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數據殺熟」行為,該怎麼去抵制?

2020-09-16 展鴻教育

大數據殺熟行為10月1日起明令禁止:文化和旅遊部最新公布的《在線旅遊經營服務管理暫行規定》將於今年10月1日起正式施行。規定明確了,在線旅遊經營者不得濫用大數據分析等技術手段,侵犯旅遊者合法權益。律師:「根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如果對客戶實施了價格欺詐,客戶可以主張3倍賠償,最少也是500元的賠償。」



高曉松說:這種消費方式真的可怕,什麼都搞等級化有錢人會花更多的錢,沒錢人會得到最次的服務最次的產品,只要你需要你就會被宰!

可怕的不是大數據,而是利用大數據的那些人。大數據是為了人類擁有更好的生活而去發展的。但大數據終究就只是一個工具,使用工具的人怎麼去用才是我們應該考慮的事情。「大數據殺熟」的出現,其實不過是線下生活的演變。

微博裡面有人是這樣評論的:某些商家真的是有些愚蠢,一直以來都有這種殺熟的現象。記得很多年前讀書的時候,和同學經常到一家小餐館吃飯,後面老闆就是你先到了,還是讓你等,比你後來很久的都上菜了,就你還等著……後面我們那一大群的常客都不去了,小餐館沒多久就關門。了………

就這個評論我們分析一下商家的心理:你是老顧客了,你肯定會等一下的,都是老顧客了,還在乎這點時間嗎。再說你,你是老顧客,你可以是需要這個東西了,怎麼你也不會走的。但新顧客,我得好好把握這份資金來源啊。

因為商家明白,老顧客是不會離開我的,對他們的東西和產品已經產生了依賴感。即使是「殺一下熟」,其實也沒有關係的。當商家對你投資達到一定飽和狀態的時候,在大數據下,定義你為「熟客」的時候,這時候,就開始索要當初投資你,應該收取的回報了。



打個比方,就像我們談戀愛的時候,一開始你肯定會花時間和金錢去經營這份感情,但當你們的感情達到了一種飽和狀態的時候,這時候,你就會想對方索求了,因為什麼事情都需要平衡的。當然嗎要是這樣做了,那你們建立起來的關係瞬間崩塌,因為在對方的潛意識裡,這就是你應該做的啊,你現在想索取了,肯定是無法接受的。

大數據殺熟行為因為是線上交易,而且這樣的行為引起了廣泛的反對和討論,而且這樣的行為不利於建立一個健康的網上交易場所,侵犯了消費者的消費權益。一邊是消費陷阱, 一邊是數據操控,我們想躲是躲是躲不掉的。所以,大數據時代,應該給我們的隱私,加一個屏蔽障。商家系統在下訂單到最後收到我們東西的後,能夠有一個自動刪除我們私人信息的過程。



「大數據殺熟」的背後,其實是人性的貪心和無恥。我們不應該害怕大數據,而是應該讓那些殺熟的人,認識到自己的錯誤。所以需要我們抵制殺熟行為,不賣殺熟商家的東西,我們才能更好維護自己的消費權益。

