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壟斷破除大數據「殺熟」頑疾

2020-12-25 央視網

  12月17日,「大數據殺熟」又被頂上微博熱搜,這一次的主角是美團。打車軟體對相同客戶採取不同定價,訂酒店會員比普通用戶花錢更多……近年來,「大數據殺熟」頻上熱搜。專家指出,《關於平臺經濟領域的反壟斷指南(徵求意見稿)》(以下簡稱《反壟斷指南》)細化《反壟斷法》規制網際網路違法行為條款,促進大平臺更好地承擔社會責任。要根治「大數據殺熟」亂象,除了完善法律法規、加強執法,督促企業誠信自律必不可少。

  「大數據殺熟」頻上熱搜

  12月17日,一篇名為《我被美團會員割了韭菜》的文章在社交媒體上刷屏,該文作者基於自己點外賣的經歷發現,在美團上的同一家店鋪,用同一個配送地址,在同樣的時間點單,會員比非會員的配送費更高。文章中稱,本以為開通外賣會員會省錢,但附近幾乎所有外賣商戶的配送費都比非會員高1元至5元。

  一時間,「美團被爆殺熟外賣會員」迅速登上當日微博熱搜榜。網友們在微博、知乎、黑貓投訴、朋友圈等「控訴」美團對老會員的差別對待:配送費更高、同一家店吃兩三回就漲價、開通了會員反而滿減金額減少,甚至續個會員費都感受到了美團的「喜新厭舊」。而且,不僅是美團有這種情況,餓了麼同樣存在上述問題。

  之後,美團外賣方面發聲明回應稱,配送費差異與會員身份無關,由於軟體存在定位緩存,錯誤地使用了用戶上一次的歷史定位,與用戶實際位置產生了偏差,導致了配送費預估不準。在實際下單時,會按照真實配送地址計算,不受影響。

  記者了解到,消費者對「大數據殺熟」的投訴不只是在外賣平臺。今年「雙11」期間,北京消費者韓女士發現,她通過某App預訂一家酒店,「同一時間,不同手機」預訂,價格相差約1000元。

  9月15日,央視點名在線旅遊平臺的「大數據殺熟」現象,提到在線旅遊平臺針對不同消費特徵的旅遊者對同一產品或服務在相同條件下設置差異化的價格。當日,在微博上發起的一個投票顯示,有1.5萬人認為自己遇到價格明顯差異的情況,佔所有投票人員的近八成。

  2019年3月,北京市消費者協會發布的「大數據殺熟」問題調查結果顯示,88.32%的被調查者認為「大數據殺熟」現象普遍或很普遍,56.92%的被調查者表示有過被「大數據殺熟」的經歷。同時,被調查者認為網購平臺、在線旅遊和網約車等消費「大數據殺熟」問題最多,在線旅遊高居榜首。

  2018年12月20日,「大數據殺熟」當選為2018年度社會生活類十大流行語。

  ……

  除此之外,機票、電影等多個平臺也出現了類似的「殺熟」現象。

  「大數據殺熟」亟須規範

  現在大數據算法越來越高級,信息定製化可以滿足人們多元化、個性化的需求。大數據與人工智慧領域專家劉鵬表示,網際網路平臺可以通過採集社交數據和行為數據為網民進行精準畫像,從而降低用戶獲取信息成本,提高服務用戶質量,為生活增添便利。

  在北京交通大學信息安全系主任王偉看來,「大數據殺熟」在技術上沒有什麼難度。他指出,平臺掌握了個人信息、行為習慣等數據後,判斷其偏好、用戶黏合度、價格敏感度等,利用大數據技術實現「千人千面」,使不同用戶看到的不同的價格或搜索結果從而「殺熟」。

  中國傳媒大學大數據研究中心教授沈浩也有相同觀點。他進一步指出,網際網路平臺通過用戶數據量以及數據更新頻次,可輕易判斷出是「生客」還是「熟客」。結果是平臺大賺,商家、消費者利益受損,還容易導致壟斷。

