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是得到的重度用戶,我在他的帶領下在得到剛剛成立時一起成為得到的種子用戶,我們兩個人走在一起之前先成為了「同學」。
如今他的學習時長遠遠超過了我,訂閱課程也比我多。
二人世界的時候,我們經常做飯、洗碗、刷牙、洗臉的時候手機都在播放得到課程。
但是後來,我發現了一個問題。
有一天我無意間問到先生已經訂閱了一年的課程內容(他比我學的認真多了),讓人意外的是他竟然回答不上來,我問:你還記得哪些。回答竟也是寥寥無幾。
咳,花的199訂閱費用倒不可惜,可惜的是花了無數的時間和注意力呀!
而這個問題同樣存在我身上,我們家裡有幾百本書,每次搬家都是重重的拖累,但又捨不得扔,可是真正應用到的有多少呢?我也回答不上來。
有句話說過,你的氣質藏在你讀的書裡,這是真的嗎?
為什麼我的這些經歷卻越發讓我覺得我讀了這麼多的書卻沒有什麼用呢?甚至那些不喜歡讀書的人比我做事還厲害呢。
不止我和先生,我遇到很多人都有這樣的疑惑。
這周讀了一本書叫做《洋蔥閱讀法》,每天的閱讀時刻都能給我驚喜,我發現這本書能夠根治我們讀書而無用的問題。
作者彭小六自己就是個學以致用的人,他花了兩年的時間,使用洋蔥閱讀法,實現了從一個普通程式設計師到青年暢銷書作家的跨界和轉變。
這本書最讓我欣賞的是,學以致用並不只是在於閱讀,而是打開了新的視野和思路,通過【洋蔥閱讀法】的方式精進自己。
比如自己想提高演講能力、溝通能力,或者想在情緒管理、兒童教育方面有所提升,都可通過這套方法實實在在學到、用到。
作者用一個海盜團圍攻一個新的海島來比喻我們去閱讀一個新的領域書籍的整個過程。
總結下來就是1個聰明腦袋和5位海盜的故事:
一個聰明腦袋是鵡哥-訓練大腦;
5位海盜分別是章魚哥-碎片閱讀、劍士-快速閱讀、導航員-卡片筆記法、機械師-主題閱讀、掘進匠人-深度閱讀,
最後運用好這些成員組成的黃金海盜團就可以實現閱讀與變現。
鵡哥-訓練你的海盜大腦
閱讀的本質就是在可以利用的時間裡,以你自己能理解的程度去學習。
人、讀物、輸出,這三個是構成閱讀最核心也是最基礎的要素。
關於閱讀,鵡哥給了七個建議:
要時刻關注你的大腦大腦喜歡簡潔化、圖像化、結構性強的東西,還要階段性給予自己獎勵。閱讀的時候升級打怪,比如閱讀之後寫了一篇讀書筆記並且發表出來就是給自己一個交代、就是一個獎勵。
控制好你的精力在精力充沛的時間段閱讀,才能夠達到好的效果。比如可以一天用於讀書的時間是一個班小時,那麼分成三段,每段半小時。對應的時間有對應的任務目標
利用好你的注意力帶著問題和目的讀書,才能很快的在一本書中找到需要的內容。
提升你的專注力在特定的時間裡,只專注於一件事,並努力做到極致
鍛鍊你的記憶力好書值得讀3遍以上,想要記住某些內容的時候,反覆熟悉。提煉重點-加入個人觀點-重構一遍內容
面對你的壓力從入門級書開始閱讀,一點點加大難度,慢慢進入心流狀態
讓自己患上「閱讀饑渴症」培養閱讀微習慣,比如從包裡帶本書,每天翻一翻開始
開啟閱讀之前先了解自己的大腦,這樣有助於閱讀的時候如果遇到困難,可能知道是什麼原因導致,也更能夠堅持。接下來5位海盜是正式的閱讀階段。
第一位海盜:章魚哥-碎片閱讀
閱讀就是在可以利用的時間內,以自己可以理解的程度去閱讀。
而章魚哥告訴我們,碎片閱讀就是在碎片化的時間裡,以自己碎片化的方式去學習碎片化的內容。
碎片化閱讀的核心是概念。
