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國如闖關、100天經歷讓我內心強大,留學生回國故事 | 鈦媒體特寫

2020-12-17 手機鳳凰網

鈦媒體 TMTPost.com

|科技引領新經濟|

這 100 多天裡,一千個留學生家庭即有一千種故事,鈦媒體App採訪到三個關於「回家」的故事,希望關照危機下的個體命運、逆境中的中國孩子。

鈦媒體編輯丨孫林徽、慧霞

鈦媒體註:留學生回家之路,在2020年全球新冠疫情之下前所未有的艱難。

自三月起,美國、英國、法國、德國、義大利等國的高校陸續作出停學或全部轉向網課的通知,隨著疫情發展,國際航空一票難求、官方的包機運力有限;住所問題、機票問題,讓近160萬中國海外留學人員陷入糾結。回,還是不回?怎麼回?留學生們和他們的家庭被迫在有限的時間裡做出選擇、尋找回國途徑。

焦慮,牽掛,權衡,還有無限期的等待,解決問題……留學生群體,在這場全球危機之下經歷了刻骨銘心的考驗。如今,部分留學生已安然回家,大多數人選擇留在海外。這 100 多天裡,一千個家庭即有一千種故事,鈦媒體App採訪到三個關於「回家」的故事,希望關照危機下的個體命運、逆境中的中國孩子。

感謝每一個人對我們的講述,故事各有不同,相同的是愛與成長。

故事一

「100多天裡,孩子成長了,心態也更包容。」

受訪人:Jane媽,留美學生母親(Jane 15歲,在洛杉磯就讀美高)

6月14日,孩子終於結束隔離,從杭州獨自搭乘飛機回到了北京家裡。我正給她做涼皮兒。

都說「家國天下」,我們真是每一樣全佔上了,沒有一樣兒不佔。孩子在這 100 天的時間裡,經歷了太多。 但坦白說,我們家的經歷算不上「曲折」,孩子算是幾十萬人中的幸運兒。直到現在,我身邊很多朋友和他們的孩子仍在想辦法到處找票。

Jane告訴我,她們坐的包機在杭州入境,一落地就看到機場拉起的橫幅「歡迎海外學子安全回家」,心裡很觸動,覺得特別溫暖。但因為當時還穿著防護服,甚至沒來得及拍照。

說到Jane回國的歷程,我其實很心酸呢。

留學生入境後按要求隔離,Jane居住的隔離酒店(照片由受訪人提供)

我們最早知道美國疫情爆發是在3月8號至10號左右,Jane第一時間告訴了我,我們也在媒體上看到了新聞。Jane學校即將放春假,在3月13日就通知停課,全部改為網課。

不過我們沒在第一時間急著回國。 一方面,疫情早期階段,安檢等各個環節上手段應該還不夠齊備,當時美國回來的航班以及出現了不少病例,那時孩子手裡只有口罩,萬一防護不周,旅途風險太高;另一方面,回國後要上網課,肯定要倒時差來學習,太辛苦。

根據國內抗疫經驗,居家隔離是最安全的嘛,我就讓孩子安心居家,假期後再回國。我們商量訂了5月24日的機票,機票已經漲價、直飛航線也沒了,只訂到了先飛舊金山再轉機回北京的。

萬萬沒想到,這趟機票被取消了。接下來只能繼續與孩子分隔兩地。4月16日,大使館開始登記包機回國的問卷(3月底4月初中國駐美、駐英大使館組織小留學生包機回國,鈦媒體App注),我們設定了5月21日的時間來申請。在等待過程中,聽到的都是各種航班取消的消息,讓我們無所適從。

5月14日,美國時間晚上8:00多吧,洛杉磯領事館工作人員給Jane打來電話問,「包機回國走不走?」 當時我們正在視頻中,立刻做出決定:回!