  沈浩介紹,一般來說平臺的「殺熟」套路有兩個:一個是針對價格不敏感的用戶提高價格,另一個是培養老用戶養成了消費習慣,對老用戶減少優惠,也就是「對新用戶比對老用戶更好」。這裡的「新用戶」不僅僅是指新註冊的用戶,更多的是指停止使用一段時間後又回歸的用戶。

  從歐美國家的立法實踐看,「大數據殺熟」等行為一旦被認定為價格歧視等不公平行為,會被嚴令禁止。

  1914年,美國頒布《克萊頓法》明確了價格歧視、獨家交易、會嚴重削弱競爭的併購活動等不允許的做法。亞馬遜曾在2000年時被曝出差別定價,用戶刪除cookie數據前後所顯示的價格不同。亞馬遜CEO貝索斯在事後道歉稱,這一切只是「實驗」。

  2018年5月,歐盟《一般數據保護條例》正式生效,網際網路組織自由收集、分析和管理用戶信息的權限會被嚴格限定和監管。2020年12月15日,歐盟公布《數字市場法》草案。北京大學法治與發展研究院高級研究員洪延青表示,該草案「解釋性備忘錄」部分指出,少數大型平臺越來越多地充當企業用戶和終端用戶之間的門戶或「守門人」。這些「守門人」對數字市場的準入有實質性的控制,導致許多企業用戶對這些「守門人」有較大依賴性,在某些情況下導致對企業用戶的不公平行為。該草案第55條對「守門人」使用數據提出明確要求:為確保企業用戶能夠獲取相關數據,「守門人」應根據企業用戶的要求,允許其不受阻礙地免費獲取數據,還應允許企業用戶籤約的第三方訪問這些數據。「守門人」還應通過適當技術措施,為實時獲取這些數據提供便利。

  目前,我國規範「大數據殺熟」行為的有《電子商務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等法律,但實際上,消費者遇到「大數據殺熟」常常面臨舉證難題。

  2019年,北京市消費者協會曾在發布「大數據殺熟」問題調查結果時指出,經營者通常以商品型號或配置、享受套餐優惠、時間點不同等為理由進行自辯,不對外公布具體算法、規則和數據。與此相反,消費者維權則常常陷入舉證難的境地。記者查詢裁判文書網發現,曾有消費者以「大數據殺熟」為由將某外賣平臺訴至法院,但因舉證難,一審二審均敗訴。

  反壟斷對「大數據殺熟」亮劍

  在此背景下,已經完成的《反壟斷法(修訂草案)》和剛剛結束徵求意見的《反壟斷指南》承載了社會各方期待。

  華東政法大學競爭法研究中心執行主任翟巍指出,《反壟斷指南》細化了《反壟斷法》規範網際網路平臺的相關規定。該指南第十七條明確指出,具有市場支配地位的平臺經濟領域經營者,可能會基於大數據和算法,根據交易相對人的支付能力、消費偏好、使用習慣等,實行差異性交易價格或者其他交易條件,對新老交易相對人實行差異性交易價格或者其他交易條件,實行差異性標準、規則、算法,實行差異性付款條件和交易方式。

  與此同時,《反壟斷法(修訂草案)》明確了4條平臺經濟領域經營者實施差別待遇行為可能具有的正當理由,即根據交易相對人實際需求且符合正當的交易習慣和行業慣例,實行不同交易條件,針對新用戶的首次交易在合理期限內開展的優惠活動,基於平臺公平、合理、無歧視的規則實施的隨機性交易,以及能夠證明行為具有正當性的其他理由。

  華東政法大學競爭法研究中心執行主任鍾剛副教授進一步解釋稱,明確正當理由並非是給商家可趁之機,而是遵循市場邏輯,維護商家的正常盈利空間。據鍾剛介紹,法律程序上判定「大數據殺熟」是否成立,也會給予雙方同樣的舉證權利。

  企業當重視反壟斷合規

  網際網路產業自身強大的規模效應、網絡效應對競爭天生帶有排除性。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創新發展研究部副研究員熊鴻儒指出,「大不是問題,有問題的是大背後的以大欺小、算法合謀、甚至平臺內部的治理風險」。

  「《反壟斷法》是保護以消費者權益為宗旨的。」中國消費者協會消費監督部主任張德志表示,「希望《反壟斷法》經過修訂以及《反壟斷指南》出臺後能夠重裝上陣,助力營造公平競爭的營商氛圍,讓消費者成為真正的受益者。」

