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中的美學法則——比例與尺度

2021-02-08 景觀邦



統一與變化

節奏與韻律

對比與調和

穩定與技巧

主從與重點

對稱與均衡

比例與尺度


黃金比又稱黃金律,是指事物各部分間一定的數學比例關係,即將整體一分為二,較大部分與較小部分之比等於整體與較大部分之比,其比值約為1∶0.618,即長段為全段的0.618。0.618被公認為最具有審美意義的比例數字。在藝術實踐中應用的黃金比有一個寬容度較大的區域 1:2----3:4(0.571~0.666)

裴波那切數列


一、黃金點:

1.髖骨:頭頂-足底之分割點

2.咽喉:頭頂-肚臍之分割點

3.膝關節:肚臍-足底之分割點

4.肘關節:肩關節-中指尖之分割點

5.眉間點:髮際-頦底間距上1/3與中下2/3之分割點

6.鼻下點:髮際-頦底間距下1/3與上中2/3之分割點;

7.唇珠點:鼻底-頦底間距上1/3與中下2/3之分割點

二、黃金矩形:

①軀體輪廓:肩寬與臀寬的平均數為寬,肩峰至臀底的高度為長

②面部輪廓:眼水平線的面寬為寬,髮際至頦底間距為長

③鼻部輪廓:鼻翼為寬,鼻根至鼻底間距為長

④唇部輪廓:靜止狀態時上下唇峰間距為寬,口角間距為長



優選法

優選法是一種求最優化問題的方法。如在煉鋼時需要加入某種化學元素來增加鋼材的強度,假設已知在每噸鋼中需加某化學元素的量在1000—2000克之間,為了求得最恰當的加入量,需要在1000克與2000克這個區間中進行試驗。


通常是取區間的中點(即1500克)作試驗。然後將試驗結果分別與1000克和2000克時的實驗結果作比較,從中選取強度較高的兩點作為新的區間,再取新區間的中點做試驗,再比較端點,依次下去,直到取得最理想的結果。這種實驗法稱為對分法。但這種方法並不是最快的實驗方法,如果將實驗點取在區間的0.618處,那麼實驗的次數將大大減少。


這種取區間的0.618處作為試驗點的方法就是一維的優選法,也稱0.618法。實踐證明,對於一個因素的問題,用「0.618法」做16次試驗就可以完成「對分法」做2500次試驗所達到的效果。


東方明珠塔,塔高462.85米。設計師將在295米處設計了一個上球體,使平直單調的塔身變得豐富多彩,非常協調、美觀。

艾菲爾鐵塔在距離地面57米,115米和276米處,各有一個平臺,計算表明:(300-115) /300=0.617。所得比值與黃金比0.618相差甚微,由此可見,艾菲爾鐵塔第二層平臺的位置,非常接近於全塔高度的黃金分割點,從圖中可以看出,第二層平臺正是艾菲爾鐵塔張開的四條腿開始收攏的轉折點。


攝影中的三分法則:「三分法則」實際上僅僅是「黃金分割」的簡化版,其基本目的就是避免對稱式構圖,對稱式構圖通常把被攝物置於畫面中央,這往往令人生厭。在圖C1和C2中,可以看到與「黃金分割」相關的有四個點,用「十」字線標示。用「三分法則」來避免對稱在使用中有兩種基本方法,第一種:我們可以把畫面劃分成分別佔1/3和2/3面積的兩個區域。

場地設計中,平面劃分多在1/3處,有人將此總結為三分之一定律;除非是功能需要或者通過對稱取得莊嚴地效果,否則一般不要將平面均分,以免過於呆板。

1.燈籠柱的長和寬的比例

2.花缽的長邊和高度的比例

3.廊架的軸線距離和廊架的高度的比例


1.身高      

   不同國家、不同地區的人體的平均尺度是不同的。我國按中等人體地區調查平均身高,成年男子身高為1697mm(最新),成年女子為1560mm。

2.人體基本動作尺度

  人體活動的姿態和動作是無法計數的,但在設計中控制了它的主要的基本的動作,就可以作為設計的依據。這裡的人體動作的尺寸是實測的平均數。



1、公共建築室內外臺階踏步寬度不宜小於0.30m,踏步高度不宜大於0.15m,並不宜小於0.10m,踏步應防滑。室內臺階踏步數不應少於2級,當高差不足2級時,應按坡道設置;


2、人流密集的場所臺階高度超過0.70m並側面臨空時,應有防護設施。


3、臨空高度在24m以下時,欄杆高度不應低於1.05m,臨空高度在24m及24m以上(包括中高層住宅)時,欄杆高度不應低於1.10m;


