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自:北京新東方小學全科教育
開學在即,每年新學期的第一天,總有一節課很特別,它不是語數外,也不是物化生、史地政,但卻讓無數學生和家長翹首以盼,它就是由教育部和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聯合製作的《開學第一課》!
《開學第一課》自2008年首播後,全國各地也陸續將其作為開學前必看的固定節目,而看完之後的觀後感也成了幾乎所有孩子新學期的第一份作業。
可是對多數孩子來說,看節目更多還是停留在好看或不好看的層面上,想要寫出對節目的感觸確實存在一定難度,而家長們也常常被下面這些問題所困擾:
「
觀後感無從寫起,孩子的作業怎麼辦?
如何才能告別「流水帳」式觀後感呢?
寫觀後感有哪些技巧呢?
」
今年由於疫情的原因,舉國上下都在經歷著各式各樣的挑戰,預計今年的《開學第一課》也會與之相關。
那麼,面對如此大題材節目的觀後感,如何才能做到言之有物,深挖主題感受又讓文字精彩生動呢?
首先,要從搞清楚什麼是觀後感做起,對於很多年齡較小的孩子而言,觀後感可謂是非常陌生的一項作業,如果不清楚這一類型作文的要求,又如何能寫出優秀的文章呢?
1
什麼是觀後感
觀後感就是看了一部電影、電視連續劇,或一個電視節目如《開學第一課》後,把具體感受和得到的啟示寫成文章。
觀後感基本上屬於議論範疇,但寫法上又不同於一般的議論文,它必須在觀看後的基礎上發感想。
觀後感的表達方式可以靈活多樣,可以是從影視作品中領悟出來的道理,可以是受啟發而引起的思考與聯想,可以是因觀看而激發的決心和理想,也可以是因觀看而引起的對社會上某些醜惡現象的抨擊。
一篇好的觀後感要有體驗、有見解、有感情、有新意。
2
如何寫好觀後感
人民日報副總編輯、著名散文家梁衡先生概括出了「文章五訣」,即形、事、情、理、典五個要素,正好對應文章中不可少的景物、事件、情感、道理、典故。
觀後感的寫法可以自由靈活,表達方式可以採用夾雜記敘、描寫、議論、抒情等,但一般情況,離不開以下幾部分內容:
第一部分:事件+情感+總體感受
第二部分:簡要概括節目主要內容
第三部分:選取你印象最深刻的內容進行描寫或議論。
第四部分:升華主題 + 扣題
從格式上來說,觀後感一般可以分為以下幾段:
1. 第一段把影視作品主要內容,加以概括,如《開學第一課》講了什麼,想表達什麼。
2. 第二段選擇一個比較重要的點,也可以是自己認為重要的地方,用自己的話加以表達,我覺得哪些比較好,我有什麼樣的看法。
3. 第三段聯繫實際生活,把節目中的內容和生活實際的結合起來,抒發一下真情實感,生活中怎麼樣,我覺得應該怎麼樣,我學到了什麼。
做到以上3點,那麼這篇觀後感基本就寫出來了,當然不一定固定按照三段式寫作。中間可以自己分,詳略得當就好。
但是結構層次一定要鮮明,觀和感結合,重點在「感」上。「感」要聯繫生活實際,努力把自己的感寫深寫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