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希臘文明與中華文明:素未謀面,卻是似曾相識的故人

2020-12-22 雲汀說文史

公元前 7 世紀古希臘作家阿里斯提斯在詩作《獨目人》記載,大陸的東方盡頭住著一群稱為「北風以外的人」。那是古希臘對中國的最早想像。古代歐洲人稱呼中國做「賽裡斯」,就是來自古希臘語「賽裡」——絲綢的意思。古希臘人使用從貿易得來的精貴絲綢,他們不知道絲綢究竟怎樣製作,亞歷山大大帝認為絲綢從東方某種樹上長出來的白毛。

公元前4世紀,亞歷山大東徵萬裡,來到帕米爾高原,山脈高崇得仿佛不可逾越,他便以為這裡已經是東方的盡頭,於是揮師南下印度河。那時候的中國正是東周的尾聲,戰國時代的白熱化階段,中華文明與古希臘文明的唯一一次邂逅的機會就此擦肩而過。

希臘的古典文明時期,中國正經歷東周的禮崩樂壞。古希臘文明對西方的意義,歷史學家夏曾佑在《中國古代史》作出類比:「中國之有周人,猶泰西之有希臘。」

古希臘文明是西方文明的搖籃,周朝八百年的所締造禮樂、宗法制度奠定中華文明的基礎。

元明清三朝,歐洲的傳教士、商賈來華,中華好像還是那個中華,西方卻已經面目全非。

中華文明與西方文明的截然不同,武漢大學趙林教授在新著作《古希臘文明的光芒》的觀點一針見血。

中華文明的文化模式是「遺傳」,以「以夏變夷」地一脈相傳,一以貫之,以不變應萬變。

西方文明的文化模式是「變異」,多個文明之間滲透融合,變更劇烈。

從古典時代(羅馬帝國滅亡)結束後,歐洲經歷了一系列的劇變。要了解西方文明,我們得回到愛琴海,重訪那位陌生的故人——古希臘文明。

1.

公元前8世紀,希臘走出了三百年黑暗時代的陰霾,再度沐浴文明的曙光。幾乎被歷史塵封的克裡特文明、邁錫尼文明,被吟遊詩人的《荷馬史詩》,還有赫西俄德的《神譜》流傳給城邦時代的希臘人。

古希臘的克裡特文明、邁錫尼文明與城邦文明,就像中國的夏、商、周三代的關係。同時期的周朝,過了兩百多年的太平日子,遭遇犬戎入侵,東遷洛陽,揭開春秋戰國的序幕。經歷了商周革命後,殷商的神權統治終結,進入周公旦制訂的禮樂文明,祭司階層也隨之消失。

現在經常有人用「史詩感」來形容一本小說,一部電影,一首音樂。嚴格地說,史詩是取材自神話、帶有傳說色彩的歷史故事,故事的情節得完整連貫,場景畫面得氣勢恢宏。《荷馬史詩》是西方第一部史詩作品,也是西方文學的開山鼻祖,地位可不一般。

《荷馬史詩》分為《伊利亞特》、《奧德賽》兩部,前者講述了諸神與英雄參與的特洛伊戰爭,根據歷史考據,特洛伊戰爭不是因為一位美女引起了,而是為了爭奪黑海的貿易權。後者講述了英雄奧德修在戰爭結束後,回家路程歷盡艱辛的冒險故事。英雄歷險的故事範本,像繆斯女神為後世文人提供靈感的火花,甚至影響著現今的電子遊戲這門第九藝術。

特洛伊木馬

神話是一個文明的童年記憶,任何文明都有神話。古希臘神話嘛,可以拍拍胸脯放心地說,他的故事性、影響力舉世無雙,領先其他神話一個身位!赫西俄德在《神譜》把希臘多地的神話傳說,歸納整理到一個有機完整的系統之內。奧林匹斯諸神成為城邦時代的希臘人信仰,古希臘人活在一個神話國度之中。