4、住宅、託兒所、幼兒園、中小學及少年兒童專用活動場所的欄杆必須採用防止少年兒童攀登的構造,當採用垂直杆件做欄杆時,其杆件淨距不應大於0.11m;




1、建築入口輪椅通行平臺最小寬度規定大、中型公共建築大於2.00m;


小型公共建築大於1.50m;


中、高層建築、公寓建築大於2.00m;


多、低層無障礙住宅、公寓建築大於1.50m;


無障礙宿舍建築大於1.50m。


2、坡道在不同坡度的情況下,坡道高度和水平長度應符合以下表中的規定:

3、乘輪椅者通行的走道和通路最小寬度規定:

大型公共建築走道大於1.80m;


中小型公共建築走道大於1.50m;


檢票口、結算口輪椅通道大於0.90m;


居住建築走廊大於1.20m;


建築基地人行通路大於1.50m。


1m以內:衣服和頭髮散發的較弱的氣味。


2-3m:香水或別的較濃的氣味


3m以外:很濃烈的氣味

在設計交往空間時,家具布置要適當留有距離,避免尷尬


7m以內:可進行一般交談


30m以內:聽清楚講演


超過35m:能聽見叫喊,但很難聽清楚語言


布置接待空間,超過30m,要使用揚聲器



親密距離:0-0.45m  表達溫柔、愛撫、激憤等強烈感情的距離。


個人距離:0.45~1.3m  親近朋友談話,家庭餐桌距離就屬於此種距離。


社會距離:1.3~3.75m  鄰居、同事間的交談距離,洽談室、會客室、起居室等。


公共距離:大於3.75m    單向交流的集會、演講,嚴肅的接待室、大型會議室。


1.親密尺度:是指可以看清對方表情的空間。這個空間水平距離不超過16m,豎直距離不超過7m;


2.普通尺度:指空間的水平距離不超過24m,豎直距離不超過10m;


3.公共尺度:是指為了滿足數量較多的人群使用,一般很少超過170m;


4.超大尺度:多用在紀念性空間中;


5.超長尺度:往往與常規的人工性場所無關,是指大自然中壯觀的景觀如山脈、平原、金字塔等。


  日本學者、建築師蘆原義信認為外部空間採用8-10倍於內部空間的尺度,他稱為一比十理論。


例如在日本四張半席的空間(大約是2.7m)對於兩個人而言是小巧、寧靜、親密的空間,如果想創造出舒適親密的外部空間,可將尺寸放大8~10倍,也就是21.6m~27m,這正好是可以看清面部的空間。


他還提出尾部空間可以採用20~25m的模數,他稱之為外部模數理論。也就是尾部空間採用每隔20~25m,有重複的節奏感,或是有材質變化,或是有地面高差變化的設計手法,可以打破大空間的單調,使其變得生動。


例如日本駒澤的奧林匹克公園中央廣場為100mX200m,其中軸線上每隔21.6m設有花壇和燈具,並一直延續到水池當中,這一設計讓偌大的外部空間接近了人的尺度。


人體自身數據:

勒·柯布西耶與他的模度系統模度又稱模數理論。


柯布希耶從人體尺度出發,選定下垂手臂、臍、頭頂、上伸手臂四個部位為控制點,與地面距離分別為86、113、183、226cm。


這些數值之間存在著兩種關係:一是黃金比率關係;另一個是上伸手臂高恰為臍高的兩倍,即226和113cm。


利用這兩個數值為基準,插入其他相應數值,形成兩套級數,前者稱「紅尺」,後者稱「藍尺」。


將紅、藍尺重合,作為橫縱向坐標,其相交形成的許多大小不同的正方形和長方形稱為模度。但有人認為柯布希耶的模度不能為工業化所利用,因為其數值系列不能用有理數來表達。 


註:本文轉自 景觀微評 (ID:jingguanweiping),非常感謝作者的悉心編寫,如有版權問題請聯繫處理。


——OVER——

景觀邦  | 國內影響力最大的景觀服務平臺


·↑長按此二維碼關注景觀邦 ↑·


任何想法、建議、合作

更多福利內容請添加管理員微信號:

2337569069

業務請聯繫鄧先生:

