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過壽,「辦了,家裡兒女都有面子」

2020-12-15 澎湃新聞

原創 盧青青 底線思維

文/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盧青青

武漢大學中國鄉村治理研究中心博士生

8月29日山西臨汾市發生飯店坍塌事故,截止目前共救出57人,其中29人遇難,7人重傷,21人輕傷。據報導該飯店是襄汾縣一農村飯店,發生事故當天正在承辦鄰村一場八十壽宴,死傷者多為老人親屬,過壽老人的老伴也在事故中遇難。

壽宴中發生如此意外事故讓人始料不及,也痛心難捱。最難以釋懷的莫過於過壽老人,八十高壽,兒孫滿堂,正是頤養天年時刻,遭此劇痛怕是一生難以撫平。當前事故的原因仍在進一步明確中,但無論何故傷痛已不可逆轉。

8月30日拍攝的事故現場。新華社記者 楊晨光 攝

筆者想從作為事情起點的老人過壽聊起,以辦酒形式呈現的做壽既是人情交往的公共平臺,也是尊老孝老的社會體現,通過老人過壽可以窺探農村養老面貌的一二。

在農民的生活軌跡中,有諸多重要的人生節點會通過儀式活動呈現,比如紅白事(即子女婚嫁和老人過世),做壽也是其中一個面向。整體上,農村現在為老人舉辦比較正式的、相對大規模的壽宴越來越少見了,多數家戶都是兒女及孫輩等至親聚在一起為老人簡單慶賀一下,沒有講究的規矩,也沒有特殊的儀式,只是一場私人性的家庭聚餐。

比如筆者2016年在蘇州調研時,那裡的村民過壽就很少,一般只有80歲大壽才過,他們認為不滿80歲做壽不吉利,但80大壽過得也很簡單,自家人在一起吃個便飯,「買點麵條煮一下,吃壽麵,也不放煙花爆竹,幾百元就搞定了。」而有些地方甚至沒有給老人過壽一說。事故發生地山西臨汾農村作為北方村莊,當地的養老傳統維繫得較好,為老人做壽的風俗也一直延續至今。

筆者所在研究團隊今年暑假剛好在山西臨猗調研,與事故發生地相鄰,地方生態與風俗具有相似性。按照當地傳統,老人年滿60歲以後進入老年角色,每年都可以過生日也即過壽。但是過壽有「大辦」和「小辦」之分,所謂「大辦」即是依循紅白事的規格,舉辦酒席、宴請四鄰,辦的規模大且相當隆重;而「小辦」則通常只是兒女及孫輩等至親聚在一起吃一頓,並不專門擺酒席宴客。

一般而言整歲過壽會大辦,比如60歲、70歲、80歲等,尤其是80歲生日在當地是大壽,通常是要大辦的,因為當地習俗認為老人到了80歲身體好,預示著家庭條件好,諸事順當。而其他生日則相對小辦,自家人熱鬧一下。當然大辦與否也取決於家庭條件,家庭條件好的,其子女可能在每個整歲都為老人大辦壽宴,而條件一般的則多選擇只過80歲大壽。

老人過壽作為子代回饋老人的一種方式,在傳統老人權威較高、孝道倫理髮達的地方一直是一項比較隆重的事情。伴隨著市場經濟與現代化的發展,尤其是在城市化壓力下,家庭發展目標和發展資源向下集聚,老人愈發處於被遺忘的角落,因此相關於老人的節日尤其是為老人過壽在許多農村是愈發不重視的。

像山西臨汾這類還比較重視老人生日的地方,老人過壽本身也發生了變化,最典型的表現是重功能而輕儀式。傳統時期的老人過壽與紅白事一樣有一套相對完備的儀式存在,通過儀式的舉行完成美好的期許抑或是消弭可能的災難,同時也強化老人的特殊地位,延續倫理規範。

但是當前老人過壽,儀式反而是最不重要的,因此不斷簡化,甚至沒有儀式,更多是親朋好友聚在一起圖個熱鬧和吉利,儀式的弱化暗含著更為注重當下的現世取向,也預示著老人地位的悄然變化。

老人過壽另一個明顯的變化是宴席地點,當前農村的酒席越來越傾向於去酒店辦酒而非在自家承辦。這一方面與家戶經濟水平提高有關,去酒店辦酒的成本整體要略高於在家自辦的成本,但是酒店一條龍服務更為方便省事,在經濟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去酒店辦是更簡便的方式。尤其是多數家戶子女常年在外務工,過年過節才回家,家中辦事要一切重頭置辦,麻煩且也不見得更節約。