  中國工業經濟學會競爭政策專業委員會秘書長於左指出,壟斷企業濫用市場支配地位,制定不合理的高價,最後一定會使得消費者的利益受損。期待未來執法部門依據修訂後的《反壟斷法》和出臺的《反壟斷指南》加強執法,嚴查「大數據殺熟」等涉及價格歧視、濫用市場支配地位行為,讓市場公平競爭、產品質量更好、廣大消費者受益。

  「法律的生命在於實施。依法行政是法律實施的關鍵環節,自覺守法是法律實施的重要條件。」暨南大學法學院副教授仲春表示,網際網路企業並不缺乏專業知識,亦不缺乏專業性人才,未來網際網路企業應努力在反壟斷合規方面遵循監管要求。

  隨著監管層的日益重視和市場的成熟,國內反壟斷法律法規及執法水平必將日臻完善和快速提升。北京工商大學法學院教授、北京市電子商務法研究會副會長呂來明建議,「罰款不是唯一的方式,行政監管部門在執法或監管時,還可以採取約談、指導等方式,進一步督促其依法整改。」

  解決「大數據殺熟」亂象,除了上述完善法律法規、加強執法外,企業守法合規、誠信自律更為重要。

  「網際網路平臺企業應當嚴格遵守反壟斷法律法規,維護市場公平競爭。」市場監管總局反壟斷局有關負責人在答記者問時建議企業,對照《反壟斷法》規定,梳理自身經營行為,不得從事《反壟斷法》禁止的壟斷行為。同時,敬畏法律、遵守法律,按照《經營者反壟斷合規指南》要求,切實加強反壟斷合規管理。

