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肥宅歡樂水」雙雄之一的可口可樂公司宣布裁員4000人,預估遣散費高達5.5億美元,約合人民幣38億元。為什麼損失38億也要裁員?是汽水不好賣了嗎?
可口可樂誕生於1886年,歷經百年,早已成為百年老品牌IP,並沉澱為深厚的品牌資產價值,2016年曾獲得全球100大最有價值品牌第三名。
近年來,可口可樂依然頻繁出現在大眾視野中,而這次是因為宣布大裁員,而且上了微博熱搜!
其實在表面風光的背後,可口可樂經歷了幾次危機,而危機都與百事可樂有關:
第一次危機,始於20世紀30年代經濟危機的爆發,可口可樂銷量受到嚴重波及。而新進的百事可樂,用大瓶裝的變相價格戰突圍而出,成為可以和可口可樂同臺飈技的競爭對手。
第二危機始於70年代中期,百事可樂展開了著名的「蒙眼口味品嘗實驗」,結論是大部分人更喜歡百事的口味。
但兩次危機也都被可口可樂公司化解,而此次,據最新財報顯示,可口可樂2020二季度銷售額為72億美元,營收71.5億美元、淨利潤19.81億美元,分別同比下降28%和31.8%,營收下滑幅度創下了25年以來的新高,可口可樂公司表示計劃在下半年加大營銷力度。正是受業績下滑影響,可口可樂公司進行了全球大裁員計劃。
而與此同時,百事可樂卻在上半年營收增加1.68%!
為什麼可口可樂輸給了百事?
隨著競爭對手不斷的增多,消費者的消費需求發生變化,可口可樂為了順應大眾的品味也做了一些改變:首先是不斷擴充新品類,從礦泉水、茶飲、咖啡、果汁等,主打全飲料組合的飲料公司。但是消費者並沒有為其是可口可樂的飲品而買單,造成新開發的很多品類成為了殭屍品牌。
雖然可口可樂旗下品牌眾多,但歸根結底還是專注於飲料領域。而百事除了飲料也涉足了零食業務。疫情期間,人們被隔離在家,壓力和無聊拉動了零食的消費。相對比之下,只專注於飲料的可口可樂,在疫情之下,就沒有那麼幸運了。
另一方面,在疫情期間,百事的業績不降反增,很大一部分原因是電商化渠道布局上了優勢。百事早在2015年就組建了200人的線上渠道服務團隊,今年5月,百事推出了兩個網站,網站提供旗下產品兩天內送貨到家的服務,以拓展電商業務。
最近幾年,百事通過收購一些DTC品牌來增加線上業務,更利於品牌的數位化。
相較之下, 可口可樂仍然將線下分銷渠道視作核心競爭力。為了迎合消費者在線上的購物習慣,可口可樂重點推出更大規格的包裝以及增加線上推廣。
現如今,對於商家而言,轉變也是迫在眉睫的事情,畢竟,人們的注意力資源日益碎片化,構建線上線下全渠道營銷,增加營銷和銷售觸點,才能更大化撬動新品和老品的銷售潛力。何況,當下,直播、短視頻線上營銷盛行,商家需要藉助這個東風好好的造勢一下。
線上+線下的新零售模式越來越普遍,人們也越來越接受在線上購買、在家收穫的消費方式。商家也要根據自己的情況,做符合自己的轉變。同時,改變單一商品的模式,多元品類同時發展,在突發事件發生時,可以使自己的商品迎合不同的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