另一方面與儀式的弱化有關,傳統時期的儀式是伴隨著諸多禁忌的,因此往往要在自家辦,不宜在別處辦。但是當前辦事沒有那麼多講究了,公共規則也不斷弱化了,去哪裡辦、怎麼個辦法往往都是主家自己說了算。

村民自家搭建的壽堂。圖片來源見水印

邏輯上,人情的功能性面向越強,越容易被市場化服務所替代,也越容易私人化而導致人情異化。事故中的老人壽宴也是在飯店承辦才發生的意外,當然並非不能在飯店辦,事故中的飯店是鄰村人開的,其與在家請一條龍服務性質差不多,只是換了場地並沒有打破人情的公共性,村裡親鄰都到了,但是與在自家承辦塑造的村莊內部公共氛圍仍是有差別的。

過壽在不斷變化,其所蘊含的孝悌倫理、生死觀念等具有本體性意涵的價值和意義屬性是越來越弱的,但是做壽卻不必然隨之消失,相反相較於傳統物質匱乏時期,現在的老人做壽反倒是更加隆重了,尤其是在酒席的檔次和規模上越來越高大上。

由此不禁要問:過壽的本真意義越來越弱的時候,為何還要如此大擺宴席做壽呢?媒體報導事故中的李大爺原本是不想辦宴席的,經不住子女、親朋的勸說才承辦的。李大爺的子女都在外務工,不想麻煩子女、給子女增添負擔。但是子女及親朋與李大爺想的不同,他們認為八十大壽應該好好慶祝一番。在此意義上,做壽往往不是老人的自主意願,而通常是子女的意願,子女比老人更想做壽。

從功能性層面出發,為老人做壽大致具有三個方面的功能,第一,對老人而言,做壽是晚輩回饋長輩的一種方式,是子女孝心的體現。一般來說,壽宴是子女為老人承辦的,子代承擔壽宴的所有花費。按照山西當地農村水平,自家人在村莊飯店小辦的花費在幾百元左右,而在村級飯店大辦則至少要花費1萬多元,如果是專門請戲班子則需要花費更大成本。

不僅如此,壽宴期間,子女及其他晚輩都會給老人送禮物或者是給點紅包,作為孝敬老人的表示。錢不多,幾百到幾千元不等,但是壽宴作為一個名目為子女孝敬老人提供一個合理又合法的理由。筆者在山東調研時,那裡的老人過壽子女也會多少表示一下,在老人生日敬敬孝。

北方農村在子代婚姻與城市化壓力下,能夠自理的老人一般都不會主動找子代要贍養費,而子代也少有主動意識定期回饋老人,過壽恰好彌補這一日常互動的空缺。同時做壽也具有一定的文化傳遞功能,把孝敬、回饋老人作為習俗延續下去。

第二,做壽作為熟人社會人情往來的互動機制,通過請客辦酒把整個社會關係網絡建構與凝聚起來,組成一個人情的互助體系與情感體系,立足人情的不斷虧欠、往來,確認、潤滑和維繫社會關係。

比如事故中的案例就是親戚和鄰居基本都到場了,對於親鄰而言,其不僅僅是為了祝賀老人高壽,也非單純為了圖熱鬧,其具有很強的人情往來功能,也即通過過壽送禮走人情、還人情,確認彼此關係的同時強化關係的社會建構。社會關係無論是先天的血緣關係還是後天的地緣關係,都需要通過人情等社會交往形式展開互動與強化。

第三,做壽尤其是大辦將事件公共化,子代就可以藉助人情的公共平臺進行社會性展演。在熟人社會中,人情不僅是社會關係交往、互動的平臺,也是面子競爭的舞臺。比如湖南某村調查發現,老人過壽時子女通常會給老人送禮物,村裡女性老人手上往往戴著好幾個金戒指,都是過壽時子女送的,這成為子代在村莊競爭的一個標的物。

山西農村同樣如此,與臨汾相鄰的臨猗縣土地資源豐富,人均3畝左右,而且當地以種植蘋果為主,農業剩餘較多,村莊社會分化不大,較高的農業剩餘維繫村莊完整的社會結構,人口外流較少,在低度分化的社會中社會競爭比較發達。

事故發生地所在鄉人均土地也在2-3畝,農業剩餘相對充裕,家戶之間在低度分化下產生較強的面子競爭,所以當地老人做壽不在乎酒席的檔次而在乎規模,講求人來排場大,所以大辦的壽宴往往在百人以上,條件稍好的還會請戲班子等,用當地人的話說「辦了,家裡兒女都有面子」。