接下來就是漫長的煎熬。先是等5月19日的一批,到武漢航班,沒排上;然後5月25日洛杉磯到南昌的,也沒排上;後來大使館通知我們有希望排上5月30日洛杉磯飛杭州的機票,但直到5月27日都沒進一步通知。

大家一直在等。最終,這趟航班改到了6月1日。提前兩天,Jane 終於收到了國航發來的購票問卷,確認、付款,付款只開放30分鐘!我們第一時間完成購票。

我個人覺得,大使館的排隊周期是相對公平的。不過留學生確實太多,等待比較漫長。此外,有些留學生在美國習慣於「不接陌生來電」,所以不少孩子沒接到電話,導致錯失了申請包機的機會。

在所有等待過程中,我們準備的護目鏡等防護用品也寄到了孩子手上。

回顧過去100天,幾乎每天都跟Jane視頻交流,每天3-6個小時視頻,各種找話題聊,也會在微信上互相曬午飯吃什麼;有時候我工作要開電話會,Jane就在視頻的那一頭聽著。

最讓我擔心的並不是買票。整個過程中,我最焦慮和擔心的幾天,其實是Jane和她 Home Stay 的住家女主人發生衝突的時候。

起因是關於到底要不要額外多交一部分租金,Jane 提出了異議。後來雙方溝通進行不下去,Jane最鬱悶的時候,我在北京這邊遠程支持她,可以說是和住家鬥智鬥勇。後來,Jane自己嘗試通過郵件與Home Stay的中介服務機構投訴、溝通,自己解決了問題。

我數了一下,先後反覆六次的往返函件,一次又一次的溝通,最終Jane心裡很平靜,等待中介的處理結果。結果是,中介給我打來電話,表示站在我們這一方,並且通知我們,未來這個住家家庭要從當地 Home Stay 機構名單中除名了。

站在孩子的角度來講,她儘管處於弱勢,但在這一次處理衝突的時候,她英文郵件的交涉,有理有據有節,讓我很驚喜。

她甚至還說過,「往後應該多學習學習當地的法律,這樣就可以更好的保護自己了。」

我覺得,這次衝突對她而言是一次成長的機會。過去在國內,在我們父母身邊,交流簡單,直來直去,不用很多的去考量「怎麼表達」,但在一個文化不同的國家,就要有很多的變通了。

事實上,每一個留學生都很難。只要孩子走出了家門,每個人都很難,很多問題都需要獨自去面對。無論是學業上的,還是和當地人在生活方面的溝通,再加上文化衝突下的一些問題,要如何處理,都需要孩子自己來解決和面對。

作為家長,更多是勸她用一種包容的心態去接納。畢竟是我們到對方的國土上求學,很多事情的「兼容性」,需要自己去探索和嘗試。再有,無論國內還是國外,難免有衝突,對周圍打交道的人要保有尊重和真誠,「能讓則讓」。

故事二

回家的機票,痛心的價格

受訪人:Jessica,22歲 多倫多大學商科大四學生

5月23日,我終於登上了東方航空公司從多倫多飛往上海的航班。除了行李,當然還有標配:N-95口罩、手套和防護衣。據我觀察,飛機上座率約75%。

刷票2個多月後,登上東航多倫多飛往上海的航班,拍下辛苦得來的登機卡,留作紀念。

中國民航局3月26日宣布開始執行「五個一」(一航司一國一線、一周一班)的新規,還規定客座率最高不能超過75%。按這個估計,每月僅有4000多人左右可以從加拿大回國。而我讀書的多倫多大學,就有1.1萬多名中國留學生了,而加拿大應該總共有接近20多萬中國留學生......所以現有航班的載客量是十分有限的。

多數人還是選擇留在加拿大抗疫了,確實很多同學會羨慕我。

疫情早期那會兒,我自己還沒有歸心似箭,但爸媽在3月初就開始焦慮萬分。爸爸在國內訂票,我自己也開始在網上刷機票。

3月31日,買到了第一張機票,東航的商務艙,是正常價格買到;後來改籤到4月份,這時的機票已經漲到40000多了......我在網上買機票的花費,一度超過了支付寶的上限。