希臘神話的神祇忒沒節操,他們之間會爭權奪利、有情慾、有嫉恨、會追求世俗的快樂,人神同性是希臘神話的一大特性。人神的結合會誕生英雄,但是凡人與神祇的有著不可逾越的天塹,神祇以神諭的形式幹預凡人的生活,凡人歷劫也不可能修成神祇,登上萬神殿。希臘的德爾斐神廟特別熱鬧,無論是政治家要做出重大決策,還是平民的婚姻大事、疾病迷茫,都到神廟的祭司請求神諭。

希臘神話諸神

經歷了商周革命,周人對殷商「尚鬼」那套特別排斥,使用烏龜卜筮、問鬼神的越老越少。周文王推演六十四卦的《周易》成了中華文明的元典,以卦象預測吉兇。人們說讀中國的上古史,史詩感總是差一點點,其實中華文明缺乏史詩並非文明的瑕疵。史書《春秋》、《國語》著重反應政治的得失,對上古的歷史進行褪魅。神話故事則流散在《山海經》以及諸子百家的經典,沒有成為一個系統,直到近代才重新整理。到明朝的神魔小說《西遊記》、《封神演義》,才有史詩感。中國文學開山之作《詩經》描述的主要是風土人情、家常生活,漢賦唐詩宋詞就是沿著這條脈絡發展下去,中國是詩詞的國度。

2.

德國思想家卡爾·雅斯貝爾斯在《歷史的起源與目標》把公元前5世紀,人類文明的飛躍性發展稱為「軸心時代」。冥冥中好像命運的力量,兩三百年裡,大智大慧都這陸續在地球各地的文明區域誕生。在這個群星璀璨的偉大時代,中華與古希臘都沒有失約。

雖然希臘哲學與中國哲學關注點不同,但在某些對世界的推測,會讓拍拍手驚呼英雄所覺略同。

「哲學之父」泰勒斯提出水是萬物的本原,雖然觀點在今天看來比較幼稚,但《古希臘文明的光芒》評價泰勒斯,稱他能夠擺脫神話,以自然事物的角度解釋萬物的起源,是人類思想史上的飛躍。

咱們祖先也不差,非常巧的是,《易經》對天地初開也有天一生水,地六成之類似的描述。雖然不能直接跟泰勒斯的觀點劃上等號,但顯然中華文明也很早擺脫神話,用自然與數理來解釋宇宙起源。盤古開天地,女媧造人那是三國時代,吸收西南少數民族傳說才有的神話。

雅典學院

不可否認人類文明的出現離不開水,但泰勒斯的學生阿那克西曼德卻不同意「水源論」。他認為無形、沒有任何限定的東西才有可能是萬物的本原,所有有形的東西都是從阿派朗(無限)產生的,就像中國古代認為陰陽未判之前,是混沌、虛無之類。但是正如維根斯坦所言:語言的限制就是對我的世界的限制。阿那克西曼德窮盡言語都說不清阿派朗究竟是什麼。其實咱們的太上老君老子過:「道,道可道也,非常道也...天下之物生於有,有生於無」,這就叫異曲同工之妙!

提到古希臘哲學,三賢者——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斯多德代表著最高水平。人們總喜歡把古希臘三賢與同時代的三位儒家大師——孔子、孟子、荀子作比較。

孔子是保守的,一生為恢復先王之道,周朝禮樂周遊列國,但很多時候舊秩序的瓦解不是人的意志可以轉移,孔子只落下不再夢見周公的感慨。孔子逝世後80年,蘇格拉底被雅典的保守派告上法庭,罪名是用稀奇古怪的知識誤導青年,引進新的神祇,敗壞社會道德。《古希臘文明的光芒》就提到,古希臘哲學其實是對傳統奧林匹斯宗教的「反叛」,希臘哲學發展下去,出現蘇格拉底這一位追求死後靈性生活的異類。最終蘇格拉底拒絕認罪,也拒絕朋友幫助越獄的提議,毅然喝下毒胡蘿蔔汁,成為先於耶穌殉道的道德先賢。竊以為,孔子與蘇格拉底都是求仁得仁。

如果說蘇格拉底在希臘的地位相當於孔子,那麼柏拉圖則相當於「亞聖」孟子。孟學是中國儒學的主流,他的「心性說」結合佛教,在之後一千年促使宋明理學的誕生。柏拉圖的「理念世界」則為基督教中世紀的神學與希臘哲學架起橋梁,為基督教解釋上帝從虛無中創造萬物的唯靈主義奠定了基礎。甚至有人斷言把柏拉圖主義從基督教裡剔除,神學的大廈將會頃刻崩潰。

