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式「網絡女權」的瘋狂:孩子到底該跟誰姓?

2020-12-16 軍武次位面

【軍武次位面】:大D

警惕極端女權主義者

最近,關於中國女權話題爭議再一次被一位微博女網友的帖子引爆,不同以往的女性欺凌事件,這次她們聚焦到冠姓權的爭奪上,即「我生的孩子憑什麼要隨父姓,不能隨母姓」。

據博主描述,在「女性意識覺醒之後」,她認識到男性在婚姻中佔盡紅利,女方卻在遭受了生育損傷、付出了時間成本後,還喪失了冠姓權。

▲網友發帖因冠姓權問題和丈夫離婚

聲稱「及時止損,找回自由」

在盡了最大的努力舌戰雙方父母,最終也只爭取到孩子改名為父姓+母姓。為了「及時止損,重獲自由」,她提出離婚,並放棄了孩子的撫養權,而她本人獲得男方的一部分財產。

這頓操作著實秀了我一臉。

1

孩子該跟誰姓?

女性爭奪冠名權有錯嗎?當然沒有。

中國法律早有規定,孩子可以隨父姓,可以隨母姓。因此夫妻雙方冠姓權是平等的,只要商量好了達成一致即可。

而且早在母系社會時期,作為原始農業及家畜飼養的發明者,婦女佔據社會主導地位,因此,子女是隨母姓的。

▲母系社會,女性作為主要生產力

佔據社會主導地位

只不過隨著社會發展,男性掌握了主要生產力,才逐漸改為隨父姓,作為全世界絕大部分國家幾千年來的傳統習俗傳承了下來。

▲《清平樂》臺詞因涉及冠姓

被罔顧歷史的網友,瘋狂抨擊

可想必老祖宗怎麼都想不到,自己的後代們會為了冠姓權這個問題最後鬧到離婚。

網絡女權們更是擺出一副「我懷胎十月生的孩子必須隨我姓」的姿態,將先人的習俗視為眼中釘、肉中刺。

▲冠姓權成為女性生育的「補償」

解決冠姓權問題其實並不難,倘若夫婦雙方暫時無法達成冠姓權共識,大可嘗試其它的方法,來讓彼此都滿意。

比如再生一個孩子,讓它隨母姓。如果不願意再生一個的話,不妨在生育前定好,生男孩隨誰姓,生女孩隨誰姓,以及更多類似的解決手段。

可極端女權們卻是對此視而不見,只剩一昧地批判。讓人不禁疑問,難道非要所有的孩子都要隨母姓,她們才會滿意?

令人又氣又笑的是,就連公信力這詞也成為了女權主義者批判的對象。

▲女權們甚至對

公信力一詞提出質疑

她們真的這麼蠢嗎?未必。

歸根結底,冠姓權、公信力只是一個導火索,跟誰姓、為什麼不是母信力根本不重要,重要的是一部分女性試圖通過這背後暗含的性別壓迫,來進行更廣泛層面上的權利爭取。

2

中國女性解放簡史

不可否認的是,在中國古代社會,我國女性遭受了各種封建習俗的非人迫害。其中最飽受人們詬病的就是纏足,俗稱「裹小腳」。

▲因為纏足而變形的雙腳

從宋朝開始,上層社會逐漸流行女子纏足。甚至就連宋代著名詩人蘇軾,都曾專門做《菩薩蠻》一詞,詠嘆纏足。

「塗香莫惜蓮承步,長愁羅襪凌波去;只見舞迴風,都無行處蹤。偷立宮樣穩,並立雙跌困;纖妙說應難,須從掌上看。」

▲北宋文壇領袖蘇軾

明朝時,婦女纏腳之風開始向下層社會流行。到了清代,纏足風氣達到鼎盛時期,社會各階層的人娶妻,都以女子大腳為恥,小腳為榮,「三寸金蓮」之說深入人心。

與此同時,女子無才便是德、女性不得上學和隨意出門、家裡來客女人不能上桌等種種習俗進一步鞏固了封建社會男權,形成男尊女卑的局面,被壓迫中的女性迫切地渴望解放。

清末民初,「女權」一詞第一次從日本引入中國,對當時的思想界產生較大影響,後經馬君武的翻譯和介紹與金天翮的大力提倡,「女權」逐漸被中國思想界普遍接受,並成為之後婦女解放的思想綱領。