因此,從功能上看,老人不主動大辦壽宴是因為其沒有很強的社會性表達訴求,而做壽對子女和親鄰具有更強的表達意義,子女通過為老人做壽表現自己孝心的同時,也實現了在村莊社會中的面子展演,而親鄰則通過禮尚往來還了人情的同時還能熱鬧一番。做壽尤其是大辦往往是辦給外人看的。

壽堂裡的西式大蛋糕。圖片來源見水印

在當前婚姻成本急劇上漲與城市化進程壓力下,家庭發展資源基於「恩往下流」的倫理觀念,被集聚到子代乃至孫輩身上,作為勞動能力日漸弱化的老年人不僅社會地位較低,在家庭中的地位也越來越趨於邊緣。

尤其是在老人壽命普遍延長的情況下,家庭結構的擴大化,四世往往難以同堂,導致老人尤其是高齡老人成為家庭的邊緣群體,老人不僅伴隨著當家權的轉移在村莊社會中成為依附於子代的存在,在家庭中也日益變成拖累乃至於被選擇性遺棄。從這個層面講,儘管做壽的功能具有很強的外向性,但是其作為回饋老人的一種表達方式仍是值得肯定的,這說明老人還有一定的社會地位,社會中的孝老儀式還在延續。

客觀上,除少數不能自理者外,國家基礎養老金的兜底與口糧、菜園地的種植,農村多數老人普遍可以實現自養,物質要求並不高,反而是精神需求面向更為凸顯。精神需求既包括充實的閒暇文化生活,也包括子女的陪伴。對老人而言,他們最渴望的還是子女的陪伴,而打工經濟與家庭發展壓力下卻通常難以實現。因此,老人疏解孤悶情緒更多需要依賴熟人社會,尤其是日常閒暇的交往互動。

老人尤其是中高齡老人,土地種植面積減少,閒暇時間增多,對閒暇生活的需求度很高。但是在村莊公共空間不斷萎縮、鄉村文化生活日益凋敝的背景下,精神文化生活成為老人最大的問題。地方政府乃至村級組織應該在此層面下功夫,比如通過老年人協會等方式將老人組織起來,為他們塑造社會交往的公共文化空間和社會環境,這對留守老人尤為重要。

