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重慶市銅梁區一外婆帶著11個月大的外孫外出,被人喊著湊一局就坐上了麻將桌,不料外孫被抱去不久就發生了慘痛的意外。罪魁禍首是一小塊軟糖,小嬰兒被它卡住窒息,經搶救無效身亡。
有人說這是現實版的《以家人之名》啊!在這部電視劇中有個情節,陳婷自己去打麻將了,留下6歲的兒子和3歲的女兒。結果是兒子餵女兒吃核桃,女兒噎死了。之後才發生一連串的故事。
在這起事件中,孩子外婆疏於照顧是一大要因,但隨便給孩子吃東西的那個人也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如果外婆不去打麻將,後面的事不會發生。就算外婆去打麻將了,別人不拿東西給小嬰兒吃,這事也可以避免。
真的不要隨便拿東西給別人家孩子吃,尤其是嬰幼兒。這樣做是為別人好,也是為自己好。
為什麼這麼說呢?有以下三點原因:
1、可能危及小孩子的生命健康安全,如窒息,過敏
很多大人根本就不懂孩子什麼東西不能吃,像軟糖、果凍、糯米滋、白果、堅果、龍眼等等食品很容易噎住孩子從而引發窒息悲劇的。
就算避開了這些容易噎住的食物,也不要隨便拿東西給孩子吃。
孩子不是縮小版的大人,他有自己的生理特點。對大人沒事的食物可能引起孩子過敏。如雞蛋,牛奶,貝類,魚蝦,堅果,還有某些水果,如芒果、枇杷、鳳梨等等。每個孩子體質不同,自己孩子吃得歡,不代表別家孩子吃得來。
2、你拿給別家孩子吃的東西可能是那家長禁止小孩吃的
隨著社會發展,年輕一代的父母對小孩的飲食很講究。像超市便利店買的零食水果,有些家長不讓孩子吃的。
有一次我就看到了一個小女孩接了一個小男孩給的糖果,結果她媽媽看見了。她媽媽立刻就把糖果拿走扔垃圾桶了。那小女孩委屈巴巴的,她媽媽看到我看她就笑著解釋說不讓吃,怕吃了糖果不吃飯。
我能理解。因為我自己也不怎麼讓孩子吃零食。超市很多零食糖分和添加劑太重,小孩子吃了不愛吃飯,長此以往會影響身體健康。後來孩子大點了,下樓去玩。經常看到小朋友拿著糖果在吃,他看了想吃。那可憐巴巴的樣兒,讓我反思是不是自己太苛刻了?
最後還是挑個合適的時間段,比如飯後,適當給孩子吃點,並且跟孩子解釋為什麼不讓他吃多,孩子似懂非懂。但我相信這種健康飲食的理念天天給他科普,總有一天會在他心裡生根發芽的。
3、讓小朋友陷入糾結中
很多父母都會教育自家孩子不要隨便吃別人家的東西,尤其是陌生人的東西。但是問題來了,經常在一起玩的小朋友家給的零食吃不吃?
吃吧,媽媽說過不準吃。吃了會被大灰狼抓走。
不吃吧,小朋友吃得好香,我也想吃。我媽會知道嗎?
那怎麼辦?小朋友會糾結,要不別的地方玩,要不就可憐兮兮地看著,直接影響小朋友們之間愉快玩耍的氛圍。
這場景最讓人受不了。為了避免麻煩,一般我不讓孩子帶零食去跟小朋友玩。這樣,小朋友們就能開開心心地一起玩了。
那有人該問了,要都不拿東西給別的小朋友吃,會不會太沒有人情味了?在安全面前,人情味先靠邊吧。實在要拿給孩子吃,一定一定記得先徵求孩子家長的意思。
總之,小孩子的飲食是有講究的,咱一個外人要給別家孩子吃東西時,一定要先詢問孩子大人,千萬別好心辦壞事。你好,我好,大家好,才是真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