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售業,無人不識COSTCO,其遍布全球的門店,堪稱零售業的取經聖地。它是巴菲特搭檔查理芒格「到死也不會賣」的神奇超市,也是雷軍和小米學習的榜樣。
在電商的衝擊下,美國的零售巨頭們死傷慘重。Sears十年市值下跌96%,JC Penny下跌86%,梅西百貨下跌55%,就連大而不到的沃爾瑪也下跌了1%。
但COSTCO卻是例外,最近十年市值上漲了5倍。
本周,每日優鮮上線了優享會員卡,推出會員專享商品300款、返現5%、會員專享價最高優惠50%、1小時達以及專享客服等五項特權,不少人在它的身上,看到了些許COSTCO的影子。
會員+精選SKU,正是COSTCO實現增長神話的致勝之道,我們來對比分析下每日優鮮的生長路徑。
第一,提供有獨特競爭力、不可替代的產品和服務。
會員就像一道門檻,放行忠誠用戶,把非忠誠用戶擋在門戶。
而要讓會員乖乖掏出會員費,靠的不是廣告和營銷————事實上,年銷售額超過1100億美金的COSTCO,幾乎從不投放任何廣告。
靠的是什麼?精選的高質商品,不可取代的高性價比,通過口碑營銷,進而吸引新會員。
COSTCO商品的平均毛利率只有7%,超過14%毛利率的定價,甚至需要CEO特批才能放行。
7%的毛利率有多低,比如類比下沃爾瑪。
53年前,沃爾瑪創始人老山姆在家鄉開了一個雜貨店。他發現那時美國流通行業的平均毛利率是45%,為了競爭,老山姆就把雜貨店的利率降低到30%以下。
也就是說,COSTCO的商品價格,甚至低於第一零售巨頭沃爾瑪————當然也低於亞馬遜,而且要注意的是,COSTCO的低價,並非短期的促銷,而是可持續的常態低價。2015年,為了維持低毛利,COSTCO的商品銷售甚至虧損1.6億美元,
因此,花上60美元成為非精英會員,或者120美元成為精英會員、額外享受2%的折扣,就變得相當划算了。
當然,這裡的獨特競爭力並不僅僅是價格,對於每日優鮮來說,我覺得最具競爭力的是優質產品和2小時到家的送貨速度。
從品質上來說,每日優鮮主導全球買好貨,不到1000SKU的生鮮食品,來自全國400多個城市和全球30多個國家,每道食品實行100%內外三層質檢。要知道,在基本的食品安全尚未得到保證的中國,安全、高品質就是最大競爭力。
從速度上來說,在每日優鮮覆蓋的14個核心城市裡,90%訂單實現1小時達。而每日優鮮的用戶是中青年高收入用戶群體,他們工作繁忙,對速度和時間相當敏感。
從這個維度來說,品質和速度,就是每日優鮮的獨特競爭力。
而針對會員,每日優鮮推出了300款會員專享價格商品,並且返利5%,如此和COSTCO寵愛會員的級別相當,甚至某些細節上更甚。
第二,精選SKU++低成本+高效率。
會員享受高性價比商品只是前端的表象,如何在此種經營下維持可持續的利潤才是關鍵,除了會員費以外,COSTCO依靠的是大宗採購規模帶來的低進價、款款爆品無積壓的低SKU、以及極高的運營效率。
沃爾瑪的一家門店有3萬以上的SKU,但COSTCO的SKU卻低至3700左右。精選SKU意味著優中選優,款款暢銷,坪效達到1.2萬美元/平米/年,是沃爾瑪的2倍,存貨周轉天數31天,庫存周轉率是Walmart的1.5倍,運營費用率是Walmart的一半。
值得一提的是COSTCO還推出了自有品牌,對銷售額貢獻達到了20%,直供的商品,也是為了確保可控的高品質、低價格、高性價比。
除了規模採購帶來的低價外,每日優鮮的獨特優勢還包括優品、快速————在滿足這些元素的前提下,每日優鮮2016年營收同比增長527%,並在一線城市實現整體盈利,這意味著每日優鮮豔的獨特競爭力也可以持續。
每日優鮮覆蓋了水果、蔬菜、肉蛋、水產、飲品、零食、乳品、輕食、速食、糧油、日百等11大全品類精選生鮮,但SKU只有1000個。