▲前排右一為馬君武

其左邊為孫中山

另一邊,以康有為、梁啓超為代表的維新志士將禁纏足、興女學這兩個關係婦女形體解放和精神解放的問題作為突破點,揭開了近代婦女解放運動的序幕。

但資產階級領導的舊民主主義革命,無法使婦女得到真正的解放。

直到新中國成立,在我國偉人提出的「婦女能頂半邊天」口號下,關於男女平等和保護婦女權益的法律不斷完善,才徹底顛覆了千百年來婦女在家庭中的被支配地位。

▲新中國女性風貌

乃至50年代我國婦女運動出現了脫盲熱,婦女識字班、夜校等教育機構比比皆是。為鼓勵婦女提高社會參與層次,偉人還鼓勵婦女:「時代不同了,男女都一樣,男同志能辦到的事,女同志也能辦得到。」

但中國的網絡女權主義者們在近些年興起,一旦發生有關歧視或壓迫女性的新聞,在她們的推動下都會開始迅速擴大規模。

2016年4月3日,「和頤酒店事件」爆發,引起全國轟動,讓更多女性開始愈發關注女性權利,並注意到在更廣泛的範圍上,依然有太多女性在受到歧視和傷害。

▲和頤酒店事件現場圖

當事男正拖拽受害者的頭髮

當媒體平臺的使用普及後,中國女權主義者便逐漸活躍於各個平臺,並演化成不同的流派,其中影響力最大的就是「自由意志流派」和「激進主義流派」。

自由意志流派更接近我們普遍意義上的女權主義者,注重實現男女社會和性別上的平等。

▲法國街頭

女權主義者們正在遊行

而我們常說的「女拳主義者」,屬於激進主義流派一種。因為其主張「女性和男性利益對立」立場,即男人是女人的敵人,而飽受爭議。

可女權的敵人是男權,並不能代表女人的敵人是男人。在激進主義流派確定這樣的立場時,就註定難以實現真正意義上的男女平等。

比如曾經著名的「咪蒙」公眾號(已被封號),就是一個典型宣揚「女權」情緒、敵視男性的帳號,翻一下它曾經每天發過的文章標題,就可以看出它的言論在不斷渲染男女矛盾。

▲「咪蒙」公眾號曾經的文章標題

可以說是相當扭曲極端了

縱觀歷史,無數傑出的男性們為女性解放和促進男女平等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激進女權主義者們對此卻置若罔聞,在網絡上上持續地挑起性別對立、性別敵視。

▲凱特·米利特

最早將「男權制」引入女性主義理論

在與精神病的鬥爭中,成為一名活動家

如果女權主義者們選擇對這股力量好好加以利用的話,將極大地促進中國婦女平權運動的進一步發展,但實際上,有些極端言論反而引來了更多人的反對。

3

中國男人到底有多難?

