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感到心理疲勞時怎麼辦?

2020-11-08 醫者仁心187999142

人們在工作時往往會產生疲勞,但並不一定表示體力已經真正用盡,不能再工作了,而往往是心理方面的因素,例如興趣逐漸下降、工作勁頭減弱,使人們不能維持適當的工作效率。這就是心理疲勞。

有些心理學工作者以工作產量作指標對疲勞進行研究,結果表明:每日工作一段時間後(約上午9至10時)產量有輕度増加,到了中午產景又降低。午飯後,產量又升高,但效率不如上午9至10時,快下班時,產量急速下降。就一周而言,情況也類似,星期一產量平常,星期二、三最好,然後逐漸下降,直至周末這說明心理的亢奮與疲勞的交替是有規律的。如何消除心理疲勞、提高工作效率呢?可從以下幾方面加以考慮。

1.改普工作環境。工作環境整潔、寬敞、舒適,使人精神舒暢。例如,工作場地應有適當空隙,勿擁擠;物件的堆放井井有條;室內光線最好來自窗戶和屋頂;儘量減少或避免振動及噪音;適當地播放音樂,如上年工作2~3小時後和下午下班前1~2小時,播放人們喜愛和令人愉快的音樂,每次播放不超過半小時,輕快的旋律會帶來歡樂的氣氛,將煩悶、厭倦和懶散的情緒一掃而空,工作效率就不致低落。

2.注意工間休息。由於疲勞是逐漸增加的,若在只有輕度疲勞之後有較短的休息,就可以恢復精神,因此適當安排工間體息,使人們始終保持較高的工效是很重要的。休息的時間應安排在產量開始下降時(或稍後)較為妥當。工間休息時間也要適宜,既要解除疲勞,又不能太長,一般休息一刻鐘左右。否則繼續工作不能馬上得心應手。休息的方法,可因人而異,如散步、打拳、做操、閉目養神均可。

3.工作時適當開展競賽。適當的競賽可以激發人們的工作勁頭和興趣,提高耐力,振奮精神,減少心理疲勞。

4.活躍業餘生活。工作之餘,打一回球、下兩盤棋,弄弄花木,玩玩樂器……,不僅能消除工作的疲勞心情,使人感到輕快,頭腦清醒,而且能獲得精神上的滿足,藉以提高工作興趣。當然業餘活動應以興趣為主,內容豐富為宜,不必強求一律,並且要妥善安排,不能主次顛倒,影響正常工作。