相關焦點

  • 大數據殺熟行為10月1日起明令禁止 大數據殺熟是什麼意思
    國慶將至,一條與在線旅遊相關的話題——「大數據殺熟行為10月1日起明令禁止」登上微博熱搜榜第11名。圖片來源:微博截圖該條微博話題所涉及的是文化和旅遊部日前印發的《在線旅遊經營服務管理暫行規定》,該規定將於2020年10月1日起正式施行。
  • 大數據殺熟是否真的可休矣?普通人又該如何應對
    規定明確了,在線旅遊經營者不得濫用大數據分析等技術手段,侵犯旅遊者合法權益。律師:「根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如果對客戶實施了價格欺詐,客戶可以主張3倍賠償,最少也是500元的賠償 。」對於這條即將於今年10月1日開始實施的禁令,雖然說只是旅遊行業的一個行業規定,但也總算開了一個禁止大數據殺熟的一個好頭。
  • 大數據殺熟行為10月1日起明令禁止,如何避免被大數據殺熟?
    規定明確了,在線旅遊經營者不得濫用大數據分析等技術手段,侵犯旅遊者合法權益。律師:「根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如果對客戶實施了價格欺詐,客戶可以主張3倍賠償,最少也是500元的賠償 。」大數據殺熟的本質,就是利用科技的力量搞價格歧視。如何儘可能避免被大數據殺熟?第一,可以多註冊幾個不同帳號,多備幾款手機,或者讓家裡的人代為購買下單,避免被大數據看透購買行為。
  • 大數據殺熟行為10月1日起明令禁止:這些你被騙了多少錢?
    大數據殺熟是指同樣的商品或服務,老客戶看到的價格反而比新客戶要貴出許多的現象。經營者運用大數據收集消費者的信息,分析其消費偏好、消費習慣、收入水平等信息,將同一商品或服務以不同的價格賣給不同的消費者從而獲取更多消費者剩餘的行為。
  • 反壟斷破除大數據「殺熟」頑疾
    專家指出,《關於平臺經濟領域的反壟斷指南(徵求意見稿)》(以下簡稱《反壟斷指南》)細化《反壟斷法》規制網際網路違法行為條款,促進大平臺更好地承擔社會責任。要根治「大數據殺熟」亂象,除了完善法律法規、加強執法,督促企業誠信自律必不可少。
  • 大數據殺熟行為10月1日起明令禁止,作為開發的你怎麼看?
    ,那麼大數據都幹了些什麼,讓的文化和旅遊部門專門提醒呢?大數據都幹了哪些「殺熟」的事情線下的「殺熟」,阿粉相信大家肯定都是知道什麼意思的,就是拿熟人開刀,然後專門來賺熟人的錢,而這現在的在網際網路上,這種「殺熟」的操作也是層出不窮,基於搜索頻率等分析消費者對商品或服務需求的迫切程度
  • 抱歉,「大數據殺熟」無藥可救
    大數據這樣殺熟「大數據殺熟」,對於每個活在網際網路世界裡的人都不是個陌生詞彙,據公開資料記載,「大數據殺熟」是在2018年被廣泛關注和報導的。關於滴滴的這種情況,滴滴總裁曾親自澄清稱「滴滴出行不存在大數據殺熟的行為。」但可以肯定的是,真實存在的大數據殺熟要比我們已知的出現時間更早。在目前市面上已有的報導中,並不缺乏這樣的案例,甚至在剛剛過去的雙十一,這樣的戲碼也依舊在上演。
  • 抱歉,「大數據殺熟」無藥可救-虎嗅網
    當我們深入研究了「大數據殺熟」過程、維權方式和途徑之後,生出一種「人為刀俎,我為魚肉」的無力感,也壓著被大數據「殺熟」的每一個人。 那麼大數據背後的技術路徑是怎樣的?這種做法背後隱藏的商業邏輯又成為了誰的「致富經」呢?
  • 美團會員成「韭菜」,大數據殺熟是如何收割用戶的?
    在今年9月,文旅部就發布新規,明令禁止大數據殺熟;11月,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也下發《關於平臺經濟領域的反壟斷指南(徵求意見稿)》,其中也將大數據殺熟歸為濫用市場支配地位的範疇。大數據殺熟究竟是怎麼進行的,在新的法規下,未來會發生什麼樣的變化?
  • 大數據殺熟的規制問題已亟待解決
    事實上,「殺熟」並非新近名詞。2018年,「大數據殺熟」就在電商行業中頻頻出現。今年9月15日,央視財經頻道再次揭露「大數據殺熟」現象。北京市消費者協會大數據「殺熟」調查顯示,有56.92%的被調查者表示曾被大數據殺熟,88.32%的被調查者認為大數據「殺熟」現象普遍。
  • 「大數據殺熟」被明令禁止背後:如何破解「取證難」?