在美國、日本等國,男女結婚後,不僅生的孩子要隨夫姓,妻子要隨丈夫姓。

比如美國前總統威廉·傑斐遜·柯林頓,他老婆希拉蕊的原名叫希拉蕊·黛安·羅德姆。嫁給柯林頓後,名字改為希拉蕊·黛安·羅德姆·柯林頓。幾年後生了一個女兒叫:切爾西·維多利亞·柯林頓。也就是說一家三口都姓「柯林頓」。

▲柯林頓一家三口合影

再極端一些的中東地區,那些信仰伊斯蘭教的國家的女性的臉不能讓丈夫以外的男性看到;甚至在非洲地區,女人們還要接受殘忍的割禮。

而隨著時代的進步,中國女性開始參與到經濟、政治、文化等各個領域,社會地位也正在不斷提高。

即使在部分領域,女性依然會受到不公平待遇,但絕大多數女性可以按照自己喜歡的方式生活,可以為自己的事業奮鬥。

相反地,由於男女比例失衡,女性的自然競爭力的上升,男性地位卻正在逐漸下降。

在新語境下,「舔狗」、「家庭主夫」「妻管嚴」等各類新詞彙層出不窮,越來越多的影視劇作品裡男性被刻畫成對外威風凜凜,對內面對老婆百依百順的形象。

▲電視劇《都挺好》中

蘇大強在老婆面前給女兒夾塊雞腿

都小心翼翼

談了戀愛後,男性們普遍被要求全心全意地愛女朋友、逗她開心、包容愛護她、吵架也得順著她,在數不清的情人節、聖誕節、生日等等重要日子,禮物要挑好,紅包不能少。

人們美其名曰「尊重女性」,實際上卻是對男性弱勢地位的一種教化。

我有位高中同學,他女朋友曾當著我的面,因為一件極小的事連抽我同學好幾個耳光,同學卻依然笑嘻嘻的反過來哄女朋友,討好她。讓我看的膽戰心驚,能以想像他平時的夫妻生活是什麼樣的。

夫妻、戀人雙方的地位應該是平等的,任何一方只會一昧地討好的話,只會讓另一方有恃無恐。

另一方面,現代男性正在負擔著來自社會和家庭的雙重壓力。

由於體力等自然條件的差異和家長們「望子成龍」理念影響,中國男性被賦予更高的期待,承擔著社會和家庭的支柱作用。

▲電影《何以為家》

在社會中,面對現實危機時,輿論會要求男性挺身而出,一些高強度工作比如搬磚,也被理所當然地安排到了男性身上。

而家庭方面,男性也承擔著越來越高的生活成本和責任。

20世紀70年代末,家境不錯的人家結婚,備齊三轉一響四大件(縫紉機、自行車、手錶和收音機)和床、櫃,以及服裝、婚宴等,只要幾百元的成本就能舉辦一個體面的婚禮。

現在一套房、一輛車都是基本配置,成本幾十萬元起步,上不封頂。很多男人為了攢齊這些配置,只能放棄愛好和夢想,像工具人一樣拼命工作。

▲三轉一響

是每個家庭夢想擁有的家庭物品

擁有這四大件就似乎奔向了「小康」

有了家庭後,上有老,下有小,工資要上交,生活的壓力更是撲面而來。

據調查顯示,有48.7%的男性最擔心的事情不是沒錢買房,而是父母突如其來地大病一場。高昂的醫療費用,往往導致中國男人的崩潰。

▲電視劇《餘歡水》得知自己患癌後

沒錢看病的餘歡水當街痛哭

中年男人的崩潰,悄無聲息

眾所周知,中國女性佔據中國消費主力,2015年就有報告稱,40%以上的中國家庭是由妻子掌握財務大權,這些女性控制了國內60%的消費營業額,決定了76%的家庭購買力。

商業資本將消費主義包裝成迎合女性消費者的「她經濟」、「悅己文化」,可憐的底層男性受到資本和女性的雙重剝削。

如今更是隨著追星文化的流行,你不僅要為你的老婆買單,還得為她們的偶像買單。

男人真的太難了。

正如美國著名專欄女作家凱薩琳·帕克,曾在《拯救男性》寫的那樣:

「作為社會的中流砥柱,男人在家庭中付出了很多。他們負責一家人的開銷,解決家庭糾紛,還要承擔家務、照看孩子…但他們卻沒有獲得公平的待遇。」

4

蒼天繞過誰

成年人的世界沒有容易兩字,在現實面前,男性和女性都是被「盤」的那一方。

我相信大多數男性和我一樣,支持男女平等,鼓勵身邊的女性去追求自己應有的權利,並提供理所應當的幫助,也相信抱有極端立場的人總是佔據著一小部分。

也許不同的立場和經歷讓兩性之間難以理性對話和真正地感同身受,為何不嘗試給彼此多一點時間,一點信任呢?