原標題:《老人過壽,「辦了,家裡兒女都有面子」》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在農村,老人不願過壽?老人過壽有啥講究?這些禁忌聽說過嗎?
    導語:在農村,有老人不願過壽?老人過壽有啥講究?這些禁忌聽說過嗎?很多農村延續了幾千年以來的風俗和傳統,這些觀念慢慢形成了影響村民衣食住行的各種講究。比如,在蓋房子的時候,大門前方要視線通暢,不要有大的遮擋物,老輩人講究「門前有堵,前途未卜」說法。另外,農村過壽也有講究和禁忌,不是隨便什麼年齡都合適過。在農村,在上了年紀的老農民當中,相當一部分不願意過壽,尤其是大擺壽宴。
  • 風水先生提醒:不要隨便給老人過壽的原因,人過六十六兒女難逃一刀肉的說法 !
    每天都會有分享,都是免費訂閱,請您放心關注。                                                                                                                        註:本文轉載自網絡,不代表本平臺立場,僅供讀者參考,著作權屬歸原創者所有。
  • 老人過壽太興奮易導致死亡
    老人總是希望自己的兒女可以團聚一堂,而老人過壽正是全家歡聚的好機會。但近日英國《每日郵報》上的一則報導卻帶來一個不是很好的消息:英國和瑞士的科學家相繼發現,老人在生日當天死亡的風險遠遠大於一年中的其他日子。
  • 過壽新玩法!種草這款蛋糕奶奶說太喜歡了!自己送人也很有面子!
    前幾天朋友讓薇姐推薦幾款過壽蛋糕,因為家裡老人有八十多歲了,不知道選什麼樣的蛋糕合適,讓薇姐給一些專業建議,所以薇姐從下面一些款式中分享了兩款給他,沒想到今天就給薇姐反饋過來了,哈哈哈老母親非常喜歡,非常開心,其實薇姐聽到他那麼高興的聲音也跟著很高興,不光身邊的朋友,包括能和網上的萬千網友分享是薇姐的快樂源泉
  • 為80歲老人文明過壽,為這家人點讚
    「人生七十古來稀」,八十歲的老人更是家裡一寶。以往老人過大壽,免不了要辦場風光體面的生日宴席,還要搭臺請戲班唱大戲。而呂繼朝老人的八十歲壽宴卻辦得「很不一般」:不收錢,不隨禮,不搭拱門,不磕壽頭,只行抱拳禮,口誦祝壽詞,僅僅是簡單的在自家舉行了拜壽儀式,與親人們分享著這份難得的喜悅。
  • 山西飯店坍塌次日過壽老人泣不成聲:死的都是我的親人,還有五六個...
    山西飯店坍塌次日過壽老人泣不成聲:死的都是我的親人,還有五六個孩子2020年8月29日9時40分左右,山西臨汾襄汾縣陶寺鄉陳莊村聚仙飯店發生坍塌事故,被困57人。經緊張搜救,截至8月30日3時52分,被困人員全部救出,其中29人遇難,7人重傷,21人輕傷。
  • 百歲老人過壽,一百零二歲親姐姐登門祝壽,還送紅包,網友:羨慕
    不久前,一則關於老人過壽的新聞刷爆各門戶網站,好事者不由內心暗暗驚奇,不就是老人過壽嗎?至於引發媒體朋友關注嗎?帶著這樣的疑問,筆者對該事情的來龍去脈做了一個簡單的梳理。這個月十四日,家住江蘇如皋的馬元治老人在這一天過百歲生日,對於村裡人來說這樣的事情也是十分難遇,對於馬元治老人的兒孫晚輩來說,這可以說是家族的一件喜事了。在這一天在外謀生的親戚晚輩都早早在馬元治老人所住的老屋裡匯合,準備著給老人過一個隆重且富有意義的壽宴。在這些給馬元治老人賀壽的人群中,一位白髮蒼蒼,和馬元治老人長相神似的老太太十分引人注意。
  • 按照傳統多少歲該做壽,都有什麼講究?家有老人不妨一看
    現在我們的生活越來越好了,如果家裡沒有老人過生日,一般我們都會選擇找一個酒店,然後叫上家裡面的親戚朋友,我們一塊參加。一來,是給老人過生日,二來,我們也是親戚朋友一塊熱鬧熱鬧。那按照我國傳統,到了六十歲以後,其實這個過生日,就不叫做過生日了,應該叫做過壽。過壽,是從60歲開始,一個甲子等於60年,有了一甲子的人才能過壽,也叫做壽。那麼我們到底在家裡面給老人做壽的時候,應該注意些什麼呢?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這個話題。
  • 「死的都是我親人!」飯店坍塌,過壽老人下跪道歉
    李姐說,這名乘客有家人在災難中不幸遇難。李姐口中的災難發生在29日上午9時40分左右,聚仙飯店的宴會廳突然發生坍塌,原本兩個小時後這裡要舉行一場午宴,以慶祝安李村一位老人80大壽。之所以早上9點多就有不少人聚集於此,是因為當地有著「早面午席」的習俗,早上7點多,不少人都已經來到飯店,先陪過壽的老人吃上一碗「長壽麵」,到了中午再開始正席。
  • 飯店坍塌 過壽老人下跪道歉上熱搜!視頻太讓人心疼
    李姐口中的災難發生在29日上午9時40分左右,聚仙飯店的宴會廳突然發生坍塌,原本兩個小時後這裡要舉行一場午宴,以慶祝安李村一位老人80大壽。之所以早上9點多就有不少人聚集於此,是因為當地有著「早面午席」的習俗,早上7點多,不少人都已經來到飯店,先陪過壽的老人吃上一碗「長壽麵」,到了中午再開始正席。