15099989388

學習交流

☞ 景觀邦交流④群:436035159

▼點擊閱讀原文」更多精彩內容

相關焦點

  • 室內設計手法1比例和尺度
    1.比例和尺度比例的意思是整體與局部間存在著的關係
  • 版式設計中的「美學形式」!
    文/張鵬 王志敏 版式設計有著獨特的設計美感形式和原理,通過運用重複與交錯、節奏與韻律、對稱與均衡、對比與調和、比例與適度、變異與秩序、虛實與留白、變化與統一等形式美構成法則,使觀者在接受信息的同時體會到版式設計的形式美感。
  • 美學設計趣味中心:黃金分割及九宮格(圖)
    在《辭海》中,談到「構圖」為藝術家為了表現作品的主題思想和美感效果,在一定的空間,安排和處理人、物的關係和位置,把個別或局部的形象組成藝術的整體。在中國傳統繪畫中稱為「章法」或「布局」。首先說構圖裡的分布和造型,這裡不得不提到2個名詞:九宮格和趣味中心  圖:經典的黃金分割,松鼠前面留出空地,若有所思生態躍然紙上 黃金分割自從古希臘人發現黃金分割以來這種比例就被認為是美學的最佳比例而得到廣泛的應用。其實黃金分割是造型藝術中的一種分割法則。亦稱黃金分割率,簡稱黃金率。
  • 景觀設計的形式美規律
    探討景觀設計中形式美的規律對創造出最優化的人類景觀系統有著不可或缺的作用。   形式美規律是帶有普遍性、必然性和永恆性的法則,是一種內在的形式,是一切設計藝術的核心,是一切藝術流派的美學依據。在現代景觀設計中,形式要素被推到了較為重要的位置,只有正確掌握了形式美感要素才能把複雜多變的設計語言整合到形式表現中去。
  • 將數學與美學聯繫在一起神聖比例:黃金分割率
    黃金比例觸動人們從感官上對美的欣賞,引起對審美的共鳴,以至於文藝復興期間它曾被稱作「神聖比例」。  將它應用到自己創作中的著名畫家有達文西、米開朗琪羅和桑德羅·波提切利。薩爾瓦多·達利就使用了黃金比例去創作「最後晚餐的聖禮」,這種幾何比例被視為創造了美學上令人愉悅珍品的關鍵所在。
  • 形式美的六大法則
    形式美的構成因素一般劃分為兩大部分:一部分是構成形式美的感性質料,一部分是構成形式美的感性質料之間的組合規律,或稱構成規律、形式美法則。形式美法則是人類在創造美的形式、美的過程中對美的形式規律的經驗總結和抽象概括。
  • 一道高考理科題引發的美學爭議:黃金比例陷阱
    能夠在高考理科題目中融入藝術名作,對於審美長期以來嚴重缺位的教育來說,也算是一件讓人欣慰的事。但考題中對黃金比例的絕對化應用,也著實讓我感嘆一個事實。一道高考題目與黃金比例的關聯也許不會為人們的審美認知帶來太多影響,但所反映的以量化和普適性規律來衡量和評價藝術美學的思維方式,卻實實在在的堪稱有毒!在關於此題目的討論中,《中國日報》表現出了專業正規媒體的素養,頗有見地的提出了對黃金比例的疑問,並列出了俄羅斯設計師Igor Kochmala根據黃金比例將好萊塢名星們的臉進行修正的例子,結果是顯而易見的醜陋和怪異。
  • 建築公共藝術設計的美學原則
    一、以全新的視角關注公共藝術設計的美學特徵  1、公共藝術設計的「真善美」藝術特徵  「真」指的是公共藝術設計的形態。它直接反映了設計的結構形式和類型特點,反映了周圍公共和人的歷史圖式,反映了城市的文化特徵。
  • 訴訟制度證明制度與經驗法則的批判性思考——《經驗法則:自由心證的尺度》書評
    法定證據制度違背訴訟規律和人類認識的客觀規律,其造成的僵化教條的訴訟制度和刑訊逼供制度制約了經驗法則的發展與運用。自由心證是指裁判者不受非法外力幹擾,根據現有證據和經驗法則判斷事實真偽的過程,這是法官作出判決的基礎之一,應當對其適當制約和提供制度保障。自由心證必須遵從經驗法則和論理法則,經驗法則應當成為自由心證的尺度。
  • 日本| 極致設計美學
    整體設計的尺度加上細節的把控,商業味道自然而然就體現了出來。比如,以下我看到的這些空間設計。在這樣的氛圍下,日本民眾的美學素養基數極高,「美」在日本商業中不是稀缺品而是必備品。日本人對於設計有獨到見解,反對追風,強調店鋪的特別性、有強烈的可記憶點,小到店招字體的細節都經過深思熟慮。 日本人的文化、美學、哲學觀的根基讓美食已經上升到了美學的境界,連路邊的小店都在體現著。