最後我自己預定的四張票中,一趟南航從多倫多到廣州的航班停飛了;而東航的,4月和5月的兩班鐵定飛不了,成了空票。我甚至考慮過從臺北轉機回國,但後來發現由於疫情無法轉機,不得不放棄。

這中間,爸媽還幫我訂到一張4月8日的機票,但這張票經過票販子手裡,價格已成了12萬!恰好趕上我學校的最後一門考試,所以不得不退了票。

事實上,中國駐加拿大使領館也組織了「包機」回國,一周一班。不過主要是給「確有」困難的人員,比如在加拿大沒有醫保但從國內帶的藥物已經吃完的老年人、公派訪問學者或者未成年留學生。中國公民可以在使領館登記,然後外交官根據緊急程度進行排序,之後把名單提供給航空公司。使館不參與航空公司的運營,機票價格和商業航班相同。

就在我回國前一周,公寓樓裡出現一例疑似新冠病例,正在隔離中。我擔心離開前被感染,認真做好了防護。飛機降落上海機場後,按要求做了核酸檢測,再按要求隔離兩周。所幸,核酸檢測結果為陰性。

隔離結束後,終於被爸爸接回家。

關於機票,一位航空公司的朋友還給我講了一個故事:一位本科畢業的男生連續好幾天出現在機場,他拉著行李,等待最後一分鐘沒有露面的乘客空出來的座位。終於有一天,飛機起飛前30分鐘,有位乘客沒出現,機組人員通過男生預留的3個電話號碼聯繫,都無人接聽;聯繫他國內父母,也不知本人行蹤。等到最終聯繫上本人,他卻說「不飛了」,因為這張「撿漏」來的機票價格高達7萬一張!悵然中,這位男生拉著行李離開了機場。

關於未來也很不確定。多倫多大學已通知我們,預計9月份繼續上網課。但我自己的情況是,已經籤約了今年5月到明年5月的公寓,但恐怕,9月份很難再回到學校了。

曾有位中國留學生6月下旬在加拿大海關申請入境時被拒。據他稱,當時海關官員說:「所有學校都在上網課,你回來做什麼?」

今年學校的畢業典禮也改到了網上舉行,有點遺憾。不過,烏雲的銀邊是我畢業典禮後可以吃到杭州的外賣了,多倫多的飯菜實在太乏味了。

故事三

回不了國,我選擇在英國抗疫

受訪人:鄭東,23歲,英國卡迪夫大學在讀

原本計劃,6月末,我將回國接上父母重新返回英國威爾斯,帶他們來逛一逛;交完畢業論文後,再和同學一起去西班牙完成畢業旅行,給自己的留學生活圓滿地畫上句點。之後9月回國找工作,開啟人生下一個階段......

一切都值得期待。不過,所有完美的計劃都被這場席捲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攔截,打碎。現實是:沒機會帶父母來英國參觀、沒有畢業旅行,就連我能否順利回國都充滿很大的不確定性。

我叫鄭東,23歲,英國卡迪夫大學在讀,今年9月即將畢業。回顧之前,為這趟留學我籌備了兩年。我來英國留學的理由很純粹,想提升自己的學歷和競爭力,感受不同國家的文化,開闊自己的眼界。

我成長在普通家庭,戰線拉長兩年也是為了讓家裡有時間籌備一些錢。我就讀的是商學院,一年學費是20950英鎊(約18萬元人民幣)。留學日常過得樸素,並非大眾對留學生的刻板印象那般安逸奢侈,事實上我身邊很多同學也都很省吃儉用。

從國內疫情爆發到威爾斯疫情爆發,我一直都在持續關注,心被揪著。飄在異國他鄉,我們其實壓力更大,甚至處於弱勢一端。身邊有很多同學嘗試買回國的機票,有些人機票被退掉7次、有些人遇到假黃牛被詐騙、有些機票翻了8倍你依舊搶不到。

