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自己的事都要自己做?不,6歲之前,這件事還是交給家長吧!

2020-12-23 智慧早教經

今天,在朋友圈看到一位寶媽曬她家孩子的照片,同時配上文字:紀念兩歲半的寶寶今天第一次刷牙!這條朋友圈下不少人點讚,還有人評論:自己的事自己做,寶寶真棒!

作為一位寶媽,我能體會到這位朋友為孩子的進步和獨立而驕傲的心情,寶寶自己的事自己做也確實是一件好事,但是,在寶寶刷牙這件事上,她做得卻不是那么正確,這是因為:

1、寶寶六七歲之前自己刷牙的效果很有限

我們先來看看一些家長關於孩子刷牙這件事的留言:

夕陽西下漫步:我家6歲,牙刷在嘴裡刷3下,完了!

平常心HH230579507:我家娃不監督,有時候喝口水咕嚕一下就說刷完了(牙刷上都沒有牙膏)[捂臉]

藍色的海40:女兒7歲,不監督下10秒鐘刷完。

從這些留言中可以看出,不少孩子對刷牙這件事都是應付了事,做做樣子,這種刷牙方式的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而且,刷牙說起來也是一件有技術含量的事,不說三四歲的孩子,我去年在去看牙醫的時候和醫生聊天,發現很多成年人也不知道正確的刷牙方法,「巴氏刷牙法」更是聽都沒聽說過。

所以,對於六七歲之前的孩子,家長不要讓孩子獨立完成,而是應該一直幫助和監督孩子刷牙,直到孩子完全掌握正確的刷牙方法和力度,並形成固定的習慣為止。

2、如何幫助和監督孩子刷牙?

寶寶從長出第一顆牙齒開始,家長就應該重視孩子刷牙這件事了。

2歲之前(或者乳牙完全長出之前)可以用紗布或者指套牙刷幫助寶寶清除牙齒上的食物殘留和菌斑。

2-4歲之間,家長可以給寶寶示範正確的刷牙方法,讓寶寶模仿直到學會為止,但是這個階段的寶寶往往刷牙效果還是不好,家長可以在寶寶自己刷完牙(也可能是玩牙膏、吐牙膏泡泡)後再親自幫他將牙齒刷乾淨。

等寶寶再大一些,能夠獨立完成正確的刷牙動作了,那麼家長在寶寶刷完牙之後,要幫助其檢查牙齒有沒有刷乾淨,如果仍然有食物殘渣,應該要求孩子再仔細地刷乾淨或者親自幫孩子刷乾淨。

一起來學學「巴氏刷牙法」

保護牙齒真的不是一件小事,很多人只有在牙疼之後才想起去醫院,這時候齲齒往往已經發展到神經了,只能進行根管治療,或者乾脆拔牙戴假牙,我想,假牙再好,也還是不如自己的原裝牙齒更好吧!

保護牙齒從小做起,為了寶寶有一口好牙,家長最好堅持幫助和監督孩子刷牙,直到孩子掌握正確的刷牙方法並能自覺堅持為止!

你是如何對待自家孩子刷牙這件事的呢?歡迎留言!