稷下學宮

亞里斯多德與荀子,一位生於希臘城邦時代的晚期,一位生於戰國時代晚期。一個時代要準備的時候,總有人出來做總結工作,亞里斯多德、荀子都是當代諸賢學說的集大成者。一位在雅典學院,一位在齊國的稷下學宮,與其他學派的學者進行不可避免的辯論交鋒,所以兩位在思維上都特別注重邏輯。更值得一提的是,兩位都可謂「帝王師」的人物!亞里斯多德是亞歷山大大帝的尊師,荀子就教出了李斯這位未來大秦帝國的宰相與總設計師!

馮友蘭說:「哲學是人類精神的反思。」希臘德爾斐神廟前的石柱上寫著「認識你自己!」。老子《道德經》曰:「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中華、古希臘最有智慧人的一批人都在攀爬人類智慧的頂峰,都是一個見天地、見眾生、最後見自己的過程。

3.

城邦是每個文明發展的必然階段,但是古希臘文明對城邦階段尤其的迷戀。美國科學家喬治·薩頓把北非的埃及和西亞的美索不達米亞文明比喻為希臘的天才「父親和母親」。不過古希臘濃厚的城邦文化,卻是受腓尼基人的影響。腓尼基人後來締造的迦太基成為羅馬的勁敵,他們嗜好經商,在地中海一帶建立了若干的商業據點。希臘的群島在愛琴海星羅棋布,也沒有像四大文明有一條貫穿大部分國土的河流,山脈、半島的地勢阻隔的城邦之間向心力。一切的地理因素,使得希臘文明出自尼羅河、兩河,政治模式卻趨向腓尼基人。

希臘城邦林立,大家耳熟能詳的大概是雅典與斯巴達。兩者的關係有些像齊國與秦國,雅典與齊國都是注重工商業、學術文化氣氛濃厚,雅典學院與稷下學宮都是軸心時代人類智慧的殿堂;斯巴達與秦國皆以農為本,武德充沛,甚至帶有軍國主義色彩。

大家看吧,古希臘與中華文明大相逕庭,卻好像一面朦朧的鏡子,映照出熟悉的影子。中華文明從分封的城邦,轉為大一統的帝國,是自發性的變革,是為了結束戰國的亂世,儒家、法家、墨家都提出天下要定於一。

古希臘從分離主義轉向帝國主義,卻是外來的刺激誘發。古希臘文明的母親兩河文明被波斯的阿契美尼德帝國所取代,波斯的勢力長驅直入小亞細亞,滲透巴爾幹半島。隨著爆發了西方歷史上首次有信史記載的希波戰爭。憑著希臘聯軍的海軍優勢,雅典與斯巴達的抱團取暖,兩次希波戰爭均以希臘取勝告終,戰爭期間還出現馬拉松戰役、溫泉關戰役的典故。

薩拉米斯海戰

兩次希波戰爭對希臘影響很大,古希臘人第一次清楚什麼是君主制帝國,古希臘的內部也萌生出集權的傾向,爭奪希臘世界霸主的伯羅奔尼撒戰爭隨之而來,主角是雅典與斯巴達。儘管斯巴達是尚武的戰士,但雅典也不是文弱的智者,斯巴達在波斯的支持下,最終斯巴達只獲得慘勝。不久之後的東方世界,齊國、秦國並稱東、西二帝,齊國卻靖綏地看著秦國統一中華。

柏拉圖最欣賞的斯巴達沒有統一希臘,北方的馬其頓深受波斯洗禮,最終軍事天才亞歷山大橫空出世,成為希臘的霸主,滅亡了仇敵波斯,更把希臘文化傳播到東方,開啟了希臘化時代。黑格爾說:整個希臘文化是由兩個理想青年開創和結束的,始於「詩歌之理想青年」阿喀琉斯,終於「現實之理想青年」亞歷山大!傳說《伊利亞特》是亞歷山大的隨身讀物,《伊利亞特》也正是以阿喀琉斯的憤怒作為開篇,這位戰神為希臘取勝特洛伊戰爭的勝利阿喀琉斯也正是亞歷山大的偶像。