相關焦點

  • 心理疲勞,對什麼都缺乏興趣,怎麼辦?
    疲勞,不僅僅是身體和體力的透支。聽聽自己疲勞中都有些什麼東西,你會聽到各種各樣的聲音。如果能理解了,會幫助你更從容地生活。快節奏的現代生活、高度的競爭和過度的工作量,不僅造成人的壓力過大、精神緊張,導致人生理上的疲勞,也容易導致心理上的緊張和疲勞。
  • 常感到疲勞,卻沒時間休息怎麼辦?它們對緩解疲勞、改善體質效果最好
    日常性疲勞,可以通過充分休息的方法,來緩解消除疲勞,但是對於很多上班族來說,卻沒有那麼多的時間來休息和調整身體。其實,疲勞是提醒人們健康出現異常的警告信號。沙參—有益於疲勞者 有一種處方,有益於經常感到疲倦的人。那就是用沙參和含有豐富蛋白質、礦物質的芝麻,做成的沙參拌菜。
  • 往往在人感到疲勞、體力下降時,容易受到細菌病毒感染而患病
    當頭痛、牙疼、面神經疼等臉上某個部位疼痛時,面部表情或臉型發生變化,如額頭皺紋加深、面部輕輕抽搐,一側眼瞼下垂等。面部表情可以反映出一個人的心情及心理狀態,如果心情舒暢,臉上就明朗;如果愁腸百結,臉上就陰沉鬱悶。
  • 為何性交後感到很疲勞
    身體健康的中年男子為什麼在性交後感到十分疲勞  這種情形並非少見,它的確困擾了一批中年男子,能造成這一問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它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  (1)最常見的是一個習慣於伏案工作和靜坐的人,當他們在一次長時間的、劇烈的和不同尋常的性活動(如窒息狀態)之後,容易發生這類情況
  • 過度疲勞怎麼辦?五大招緩解疲勞
    其實這只會讓你更加疲勞。想要緩解疲勞就要使用小編推薦的方法,可有效緩解哦!,無法按規定的要求繼續工作下去;  4、體力勞動者出現記憶故障,腦力勞動者思維過程受損;  5、意志衰退,工作士氣低落,自我控制能力減退,菸酒量遞增,心理障礙的指數上升;  6、引發婚姻和家庭矛盾;  7、睡眠要求強烈,甚至在任何姿勢下都能入睡等。
  • 為什麼您可能會感到「危機疲勞」
    摘 要:◇ 諸如全球的新冠大流行,或者其他危機事件,會使人們感到恐懼,焦慮和憤怒等許多強烈的情緒。◇ 隨著時間的流逝,無情的壓力會使人在情緒上感到麻木或疲倦。◇ 這些感覺被定義為「危機疲勞」。◇ 專家說,您可以採取一些措施來減輕這種影響。
  • 東航工會員工關愛心理疏導專欄 | 出門上班感到害怕怎麼辦?
    東航工會員工關愛心理疏導專欄 | 出門上班感到害怕怎麼辦?製作了一系列「心理抗疫」知識短音頻專題本期放送第五期本期主題為出門上班感到害怕,怎麼辦?
  • 心理疲勞已成為所有上班族的職業病,如何有效地消除心理疲勞?
    醫學研究證明,這一切都與人們的精神心理、社會環境及生活方式等因素有密切關係。工作緊張正嚴重威脅著人們的身心健康,心理疲勞已成為所有上班族的職業病。有一點醫學基礎常識的人都知道,長期的精神緊張、反覆的心理刺激及複雜的惡劣情緒的影響都會形成心理疲勞。
  • 為什麼逛完博物館後,會感到很疲勞?
    ,以改變觀眾行為、促成其學習並感到滿意。   在此背景下,1916年吉爾曼提出的用以描述觀眾 對博物館倦怠狀態的小短語「博物館疲勞」,在百年間引起一批重要學者的廣泛興趣。對「博物館疲勞」的研究揭示了參觀博物館的 影響因素包括主體和客體兩方面,經歷了從淺層次的現象歸因到深層次的心理探究的歷程。
  • 久居家中也累,怎麼辦?試試這4小技巧,或能幫你消除疲勞
    久居家中也累,怎麼辦?試試這4小技巧,或能幫你消除疲勞從疫情公布以來,已經持續了一個多月,很多人久居家中,狹小的空間、單調的生活,嚴重缺乏運動、甚至作息不規律等,感覺到身心俱疲,倍感不適。4個小技巧,輕鬆幫你去掉疲勞一、「吃」掉疲勞長期居於家中人容易感覺疲憊,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體內的糖、脂肪、蛋白質被大量分解,在分解過程中,產生乳酸、磷酸等酸性物質。