  北京大學電子商務法研究中心主任薛軍建議,企業可針對算法運用的場景、對公民基本權益的影響,建立社會化評議機制,避免算法可能產生的反壟斷後果。

  只有法律法規「長牙」,監管打出反壟斷組合拳,推動企業自律社會共治,才能去除「大數據殺熟」頑疾,變「殺熟」為「親熟」,讓「頭回客」變「回頭客」。

相關焦點

  • 2020網際網路泡沫:大數據殺熟被整治 反壟斷聲漸起
    原標題:2020網際網路泡沫:大數據殺熟被整治,反壟斷聲漸起   最熱鬧的一屆烏鎮網際網路大會,馬雲、李彥宏、張朝陽、周鴻禕、雷軍、楊元慶等網際網路大佬都來了。
  • 社科院黃晉:中國反壟斷執法機構亟需關注「大數據殺熟」
    中新社北京12月19日電 (記者 王慶凱)「平臺經濟領域頻現的『大數據殺熟』『二選一』等問題,亟需中國反壟斷執法機構給予關注和明確指導。」中國社會科學院國際法研究所國際經濟法研究室副主任黃晉19日在由中新社主辦的國是論壇上表示,反壟斷部門要加強科學有效監管、保護平臺經濟領域的公平競爭是當前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壟斷法》的重要內容。中央經濟工作會議12月16日至18日在北京舉行。會議強調,強化反壟斷和防止資本無序擴張。
  • 這份反壟斷指南將對大數據殺熟、二選一通通說NO
    就在雙十一大戰進入關鍵賽點,市場監管總局於11月10日發布《關於平臺經濟領域的反壟斷指南(徵求意見稿)》(下稱《意見稿》)。這也是繼汽車業、原料藥領域之後,又一重點領域將有專門的反壟斷指南。
  • 美團會員成「韭菜」,大數據殺熟是如何收割用戶的?
    在今年9月,文旅部就發布新規,明令禁止大數據殺熟;11月,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也下發《關於平臺經濟領域的反壟斷指南(徵求意見稿)》,其中也將大數據殺熟歸為濫用市場支配地位的範疇。大數據殺熟究竟是怎麼進行的,在新的法規下,未來會發生什麼樣的變化?
  • 抱歉,「大數據殺熟」無藥可救
    當我們深入研究了「大數據殺熟」過程、維權方式和途徑之後,生出一種「人為刀俎,我為魚肉」的無力感,也壓著被大數據「殺熟」的每一個人。那麼大數據背後的技術路徑是怎樣的?這種做法背後隱藏的商業邏輯又成為了誰的「致富經」呢?
  • 抱歉,「大數據殺熟」無藥可救-虎嗅網
    當我們深入研究了「大數據殺熟」過程、維權方式和途徑之後,生出一種「人為刀俎,我為魚肉」的無力感,也壓著被大數據「殺熟」的每一個人。 那麼大數據背後的技術路徑是怎樣的?這種做法背後隱藏的商業邏輯又成為了誰的「致富經」呢?
  • 向「二選一」「大數據殺熟」說不
    11月10日,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發布《關於平臺經濟領域的反壟斷指南(徵求意見稿)》(以下簡稱《意見稿》)公開徵求意見,廣受批評的「二選一」、「大數據殺熟」、「搭售」等頑疾迎來最為最細緻、最明確的規定,中國網際網路反壟斷監管將迎來有力工具。
  • 網際網路平臺反壟斷指南出臺 目的預防和制止二選一、大數據殺熟等不...
    經濟觀察網 記者 錢玉娟就在電商「雙十一」大促進入關鍵賽點前夕,11月10日上午,國家市場監管總局起草發布了《關於平臺經濟領域的反壟斷指南(徵求意見稿)》(以下簡稱「徵求意見稿」),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
  • 大數據殺熟的規制問題已亟待解決
    事實上,「殺熟」並非新近名詞。2018年,「大數據殺熟」就在電商行業中頻頻出現。今年9月15日,央視財經頻道再次揭露「大數據殺熟」現象。北京市消費者協會大數據「殺熟」調查顯示,有56.92%的被調查者表示曾被大數據殺熟,88.32%的被調查者認為大數據「殺熟」現象普遍。
  • 「二選一」「大數據殺熟」面臨嚴監管
    ●《關於平臺經濟領域的反壟斷指南(徵求意見稿)》首次明確擬將「二選一」定義為濫用市場支配地位、構成限定交易行為,將「大數據殺熟」定義為濫用市場支配地位、實施差別待遇  ●不論是從我國目前平臺經濟發展和監管現狀來看,還是從大的全球監管環境來看,加強平臺經濟領域的反壟斷監管都勢在必行、不宜再拖  ●要維護公平競爭秩序,
  • 中消協再提大數據殺熟 反壟斷已經迫在眉睫
    今天,中消協召開了一場名為網絡消費領域算法與消費者保護的座談會,核心內容就是最近被社會輿論反覆曝光的大數據殺熟現象。會議指出,近年來隨著網絡購物、交通出行、旅遊住宿、訂單外賣和網路遊戲等生活消費領域的不斷完善和升級,大數據、人工智慧等科技手段的運用越來越精準,但是,他們在給消費者提供豐富的產品和服務的同時,也存在大數據殺熟、網絡消費促銷規則繁複、刷好評隱差評使評價結果呈現失真、平臺採用算法限制交易等一系列應用「算法」侵害消費者權益的行為。