看新聞說,那時國內醫療資源也很緊張,對我來說風險最大的是回國旅途中被感染。那時英國並沒有執行嚴格的防護措施,途中的聚集都是有風險的。權衡之下,我選擇留在原地。

我不希望我的留學生涯意外夭折,按我當時的預估,只要回去就很可能回不來了,萬一回不來學業只能終止......我真的會不甘心。所以「到底回不回」我必須慎重選擇。

這是我第一次深刻地體會到個體命運在大環境下的無力,我只能被動地迎接(變化)然後謹慎地做出自己的選擇。

自此,我開始了在英國的抗疫隔離生活。

3月23日開始,英國威爾斯正式進入封城狀態。大批商店禁止營業,超市雖然正常開放,但是限流限購,出口和入口一次只能允許一名顧客出入,單件商品一次購買不得超過三樣。亞馬遜上的防護用品全部被搶空,街道上人流大範圍減少。

學校開始正式停課,全部改為線上教學。實際上在正式封城前,我們班已經有很多同學不來上課了。

好在學生公寓允許我們繼續住下去,不過活動範圍只限於自己的宿舍,公寓所有的公共區域全部關閉,自習室、遊戲室等全部關閉了。

由於一部分學生已經辦了退房,整棟公寓變得安靜又冷清。以前樓下的8個大型垃圾桶一天就會被填得滿滿當當,但如今一周才勉強被塞滿四個。

英國政府不會明確限制我們的出行,但只允許去公園運動、採購生活必需品或參加必要的工作。我完全可以自由出入公寓,但不能去太遠的地方,比如不能乘坐火車。

3月初在這裡封城前,我和朋友一起坐火車去倫敦辦畢業旅行的籤證。考慮火車上人流密集,我們都戴了口罩。當時,整節車廂的人幾乎都盯著我們幾個戴口罩的學生,氣氛很怪。那種來自四面八方緊盯的注視追隨著我們移動的腳步,仿佛我們是患有重病的外星人......

而如今,很明顯,街上戴口罩的英國人大範圍增多。

實際上疫情3月份在英國大範圍爆發的時候我已經有「經驗」了,最讓我感到痛苦的時候,其實是在1、2月份國內疫情嚴重的時候,當時,每天瀏覽國內新聞,每天擔心自己家人「中招」,擔心家裡老人買不到食物,從焦慮、擔心已經過渡到「創傷後應激障礙」了。

從武漢封城開始,我在英國就開始有意識的囤積防護物資了。

鄭東在牆上貼的小字條,不同字條上面分別寫著:「洗手!」 「今天開心了嗎?」

在公寓自我隔離期間,我學會了下廚,自己做料理,辣椒炒香乾、雞肉土豆都能很快搞定,而在這之前我做菜就是個小白。

這個過程實際上很煎熬,異國他鄉獨自一人,如果內心不夠強大的話,會陷入深深的恐懼中。我會幫助身邊同學進行線上心理疏導,舒緩他們的焦慮,幫他們出主意,勸他們更理性的對待疫情。

我們還建了一個「留守群」,裡面都是來威爾斯讀書的中國留學生。大家在群裡互相加油打氣,也隨時分享彼此的心情,把個人情緒釋放出來,能緩解恐懼和焦慮。

為了衝淡恐懼,分散注意力,我們還組建了一個「動物森友會」遊戲群,彼此交流玩法,及時分享大頭菜的價格。

鄭東和同學們給街邊沒有防護用品的流浪漢發的「口罩包」,每袋中有3個口罩

英國疫情爆發的時候,我看到街上的流浪漢沒有任何防護用品,決定和同學一起做些什麼。

我們買100個口罩發給了一些老人、流浪漢等弱勢群體。我們在口罩包上貼上了中國和英國的國旗,並寫著 KEEP CALM AND CARRY ON(保持冷靜繼續前行)。在國外疫情爆發後,網絡上有很多對中國人的誤解和偏見,我們想作為中國人做一些什麼。