但是,我們堅決反對激進女權主義者們濫用女權主義,讓生育自由淪為徹底的反婚反育;男女平等成為追求不負責任的特權;為女性發聲變成激化矛盾的性別對立。

上帝要讓人滅亡,必先使其瘋狂。對於那些極端的女權主義者,我只能說,「善惡終有報,天道好輪迴。不信抬頭看,蒼天饒過誰。」

相關焦點

  • 中國式「極端女權」的瘋狂:孩子到底應該跟誰姓?
    看起來狀態相當不好,也看得出來初為人母的她是在親力親為的自己照顧孩子,很辛苦也很憔悴。當然,她的本意是因此更能理解到所有媽媽們的偉大與不易。這一番感嘆卻在網上被有心之人掀起了熱議,不僅自己照顧孩子顛覆了自己曾經的觀點,甚至孩子還是隨父姓。
  • 馬上評丨孩子跟誰姓?女權的敵人不是你老公
    萬萬沒想到,「冠姓權」會忽然成為網絡爭鋒的「火力點」。這個稍顯生疏的名詞,因為一位博主的自述而走紅,在微博上,她講述了自己想要給孩子冠上自己的姓氏,卻得不到丈夫的同意,最後選擇離婚的經歷。為「姓」離婚,本來已經十分少見,這位博主又在講述中帶入了大量「我為婚姻付出太多,卻得到太少」的控訴,引來大量關於女權的爭議,進而使得話題從「冠姓」擴散到女權的方方面面。當然了,這個故事究竟是不是事實,我們還不知道。但是,這個話題引發這麼大的爭議,本身就已經說明了它討論的價值。孰是孰非,還是得回到問題本身。
  • 孩子隨父姓被罵?中國式「網絡女權」的狂歡:不跟媽媽姓就是犯罪
    PAPI,作為公眾人物,獨立女性的代表,她的孩子跟誰姓,成為一個大問題。按照他的 任誰孩子似乎應該跟媽媽姓「姜」,然而按照傳統,應該跟爸爸姓,估計老人也有這樣的要求,只是,這樣一來丟了獨立女性的角色,甚至招來很多罵聲,這個問題太南了。今天就跟大家說說孩子跟誰姓的問題!
  • 無論跟誰姓,最後都是男權的姓
    一位女性博主,因為公開述說自己「因為冠姓權跟老公離婚」的經歷,突然被推上風口浪尖。她說她試圖給孩子改姓,但遭到家裡所有人包括自己親媽的反對,後來跟前夫協商離婚。這是因為女權意識的覺醒,她說。原本我覺得這舉動過分像一個姿勢了,她的生活似乎過分被主義指引。
  • 「孩子不跟我姓就離婚!」冠姓權,真的有那麼重要嗎?
    作者丨米利暗編輯丨花木藍孩子跟誰姓?隨父姓早已不是唯一的選擇。時下普通家庭比較流行和創新的做法有兩種。第一種,是生兩個孩子,一個隨父親姓,一個隨母親姓。兩邊兼顧,非常公平。爭議的焦點集中於三個問題上:1.跟誰姓有這麼重要嗎?至於鬧離婚?2.跟母親姓,不也是隨了外公的姓嗎,這也配叫女權?
  • 年輕人興起孩子隨媽姓,這種潮流正常嗎?你會讓孩子跟誰姓?
    據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對2032名受訪者進行過一項調查,結果顯示有54.7%的受訪者接受孩子隨母姓,僅有23.2%的受訪者不願接受。在中國傳統觀念裡一直都是子隨父姓,這在幾千年歷史長河中沒有改變過,但在如今崇尚女權
  • 讓孩子隨父姓算不算獨立女性,寶寶跟誰姓和媽媽是否獨立是兩碼事
