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日晚,論壇舉行了開幕儀式。本屆論壇組織者清華大學法學院副院長高絲敏副教授、芝加哥大學法和經濟學研究院主任Omri Ben-Shahar教授、芝加哥大學法學院William H.J.Hubbard教授,及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法律與經濟研究中心Stefan Bechtold教授分別進行了開幕致辭。
Omri Ben-Shahar教授指出國際青年學者論壇已成功舉辦兩屆,論壇旨在為法律與社會科學領域的年輕學者們提供一個平臺,通過分享與交流研究成果,促進跨地區的青年學者間相互合作。
高絲敏副教授首先感謝了與會的各位學者以及工作人員,感謝他們為論壇的成功召開所付出的努力。她表示,很榮幸見證往屆論壇所取得的優異成果,希望國際青年學者論壇能夠成為法學和其他社會科學交叉融合,國內外法學院深度交流合作的典範。
Stefan Bechtold教授對出席本次論壇表示榮幸,他指出,國際青年學者論壇為青年學者們提供了很好的交流機會,使青年學者們能夠與不同地域的專家分享、探討自己的研究。
William H.J.Hubbard教授表示,往屆國際青年學者論壇由清華大學與芝加哥大學聯合舉辦,今年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的加入,使論壇的參與者更廣泛,跨越亞洲、美洲與歐洲三個大陸。他表示,本次論壇收到許多青年學者的優秀論文,期待在接下來的環節中聆聽學者們的分享與專家的評議。
本屆國際青年學者論壇側重於法學與社會學、經濟學的交叉融合,通過實證研究的方法,探討社會現象背後的法律問題與規範思路。論壇首日,來自美國聖母大學法學院的Maria Maciá闡述了其關於《差別性影響標準與購房貸款歧視》的研究成果。韓國首爾國立大學法學院的Sangchul Park分享了關於《使用自然語言處理與機器學習進行商標相似度測試系統化》的論文。
清華大學法學院崔國斌副教授,芝加哥大學法學院Lee Fennell教授、 Lior J. Strahilevitz教授、Omri Ben-Shaha教授,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法律與經濟研究中心Alex Stremitzer教授、Stefan Bechtold教授,多倫多大學法學院Adriana Robertson副教授,德國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Christoph Engel教授,龐培法布拉大學法學院Fernando Gómez Pomar教授,特拉維夫大學法學院Tami Kricheli副教授,德國漢堡大學法學院Anne van Aaken教授等多位專家對青年學者的分享進行了精彩的評議和討論。
12月2日,漢堡大學法與經濟學院的Roee Sarel圍繞《全球疫情時代的犯罪與處罰》的主題進行了討論。德國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的Yoan Hermstrüwer分享了其就《擇校機制的透明性與公正性》的研究論文。
清華大學法學院何海波教授、勞東燕教授,芝加哥大學法學院Lior J.Strahilevitz教授、Omri Ben-Shaha教授、William H.J.Hubbard教授,哈佛大學法學院Holger Spamann教授,德國漢堡大學法學院Anne van Aaken教授,多倫多大學法學院Adriana Robertson副教授,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法律與經濟研究中心Stefan Bechtold教授,德國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Christoph Engel教授等多位專家參與了評論並提出建議。
12月3日,哥倫比亞大學法學院的Jens Frankenreiter與香港大學法學院的Benjamin Chen分別就研究成果進行了分享。Jens Frankenreiter的研究題目為《律師選擇代理案件是否存在偏見?》,Benjamin Chen的研究主題為《文本解釋與妥適公告》。
清華大學法學院湯欣教授、崔國斌副教授,特拉維夫大學法學院Tami Kricheli副教授,德國漢堡大學法學院Anne van Aaken教授,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法律與經濟研究中心Elliott Ash副教授、Alex Stremitzer教授,多倫多大學法學院Adriana Robertson副教授,德國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Christoph Engel教授,芝加哥大學法學院Omri Ben-Shaha教授、William H.J.Hubbard教授等專家對分享內容進行了熱烈的評議與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