我們只需要學習一些概念,然後將它進行組合就可以了。
碎片閱讀要形成自己的知識體系,可以用到的碎片知識搜集工具比如印象筆記,很多APP都可以同步。
碎片閱讀的方式可以概括為三個步驟:提煉、連結和融合
提煉。輸出的過程必定要提煉作者與自己思想碰撞的火花,提煉的過程就是內化的過程。聯想。關聯自己的相關經驗,為自己所用,知識才能變成活的。融合。輸出就是創造屬於自己的內容。現學現賣並不丟人,難能可貴的是學為己用。
總結碎片閱讀的方法,就是找到內容之後,去拆解、提煉核心內容和知識體系,然後再經過加工、組合、創新變成我們自己的內容的過程。
第二位海盜:劍士-快速閱讀
快速閱讀的本質就是以主人的心態迅速地讓一本書告訴我們,它是幹嘛的,它有什麼價值,它值不值得我們為它花更多的時間和精力。
作者為我們分享了一個口訣「因概少切復」
這五個字分別對應快速閱讀的五個關鍵步驟:提問、預習、掃讀、切重點、複習。
運用好五個步驟再配合九宮格筆記法能讓我們快速搞定一本書。
第一步、提問
在閱讀一本書之前,先提幾個問題,提問可以引導大腦產生興趣,明確閱讀這本書的意義,這樣我們在閱讀的時候就更加有的放矢。
提什麼問題呢?
可以問問自己,為什麼要讀這本書?讀這本書的目的是什麼?這本書能否幫助我們解決遇到的問題?
也可以問問,這本書為什麼取這個標題?封面為什麼是這個顏色?封面標語為什麼是這句話?別人為什麼這麼推薦?……
第二步,預習
明確了閱讀的目的之後可以「圍著書本轉一圈」,看看封面、封底、目錄、序言、推薦語等等,通過預習大概了解一下書本講了什麼。在「轉圈」的過程中找出關鍵詞、關鍵章節,給自己畫個「閱讀地圖」再開始閱讀。
第三步,掃讀
用10分鐘的時間去掃讀,過程中用螢光筆、折頁等方式標註出重點內容。
第四步,切重點
切重點用到兩個工具:九宮格筆記法和RIA便籤讀書法。
九宮格筆記梳理出 9 個重要概念,也就是填寫 9 個關鍵詞,並結合抄句、抄段、例
對關鍵詞進解釋,幫助我們理解書上的重要概念或者說知識點。
第五步,複習
複習要用到一個工具:印象筆記。並且分門別類的把知識卡片進行存放,方便以後進行主題閱讀。
第三位海盜:導航員-卡片筆記法
【標記】看到心動的文字拿出筆在下面劃橫線或者波浪線;更加心動的文字可能還會再打個圈;再心動呢,加粗、折頁、貼上便籤……
【收集】說到收集,我們很多同學也很喜歡收集,比如在看到一篇很贊的微信公眾號文章時馬上點擊「收藏」,好的圖片、好的連結都是一樣。去看看我們的微信、小紅書等各類平臺的收藏夾吧,裡面收藏了各種各樣的乾貨。
可是你去找個東西容易找到嗎?好像答案是否定的。
我們在一鍵收藏的時候總能獲得大大的滿足,卻甚少有人去整理。
作者告訴我們,印象筆記、有道雲筆記都可以結合全能掃描王把知識卡片進行分類整理;如果工具不夠我們還可以用到花瓣APP、視覺卡片、康奈爾筆記……
【建立「個人圖書館」】作者的印象筆記就像一個小型的圖書館,讓我驚嘆的是它的編號分類真的有點類似於上海圖書館的一排排書架。
做好分類整理,以後才能更好的找到、更好的為我所用。
【輸出】就像出去採摘,我們把各類食材採摘回來了也分好類放置在我們隨手可得的地方。如果我們不把它製作成精美的一盤菜,過段時間它們還是會腐爛呀。
讓菜上桌才是我們真正的目的。我在第一篇也講到:無輸出,不閱讀。
簡單的可以輸出成讀書筆記;延伸一點成為一篇書評;要求再高點還可以做成專題;興許講課的課件就從手邊自然而然出來了呢!