亞歷山大早逝後,他的帝國瓦解為安提柯王朝、塞琉古王朝、託勒密王朝分別通知希臘、西亞、埃及。西邊的亞平寧半島,羅馬共和國踩著迦太基的屍體,以戰無不勝之勢把希臘化王朝逐個滅亡。希臘化時代的結束,正是羅馬帝國竣工之日。不過俗話說羅馬政治上徵服希臘,希臘文化上徵服羅馬。傲慢的羅馬人也拜倒在希臘文明的光芒之中。羅馬權力的每一次擴張,都播撒了希臘文明的酵母。

羅馬軍隊劫掠科林斯

幾百年後東西方同時遭受遊民民族的入侵,羅馬帝國壽終正寢,中華文明也經歷著秦漢第一帝國滅亡後漫長的大分裂時期。羅馬的毀滅,不代表希臘文化的毀滅,東部的拜佔庭,在此之後希臘文化逐漸取代了拉丁文化,赫拉克留把希臘語定位官方語言,皇帝的頭銜從奧古斯丁改為巴賽勒斯(希臘語國王的意思),拜佔庭實則是一個希臘式的帝國!古希臘文明滅亡,但他披著羅馬帝國、拜佔庭帝國的軀殼重生。當1453年君士坦丁被奧斯曼攻陷,之後幾十年古希臘文化在義大利的佛羅倫斯復興,以星星之火在歐洲大地燎原。

中華文明像奔騰的大河,一脈傳承到現在。古希臘文明的光芒則薪火相傳,投射到中世紀,投射到近、現代。兩千年後的今天,世界已經是全球化的時代了,素未謀面的故人啊,世間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別重逢!