相關焦點

  • 寶寶新上幼兒園天天哭鬧,家長別慌,自己先做好這3件事
    寶寶新上幼兒園天天哭鬧,家長別慌,自己先做好這3件事這個星期家裡的小霸主正式開始上學了,家長們是不是又欣喜,但同時又透著一絲擔憂呢?經過了近兩個月悠哉的假期,一下投入到規律的氛圍裡難免會有些不適應。這個有點類似於我們的周一魔咒一樣,大人經歷了兩天的懶怠,周一都不想上班更何況才幾歲的孩子。不過大人畢竟有成熟的思想,知道什麼時候該幹什麼事,有些事就算再想做,時機不對也是不可以做的。所以大人拍拍臉還是可以笑容滿面的繼續上班,但小孩就不行了。
  • 其實寶寶不小了,這些事家長放手讓寶寶自己做,才能讓孩子更獨立
    當寶寶到兩三歲的階段時,自我意識開始不斷發展,自理能力也開始逐漸變強,寶寶開始希望什麼事情都自己做,從而取得成就感,當這個時期如果家長給了寶寶一定的空間時,也會讓寶寶的獨立自主能力得到培養。所以在寶寶兩歲左右的階段,當寶寶表現出什麼事情都想自己做的時候,家長在保證寶寶安全的前提下,就讓寶寶自己動手吧。
  • 寶寶3歲之前,家長要「狠心」做好這3件事,孩子將來更有本事
    對於每一個家長來說,孩子都是上天送給自己最好的禮物,而家長對於這些孩子也都是充滿了無限的期望,都希望孩子能夠「成龍」、「成鳳」,對此也是不斷努力著,但是由於絕大多數家長,都是第一次當爸爸媽媽,因此並沒有養育孩子的經驗,這導致很多幾張都會錯過培養孩子的最佳時期。
  • 成長中的「十字路口」,這5件事讓孩子自己決定,家長不要插手
    這5件事讓孩子自己決定,家長不要插手①暱稱寶寶的名字從出生開始,父母就已經做好了安排,孩子的名字往往都是寄託了父母們美好的心願。雖然孩子們出生時把起名的權利交給了父母,不過對於自己的暱稱,孩子們還是有發言權的,家長們給孩子兒時起的暱稱有的很可愛
  • 寶寶上幼兒園之前,媽媽得先教會寶寶這三件事
    通常,寶寶到了三歲,媽媽們都會送寶寶去幼兒園,這不僅僅是因為媽媽要出去工作,要忙別的事情,更多的是寶寶已經長大了,需要開始接觸社會,融入到集體的生活,這對孩子的健康成長來說,是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相信很多媽媽們都會擔心,寶寶上幼兒園之後,會吃不飽,穿不暖,會不會想媽媽,會不會哭,甚至會不會被別的小朋友欺負等等問題,其實這些問題,只要媽媽們做好了 以下幾點,提前教會寶寶這三件事,很大程度上,寶寶會順利的適應幼兒園生活,而且會過得很快樂。
  • 把寶寶洗澡這件事交給嬰兒遊泳館,家長省心孩子開心
    似乎一到冬天,孩子遭殃的時候就到來了,身上各種小狀況不斷,不是感冒就是發燒,或者咳嗽,或是積食,想要在家裡給寶寶洗澡也成了難事,擔心一不小心孩子就感冒。對此也有不少家長表示,冬天把孩子洗澡這件事交給嬰兒遊泳館之後,自己省心不少,而且孩子也更加開心,喜歡洗澡,更熱愛遊泳和運動。
  • 懷著二胎,照顧大寶的這幾件事千萬不要自己做,尤其第二件!
    要說懷孕的媽媽辛苦,那懷二胎寶寶還要照顧大寶的媽媽們更辛苦。此時的孕媽媽已經不再像第一次懷孕時那麼嬌慣,洗衣、做飯、做家務、上班……樣樣都沒落下,除此之外還要照顧大寶的生活起居。雖說在身體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多活動、多運動對順產有幫助,但是懷著二胎寶寶時,照顧大寶的這幾件事,千萬不要自己做。
  • 李玫瑾:孩子青春期太重要,這8件事家長一定要做!別讓自己追悔
    快來看看以下的摘錄與整理吧,聽李玫瑾教授都談到了什麼。告訴孩子,你現在長大了,有一些事要自己做,需要幫助時你就說話,你如果不說的話,我不管,你要自己管自己。而家長則要暗中盯著孩子的一舉一動,只是表面上開始放手。第二,把孩子當作自己的同事一樣尊重對待。有的女孩子也是這樣。有一個單親媽媽看女孩子日記,結果孩子離家出走,媽媽很著急。
  • 李玫瑾:孩子青春期太重要,這8件事家長一定要做(別讓自己追悔莫及)
    快來看看為您進行的摘錄與整理吧,聽李玫瑾教授都談到了什麼。 為什麼孩子到了青春期家長一定要注意 如果把人的心理年齡進行階段劃分的話,18歲之內,心理年齡可以劃分為很多個時期。時期越多意味著變化越多,也就意味著可塑性越強。那麼,18歲內,哪個階段變化最多呢?
  • 耽誤0-3歲寶寶智力發育的6件事,說不定你正在做
    無視寶寶   就像之前爭論激烈的「孩子哭了是抱還是不抱」這個問題,其實在寶寶1歲前,他的哭鬧只是為了表明自己的需求,這時候及時給寶寶解決問題,就能獲得寶寶足夠的信賴,也就能給寶寶提供安全感。
