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功論書絕句百首》:26 張猛龍碑北碑冠冕

2020-12-15 一人筆記

我是一人。啟功先生的《啟功論書絕句百首》,是我們當代非常優秀的書論。

此書不但有絕句百首,更是有啟功先生的自注。

本文是《啟功論書絕句百首》第二十六首,啟老在自注中點了題。此首主要說:張猛龍碑北碑冠冕。

注意:第二十六到三十一首,都是說的《張猛龍碑》。

【詩文】

二六、張猛龍碑北碑冠冕

清頌碑流異代芳,真書天骨最開張。

小人何處通溫清,一字千金淚數行。

詩文一人注釋:啟老說張猛龍碑是北碑碑刻第一,其實不只是啟功覺得,很多人也是這麼認為的。啟老還因為張猛龍碑想到自己的家人。

小人何處通溫清,一字千金淚數行。這一句思念已故雙親。

【啟功自注】

張猛龍碑,「冬溫夏清」字未泐者,傳為明拓。

真書至六朝,體勢始定。羲獻之後,南如貝義淵,北如朱義章、王遠,偶於石刻見其姓名。其他巨匠,湮沒無聞者,不知凡幾,蓋當時風尚,例不書名也。張猛龍碑在北朝諸碑中,允為冠冕。龍門諸記,豪氣有餘,而未免於粗獷逼人;芒山諸志,精美不乏,而未免於千篇一律。惟此碑骨格權奇,富於變化,今之形,古之韻,備於其間,非他刻所能比擬。

【一人簡說】

張猛龍碑:《張猛龍碑》全稱《魯郡太守張府君清頌碑》。北魏正光三年(522)正月立,無書寫者姓名,碑陽二十四行,行四十六字。碑陰刻立碑官吏名計十列。額正書「魏魯郡太守張府君清頌之碑」三行十二字。古人評價其書「已開歐虞之門戶」,向被世人譽為「魏碑第一」。

