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9-19 12:3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每逢節假日或者周末
遊樂場就成了孩子們休閒放鬆的好去處
其中蹦蹦床
受到了眾多孩子們的青睞
網絡配圖,圖文無關
9月15日21時33分,太原市民劉女士在朋友圈中發了一張女兒腳打石膏的照片,並寫下這樣一句話,「疼在孩兒身,痛在娘心啊。」在眾多親朋好友的關心下,21時44分,劉女士在朋友圈中回覆說,「感謝大家關心,是孩子跳蹦蹦床跳骨折了。」
那麼,孩子是因為什麼原因骨折的?
蹦蹦床是否存在一定的安全風險?
9月16日和17日,山西晚報記者走訪了多個有蹦蹦床的場所,發現孩子受傷骨折的情況並非個例。
5歲孩子跳得正開心突然哭起來
16日上午,劉女士在家中要照顧受傷的大女兒,還要招呼不滿一歲的小女兒,比較忙碌。山西晚報記者看到,她的大女兒左腳打著石膏,在床上一會兒躺下,一會兒要坐起來,吵著要下床玩。「醫生建議打著石膏靜養一個月,5歲的孩子,正是好動的時候,根本躺不住,就要下地走。」看著一直不消停的大女兒,劉女士無奈地說。
「我婆婆說,當時她在中間跳,玩得挺高興,突然一下就哭了。」劉女士說,孩子回到家還是哭,說腳疼,腳腕那兒也有些腫脹。後來去醫院拍了CT,檢查結果是腳外踝處骨折,醫生建議打上石膏靜養一個月。
「孩子小,也說不清楚往下跳的時候怎麼就受傷了。」採訪中,劉女士告訴山西晚報記者,孩子玩耍的蹦蹦床就在家附近的一個小型遊樂場裡,是一個小型的蹦蹦床,事後她也沒去找蹦蹦床的攤主,誰都不容易,不想把這件事情鬧大。
採訪結束時,劉女士再三叮囑記者,她只是希望通過孩子受傷的事情提醒其他家長注意,帶孩子跳蹦蹦床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安全,看護好自己的孩子。
遊樂場大多張貼提示避免擔責
你會帶孩子玩蹦床嗎?9月17日下午,山西晚報記者隨機採訪了11位帶著孩子的太原市民。
張女士的女兒兩歲四個月,她說不帶孩子去外面跳蹦蹦床,覺得有危險,自己在網上花了百餘元給孩子買了一個家用蹦蹦床。「孩子小,和別的孩子一起玩,萬一被踩一下,可能會受傷。」張女士說,出於安全考慮,她不帶孩子去外面跳蹦床,不過家裡的蹦床,孩子特別喜歡,經常就會上去跳一會兒。
董先生的外孫四歲半。他說外孫特別喜歡跳蹦蹦床,為此已經辦過5張卡,總共花了500元,「我覺得沒啥危險的,蹦蹦床還有彈力,不會受傷的。」
9月16日和17日,山西晚報記者分別走訪了位於汾河公園、山西體育場、北大街、解放路的幾家室外遊樂場。
記者發現,這些地方的蹦蹦床都是用支架支起來,四周有擋住的護網,有圓形的有方形的,中間彈跳的面積都不是特別大。
在蹦床的護網上,都張貼著溫馨提示,均寫著「18個月以上兒童允許進入,1.2米以下兒童須家長陪同,家長不可玩耍須扶好寶寶。遊玩時禁止攜帶食物飲料、尖銳物品以免發生意外。」也有一些提示或須知上標明了免責,比如,帶小孩的家長不得放下小孩子獨自離開,如小孩發生意外後果自負,以及進入每項遊樂設施嚴禁擁擠,不得搶上搶下打鬧,如小孩子發生肢體傷害後果自負。
由於不是雙休日和節假日,幾家遊樂場裡的孩子都不多。一家遊樂場的負責人告訴山西晚報記者,由於蹦蹦床的面積有限,遇到雙休日人多的時候,他們也會控制孩子的人數,避免意外發生。「有孩子扭傷的,不過和我們沒關係。」這位負責人說,他們張貼了溫馨提示,是家長沒看護好孩子導致的。如果是因為兩個孩子碰撞導致的受傷,那就得兩個家長來協商。
另一家遊樂場的工作人員告訴山西晚報記者,運動項目難免會有損傷。在開店時,遊樂場就與保險公司合作,進去玩耍的顧客需要購買一個2元的意外保險。「保險公司理賠過很多,有腳扭傷的,有手扭傷的,還有骨折的。理賠的金額是根據傷情確定的,多少不一,孩子和大人的標準也不一樣。」工作人員說,前幾天就剛理賠了一名腳受傷的顧客。
孩子腳踝扭傷最好用涼水冷敷
山西省兒童醫院骨科主治醫師任亮介紹,收治的病患中,因玩蹦蹦床受傷孩子的年齡集中在4歲至10歲,受傷的部位多是腳外踝處。
「孩子在蹦床上彈跳時,因蹦床受力後向上彈的方向及幅度會因孩子跳上去重心的隨意性而改變,孩子很難保證每次彈跳均能垂直地承受重力,遇到重心偏移的時候,就會摔倒,這樣就很容易造成腳踝處扭傷。」任亮說,有的孩子過來拍X片的時候能明顯看到骨折的部位,也有孩子的X片上不顯示骨折的部位,很多家長就以為不顯示就沒有骨折,其實是因為兒童處於生長期,軟骨生長在不斷變化。他們就曾遇到有孩子腳外踝扭傷紅腫,X片不顯示骨折就沒處理,一段時間後,這個孩子再拍片子顯示出輕微骨折。畢竟兒童不是成人的縮小版,X片無法反映出骨頭的變化,最好的辦法就是石膏固定4周到6周,把孩子以後生長發育的危險降到最低。
任亮提醒家長們,在一些腳踝扭傷紅腫的患者中,有很多家長帶孩子來醫院前,在家就給孩子擦抹過紅花油,這是不對的,正確的做法應該是冷敷。「孩子皮膚嫩,不建議用冰塊冷敷,用涼水冷敷就可以。」
採寫:山西晚報全媒體記者 楊洲芬
實習生 原宇傑
編輯:山西晚報全媒體編輯 閆婷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權請聯繫編輯及時刪除
關鍵詞 >> 媒體號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