相關焦點

  • 《古希臘文明的光芒》,熠熠生輝的古希臘文明,如何盛極而衰的!
    雖然馬其頓帝國的崛起,帶動古希臘文明的廣泛傳播,卻是「無可奈何花落去」之舉,僅僅是日薄西山的古希臘文明的迴光返照。羅馬帝國終結了希臘化時代,吸收了古希臘文明養料的基督教在生根發芽,經歷風雨後,最終長成一統西方的參天大樹。
  • 書評 |《古希臘文明的光芒》:在波瀾壯闊中俯瞰古希臘文明之光
    歐洲文明受惠於古希臘文明,透過大學教育可以看得很清楚。」所以我一直很好奇,為什麼說歐洲文明受惠於古希臘文明?還有人說只要讀懂希臘神話和《荷馬史詩》,解讀西方大部分經典和隱喻便一馬平川,真的嗎?和朋友說起這些困惑,她便極力向我推薦《古希臘文明的光芒》,她說只要你對古希臘文明感興趣,那麼這套書一定不會讓你失望。
  • 古希臘文明的起源——克裡特文明
    小編今天給大家講講古希臘文明的來源——克裡特文明。地中海的東部,愛琴海的南部盡頭,有一座鯨魚形狀、面積約為82200平方公裡的島嶼,在荷馬史詩中,這座島嶼被稱為克裡特:「有個地方叫做克裡特,在酒綠色的海中央,美麗又富裕,四周是汪洋。那裡居民稠密,有數不清的數量。九十個城市林立在島上。」
  • 古希臘文明是歐洲文明的母親,那歐洲文明的「外婆」是誰?
    古希臘文化,幾乎以一己之力孕育了整個歐洲文明的誕生,無論是西方哲學、政治,科學,民主制度還是數學等諸多學科,無一不是從古希臘文化衍生發展的。而這些制度以及文化在歐洲後來的發展裡的深刻的影響了其整個文明的發展體系。
  • 古希臘:西方文明的搖籃
    古希臘人在哲學思想、政治制度、文學、建築、科學等諸多方面有很深的造詣。古希臘人憑藉不出世的才幹締造了希臘奇蹟,為人類建造了精神家園,成為整個西方文明的精神源泉。古希臘文化作為古典文化的代表,在西方乃至世界都佔有極其重要的地位。
  • 古希臘文明是「文藝復興」後的人們編造出來的?
    然而,關於古希臘史的事實是,所有描述古希臘歷史的西方史料,既不是來自古希臘,也不是第一手的直接史料,甚至多數不是用古希臘文寫成的。這就出現了矛盾。一種可能是古希臘歷史是真實存在的。只不過是歐洲人忙著互相砍殺顧不上討論一番,一千年裡沒有隻言片語涉及這個古希臘文明,所以培根先生錯了,也就是說歐洲人沒有記載歷史這種傳統習慣。
  • 四大文明古國之外的古希臘文明簡述
    中國文學家、革命家梁啓超提出的四大文明古國,古中國、古埃及、古印度、古巴比倫。四大文明古國分別在黃河流域、尼羅河流域、印度河流域、兩河流域(幼發拉底河和底格裡斯河)誕生文明。文明的誕生基本都有一個規律,就是有大的河流,人類在河流周圍種植農作物,需要挖渠引水,貿易運輸都需要集結奴隸,逐漸建立了城市文化。但是世界上還有其他文明也比較古老,只不過因為有的年代不夠久遠,有的沒有城市,有的沒有文字。按照世界通用的說法算古國應該具備幾個要素,但是也各有爭議,比如城市群、語言文字、青銅器、文化等。
  • 趙林《古希臘文明的光芒》:古希臘神話之光,照見西方文明的源頭
    武漢大學珞珈傑出學者趙林教授在他的新書《古希臘文明的光芒》裡回答了這個問題。古希臘神話的影響之大,原因有二:一是和古希臘神話的優美文化形態有關,二則是它有著極為分明的神話譜系。再之後的羅馬人,則是把古希臘神話中神的名字換成拉丁名字後繼續傳播,所以古希臘人、古羅馬人是從小聽著系統的神話開始告別蠻荒、走向文明的。這就又留給我們一個思考的問題:到底古希臘神話的譜系是如何成型的呢?是天然地自成一系,還是各方神仙齊聚一堂呢?
  • 古希臘文明與華夏文明丨文稿
    一、古希臘文明與華夏文明的由來(一)文明的含義我們比較古希臘文明和華夏文明,首先要知道文明是什麼。「文明」的詞義在漢語中與歷史學界術語中不同,漢語中的「文明」是一個多義詞,可以指良好的文化教養、道德教養,也可以指人類創造的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總和;而歷史學中的「文明」是一個綜合指標,泛指原始社會之後的漫長歷史階段。
  • 中華文明的連續性與開放性特質
    文明的過程,從本質上說,是一種不斷否定野蠻的過程。文明社會不同於原始社會,因為它有作為政治、經濟、宗教與軍事中心的城鎮、有能夠交流思想的文字以及原始人還不知道的金屬冶煉等。用中外文明比較的視野來思考中華文明,能夠更好理解中華文明的特質。   一  世界上產生的原生型文明眾多。
  • 中華文明的連續性與開放性特質——基於中外文明比較的視野
