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大數據殺熟」成為了整個網際網路界討論最多的公眾話題,很多人開始懷疑自己有沒有被殺熟?
昨天,文化和旅遊部最新公布的《在線旅遊經營服務管理暫時規定》將於今年10月1日起施行。
規定明確了,在線旅遊經營者不得濫用大數據分析等技術手段,侵犯旅遊者合法權益。律師表示:「根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如果對客戶實施了價格欺詐,客戶可以主張3倍賠償,最少也是500元的賠償。」
這意味著,禁止「大數據殺熟」行為首次寫進政府規定中。
所謂大數據「殺熟」,是指同樣的商品或服務,平臺利用掌握的用戶數據,提供給老客戶的價格反而比新客戶貴的行為。
例如:在某個在線旅遊平臺上,用新舊兩個帳號同時查詢同一間酒店,上面顯示,新用戶的價格是1130元,老用戶的價格是1349元。
(來自央視網視頻截圖)
大數據殺熟除了存在於在線旅遊平臺上,在網購、網約車、外賣、影視等消費場景也屢見不鮮。
這些年,由大數據「殺熟」甚至衍生出更惡意的大數據造假。
在知乎一則與「大數據殺熟」相關的話題下,一共有近兩萬關注者,超過三千條評論,其中超過六成用戶表示,自己在預訂酒店、機票、門票時,被平臺殺熟。
案例:
據相關媒體報導,小陳通過某外賣平臺,用兩個帳號買同一份水果,送到同一個地點,但訂單顯示的結算價格幾乎相差2倍。
除「大數據殺熟」之外,不少在線旅遊平臺之間為爭奪客源進行惡性競爭,不合理低價遊,誘導評價和擅自刪除差評,退訂扣費高和退款不及時等問題頻頻爆出。對此,《暫行規定》也有明確了。
《規定》在第十三條明確指出,在線旅遊經營者應當保障旅遊者的正當評論權,不得擅自屏蔽、刪除旅遊者對其產品和服務的評價,不得誤導、引誘、替代或者強制旅遊者作出評價,對旅遊者作出的評價應當保存並向社會公開。在線旅遊經營者刪除法律、法規禁止發布或者傳輸的評價信息的,應當在後臺記錄和保存。
如今,一直處於灰色地帶的在線旅遊平臺「大數據殺熟」行為,被劃上了「紅線」,飽受詬病的在線旅遊平臺利用大數據殺熟將成為禁區。未來消費者再遇到類似的問題,將有法可依。
最後,你遇到過類似的大數據殺熟經歷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