    規定明確提出,濫用大數據分析等技術手段對旅遊者消費記錄、旅遊偏好等設置不公平交易條件的行為將被禁止。這意味著,禁止「大數據殺熟」行為首次寫進政府規定中。  所謂「大數據殺熟」,是指網際網路商家利用大數據技術,對自身所擁有的用戶數據信息深度分析,對分析出的客戶消費習慣進行分類,進而對老用戶進行有針對性的「價格歧視」。
  • 「大數據殺熟」真的存在嗎?聽聽甲方乙方怎麼說
    近日,網際網路廠商「大數據殺熟」的新聞引來網友一片熱議。「大數據殺熟」真的存在嗎?「大數據殺熟」套路有哪些?誰最容易成「大數據殺熟」目標?  「大數據殺熟」真的存在嗎?  近日,有關 「大數據殺熟」的討論將滴滴推上了輿論的風口浪尖。對此,滴滴出行相關負責人昨日接受記者採訪時回應稱,「這是假的。滴滴平臺從未有過『大數據殺熟』的行為,以前沒有,以後也永遠不會有。」對於造成「預估價」波動的原因,滴滴出行相關負責人解釋稱,「『預估價』和『實付車費』是兩個概念。『預估價』是為用戶提供行前車費參考,會實時波動。
  • 給大數據「殺熟」劃定法律紅線
    平臺通過大數據分析消費者的消費習慣、次數、偏好等信息,為新客和熟客提供兩種不同價格,熟客的價格反而更高,這種大數據「殺熟」的行為違背了誠信經營原則,也讓消費者寒了心,擾亂了在線旅遊市場的正常秩序。所謂「來者皆是客」,遊客選擇在平臺上消費,抱以的是認可與信任。平臺理當對所有消費者「一視同仁」,而不是把消費者劃分為「三六九等」,用不公平、不誠信的手段從消費者身上攫利。
  • 「大數據殺熟」第一案慘敗!難在舉證
    該《暫行規定》是由文化和旅遊部於2020年8月20日印發的法規,該法規於2020年10月1日正式施行。關於大家熱議的禁止「大數據殺熟」具體的規定是:第十五條 在線旅遊經營者不得濫用大數據分析等技術手段,基於旅遊者消費記錄、旅遊偏好等設置不公平的交易條件,侵犯旅遊者合法權益。該條僅局限於旅遊行業。還沒有擴展到其他所有行業。
  • 攜程回應網友大數據殺熟質疑 新華網評大數據殺熟
    摘要:攜程回應「大數據殺熟」:是系統BUG,涉及上百個訂單 ---22日,攜程客服微博官網帳號回應稱:絕不會大數據殺熟,如懷疑產品有大數據殺熟的內容,請提供相關截圖,後續有相關客服為您處理。美團也同樣遇到了"大數據殺熟"的質疑。而美團和攜程對外的態度非常一致:否認"殺熟"。調查顯示:56%受訪者曾被大數據殺熟 。
  • 國家對「大數據殺熟」重拳出擊。「聰明」的我們是如何被圍剿的?
    這是自2019年10月9日文化和旅遊部公布《「殺熟行為」暫行規定》以後,首次以法律條文禁止(旅遊業)「大數據殺熟」行為但更值得注意的是,國家只是針對旅遊業的「大數據殺熟」重拳出擊,但各大平臺幾乎都存在欺詐消費者的「大數據殺熟」行為,面對它們,坐等法律體系的完善遠遠不夠對於「大數據殺熟」,
  • 美團涉 「大數據殺熟」被質疑 誰在薅誰的羊毛?
    「大數據殺熟」起源於亞馬遜 20 年前的一次 「差別價格實驗」。2000 年,亞馬遜選擇了 68 種暢銷 DVD 進行試驗,根據潛在用戶的人口統計資料、購物歷史、上網行為等,對這些 DVD 光碟進行差別定價。
  • 大數據殺熟什麼意思什麼梗? 大數據「殺熟」的套路你中過招嗎?
    大數據殺熟什麼意思什麼梗? 大數據「殺熟」的套路你中過招嗎?時間:2020-02-19 13:22   來源:小雞詞典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大數據殺熟什麼意思什麼梗? 大數據殺熟的套路你中過招嗎?
  • 淘寶「大數據殺熟」翻車:一款洗面奶5個價,VIP比別人更貴一點
    網際網路時代,在大數據的幫助下,商家可以對消費者採取「一級價格歧視」,即商家對任何一個消費者都能按他所接受的最高價格出售,賺取最大壟斷利潤。我們所熟知的「大數據殺熟」行為就屬於「一級價格歧視」。 近年來,包括電商類的網際網路公司時不時爆出「大數據殺熟」的醜聞。這方面的鼻祖當然是亞馬遜。
  • 大數據殺熟被禁?可你還在買最貴的VIP,當最冤的孫子
    大數據「殺熟」這個糟心的事隨著出遊熱度的回升再一次受到關注。就在最近,#大數據殺熟行為10月1日起明令禁止#的話題登上了熱搜,閱讀3億,討論達1.7萬。不少網友表示:天下苦大數據殺熟久矣,如今終於要被整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