    在中國,關于姓氏這件事兒,從來都是隨父親,自古以來很少有人因為孩子姓什麼發生過爭執或者因此質疑父母是否獨立?papi醬做到了。當然,這不是她樂於看到的。因為在這件事兒上,她更是無辜中槍的。可能是,太紅了吧?
  • papi的醬孩子到底跟應該跟誰姓?背後是女權主義?廣大網友都錯了
    papi醬孩子隨父姓一事引發熱議,有網友嘲諷其作為「獨立女性」卻不注重冠姓權,人設崩塌;但也有不少網友表示,此事純屬個人自由,沒必要上綱上線。那麼到底什麼是女權主義你知道嗎?如同其他的現代精神理念一樣,女性主義落在中國的土壤上,發生了更加適合本地的變形,在這種變異的過程中,出現了些許脫軌的理論與行為,理所當然的需要釐清和發展。同時,作為中國現代化發展進程中的重要註腳和特殊視角的女性主義,能夠作為審視歷史,注目當下,遠眺未來的窺鏡,成為推動中國女性肉身和精神雙重解放的溫柔之手,能夠成為打破現有的性別失衡和社會傾斜狀態的力量之拳。
  • 浙江夫婦因為「孩子跟誰姓」而離婚,孩子到底應該跟誰姓?
    今年11月底,浙江的一對夫婦因為孩子跟誰姓的問題而鬧上法庭。男子陳軍和女子林麗今年6月份剛結婚,婚前林麗表示她父母有意讓第一個孩子跟女方姓,當時陳軍考慮可以要二胎,就答應了。在9月的時候,林麗生下一名男嬰,這時候因為男方父母向陳軍施壓,想讓這個男孩隨父姓,然陳軍就向林麗提出第一胎跟父姓,林麗聽到後就惱了,沒有採納陳軍的建議,給孩子上戶口時取了「林」姓,就這樣兩家發生了矛盾。在11月底雙方協議離婚,孩子判給了陳軍撫養,但是姓氏問題還沒解決。
  • papi醬母親節吐槽,無辜踩田園女權「雷」:跟誰姓,父母說了算
    每天口口聲聲打著獨立的旗號,最後還不是和大多數女人一樣,身心疲憊地帶著孩子,而且孩子還得隨爸爸姓。其實,女權只是女人爭取到得與男人平等的權利而已,並不是要踩壓男人,而papi醬說得帶孩子累,這和獨不獨立,女權似乎也沒什麼關係,畢竟母親帶起來方便一些,而且孩子姓只能隨父親或者母親中的一個。並不代表地位的高低。
  • 孩子不跟我姓,離婚吧!
    作 者: 清南師兄的小師妹這兩天清南師兄看到一條很離譜的新聞:浙江#夫婦因孩子跟誰姓鬧上法院
  • 碎碎念丨孩子跟誰姓都要管啊?TA和外婆姓!
    最近看到Papi醬的熱搜就驚了,誰能想到一個公眾人物的孩子「冠父姓」這個正常舉動都能上熱搜(熱搜是有多不值錢)。也有人說Papi醬「驢」,恕我不才,百度了一下才知道,婚驢:指女性在婚姻生活中像驢一樣地笨,被剝奪了很多卻還在傻樂。
  • 孩子跟母親姓,媽媽到底得到了什麼?看看「過來人」怎麼說
    在這個獨生子女已經在做父母的年代,有了孩子之後,孩子跟誰姓一直是個較為敏感的話題只是自始至終,人們往往更關心孩子跟母親姓之後,父親和孩子失去了什麼,卻沒幾個人真正去關心母親到底從中得到了什麼,即便有所得也能被人認為是得不償失。這裡便從母親的角度來探討這個問題。那麼,孩子跟母親姓後,母親到底能從中得到什麼?媽媽們有何感受,是不是真的「得不償失」呢?