後來在網絡上看到有人說,看到市中心的流浪漢全部都戴上了口罩,知道是中國人做的,那一刻覺得特別開心,很值。

最近我在關注一些國內的工作機會,但實際上作用不大。身邊有朋友已經通過線上面試拿到offer,但因為無法及時到崗被換掉了。

以前我更依賴父母,好像除了學業不需要操心什麼。經歷這次疫情,我變得更加獨立,內心也更加強大。

現在最迫切希望生活回到正軌,按時上課、所有的商店都開門營業、我可以儘快去理個頭髮、順利畢業、早日回國和家人團聚。

我相信最終一切都會回到平常的樣子,但我知道那將會是一個全新的日常。一切看似都相似,但一切又都有所不同。(本文講述均為真實故事,受訪者皆為化名)

(本文首發鈦媒體App,採訪/慧霞、林徽、蔥蔥,撰文/林徽、慧霞,編輯/蔥蔥)

----------------華麗的分割線-----------------

鈦媒體視頻號 開張了!!!全球新鮮事、新科技、大佬有話說、好玩的產品評測等,盡在 鈦媒體視頻號 。識別下方海報二維碼,關注鈦媒體視頻號。

點擊閱讀原文,下載【鈦媒體App】,精彩內容,最新資訊,一手掌握。

萬水千萬總是情,點個 在看行不行

相關焦點

  • 留學生漫漫回家路:回國如闖關、100天小別離讓我內心強大|鈦媒體特寫
    留學生們和他們的家庭被迫在有限的時間裡做出選擇、尋找回國途徑。焦慮,牽掛,權衡,還有無限期的等待,解決問題……留學生群體,在這場全球危機之下經歷了刻骨銘心的考驗。如今,部分留學生已安然回家,大多數人選擇留在海外。這 100 多天裡,一千個家庭即有一千種故事,鈦媒體App採訪到三個關於「回家」的故事,希望關照危機下的個體命運、逆境中的中國孩子。
  • 回國,還是繼續留在海外?這些留學生經歷了什麼?
    有人嘆曰,這場戰疫,中國打上半場,其他國家打下半場,留學生家長打滿全場。三月下旬,隨著歐、美國家的學校陸續關閉校園,有些留學生輾轉回國,還有不少學生因各種不同的原因滯留海外。在這場突如其來的疫情中,這些留學生經歷了什麼?留在海外的他們可還安好?
  • 如何看待留學生回國避險
    疫情爆發後,我給朋友們打去電話慰問,關心一下孩子們在國外的狀況,得到的回應是,一切正常,學校正常上課,只是一些公共場所受到了限制,超市裡衛生用品如衛生紙和消毒水及方便麵麵包肉之類的需要提前搶購。他們也很關注疫情的發展狀況,只是不太敢在公共場所戴上口罩,因為老外們眼裡有病的人才帶口罩。繼續呆在國外,觀望著下一步狀況,如果擅自離開可能會修不滿學分畢不了業,更有甚者可能會因逃課被開除。
  • 留學生包機回國有望,暑假是否回國?
    留學生包機回國機票3-6萬元。 ●中國駐英使館公布留學生包機回國費用 中國駐英國大使館官方網站13日發布「關於繼續協助在英處境困難留學人員搭乘臨時航班回國的通知」,公開英國留學生包機回國費用。 其中,臨時航班機票和回國隔離費用自理,機票費用由航空公司按照市場原則確定。
  • 回國行李丟失,中轉被滯留,美國留學生回國的困境如何破解?
    六七月份,是留學生回國的一個高峰畢業的同學們即將回國了。但是,機票難買,行李丟失,中轉滯留......這些或許都是大家回國的攔路虎。女孩在11日的微博中再次寫到「我的心要碎了,法航還是不給說法」。女孩求告無門,只能在微博上呼籲大家幫她一起找琴,「我真的離不開我的大提琴,它對我來說是很重要很重要的存在!
  • 英國留學生接回來了,那麼美國100萬留學生要求回國,怎麼辦?