  • 攜程回應網友大數據殺熟質疑 新華網評大數據殺熟
    摘要:攜程回應「大數據殺熟」:是系統BUG,涉及上百個訂單 ---22日,攜程客服微博官網帳號回應稱:絕不會大數據殺熟,如懷疑產品有大數據殺熟的內容,請提供相關截圖,後續有相關客服為您處理。美團也同樣遇到了"大數據殺熟"的質疑。而美團和攜程對外的態度非常一致:否認"殺熟"。調查顯示:56%受訪者曾被大數據殺熟 。
  • 徵求意見的法律指南因劍指「二選一」、「大數據殺熟」或被判為...
    【平臺經濟反壟斷立法破冰只是個開始】「雙11」前夕,一則公開徵求意見的法律指南因劍指「二選一」、「大數據殺熟」或被判為壟斷行為,提前點燃公眾對網際網路平臺壟斷話題的關注。中國政法大學民商經濟法學院副院長劉繼峰表示,反壟斷立法的可操作性是全球性的爭議點,中國同樣也會遇到。法的預防性調整功能,只要有法的存在就都會存在。
  • 割會員韭菜,美團也玩大數據殺熟?美團:軟體緩存;網友:你當我傻?
    網際網路平臺屢現大數據殺熟大數據殺熟是指同樣的商品或服務,老客戶看到的價格反而比新客戶要貴出許多的現象;也有另一種解釋是,大數據「割」的都是那些對價格不敏感的人群。消費者小宇對此深有體會,他告訴時代財經,「我點外賣1分鐘,另一個人點外賣比價花了10分鐘,大數據肯定『殺』我。」
  • 大數據殺熟行為10月1日起明令禁止 大數據殺熟是什麼意思
    國慶將至,一條與在線旅遊相關的話題——「大數據殺熟行為10月1日起明令禁止」登上微博熱搜榜第11名。根據《在線旅遊經營服務管理暫行規定》第十六條,在線旅遊經營者不得利用大數據等技術手段,針對不同消費特徵的旅遊者,對同一產品或服務在相同條件下設置差異化的價格。根據微博眾多網友評論可以看到,住宿、出行、票務、電商購物等領域或多或少可能存在大數據殺熟的案例。大數據殺熟是指同樣的商品或服務,老客戶看到的價格反而比新客戶要貴出許多的現象。
  • 秦安戰略:什麼是「二選一」和大數據殺熟,立案調查阿里巴巴,問題有...
    我們一直強調的「警惕網絡經濟的新結構正在改變網絡政治的新生態」,已經上升到國家層面,是一場涉及執政地位與人民幸福的大博弈。尤其是在世界大疫面前,中國人民和世界人民更加看到,把一個國家的核心資源掌握在絕大多數人手中的重要性。這是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體現的基礎和前提。有網文稱,「土改之後,中印從此不同」,就是這個道理!
  • 廈門一男子疑遭「餓了麼」大數據殺熟!回應來了
    記者在網上以餓了麼和「百億補貼」為關鍵詞搜索發現,許多網友通過知乎、微博、貼吧等平臺反映餓了麼這個活動存在「大數據殺熟」現象。 李先生認為,被告利用行業壟斷地位,通過「大數據殺熟」的技術手段,提供區別定價的方式,嚴重違反了《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價格法》《反壟斷法》《禁止價格欺詐行為的規定》,侵害了自己作為消費者的知情權和公平交易權,屬於差別定價的消費欺詐行為,還存在違反《廣告法》虛假宣傳的情形。
  • 大數據殺熟的時代要結束了嗎?
    那麼,什麼是大數據殺熟呢?殺熟是指針對同一件商品或者相同的服務,老顧客看到的頁面顯示價格或者店家給出的價格會比第一次來的新顧客要貴出許多,而大數據殺熟則是在收集到一定的用戶數據的情況下,分析出顧客是否是新顧客,如若不是就不會對用戶進行優惠。而和網友反饋的信息來看,在旅遊、外賣、網絡購物、打車等多個不同的領域,都有平臺大數據殺熟的現象存在。
  • 給大數據「殺熟」劃定法律紅線
    平臺通過大數據分析消費者的消費習慣、次數、偏好等信息,為新客和熟客提供兩種不同價格,熟客的價格反而更高,這種大數據「殺熟」的行為違背了誠信經營原則,也讓消費者寒了心,擾亂了在線旅遊市場的正常秩序。所謂「來者皆是客」,遊客選擇在平臺上消費,抱以的是認可與信任。平臺理當對所有消費者「一視同仁」,而不是把消費者劃分為「三六九等」,用不公平、不誠信的手段從消費者身上攫利。
  • 大數據殺熟行為10月1日起明令禁止,如何避免被大數據殺熟?
    規定明確了,在線旅遊經營者不得濫用大數據分析等技術手段,侵犯旅遊者合法權益。律師:「根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如果對客戶實施了價格欺詐,客戶可以主張3倍賠償,最少也是500元的賠償 。」大數據殺熟的本質,就是利用科技的力量搞價格歧視。如何儘可能避免被大數據殺熟?第一,可以多註冊幾個不同帳號,多備幾款手機,或者讓家裡的人代為購買下單,避免被大數據看透購買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