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我來說下,在我內心裡,百度一直是最好用的搜尋引擎,為啥這麼說呢?下面來展開說說。
一、市面上的主流搜尋引擎
先說谷歌搜索,相信這個大家都知道,身為搜尋引擎行業一哥,相信沒人會忽略它。谷歌成立於成立於1998年9月4日,由拉裡·佩奇和謝爾蓋·布林共同創建,被公認為全球最大的搜尋引擎公司。業務包括網際網路搜索、雲計算、廣告技術等,同時開發並提供大量基於網際網路的產品與服務,其主要利潤來自於AdWords等廣告服務。當然谷歌的安卓系統也是聞名全球,國內的華為、小米,OP和VIVO、魅族都是基於安卓系統做的底層優化。
再說回國內,國內搜尋引擎最知名的是百度、360、搜狗、神馬,現在華為、阿里還有字節跳動也都出了自己的搜尋引擎,但國內搜尋引擎一哥仍是百度。所以重點說下百度,百度於2000年1月1日創立於中關村,百度創始人擁有「超鏈分析」技術專利,也使中國成為美國、俄羅斯、和韓國之外,全球僅有的4個擁有搜尋引擎核心技術的國家之一。
二、說下搜尋引擎個人使用體驗
首先說明下,每個人受教育程序以及所接觸到的領域不同,所以在搜尋引擎上的使用體驗也會有不同看法。我就個人在搜尋引擎上的使用體驗來大概分析下,對搜尋引擎的個人使用體驗。
因工作原因,我接觸百度時間大概有近10年左右,從一開始對搜尋引擎的摸索到使用到深入學習,也讓自己不斷對搜尋引擎有了不同的看法。一開始用百度,只是在上面找自己所需要的內容,比如對一些問題不懂會去百度找答案;還有一些生活上的事情,如百度地圖去搜索一些自己從沒去過的地名;用百度視頻(現在叫好看視頻還有分出去的愛奇藝等)看自己想看的電視電影等。到後面會用百度知道問答來創建自己想要知道的問題,或者回答別人想知道的內容。去百度貼吧上跟各個吧友進行互動,有各個城市的吧友還有各個喜好領域的吧友。
在百度上,想知道的和不想知道的內容應有盡有,在一開始它基本滿足了我所有想知道的一切。比兒時看的「十萬個為什麼」圖書要豐富十倍,百倍甚至千倍,用百度也極大化地豐富了個人眼見和學識,也讓自己得到了更好的成長。
也因為工作關係,接觸了360、搜狗、神馬搜尋引擎,說句實話,這些搜尋引擎的內容要麼沒有百度豐富,要麼直接就是引申了百度的內容,在用戶體驗這塊確實差了百度不少。另外華為以及其它搜尋引擎沒怎麼接觸,1是因為已經用習慣了百度,不想再花時間和學習成本去適應其它搜尋引擎;2是國內搜尋引擎在百度這個搜尋引擎大山上,想達到甚至超越它的高度個人覺得挺難,很多人推崇說新搜尋引擎沒有廣告,搜索結果很」乾淨」,我只想說任何一款產品都是先獲取用戶為第一準則,當用戶量多了,維護成本增加了,你再看看它會不會把盈利作為第一要務事。
三、最後來說下關於百度的一些事
在一些地方,能或多或少地看到有人在抨擊百度,尤其是以莆田醫院、「 魏則西事件」來舉例。都說是百度全責,其實我覺得,在這個時候要學會換位思考下,作為一個平臺,最多只能監控到廣告主提供的資質信息,而廣告主的一些具體行為除了他(她)自己外,沒有誰能第一時間制止。並且對於選擇平臺廣告這塊,作為當事人肯定要有一定的辨識能力,不能看到什麼說好就第一時間選擇了,自己一點思考或者辨識能力都沒有。現在廣告平臺這麼多,如果一點辨別能力都沒有,那就只能自己先交「學費」了。古語說得好,盡信書不如無書。百度給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帶來的便利還少嗎?我們有多少人沒用過百度搜索、百度知道、百度貼吧、百度地圖、百度輸入法、愛奇藝這些呢?百度的AI在中國來說是首屈一指,以後肯定也會接觸到的。所以,只希望我們不要去做一個,喝了奶還罵娘的人!
最後在強調下,不是因為我自己喜歡百度而去為它辯護,而是確實是因為它是一個好事物才會為它說幾句,人無完人,任何事物也都沒有完美的一面,百度也是,大家可以多用辯證的心和眼光去看待,對人對已對物就都會有另外一番不同的見解。
好了,我就說這麼多,如果大家有不同想法或意見,歡迎關注本人或者留言討論,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