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補課現象
將正式被列入違法行為
10月12日,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發言人記者會召開,針對一些學校佔用節假日、假期,進行超前超量教學的問題,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發言人臧鐵偉回應稱,未成年人保護法修訂草案擬進一步明確,學校不得佔用國家法定節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期,組織義務教育階段的未成年學生集體補課。
這意味著一直以來為各級教育主管部門所反對,但又屢禁不絕的假期補課現象,將正式被列入違法行為,受到更嚴厲的禁止與制裁。
相關消息發布之後,很快在家長中引發了不少討論。一方面,家長們對此普遍表示贊同,認為現在的學生面臨著過大的課業壓力,應該為學生減負;但另一方面,也有學生家長認為對學校假期補課的禁令,有將學生從學校「趕」到課外班、加重家長負擔的隱患。
實事求是地講,任何人都不得不承認:與過去相比,今天的在學生承擔了過於沉重的課業負擔,為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切實「減負」是勢在必行的。
假期補課早已是一個困擾各方多年的「老問題」。這次國家立法機關劍鋒直指節假日、休息日補課現象,確實是有史以來的頭一遭。
事實上,假期補課只是一種「表面症狀」,其背後的教育領域惡性競爭才是問題的命門。
為何有這麼多學校甘願頂著學生的抱怨,不惜違背禁令,也一定要佔用休息日、節假日組織學生補課?答案其實很簡單,那就是學校為了追求升學率,為了讓學生在考試中取得相對更好的成績。
目前,我國的中小學教育,在相當大的程度上是為了應對中考、高考這樣的選拔性考試。因此,如果缺乏外部節制,就很容易發生不斷升級的「教育軍備競賽」。
這種 「軍備競賽」,不僅給參與競爭的學生造成了沉重負擔,還給家長帶來了巨大壓力。只有制止這種惡性競爭,才能真正實現減負。否則,就算學校不再組織補課,這種競爭也會被「擠出」校外,學生和家長的壓力一樣存在,甚至更大。
為此,有關部門還需使出政策「組合拳」,制止校內補課的同時,加強對校外培訓機構的管理,打破「誰不補課誰吃虧」的囚徒困境。也只有在各種政策的配合之下,立法才能體現出實效與威嚴。
對此,你怎麼看?評論區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