【應用】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學習冰山的最深層次是踐行,將我們學到的知識內化到自己的知識體系中、行事風格中、為人處世中。
冰山下面扎的越深,學習的才越牢固,才不白學。
第四位海盜:機械師-主題閱讀
這個章節中的爆破彈,書籍式主題閱讀作者現場直播般地帶我們領略了如何讓書【為我所用】。
筆記如下:
建立感性認知:在我們想閱讀一個新領域知識的時候可以先花2個小時做泛閱讀。搜索微信公眾號文章和知乎是比較好的渠道。建立書單。小型書單可能三五本,大型書單會非常非常多,書單建立後可以根據打散話題研究很多次。書單建立途徑:豆瓣讀書書評8分以上書籍百度檢索:「待搜索內容」空格「書單」大神自己的平臺如門戶網站、公眾號、微博等書的內部連結3.預習:掃讀
按照例舉的書單,在豆瓣、噹噹或者亞馬遜找到書的詳情頁去看目錄和序言,快速掃讀,大致過一遍,篩選符合這次主題閱讀的書籍,通過這個篩選還可以淘汰掉部分不太符合本次主題的書籍。掃讀做標記。一本書中符合主題閱讀的章節貼上標籤。主題閱讀的「掃讀」比之前快速閱讀的「掃讀」更加簡略。
4.確定框架
主題一定要具體一點,不能太寬泛。
一旦明確了具體的主題,接下來要確定跟主題相關的問題。至少要問自己三到五個問題,通過問題明確更具體的方向。Tips:掃讀的時候注意搜集框架性的內容進行思考。
確定框架是主題閱讀最重要的部分。
「黃金圈法則」:一個萬能的,什麼主題都適用的簡單框架。即2W1H,為什麼、做什麼、怎麼做。
5.尋找答案
用框架或者問題去書單中尋找答案,然後再整理框架下的答案,進行篩選和甄別,標記適用範圍。
當做到以上五步,自然而然的,我們可以很輕易的將主題知識輸出出來,或許是一篇小文、或許是一份課件……
而在這個過程中,不管從看得見的收益還是從看不見的內在提升,我們都精進了,這方是【書籍為我所用】。
第五位海盜:掘金匠人-深度閱讀
深度閱讀方法有個口訣:「練兵場」,即尋找聯繫、探索冰山、多場景運用。
尋找聯繫:想到「複利」我想到什麼?
學到某個知識點或者概念時,下意識地思考是否能用現實生活中的其他現象或概念來解釋。
探索「冰山」:複利到底是什麼,我去找找資料
一個概念背後往往會有理論、原理等,概念容易看到,背後的理論則是隱形的,了解背後的理論和原理需要追根溯源,尋找第一手知識。
多場景應用:我能應用在哪些場景?
在不同場景下自如應用理論。
最後,集結黃金海盜團,實現閱讀和變現
第一步、快速閱讀
通過快速閱讀可以甄別哪些書是實用性強的,這類型的書適合做成微課。
在快速閱讀的時候,我們利用了九宮格筆記法。裡面會有3-9個概念,一個概念就是一門10分鐘的微課。
第二步、主題閱讀
九宮格確定後,針對每個概念我們進行主題閱讀。一個一個概念去延伸,一個主題就是一個方向。
第三步、深度閱讀
當完成一個概念的主題閱讀之後,繼續針對這個主題裡的核心概念進行深度閱讀,使用「練兵場」口訣:聯繫身邊已有案例、探索冰山下面的源頭知識、找到該概念的更多應用場景。
第四步、用戶思維
這也是「把一本書變成一節課」最重要的部分,要以用戶為中心,而不是自己為中心。
3個s
jobs:了解用戶平常生活、工作;
pains:了解用戶在做這些事情時候的痛點;
gains:了解用戶希望得到什麼體驗,希望在哪方面得到提升。
通過碎片閱讀、快速閱讀、主題閱讀、深度閱讀,我們可以把一本書變成一堂課,完美呈現給他人。從輸入到輸出的一個完整過程,也是我們檢驗學習的最好標準。
再過兩天就是先生的生日了,謹以此文送給先生,祝他生日快樂!
除了我對他的悄悄話祝福以外,也希望他又長大一歲學會學以致用。
我們今年有了寶寶,一起升級當了爸爸媽媽,成了真正的成年人,不能再當小孩了,成年人的學習就是學以致用,講究效率。這篇文章也是彼此勉勵,我們繼續做「同學」並且學會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