  • 眼睛疲勞怎麼辦 眼睛疲勞吃什麼能緩解
    在日常生活中,大家應該有過眼睛疲勞的經歷吧,比如上完天班,晚上打遊戲等等都會有眼睛疲勞的現象,那眼睛疲勞了改怎麼辦呢,有朋友這道在眼睛疲勞的時候吃什麼好呢,,如何緩解眼睛的疲勞呢,接下來就和小編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 心理素質差容易緊張怎麼辦?五大方法助你緩解心理問題
    你是否常常容易感到緊張,覺得自己的心理素質不夠好?這代表你的心理出現了問題,而以下五種方法有助你緩解心理問題。
  • 哪些原因造成的眼睛疲勞,經常眼睛疲勞怎麼辦?
    你是否在困擾用眼過度後的不適症狀,以及在困擾用眼過度後出現的眼部問題;是否因為眼部不適而影響了工作效率。接下來我們一起了解一下經常眼睛疲勞怎麼辦以及是哪些原因造成的?
  • 感到抑鬱怎麼辦?
    楊玲,女,精神科主任醫師,國家司法鑑定人,湖北省心理學會醫學心理學專業委員會委員,恩施州醫學鑑定專家、恩施州殘疾軍人殘情鑑定專家。當沒辦法積極面對時,或長期處於抑鬱情緒下,或情緒遭到指責時,就可能出現抑鬱症。在轉化過程中,提倡積極面對、坦然接受、合理表達抑鬱情緒,而抑鬱症需要找專業人員嚴謹診斷、規範治療。州優撫醫院精神科主任醫師 楊玲怎麼界定抑鬱情緒和抑鬱症人壓力越大時,產生的不確定性或者質疑自己能力的反應越大。長期處於這種狀態中,就會產生抑鬱的情緒。
  • 如果人感到壓抑時該怎麼辦?這些要記住
    人的一生都不是一帆風順的,總會或多或少的面對一些困難,在面對苦難的時候,壓抑是不可避免的,那麼面對壓抑應該怎麼辦呢?今兒小編就跟大家一起聊聊。
  • 如何緩解體力疲勞 8中方法有效緩解疲勞
    有規律地進餐,可以使身體經常處於正常的新陳代謝狀態,這樣走能夠很好的緩解身體疲勞的現象。2、多喝水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我們都知道水是生命之源,人是離不開水的,因此如果你感覺到疲倦的話,最好的方法就是補充水分,因為疲倦是最高的脫水信號。只有補充水分才能讓你擺脫疲倦,只有補水也才能讓你繼續加足馬力,迎接下一個戰鬥。
  • 高考臨近,該怎麼緩解焦慮和心理疲勞?
    隨著高考時間日益臨近,有些考生朋友會擔心諸如「考不好怎麼辦」,「考試會不會出一些難題」,「我考不上理想大學怎麼辦」的問題,從而陷入焦慮和心理疲勞的狀態。有些考生朋友求勝心切,情緒急躁。這個時期是各種心理障礙的多發期,如失眠、焦慮、神經衰弱、強迫症、疑病症等都有發生。
  • 人為什麼會感到疲勞?這4個原因,都會讓你感覺「累」
    那麼就有人要提出疑問了,人為什麼會感到疲勞呢?以下這4個原因可以回答你這個問題。1、睡眠不足。人在睡眠時間不足的情況下,非常容易出現疲勞的感覺。平時經常熬夜或者沒能在需要休息時進入睡眠,會使精神狀態變差,而且身體的所有器官都得不到很好的修復,也很容易導致器官的功能下降。
  • 感到無力、煩躁、無法冷靜?| 3個問題,帶你回顧自身狀態
    曾經有不少朋友問過我:「你們學心理的人,是不是就沒有心理問題,總是特正能量啊?」我回答:「相反,正是體驗過無力、匱乏感想要獲得解決的途徑,才走上了學心理的道路。」特早以前,我有一段時間,總覺得自己對任何事都提不起興趣,不想面對複雜的人際關係,集中精力做半個小時事,就好像耗盡了全力,甚至有了軀體症狀,比如頭暈目眩、嗜睡……那時候,我以為自己只是太疲勞了,就想著慢慢恢復,可這種狀況持續了一個月之後,我才意識到自己的心理健康可能出現了問題。
  • 怎麼睡都不夠,那是你大腦太疲勞了!
    出現身體疲勞的症狀。這是因為大腦疲勞時,它會向全身下達指令:請降低身體活躍度。這份指令的表現形式,就是身體乏力慵懶、白天感到睏倦等。所以,當你沒參加體力勞動或者體育運動,卻感覺身體累時,很可能已經處於腦疲勞狀態。2. 有頭大、緊繃、頭疼、頭沉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