    我國於今天開始增加班級到英國接那些未成年的小留學生,因為這些小留學生在那裡的,確實受到了健康和生命的威脅。現在英國的輿情儘管沒有出現大面積的爆發,但是也出現了形勢非常嚴峻的狀況。今天從英國來的166名滯留在英國無去處的小留學生將會回國。也就是前一段時間有留學生的母親166人籤名,讓祖國包機把這些孩子接回祖國,但這種做法受到網友的強烈的譴責或者是不滿,而這其中的一位母親卻說網友有仇富的心理,簡直就是無稽之談。對於這樣的人教出來的子女也是非常仇恨國家的一種教育方式,所以對這些人必須進行嚴格的思想教育,否則將是一個社會的敗類。
  • 澳大利亞留學生:機場有人說寧願放棄綠卡也要回國
    同樣受到影響的,還有在澳大利亞求學的中國留學生們。留學生們境況如何?面對疫情會做出什麼樣的選擇?當觀察者網風聞社區出現相關討論時,小編第一時間聯繫了現已回國的澳大利亞留學生小七,她與觀察者網分享了自己年後從中國飛往澳大利亞求學,又因疫情而回國的經歷。
  • 教育部官方發布:取消《留學回國人員證明》|留學生回國福利政策總結
    二、《留學回國人員證明》取消後,相關部門和單位根據實際需要,可通過留學人員提供的國外院校或科研機構錄取材料、國外院校頒發的學位證書或畢業證書、國外院校或科研機構出具的學習進修證明材料或留學人員自願在教育部留學服務中心開具的國外學歷學位認證書等認定留學人員身份和經歷,可通過留學人員護照及籤證、出入境信息、回國行程票據等確定留學人員在外留學期限。
  • 荷蘭留學生的忐忑回國路回國路
    這是他3月26日啟程回國後落地上海的第三個日子。在上海一家酒店隔離,經過3天「倒時差」,小弋已逐漸適應國內的節奏。  隔離14天後,才能飛成都,那時候,才算真正回到家中。不過,從心懷忐忑到內心掙扎最終輾轉回國,這段時間對留學生小弋來說無疑是特別煎熬的。  而「全面控制國際航班入境」的消息,讓小弋暗暗慶幸。
  • 請聽到我們的聲音:美國留學生回國曆險記
    但是當疫情在美國爆發之時,美國的留學生們,卻隻身一人。不管在美國經歷了多少磨難,他們都不曾軟弱,因為一個信念一直在支撐著他們,那就是:回國,回家。然而,回家又談何容易?不僅機票是個問題,心靈也要承受網絡暴力對回國留學生的謾罵。因此,本文採訪了4位歷盡千辛萬苦,終於回到國內的留學生,讓我們一起聽聽他們的故事。
  • 回國就業絕不後悔的藝術留學生
    「思考再三,我還是決定回國找工作。」疫情下的畢業季,回國就業似乎成了無數留學生的一致決策。據《時代周報》報導,在疫情影響下,今年回國尋求職業發展機會的海外應屆留學生規模較去年同期激增72.9%;歸國參加求職的留學生將突破70萬。
  • 英國留學生包機回國,美國留學生:我們也要回國!是拒絕還是答應
    隨著新冠肺炎在歐洲多點爆發,海外留學生的生命安危,引起了國內的廣泛關注。有網友問:英國的留學生已經啟程回國了,那美國的留學生也要求包機回國,咋辦?其它國家的留學生又該不該接回?之後又有一些名流大咖發聲,如《環球時報》總編輯胡錫進、導演陸川等,也呼籲國家包機接回滯留在國外的留學生。國內家長的聯名申請和名流大咖的呼籲,在網上引起了大家的熱烈討論。接,還是不接?總得說來,支持者不少,反對者更多。
  • 留學生,你為什麼回國?
