部採取,而只採取第一音節,這樣就產生了24個表音符號(皆屬輔音)。「象形文字」本意為「神聖雕刻」,主要是祭司們使用的文宇,多用於碑銘和宗教方面。
  • 中考語文綜合實踐活動專題三
    中考語文綜合實踐活動專題三   (五)如果我主辦校刊   經校刊編輯部研究決定,校刊第三期主題是加強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設。假如讓你負責這一期校刊,請你完成下列工作:   1、請你圍繞主題和欄目設置擬一則徵稿啟事。
  • 「思想政治教育熱點研究的前沿問題專題培訓班」在遵開班
    7月31日,由中國教育發展戰略學會思想道德建設專業委員會主辦、遵義職業技術學院協辦的「思想政治教育熱點研究的前沿問題專題培訓班」在遵義開班。來自全國50餘家高校領導和教師代表90餘人參加培訓。中國教育發展戰略學會思想道德建設專業委員會全面貫徹落實黨和國家加強學校思想政治工作和思想道德建設的總體要求,認真開展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和思想道德建設研究,完成各項工作任務,推動我國高等教育事業不斷發展。此次在紅色聖地遵義召開「思想政治教育熱點研究的前沿問題專題培訓班」,是對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進一步探索,具有重要意義。
  • 2019中考:初中歷史難點《如何理解印度非暴力不合作運動》
    因為在印度這樣一個種族混雜、宗教信仰多樣、種姓隔離和英國實行分而治之政策的殖民地國家,「真理是神」實際上是把印度各種各樣的宗教信仰「眾神歸一」,把宗教的神與現實中的理想揉和在一起,用人民大眾熟悉、了解的語言和形式,喚起人們在真理的旗幟下不分種族、宗教、教派、種姓團結起來。這無疑是印度資產階級藉以宣傳群眾、組織群眾、吸引群眾參加反英鬥爭的有效武器。
  • 初中歷史——中國古代對外關係專題,21年中考收藏
    史實:(1)朝鮮:留學生、商旅,學習唐文化、手工技術(2)日本: 遣唐使,留學生,重要人物(吉備真備、鑑真),政治制度(大化改新),京都建築,文字2、對外經濟文化交流的四條渠道一是貿易,包括官方貿易和民間貿易兩種形式;二是官方派遣使節、留學生等;三是通過宗教人士實現;四是通過戰爭。
  • 古代的哲學和宗教,沒有真正的矛盾
    第一節 古代的哲學和宗教,沒有真正的矛盾古代人的思想,似乎是很幼稚的。然而天下無論什麼事情,都是從人的心理上發展出來;物質方面的勢力,自然也不可蔑視,這句話不要泥看。後代人的思想,又總是接著古代人的思想逐漸改變的。所以研究古代人的思想,在史學上頭,實在有很大的價值。在中國這種崇古的社會裡頭,更為要緊。
  • 中考數學專題複習:第7講二元一次方程組及其應用
    第7講二元一次方程組及其應用考點分析思想方法基本思想:化歸與轉化思想:類型四 二元一次方程組的應用【解後感悟】本題是二元一次方程組解決實際問題的運用和分類思想的應用.解答時注意分兩班人數和多於50人且少於100人和兩班人數和多於100人兩種情況討論.【解後感悟】這是基本的和差倍分問題,解題時按照順序列方程即可。
  • 思想變遷的影響下,古代以色列先知的決定性宗教要求
    順從和特別是謙卑,乃是由此信念而來的兩大美德,耶和華最最看重的就是這兩者,尤其是謙卑不止是要嚴格避免希臘意味下的傲慢(Hybris),而是最終要徹底避免任何對自我成就的仰賴與一切的自吹自擂。此一理念對後來猶太教的虔信之發展有著巨大的影響。
  • 古代宗教建築的特點以及代表性建築
    中國是個多宗教的國家,中國宗教徒信奉的主要有佛教、道教、伊斯蘭教、天主教和基督教。所有這些宗教建築由於其不同的教義和使用要求,而表現為不同的總體布局和建築式樣。宗教建築是人們從事宗教活動的主要場所,包括佛教的寺、塔、石窟寺、道教的廟觀,伊斯蘭教的清真寺等。此外,寺廟建築除石窟寺外多營建成院落式。在中國的各類宗教中,最具影響力的是佛教和道教。佛教起源於印度,公元1世紀左右經西域和南海分兩路傳人中國,而道教是中國本土宗教。
  • 人類歷史上最早出現的社會思想體系結構是宗教信仰,小談儒家思想
    人類歷史上最早出現的社會思想體系結構是宗教信仰。以原始社會信仰圖騰、神靈等形式出現。在語言和文字很抽象的遠古部落中,部落如何讓內部所有人員統一呢?就是宗教信仰,古代人的智商並不比現代人低,現代人比古代發達的原因不是現代人更聰明,而是知識傳承積累的結果。
  • 語文贈送五年河南中考滿分作文小冊子,英語贈送書面表達滿分作文及萬能高分模板小冊子,思想品德贈送河南地方特色專題專練小冊子.
