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數據殺熟行為10月1日起明令禁止:文化和旅遊部最新公布的《在線旅遊經營服務管理暫行規定》將於今年10月1日起正式施行。規定明確了,在線旅遊經營者不得濫用大數據分析等技術手段,侵犯旅遊者合法權益。律師:「根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如果對客戶實施了價格欺詐,客戶可以主張3倍賠償,最少也是500元的賠償。」
高曉松說:這種消費方式真的可怕,什麼都搞等級化有錢人會花更多的錢,沒錢人會得到最次的服務最次的產品,只要你需要你就會被宰!
可怕的不是大數據,而是利用大數據的那些人。大數據是為了人類擁有更好的生活而去發展的。但大數據終究就只是一個工具,使用工具的人怎麼去用才是我們應該考慮的事情。「大數據殺熟」的出現,其實不過是線下生活的演變。
微博裡面有人是這樣評論的:某些商家真的是有些愚蠢,一直以來都有這種殺熟的現象。記得很多年前讀書的時候,和同學經常到一家小餐館吃飯,後面老闆就是你先到了,還是讓你等,比你後來很久的都上菜了,就你還等著……後面我們那一大群的常客都不去了,小餐館沒多久就關門。了………
就這個評論我們分析一下商家的心理:你是老顧客了,你肯定會等一下的,都是老顧客了,還在乎這點時間嗎。再說你,你是老顧客,你可以是需要這個東西了,怎麼你也不會走的。但新顧客,我得好好把握這份資金來源啊。
因為商家明白,老顧客是不會離開我的,對他們的東西和產品已經產生了依賴感。即使是「殺一下熟」,其實也沒有關係的。當商家對你投資達到一定飽和狀態的時候,在大數據下,定義你為「熟客」的時候,這時候,就開始索要當初投資你,應該收取的回報了。
打個比方,就像我們談戀愛的時候,一開始你肯定會花時間和金錢去經營這份感情,但當你們的感情達到了一種飽和狀態的時候,這時候,你就會想對方索求了,因為什麼事情都需要平衡的。當然嗎要是這樣做了,那你們建立起來的關係瞬間崩塌,因為在對方的潛意識裡,這就是你應該做的啊,你現在想索取了,肯定是無法接受的。
大數據殺熟行為因為是線上交易,而且這樣的行為引起了廣泛的反對和討論,而且這樣的行為不利於建立一個健康的網上交易場所,侵犯了消費者的消費權益。一邊是消費陷阱, 一邊是數據操控,我們想躲是躲是躲不掉的。所以,大數據時代,應該給我們的隱私,加一個屏蔽障。商家系統在下訂單到最後收到我們東西的後,能夠有一個自動刪除我們私人信息的過程。
「大數據殺熟」的背後,其實是人性的貪心和無恥。我們不應該害怕大數據,而是應該讓那些殺熟的人,認識到自己的錯誤。所以需要我們抵制殺熟行為,不賣殺熟商家的東西,我們才能更好維護自己的消費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