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報告稱,2016年媒體報導的兒童性侵案到460多件,平均每天發生1起多,這僅僅是媒體報導的!這個報告還顯示媒體未報導的和報導的比例佔1:7,也就是每天發生8起性侵兒童案件。
對於兒童的性教育迫在眉睫,而社會形成專業的性教育需要很長時間,所以性教育的重擔壓在父母身上。今天,我們講一下在性教育中父母容易陷入幾個誤區,並根據孩子不同的發展階段進行不同的性教育!
性教育誤區!父母你可別踩!
誤區一:性教育交給學校和老師吧,家長跟孩子談多難為情!
最好的性教育是機會教育,在孩子出現與性有關的困惑時進行最好,而這樣的機會往往發生在家裡,要靠家長的細心觀察。把性教育推給學校,是家長在推卸責任。
誤區二:小孩還小,不懂這些
性教育是一個連續性的行為,不是說等到哪一天你覺得孩子到一定年齡段,你再去講這些知識,孩子會更容易去理解。
其實研究表明:1歲的寶寶能夠把男性與女性的聲音和面孔相匹配。3歲後開始了積極的自我社會化,他們努力按照自己的理解,尋找性別的榜樣。比如女寶寶模仿媽媽穿高跟鞋、塗口紅…
其實3歲前就可以根據孩子的好奇進行性教育,比如讓孩子區分性別、認識身體器官等。
誤區三:女孩子需要性教育,男孩子不需要性教育
《2016年性侵兒童案件統計及兒童防性侵教育調查報告》顯示,兒童性侵案件中,男童遭遇性侵人數佔7.58%,雖然佔比例較少,但是現實生活中,遭遇性侵的男童更容易出現病理性症狀。性侵、猥褻不分男女,男生不僅要進行性教育,還要進行性道德教育。比如讓男孩子更尊重女性
誤區四:性教育會激發孩子的好奇心,可能會讓他們嘗試。
其實過早引起性行為的恰恰不是性教育,而是缺乏性教育。性教育的任務是去正面引導孩子的成長,學習如何管理自己與他人的關係,學習如何評估性行為的風險,以及如何成為一個負責任的人。與其讓孩子接觸不正確的性觀念,還不如坦然與孩子談性說愛。
根據年如何進行性教育?
搞清楚了性教育的誤區,那如何進行性教育呢?首先父母要擺正心態,不能扭扭捏捏地覺得不好意思,因為你的扭捏會讓孩子產生其他想法。反而正大光明根據孩子成長發育的階段進行恰當的性教育能起到更好的效果。由於每個年齡段的需求不同,所以每個年齡段有不同的性教育任務。
第一階段:學齡前(0—6歲)
研究表明:3歲到學齡前的寶寶會經歷性蕾期,就是會對自己的器官產生好奇心,這個時期家長對性教育不能迴避,而是積極引導。按照孩子的生長發展規律而讓孩子了解性健康知識:
1、8個月開始,引導孩子認識身體部位
2、一歲半左右,引導孩子區分男女
3、3歲以後讓孩子正確地對待自己的生殖器官,並且讓孩子認識生命是怎麼來的?
方法:可以藉助繪畫本,在繪畫本上告訴孩子身體哪些部位可以解除,哪些不可以接觸。
第二階段:上學到生理期前
很多孩子生理期來了,還不知道什麼是月經、什麼是遺精。其實這個階段應該在學齡前的基礎上,要開始讓孩子知道正常的性發育過程,比如男女孩子都要教育關於月經和遺精,不能讓男孩子對女生月經產生好奇或者詆毀。讓他們認識到這是正常的生理行為。
方法:
讓孩子在生活中知道性教育的知識,讓孩子不產生恐懼。身邊的一位老師,她每次來月經的時候都會讓女兒幫她去送衛生巾,這樣潛移默化地讓孩子知道月經的存在,並且不讓孩子產生恐懼。
第三階段:生理期後
這個時期的孩子已經大部分對性知識了解很多,生物課也開始涉及性知識,家長應該做到:
1、讓孩子對性生活了解清楚。至少讓孩子懂得性生活會懷孕,還要了解一些避孕的知識。
2、觀察孩子的情感情況,幫助孩子形成正確的戀愛觀,讓孩子知道真正的愛情是相互進步,而不是兩個人不學習不進步。這個時期的孩子很敏感,家長要特別注意對話方式。
網上流傳最多的話是「永遠不要嫌性教育太早,壞人不會嫌你孩子太小」。缺失的性教育,只會讓孩子容易成為受害者,讓父母成為犯罪的幫兇。我們孩子最需要的,是獲得辨別的能力,是擁有拒絕的權力,是父母及時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