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這樣一個玩笑:要問世界上難度最大的工程是啥?莫過於給太平洋修屋頂,給珠峰裝電梯,給長城貼瓷磚。咱們今天要介紹一個歷史上的小角色,他的所作所為雖說沒誇張到如此地步,但也曾導演過把整座艾菲爾鐵塔當廢鐵「賣掉」的鬧劇,甚至還當真騙得一眾富商上鉤。此君名叫維克多·提斯拉格,是個走錯路的天才。
說白了,維克多就是個騙子,如此並不偉光正的角色在歷史上並沒有過多記載。然而根據有限的資料來看,維克多十分聰明,他掌握多種語言,是個「歐洲通」。除此之外,維克多借著堂堂的儀表外加幽默風趣的談吐,為自己塑造出一個極具蠱惑性的外表,與多數天才一樣,年輕時的維克多想要掙大錢,他覺得最好的捷徑就是直接找那些富商去騙。
早年的他常年混跡在往返於美國和歐洲的遠洋輪船上,躲在角落裡靜靜打量著那些富人,試圖摸清對方的心理和習慣。接著,維克多小心翼翼地嘗試接近對方,同對方搭上話,順便尋找能夠攫取錢財的機會。維克多的可怕之處在於他十分能沉得住氣,為了騙錢,他可以花費幾個月同對方「交朋友」。然而一旦富人們覺得維克多這人還不錯時,那麼前者就危險了。
有一天,維克多「不小心」透露了一個秘密:他擁有一臺十分精巧的機器,其中設有複雜的裝置。只要把一張100美元的鈔票的放入機器中,經過若干小時的精密處理,機器便能製作出另外一張鈔票,這張百元大鈔真假難辨。說這番話時,維克多將神態語氣拿捏得恰到好處,三分炫耀帶著五分不經意外加兩分後悔(透露),一下子就調動了身邊一圈富豪的好奇心。在眾人的強烈要求下,維克多才「很不情願」地拿出了這樣寶貝——一隻看上去很有質感的紅木匣子。
不僅如此,他還現場作了一番展示,當另一張鈔票被取出時,富豪們驚嘆不已,立馬有人表示願意出高價買下。結果經過幾番加價,有人開出了3萬美元的「天價」。3萬美元是什麼概念?以1910年美元的購買力做參考,那會兒1美元可以購買5公斤大米,若按現在的米價作為衡量參考,那麼那會兒的3萬美元就能在如今中國三線城市換一套小房子了。
其實,維克多發明的這款「印鈔機」就是個微縮版的印刷機,不但產量十分感人,一天只能印製幾張「鈔票」,且這些「鈔票」的質量非常差。當富豪發現自己被騙時,維克多早就消失得無影無蹤了。諸如此類的「小打小鬧」貫穿著維克多的行騙生涯,直到1925年那會兒,他腦袋裡突然萌生出一個大膽的想法。
原來,當時法國社會就一個問題爆發出激烈的爭執:艾菲爾鐵塔究竟還有沒有繼續存在下去的意義?原來早在1889年,時值法國大革命爆發100周年,適逢當年法國要舉辦世博會,法國政府決定搞一座宏偉的地標性建築以彰顯其大國風範。這個項目面向全球收集設計方案,搞得相當隆重,其中也摻雜了許多十分奇葩的建議,例如建造一座高達100米的斷頭臺,或是豎立一個能把整個巴黎照亮的巨大電燈,再不行就弄個大噴頭,哪天巴黎乾旱了還能搞一場「人工降雨」。
大夥獻計獻策,把這事兒弄得十分熱鬧,然而當艾菲爾鐵塔拔地而起後,法國社會立馬炸開了鍋。按照當時人們的審美,大家都想看到一座輝煌富麗的宏偉建築,結果誰料盼來盼去等到的卻是這樣一座又黑又醜又大的鐵架子。誇張的是,當巴黎鐵塔的方案被敲定後,立馬有一大批社會名流聯名上書,企圖阻止這個「愚蠢」的想法,其中就包括文豪莫迫桑、小仲馬等。遺憾而慶幸的是,一紙籤滿各界大佬名字的《反對修建巴黎鐵塔》並沒能阻止艾菲爾鐵塔的問世,隨著鐵塔的落成,科學家們又開始各種「神預測」:亮化的鐵塔將會弄死整條塞納河中的魚,而塔的極限高度只有229米,再高就會變得搖搖欲墜。
法國人對鐵塔的聲討並沒有隨著時間而平息,1925年,有報紙提出了一個尖銳的問題:眼下鐵塔處處生鏽,且不說安全隱患問題,每年市政都要投入巨款來保養鐵塔。把納稅人的錢耗費在維護這樣一個醜陋的玩意兒身上,它究竟值得嗎?社會還在就此爭論不休,維克多卻從中覓得一個巨大的商機。
維克多不動聲色地僱傭了許多工人,他並沒有交給工人具體的活兒,而是讓他們每天頻繁地出現在艾菲爾鐵塔附近,營造一種附近將要動工的假象。隨後,他又四處散布小道消息,聲稱政府有意拆除艾菲爾鐵塔。當一切鋪墊得差不多時,他頂著「法屬玻里尼西亞郵電部二把手」這樣的身份出現了,維克多向巴黎最有實力的廢品收購商們發出隆重邀請,在豪華的克裡龍酒店中,他半遮半掩地對富商們表示:政府不想再把銀子浪費在鐵塔上了,因此想找一家有實力的公司來搞定他。
商人們心裡一盤算,頓時覺得這單生意了不得。艾菲爾鐵塔由7000多噸鋼材建成,其中的利潤高得難以想像。當富商們蠢蠢欲動時,維克多又恰到好處地暗示自己可以「拿錢辦事」,只要打點一番,維克多就能幫商人拿下這個項目。結果,有個名叫安德烈·保利森的大亨出手闊綽地塞給維克多2萬美元,同時還承諾事後還有5萬的追加「酬謝」。在一番裝模作樣的操作後,7萬美元落入口袋,維克多立馬收拾細軟跑路了。可憐的是那位行賄的商人——因為擔心這種舞弊行為會影響聲譽,他也只能忍氣吞聲。
就這樣,維克多不知不覺地把艾菲爾鐵塔給「賣」了,有意思的是,風頭避過之後,他竟然打算如法炮製,把鐵塔再賣一遍。然而就在故伎重施時,據說有人透露了消息引來了被他坑過的商人,也有說其中有人覺得此事非同小可,選擇了報警,總而言之,這次冒險令維克多遭受重創,他不得不倉促逃往美國。
來到美國的維克多繼續用他的語言天賦、縝密的頭腦和精湛的演技到處行騙,然而隨著案子數量的不斷增加,他的「聲望」也在飛速抬升。終於在1935年,維克多被FBI逮捕,最終病死獄中。而人們對他的評價也出現了兩極分化:有人憎恨偷雞摸狗的行當,因此唾棄他;也有人欣賞他的頭腦,覺得一個人能把行騙搞到這種程度,這已遠超「賊」的範疇——維克多儼然成了犯罪大師,而他的所作所為甚至可以用「藝術」來形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