  • 孩子跟誰姓?韓國的冠姓權之爭
    前段時間,網紅papi醬由於孩子隨父姓而遭受網絡暴力,這起事件引發了網民對冠姓權的激烈討論。按照中國《婚姻法》第16條規定:「子女可以隨父姓,可以隨母姓」,也就是說在法律層面,父母雙方在婚姻家庭中對自己子女命名享有平等的權利。但在實際生活中,大家還是普遍選擇讓子女隨父姓。
  • 網絡「女權」,請放過她
    大量自認為堅持「女權主義」的網民,在papi醬微博上發表不友好的言論。只因孩子的姓跟了父親,而沒有跟papi醬姓姜。這部分網民認為這不符合papi醬一貫倡導的女性獨立自主,認為她已經向男權屈服,人設崩塌,甚至辱罵她「驢」。所謂「驢」是中文網絡「女權」特有的一個惡毒詞彙,意思為甘願屈服在男權價值體系下的追求婚姻的女性為「婚驢」。
  • 孩子都跟媽媽姓能破解嗎?
    最近,刷微博看到了一件很魔幻的事,故事大概是兩個小年輕剛懷孕生子,媽媽希望孩子跟自己的姓,丈夫和婆婆都反對,因為一個跟誰姓的事情,鬧的很僵,年輕的媽媽甚至都有了想要離婚的想法。點開評論,看見了更加魔幻的場景,高喊女權意識的人,鼓吹離婚,爭奪冠名權。
  • 孩子該跟誰姓?看看法律是怎麼規定的
    社會複雜,孩子少,思想影響,姓氏便變成了一個很重要的問題,生下的孩子應該跟誰的姓。畢竟姓氏是一種流傳下去的符號,沒有姓氏的流傳有一種亡家的感覺,這種心情可能跟亡國差不多。那麼孩子跟誰姓會不會影響孩子後續的一系列權利?第一,孩子的姓氏不影響孩子的繼承權。有些人認為如果孩子沒有跟自己姓,那麼他也沒有繼承我方財產的權利。
  • 送papi醬上熱搜的,到底是極端女權的惡臭?還是流量奴僕的猖獗?
    1起因是微博藍V@吃瓜鵝每日速報扒出:某女權主義博主暗諷papi醬孩子隨父姓,某網友嘲papi「虛假的獨立女性人設」,放出「強奴勁驢」等侮辱性言論話題一出立馬引發了路人對「激進女權」的抨擊,紛紛自發維護papi醬對於孩子冠姓權的選擇自由
  • 孩子的冠名權如此重要嗎?夫婦因孩子跟誰姓鬧上法院協議離婚
    原來是因為雙方家庭因孩子跟誰姓起了爭議,吵了起來,雙方父母各自堅持不讓步,最後連法院調解也彌補不了夫妻雙方縫隙,夫妻雙方因此離婚。孩子的冠名權如此重要嗎?離婚就這麼草率嗎? 絕大部分的時候,孩子是跟男方姓,這和我們幾千年流傳下來的習慣有關,古時候社會主要是男性當權,女性社會地位相對比較低一點,而且男性具有天生的體力優勢,能更有效率承擔起大部分工作來養家
  • Papi孩子隨父姓引發的嘲諷才是導致真正女權無法實現的絆腳石
    Papi孩子隨父姓,嘲諷的人露怯不自知,你定義的「獨立女性」更像掩飾「報復男權」的偽裝!可笑的是喊著獨立的這些女性的「權益之爭的戰場」終究還是沒能踏出家門,家庭主婦思維下產生的「女權」都不及主動讓權更能贏得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