    文明的過程,從本質上說,是一種不斷否定野蠻的過程。文明社會不同於原始社會,因為它有作為政治、經濟、宗教與軍事中心的城鎮、有能夠交流思想的文字以及原始人還不知道的金屬冶煉等。用中外文明比較的視野來思考中華文明,能夠更好理解中華文明的特質。一世界上產生的原生型文明眾多。
  • 魅力四射的古希臘文明
    導語: 西方文明起源於希臘。古希臘的人文和科學精神是西方文明重要的思想來源。因此可以希臘文明是西方文明之母。魅力四射的古稀文明以其獨特的韻味吸引著無數遊人和科學家的目光。古希臘文明簡介古希臘是西方文明的源泉,愛琴海區域又是古希臘文明的發源地。愛琴文明發源於克裡特島,後來文明的中心又轉至邁錫尼,因此愛琴文明亦被稱為「克裡特一邁錫尼文明」。克裡特文明又稱「米諾斯文明」,這一稱謂源於古代希臘神話中克裡特王米諾斯的名字。地中海東部的克裡特島是歐洲最早的古代文明中心,是古代愛琴文明的發源地。
  • 《古希臘文明的光芒》:一本書讀懂古希臘文化,為孩子珍藏
    前段時間,出了一本新書《古希臘文明的光芒》。並不是一名歷史愛好者的我,其實原本不打算看這本書。但是,忽然想起上學時候的種種疑問,便毫不猶豫地入手了這套書。比如:蘇格拉底在古希臘的地位,到底如何?原來,他的地位,就如孔子在中華文化中的地位一樣,無可超越。比如:蘇格拉底所處的古希臘,當時有著怎樣的文明?去看書吧!太多、太多了!等等。
  • 古希臘文明的光芒:照亮一切西方文化隱喻,也點燃整個現代文明
    不用發愁,2020年11月,趙林教授將自己多年對古希臘的研究和10次實地考察訪問的全部所得,寫成了一部有關古希臘文明的百科全書——《古希臘文明的光芒》。這種學者/教授寫出來的書,一來知識系統,表述嚴謹;二來語言流暢,深入淺出。所以,非常值得加入閱讀。
  • 古希臘文明:古希臘的歷史,古希臘人的偉大貢獻
    2500年前,古希臘人締造了一個對後世影響深遠的偉大文明。在公元前500年到公元前336年間,希臘文明達到巔峰,這一時段被譽為「古典時代」。希臘人創立了科學、哲學、戲劇和政治學,希臘人還將字母帶到了歐洲。直到今天,希臘的神話仍在傳誦。希臘有偉大的藝術家和建築家。
  • 美媒:中華文明憑什麼是最古老文明,埃及或羅馬文明難道不古老?
    下面文編就針對這個問題先帶大夥簡單了解下中華文明、羅馬文明、埃及文明的發展史,以及中華文明究竟是不是被世界公認的最古老文明。世界上有很多古老文明,在《世界文明史》中古希臘也包含在內,但被國際認可的還是四大文明,這世界大四文明古國分別為古巴比倫,古埃及、古印度和中國;世界上那麼多文明為何只有這四個才評得上最世界之最呢?
  • 現代文明的重要源頭——古希臘初期的愛琴文明
    提起光輝燦爛的文化,除了大家耳熟能詳的四大文明古國中國、古印度、古巴比倫、古埃及外,還有一個無法忽視的傑出文明的存在。它就是愛琴文明。愛琴文明發源於愛琴海地區,是西方文明的源頭。如今為世界大多數現代文明國家所崇尚的民主和法治等精神,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說是對愛琴文明的傳承和發揚。愛琴文明肇始於希臘的克裡特島和邁錫尼地區,所以,後世人們也習慣將其稱之為古希臘文明。從地理條件上看,希臘地處亞非歐三大洲結合處,三面環海,只有北部與歐洲大陸相連。
  • 古希臘文明另有其源?
    由於克裡特和邁錫尼比兩河和古埃及文明晚,地理上又接近,明顯受到其影響,因此其原發性受到一些質疑。比如邁錫尼具有代表性的獅子門和金面罩,與兩河和古埃及更有血緣關係,而與後來的古希臘文明似乎距離很遠。這些都是愛琴文明的複雜性所在,只能肯定由於地域相同,血緣相近,時間順延,某些遺傳基因在起作用。因此和古希臘文明視為一體並不為過,也可以統稱為古希臘文明。
  • 古希臘文明之愛琴文明
    在歷史上,愛琴海地區的青銅文明被稱為愛琴文明。愛琴海位於東部地中海的西北角,處於小亞細亞和希臘半島之間,南邊則有埃及和利比亞。愛琴文明代表古希臘文化區,西方古代文明由此發軔。 歷史上常把希臘分成北、中、南三大塊。
  • 古希臘文明對後世的影響(一)
    從這個建築中我們就可以猜測得到在公元前那段時間的這個地方,曾經過多麼輝煌的文明。那麼究竟是怎樣的一個文明呢?他們的發展有時如何的呢?今天小編帶大家來了解一下這個問題。其實英國一個非常著名的詩人雪萊就說過,我們都是希臘人。我們所使用的法律、文學、宗教和藝術的根源都在希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