  • 3歲前,別逼孩子做這6件事
    圖片來源:站酷網所以在孩子3歲前,這6件事千萬別逼孩子做。家長覺得很丟人,用了很多辦法想要逼孩子分享玩具,但都不奏效。其實,這樣的情況對三歲的孩子來說,再正常不過了。但對於3歲內的小寶寶來說,千萬不要強迫TA分享和謙讓,因為這樣可能讓孩子變得更自私、更懦弱、更不自信。在孩子3歲前,我們要做的是:媽媽應該尊重寶寶自我意識發展特定時期的這個表現,承認一些東西的確是寶寶的,讓他感到安全。
  • 丁克這件事,女性一定要想清楚,否則最終受傷、吃虧的還是自己
    其實要不要孩子,都是夫妻兩人的自由選擇,只要兩個人溝通好,意見一致就可以。但是這裡,我必須要多說一句:對於女性而言,生育是有年齡限制的,做丁克不要孩子這件事兒,一定要想清楚。因為,很多時候,一旦決定了,錯過了生育年齡,你後悔都來不及了。
  • 把陽臺交給孩子做這件事,髒兮兮、亂糟糟也沒關係
    許多家長感嘆「暑假第一愁」莫過於孩子玩手機停不下來,那該如何和手機搶孩子?專家支招兩條妙招:一是多做運動,二是多做家務。看似簡單的家務勞動,不僅能讓孩子離開屏幕,體會家庭生活,更能增強孩子的自主能力、自信和責任感。哈佛大學一項長達20年的研究表明:愛做家務的孩子跟不愛做家務的相比,就業率為15:1,收入比後者高20%,而且婚姻更幸福。
  • 帶寶寶遊泳之前先注意幾點,很多悲劇發生都是因為這件事
    那麼說起遊泳,勤思好學的家長們問題就來了:科大大,寶寶多大可以遊泳啊?聽說水溫、時長還有要求?在家遊泳有什麼要注意的嗎?別急,科大大這就來一一解答!帶娃遊泳前,搞清4件事!我們都知道,遊泳好處一籮筐,不僅能增強心肺功能,助於鍛鍊協調能力,還可以增進親子間感情。(陳赫教女兒遊泳)但在帶娃遊泳前,家長要搞清4件事: 寶寶多大可以遊泳?理論上,寶寶一出生就可以開始遊泳。
  • 秋季開學滿3歲的孩子,自己還不會做這四件事,建議家長延遲入園
    導讀:秋季開學滿3歲的孩子,自己還不會做這四件事,建議家長延遲入園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秋季開學滿3歲的孩子,自己還不會做這四件事,建議家長延遲入園!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這件事一定要上幼兒園之前就做,等到後悔就晚了
    送孩子上幼兒園之前,也許我們會收到各式各樣的溫馨提示:「一定要讓孩子自己學會穿衣服,去幼兒園之後老師都讓自己穿」「一定要讓他自己大小便」「可千萬別再餵飯了,都得自己吃」......諸如此類的生活習慣,就算上幼兒園之前還沒學會,短時間內想要學會也並不是一件難事。
  • 寶寶一轉眼就長大,這幾件事要趁早做
    陪伴是給寶寶最好的禮物,寶寶一轉眼就長大,這幾件事要趁早做。陪寶寶做被動操和寶寶做嬰兒撫觸操,在寶寶洗完澡之後擦乾身上的水分,然後在自己的手心倒一點撫觸油搓熱之後就可以給寶寶做撫觸啦。做操時可以輕柔的喊口令增加與寶寶的互動,寶寶撫觸操,能夠促進寶寶的動作發展,還有助於神經系統的發育。
  • 如何幫寶寶刷牙?大多數家長沒做好這件事
    最近有家長反應這樣一件事,寶寶4歲多,嘴裡的牙齒全爛了,黑乎乎的,明明3歲起就教會寶寶刷牙了,為什麼牙齒會長成這樣呢? 大部分家長認為,3歲是寶寶開始刷牙的時間,只要3歲後幫助寶寶做好口腔清潔,就能避免壞牙、爛牙。
  • 帶孩子看病,這6件事家長一定要知道
    但隔了一段時間,女兒還是堅持自己真的可以看到死去的人,甚至還能指出這個「人」出現的具體位置,描繪出這個「人」正在做什麼。這可嚇壞了王女士,家裡人一致認為孩子是「中邪」了,於是花了近40萬的大價錢請來了「神婆術士」施法。
  • 李玫瑾:3-6歲是孩子性格培養關鍵期,這5件事家長要「使勁管」
    ,李玫瑾教授就曾說:3-6歲是孩子性格培養的關鍵時期,家長千萬不能放縱,當小朋友做了這5件事情時,一定要使勁管。,小朋友2歲之前特別好帶,但過了2歲之後,不管家長怎麼說,小孩都不願意聽。如果家長沒有及時去糾正的話,那麼他們以後就會變成一個謊話連篇的人,這是特別惡劣的事。因此在6歲之前,家長一定要根據小孩的說謊原因來進行糾正,千萬不能容忍下去,只有儘早糾正,小孩才可以改掉這種壞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