  • 山西飯店坍塌,過壽老人下跪道歉,究竟誰的內心應該愧疚
    因為事件影響廣泛,廣大網友也紛紛關注這件事背後的發展,後來在飯店過壽的老人因為內心有所愧疚,下跪給大家道歉。本來老人過壽是一件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了,也不能怪過壽的老人,這件事的主要責任應該是建築物,至於建築物又有誰負責,這才是最關鍵的。當天在飯店李大爺正過80大壽,家人為他請來了戲班,事發時一共五六十人,且老人居多。
  • 「死的都是我親人!」飯店坍塌29人遇難,過壽老人下跪道歉上熱搜!
    李姐說,這名乘客有家人在災難中不幸遇難。李姐口中的災難發生在29日上午9時40分左右,聚仙飯店的宴會廳突然發生坍塌,原本兩個小時後這裡要舉行一場午宴,以慶祝安李村一位老人80大壽。之所以早上9點多就有不少人聚集於此,是因為當地有著「早面午席」的習俗,早上7點多,不少人都已經來到飯店,先陪過壽的老人吃上一碗「長壽麵」,到了中午再開始正席。
  • 過壽老人鄰居:老人傷心不太吃飯,也不怎麼說話
    據了解,坍塌的飯店位於陳莊村,事發時鄰村安李村的一位老人正在此舉辦80歲壽宴。過壽老人李先生的鄰居高女士告訴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8月29日早上,她跟老伴也去了事發飯店為老人祝壽,吃完臊子麵後,上午8點多,她便跟老伴回了家。沒過多久,高女士的孩子便接到朋友電話,說「飯店塌了。」
  • 老人過壽,盡孝心的傳統不能丟
    一個人最成功的並不是自己腰纏萬貫或者大權在握,而是能夠培養出一個對國家、對社會有用的孩子。如果子女教育不成功,無論自己現在有多麼大的貢獻,到頭來都會被子孫後代敗光。所謂富不過三代,就是警示人們注重孩子的家庭教育。
  • 老人過壽,盡孝心的傳統不能丟
    一個人最成功的並不是自己腰纏萬貫或者大權在握,而是能夠培養出一個對國家、對社會有用的孩子。如果子女教育不成功,無論自己現在有多麼大的貢獻,到頭來都會被子孫後代敗光。所謂富不過三代,就是警示人們注重孩子的家庭教育。家風家教很重要。
  • 農村給老人辦「喜喪」,為了讓老人有面子的走,要花多少錢呢?
    原創文章,嚴禁轉載也許有人會以為,生活在農村的風俗應該都是差不多的,可實際上並不是如此,因為各個地方的習慣不同,也就意味著風俗也是大不相同的。大家有沒有聽說過「喪葬」的習俗呢?對於喪葬的了解,其實就是一個儀式,然而這個儀式卻需要好幾個步驟,再加上每個步驟都需要一大筆消費。就喪葬的文化而言,從很久以前就流傳下來的,一把就是「請廚」、「弔孝」、「路祭」等等,這些所有都必須有花銷,那麼把所有的事情都做完,究竟需要花費多少呢?農村給老人辦「喜喪」,為了讓老人有面子的走,最後幾乎是賠錢。
  • 老婆,我媽過壽,你拿著300塊錢羊肉和4700塊錢散錢來是啥意思?
    要給看裝面子你給五千也太少了,這面子過不去啊,怎麼說呢,這個媳婦是有點不懂人情世故,錢給了還沒討好,買什麼羊肉,直接給5000好了,是個老實人,但做事不圓滑。大壽給個47,數字不好聽哦,不願意接受也是正常的。還有這虎的人,搭上爹媽還不嘮好,這男的還說應該的,女的父母就不是啊,要是我老公該這樣我罵不死他,此女傻有同意我說的舉手!你媽不要你就真不給嗎?
  • 在農村,按傳統老人多少歲做壽合適?老人做壽有什麼講究?
    但是農村的老人對於過生日是很避諱的,多數老人都不願意過生日的。有些就算是子女強烈要求給老人過生日,但是他們總是會拒絕,並且都會說等幾年再過生日。那麼在農村,按傳統老人多少歲做壽合適?為何很多老人不願做壽?這裡我們有必要先解釋一下,做壽和過生日是有區別的。不知道在其他的地方是如何的,在我們當地只有50歲以上的老人才稱之為過壽,而50歲以下的人,只能是算過生日。
  • 老人做壽講究忌諱多,多少歲該做壽?作小輩的別太隨意
    現階段啊,隨著大家生活水平的提高,在家裡老人過生日的時候,很多子女都會選擇大辦,叫上親戚朋友一起參加,給老人圖個熱鬧。按照我們傳統的規定,到了60歲,過生日就不能說是過生日了,而是過壽。過壽是從六十歲開始,一甲子=60年,有了1甲子的人才能過壽,也叫做做壽。那麼在給家裡老人做壽的時候,應該注意什麼呢?01 逢十的整壽備受重視首先第一個,按照傳統,逢十的整壽備受重視。而且,逢十的壽辰可以稱作大壽。
  • 民間故事:丈母娘70了,咋不能過壽?媳婦:過一個,送走一個
    過壽,一般指老人過60後的生日。大部分取整數,如60歲70歲八十歲等,子女宴請親朋好友為老人祝壽。但也有些地方是提前一年,如正月或臘月,59過60大壽,79過80大壽,地方習俗不同而已。當然過壽也不是隨便辦的,如果子女不懂禮數規矩,不僅不能讓老人高興,甚至還能添堵。特別是近幾年,猛然間發現農村裡幾乎沒人會過壽,難道老傳統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