    《中國留學生美國就業白皮書》顯示,2016年中國大陸送出約55萬名留學生,其中約34萬人選擇赴美,成為留美海歸人數達到歷史新高的一年。隨著中國在世界經濟中比重、地位日益提升,回國發展已成留學生畢業後的「新常態」,據教育部預測,預計至2017年海歸人數將達到66.6萬人次。如果這一數據還不能說明問題,將它放在歷史中比較或許更明顯。
  • 中國公布留學生回國落戶政策,獎勵100萬
    由於疫情的影響,不少海外留學生都已經回國,或是有回國的打算。考慮到疫情帶來的很多不確定性,中國公布了最新的留學生回國落戶政策,為那些決定回國發展的留學生們提供一定的福利!留學生落戶上海根據《新僑回國來滬創新創業服務指南》,留學生回國後想要落戶上海,回國後的首份工作必須要在上海,並且公司的註冊地也要在上海。
  • 包機回國的留學生們,現在怎麼樣了?
    國內學生對開學喜出望外,而回國留學生們,卻相當尷尬。 後來,他終於買到了一張5月回國的機票,在廣州的酒店隔離了14天,回到成都又集中隔離了7天。 因為留學三年的經歷,運用自如的口語,讓羅雄成功勝任。這已經不是我第一次,聽到留學生吐槽國外的網購了。
  • 留學生回國只能上大專,這你都信?
    今天關於「留學生回國只能上高職高專?」的新聞在我的朋友圈刷了好幾次屏。大體意思是講因為疫情原因。有人大代表提出說回國的留學生就讓他們去讀高職高專院校。一石激起千層浪。老徐我的基本邏輯認知告訴我,代表不可能會提這種建議啊。直到我去查了下,發現事實真的不是這樣。這個爆炸性的新聞,源自於一位人大代表的提案。起初的新聞報導中,對於海外留學生回國就學問題。
  • 留學生回國就業情況
    目前,中國正在經歷有史以來最大的海歸潮,大量的留學生以及國外工作者陸續回國發展,截至2016年年底僅留學生歸國人數便已達到265.11萬人,不僅僅是留學生,就著目前中國經濟形勢以及國情國力高速發展中,更多的國外工作者陸續回國,但是留學生真的在國內具有非常強的就業優勢嗎?
  • 注意咯~回國前一定要記得申請《留學人員回國證明》!!!回國留學生大福利~
    ;2.完成學業或進修結束後二年內回國定居工作;3.畢業或進修結束後首次入境未超過一年;4.有免稅指標(學習期間連續在外180天計一個免稅指標,中途回國停留時間不超過1個月可連續計算);5.免徵進口零部件關稅。
  • 公派留學生:等國家強大了,我再回國,網友:到時候我們不要了
    今天我特意查了一下公派留學,公派留學是為了中國現代化建設需求,是國家選拔出優秀人才出國深造的一條重要途徑,是人才強國的重大舉措。個別留學生價值觀已經扭曲那些能夠公派留學的人,國家資助你們留學的初衷是為祖國培養人才,能夠為國所用。國家資助你,你拿著國家的財產在外讀書,難道不應該心存感恩之心嗎?
  • 留英女生自述回國經歷:輾轉20多小時不吃不喝,抵達後發自內心想說…
    自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中國留學生過得可謂是「緊張動蕩」。疫情之初,身在國外的他們,為祖國揪心,紛紛捐款捐物;近日,全球疫情升級,中國留學生們又面臨兩難的選擇——這時候要不要回國?疫情當前,那些冒著路途風險回國的留學生,他們有著怎樣的經歷?回國後的隔離生活究竟如何?總臺央廣記者日前聯繫到一位留英女生,請聽這位留學生的自我講述。「國內疫情嚴重,在海外的留學生也很著急」2017年我本科畢業之後去了英國皇家藝術學院,讀的是藝術攝影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