  • 那些很熟悉但又不知怎麼用的設計法則(1):80/20法則
    80/20法則(80/20 Rule / Pareto principle)在整個產品中,大部分效果由少數幾項關鍵因素決定。80/20法則又名二八定律、帕累託法則(定律),也叫巴萊特定律、最省力的法則、不平衡原則等。是19世紀末20世紀初義大利經濟學家巴萊多發現的。
  • 黃金分割的金蘋果- Apple設計中的黃金分割
    感謝雷鋒網的投遞本文來源百度MUX,自黃金分割理論提出以來,被應用到了無數的工業設計、平面設計層面,此文將以蘋果的設計實例做個拋磚,看看0.618是怎樣嵌合到我們日常生活中的
  • 優秀Logo設計中的「完形法則」!
    文/王鑫 格式塔心理學認為任何形都是經驗中的一種組織或結構,並且與視知覺活動密不可分,它把觀者對形的知覺組織納入形的整體研究,這樣形就成了藝術設計中的格式塔。本文以格式塔心理學為理論背景,分析標誌設計中的完形法則。
  • 張國良新作 | 演繹文化符號,重新定義人和空間的「尺度」
    隨著藝術不斷升華、設計符號不斷簡化,設計師張國良在歐洲建築中尋找文化符號,融合現代人的審美,重新勾勒出現代生活空間的尊崇感。 但又與絢麗凌亂的巴洛克、甜膩精巧的洛可可不同,更加簡約的符號形成新的設計語言,在21世紀的空間美學中得以延續。
  • 146㎡現代簡約風格設計,時尚與美學的融合,家人特喜歡的裝修效果
    我們的居所是溫暖瞬間的永恆承載,記錄了關於家、關於愛的記憶,而室內設計是相對永恆跨度的瞬間藝術,結合時尚的現代設計語言,將家的溫情傾注於細緻雕琢的每個細節,匠心構築一個高端品質人居的理想家空間。02戶型解析146㎡規整原始結構,以更開闊的尺度,展示生活的多元場景,打造精而靜謐的沉穩空間。
  • 攝影構圖——三分法,萬能的構圖法則
    在攝影中,測光(點測光、評價測光、局部測光、中央重點平均測光)、攝參(ISO、快門速度、光圈、白平衡)、構圖、對焦等缺一不可。構圖是最容易,也是最難的一項技能。最容易是每個攝影愛好者都知道構圖的方法,最難是因為從美學的角度來講,同樣的風光或人物,一千個人有一千種不同的構圖方法,何謂美,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 超實用通用設計法則解析 —「80/20法則」
    經過多年的沉澱,前輩們留下了大量的通用設計法則,小編匯集法則進行講解,抓取法則在用戶界面設計中的呈現,幫助大家更好的理解和運用。法則包含跨學科的專業知識,重拾那些被忽略的本源,將其融入日常設計和用戶體驗體系中,活用法則來驗證自己的設計過程和設計成果。「優秀的設計師有時會無視設計法則。但當他們這樣做的時候,通常會有一些補償性的措施。
  • 設計構圖中的黃金分割!最佳的美感
    ①黃金分割是把任意長度的直線分截成兩部分,使其中一部分與全長之比等於另一部分與這部分的比,其比例為1:1.618,這一奇妙的比例是古希臘數學家在進行線段分割時發現的,由於人們普遍認為這種比例在藝術造型中有美學價值,故稱其為黃金分割。
  • 中國傳統美學與西方現代符號學
    眾妙亦即「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解其精髓於設計美學中運用正是從兩級對話中衍生出來的無數邊緣,而這些邊緣帶來的可能性造就了語言的豐富變化。中國古代「繪事後素」、「計白當黑」等審美法則都是道家玄素文化的高境。道家太極圖被現代設計界公認為是完美的標誌圖形;2008年申奧標誌也於似與不似之間的中國傳統寫意手法,恰到好處地傳遞出中國結和運動員兩個意象,成功地為世界所認同。
  • 致敬達文西,美的冰箱探鮮自然美學密碼
    他的畫筆下,有蒙娜麗莎神秘的微笑,有完美的黃金人體比例,還有制冷機、永動機、戰車等等手稿。在達文西眼裡,科學更像一種詩意化的美學,他在科學的世界中無限探索大自然的物理法則,又在美學的領域裡傳遞著最單純的愛與信仰。而致力於為用戶創造美好生活的美的冰箱,同樣關注科學與美學,注重在回歸自然的狀態中賦予產品純粹自然與雅致內涵,這正與達文西源於自然、蘊含科學的美學思想不謀而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