而從運營效率的角度來看,大數據補貨系統是每日優鮮一直以來依賴的「殺手鐧」和重要壁壘,生鮮易耗損,補多形成耗損,補少導致售罄,正是依靠這套三年來AI自主學習的補貨系統,每日優鮮硬是把耗損率壓在1%以下,整體售罄率壓至10%以下。
線下看坪效,線上則看復購率,每日優鮮的月度復購率高達80%。
而1小時的配送速度,則是通過前置倉模式來解決,通過入倉前冷鏈的規模化分攤成本,進入送貨半徑為3公裡的前置倉,再通過快速送貨,把入戶階段的冷鏈成本降低為0,每單的物流費用降低到了10元左右,遠低於生鮮電商動輒達到二三十元的高額配送成本。
因此,只要每日優鮮的前置倉的選址精確,用戶、訂單密度越高,就能把倉儲、配送成本分攤得更徹底。
從這個維度來說,每日優鮮吸納的會員越多,其邊際成本越低,規模效應越發凸顯,其獨特競爭力越發突出。
第三,有明確定位,找到核心忠誠高價值、高復購率的用戶群。
Costco的全球會員總數已經超過了8103萬,老會員的續費率在美國和加拿大達到了91%。
會員費不但是Costco的利潤來源之一,還是篩選其核心用戶的護城河,在美國本土,其服務的人群是美國3億人口中的5000萬中產階級。正是精準定位了用戶,Costco的客單價是沃爾瑪的兩倍以上。
每日優鮮和COSTCO的用戶都是消費能力強、性價比敏感(時間、品質、價格)而非價格敏感用戶————美國低收入的價格敏感客戶,可能會去沃爾瑪買促銷打折特價商品,而中國的低收入價格敏感客戶可能會去淘寶。
再來分析下每日優鮮用戶,以20-40歲的中青年用戶群體為主(熱衷網購),近半用戶月收入位於1-3萬區間(購買力強),已婚有孩家庭佔比較高(生鮮食品需求大),網際網路、金融行業佔比最高(對時間敏感)。
精準定位,讓每日優鮮得以迅速積累用戶,在生鮮電商類APP中,每日優鮮MAU穩居第一, 用戶規模增速達663.9%。也為每日優鮮推優享會員奠定了用戶基礎————而根據其官方數據,截至目前,商城營收的60%來自於現有會員。
會員提前支出的會費成為了「沉沒成本」,只有買得越多,才能收回成本。通過推優享會員,綁定老客,用戶忠誠度和復購率進一步提升,也能通過口碑營銷,大大降低拉新成本。
第四,在會員和非會員之間形成明顯區隔,凸出會員價值,會員費支出要遠遠低於會員收益。
COSTCO會員的續費率超過91%,根本原因在於,會員獲得收益遠遠大於會員支出。不妨簡單算筆帳,Costco2016年銷售額超過1100億美元,毛利率平均7%,遠遠低於沃爾瑪的25%和Target的30%,按15%的終端價差來算,1100億美元,為會員帶來165億美金的會員收益。
而在COSTCO的8760萬會員中,其中4760萬人是付錢買的會員卡,價格是付60美金;一家人可以再免費得到一張副卡,這類副卡有3910萬。
把上述165億美金的價格優惠分攤到4760萬會員身上,60美金的會員支出,收益大概在350美金左右。
而120美元會費的精英會員,還能享受2%的消費現金回饋,因此,如果一個人(家庭)在Costco一個月的消費超過200美元,那麼申請精英卡比較划算,獲得的現金回饋能覆蓋精英卡成本。
再看每日優鮮的會員權益:專享商品300款、返現5%、會員專享價最高優惠50%、1小時達以及專享客服。
再來算筆帳,按照每日優鮮8元的月會員費來看,5%的返現率,每月只要在每日優鮮消費超過160元,就能覆蓋8元的會員費,而每日優鮮的平均客單價為80元,也就是說,如果每月下單兩次,那會員就是優選項。考慮到每日優鮮用戶的月度復購率超過80%,因此,對於8成用戶來說,會員都是優選項,不難想像此次每日優鮮此次的「圈人」效率一定很高。
綜上,每日優鮮走在中國線上COSTCO的路上,時間點上,也都是抓住了消費升級的風口,但每日優鮮也有不少它的獨到之處,例如更快的物流,畢竟兩國國情、文化不同。未來的一年是它的關鍵爆發期,至於能否同樣延續COSTCO式的增長神話,我是看好的,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