    2017年河南中考45套   2012-2016年河南中考真題全套7科彙編全套7本(語文、數學、英語、物理、化學、思想品德、歷史)
  • 專題複習丨古代中國的思想、科技與文藝
    1.與時俱進的中國古代儒家思想(1)春秋時期,孔子結合社會動蕩的時代特點和個人的認識,創立了以「仁」為核心的儒家思想。(2)戰國時期,孟子進一步發揮孔子的思想,荀子吸收戰國時期法家、道家思想精華,豐富了早期儒家思想的內涵,使儒家思想更能適應社會的需要。
  • 宗教為何在古代中國如此「順從」?
    宗教最初和巫術緊密相關,先民在不斷探索自然的過程中出現了「萬物有靈」的思想,進而出現自然崇拜,出現部落圖騰。與此同時,部落戰爭的頻繁發生逐步使一些軍事首領掌握更多的權力,獲得公認的權威,即出現所謂軍事民主制。
  • 一場對宗教懷疑論的考古發掘,探究古代世界的無神論
    在一些人看來,倘若不存在與宗教真理相對立的世俗國家觀和科學思想,簡直是件不可思議的事。這種看法其實是由「新無神論」論辯雙方共同培植出的神話:無神論擁護者希望把對超自然的存在的質疑,看作科學進步逐漸抵消宗教影響的結果;而宗教信徒則希望把它看作頹勢的西方世界在資本主義消耗下呈現的一種病態。雙方所持的觀點,都有虛榮的現代主義之嫌。對於超自然的質疑自古就存在。
  • 2020年中考時政熱點題預測,精準備考,抗擊疫情專題訓練
    進入中考備考,大家比較關注的時政熱點出題方向,出題對應考點知識,小編今天就大家關心的熱門話題抗擊新冠肺炎做一個專題歸納,及對應練習題訓練。大家覺得實用就記得收藏、轉發哦!他強調,確保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是我們黨治國理政的一項重大任務。習近平指出,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我們始終堅持把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
  • 2019中考:初中歷史複習專題《中國歷史上的三農問題》
    ——摘自黨的十九大報告請回答:(1)據材料一,指出唐太宗的治國思想並歸納此時期百姓享有的權利和須履行的義務。(2)根據材料二,概括南昌起義失敗的原因。結合所學,說明毛澤東怎樣糾正了這一「重大失誤」? (3)材料三中提到的「土地承包」的做法率先在我國哪些地方開始? (4)綜上,談談你的認識。2.
  • 中考歷史專題一:中國古代的政治制度
    專題一 中國古代的政治制度【2.文字獄與文化專制政策(1)文字獄①含義:清朝統治者非常注重從思想領域嚴密控制知識分子。從知識分子的文章、詩詞中摘取隻言片語,加以歪曲解釋,再借題發揮,羅織罪狀,製造大批冤獄,禍及親友。②影響:造成了社會恐怖,摧殘了人才,禁錮了人們的思想言論 ,嚴重阻礙了思想、學術的發展和進步。
  • 微課|中考歷史複習專題:世界古代文明(附專題複習題)
    1.古代世界的文明成果中被視為王權象徵和靈魂安息之所的建築是(  )A.長城B.桑奇佛塔C.金字塔D.帕特農神廟2.世界現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較完備的成文法典中關於公平、正義曾有過這樣的表述正義於世,滅除不法邪惡之人,使強不凌弱。」這部法典是(   )A.《漢謨拉比法典》B.《羅馬法》C.
  • 中考數學:熱點、難點突破專題1,代數式條件求值精講+規律總結
    中考數學的複習就是一場持久的,考驗學生的不僅是學習能力運用知識的能力,還有學生的意志力。唐老師接下來會針對近些年的熱點和難點進行專題的講解,給大家分析,中考的考點在什麼地方,大家只要抓住了這些考點和熱點針對性的進行訓練,提分和考高分,基本上是問題不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