此篇,啟老回憶的是明拓《張猛龍碑》,下圖為故宮博物院所藏的明拓本。

《張猛龍碑》,北魏刻,明拓,剪裱裝冊,共36頁,每頁縱26.6cm,橫14.1cm。

此碑傳無宋拓本,所見最舊為明拓本。

冬溫夏清:溫清(清讀音同慶):冬溫夏清的簡稱,冬天使父母溫暖,夏天使父母涼爽。指子女孝順。清,同「凊」,寒涼。後一部分啟老自注中提到「寫清讀靖」。

羲獻:王羲之和王獻之父子倆。

貝義淵:南朝梁書法家,始興忠武王蕭憺碑》和《安成康王蕭秀碑》為他所書。

朱義章:北魏書法家,著名的「龍門二十品」之一《始平公造像》就是他所書。

王遠:北魏書法家,著名摩崖石刻《石門銘》為王遠所書。

芒山諸志:洛陽之北北邙山出土的北魏的許多墓誌。

【啟功自注】

「溫清」「清」字,碑書作「清」,與智永千字同,知南北朝時尚不作「凊」,只是寫「清」讀「靖」耳。經書傳寫,偶有異文,後儒墨守,竟同鐵案焉。

功獲此碑舊拓本,「溫清」未泐。小子早失嚴怙,近遘慈艱,碑文不泐,若助風木之長號也。

【一人簡說】

這一部分啟老思念起家人。小子早失嚴怙,近遘慈艱,碑文不泐,若助風木之長號也。這一句淡淡的憂傷。

與智永千字同:《千字文》有一句「夙興溫清」,智永的版本寫的是清。但有些版本是「清」,有些版本是「凊」。

冬溫夏清:指得子女孝順,上圖張猛龍碑中的「冬溫夏清」。

【一人有感】

不光是啟老,很多學習書法的人,都會抄寫古詩詞、古文。

對父母的感情是人人都會有的,可能深一些,可能淡一些。

學習書法,常常有人說「字外功」。漢字是中華文化的一個載體,書法的目的是把漢字寫好。中華文化裡面很多東西,都值得我們學習。

學習書法過程中,肯定會寫到古今優美的詩詞和文章。美好的文字,一般都是為了追求美好的品德。

學習書法,拋掉一些雜念,更多的吸收一些傳統文化中美好的東西。

以我僅有的知識,儘可能地客觀求真。

能力有限,也有一定的取捨。如有補充,歡迎大家一起討論,一起進步。

我是一人,喜歡書畫和藝術相關,關注我

相關焦點

  • 《啟功論書絕句百首》:4 蘭亭集序神龍與定武
    啟功先生的《啟功論書絕句百首》,是我們當代非常優秀的書論。此書不但有絕句百首,更是有啟功先生的自注。本文是《啟功論書絕句百首》第四首,啟老沒有起標題,此首主要說,蘭亭集序神龍與定武。【啟功自注】王羲之等若干人在會稽山陰蘭亭水邊修禊賦詩事,早有文獻記載,蘭亭序帖,乃當日諸人賦詩卷前之序。流傳至唐太宗時,命拓書人分別鉤摹,成為副本。摹手有工有拙,且有直接鉤摹或間接鉤摹之不同,因而藝術效果往往懸殊。今日故宮博物院所藏有神龍半印之本,清代題為馮承素摹本,筆法轉折,最見神採。
  • 《啟功論書絕句百首》:9 虞世南汝南公主墓誌宋摹本
    啟功先生的《啟功論書絕句百首》,是我們當代非常優秀的書論。此書不但有絕句百首,更是有啟功先生的自注。本文是《啟功論書絕句百首》第九首,啟老沒有起標題,此首主要說,虞世南汝南公主墓誌。【啟功自注】虞書以廟堂碑為最煊赫,原石久亡,所見以陝本為多。然摹手於虞書,知其當然,不知其所以然,與唐石殘本相較,其失真立見。城武摹刻本,不知出誰手,以校唐石,實為近似,惜其石面捶磨過甚,間架僅存,而筆划過細,形同枯骨矣。唐石本廟堂碑,影印流傳甚廣,惜是原石與重刻拼配之本。
  • 《啟功論書絕句百首》:19 翁方綱、劉墉、鐵保
    啟功先生的《啟功論書絕句百首》,是我們當代非常優秀的書論。此書不但有絕句百首,更是有啟功先生的自注。本文是《啟功論書絕句百首》第十八首,啟老在自注中點了題。此首主要說:翁方綱、劉墉、鐵保。那麼加上成親王,啟功先生宗親的時候呢?啟老沒有說成親王,也說明啟老明白他和成親王有許多要單獨說,認為成親王比他們三人更優。【啟功自注】翁方綱,劉墉,鐵保。有清書家,有「成劉翁鐵」之目。成王爵高,學問又足以濟之。
  • 《啟功論書絕句百首》:50《杜家立成雜書要略》日本天平皇后書
    啟功先生的《啟功論書絕句百首》,是我們當代非常優秀的書論。此書不但有絕句百首,更是有啟功先生的自注。本文是《啟功論書絕句百首》第五十首,啟老在自注中點了題。此首主要說:《杜家立成雜書要略》日本天平皇后書。
  • 硬筆書法|80歲啟功小楷《論書絕句100首》,硬筆書法範本
    啟功先生一生清雅芳菲,為中國國學權立了一代文化大師的模範。有人說「啟功兩百年內無大師」,也許只有理解啟功的國學修為的人,理解他的畫,他的詩、他的雕刻、他的書法的人才知道。啟功的偉大,他的國學四藝只是一種標本,而最偉大的地方在於他的人格,在於他那種為人事先的胸懷。啟功先生將數學的方法引入書法研究,才有了今天亦諧亦莊的啟功體。啟功體代表的是一個中國文化時代的特徵:追求效率、追求創新、追求美觀、追求人格獨立。
  • 書法大家啟功,26幅行書真跡《七言聯》欣賞,可做春聯的好書法
    啟功和他老師溥心癖都是柳打的弟子,中宮緊湊筆畫瘦硬,柳的痕跡很濃,他成為書協主席也是八九十年代柳體大熱的重要原因。啟功「論書絕句百首」說「先摹趙董後歐陽,晚愛誠懸竟體芳。偶作擘窠釘壁看,旁人多說似成王。」我覺得啟功先生在書道的最大貢獻,是驅除了神聖化妖魔化書法的種種論調,還書法以本來的面貌。
  • 啟功500個常用字楷書字帖欣賞,雋秀清雅自然疏朗,學啟體必藏
    啟功「論書絕句百首」說「先摹趙董後歐陽,晚愛誠懸竟體芳。偶作擘窠釘壁看,旁人多說似成王。」啟功先生的書論的貢獻大過他的書法,書法說到底是審美的藝術,審美又不能只是專業人士自娛自樂,對於大眾來說,啟功的書法是一流的書法。啟功先生對近百年來的書法史,乃至整個書法史的一個極大貢獻,其實不是他的字如何,而是他能破除迷信。
  • 絕句吟成一甲子 斯文朗鑑百年心 | 周退密論書絕句60首
    間偶涉論書,亦必如量次答,雖強韻弗辭。郵筒往復,興會淋漓,方浹月,已各得60首。往者先生有《論書絕句》數十首,餘亦有《墨池小譜》之作,蓋仿安吳包氏論書之例,以論碑帖而自為之箋者,實亦《論書絕句》也,惜已毀於浩劫之中,不復省記。今所論述,乃一時遣興之辭,時代人物,略無次序;識見塵下,或傷偏激。
  • 啟功談書法:如何將楷書寫活?方法就是兩個字!
    比如當今大名鼎鼎的「X楷」,雖然法度森嚴,一筆一划都像模子裡刻出來的一樣,啟功先生曾戲稱其「如同印刷」,但這種字缺陷是不活,像美術字,也被網友稱為「殭屍字」。如何才能把楷書寫活,啟功先生說,那就必須要做到兩個字——顧盼!
  • 書法答疑:啟功說的「透過刀鋒看筆鋒」「師筆不師刀」如何理解?
    【麓風軒】書法公益課堂,寫字經驗分享——「透過刀鋒看筆鋒」、「半生師筆不師刀」,是啟功先生《論書絕句》裡面的兩句詩,這裡的「師筆」、「師刀」是什麼意思呢?啟功先生對這個問題說得很清楚。以前沒有攝影、影印,碑上、帖上的字都是刻在石頭上,後代拓出來的。刻石的時候,一個筆畫,至少要上下左右四下而刻成,這是「刀法」,讓人看了覺得筆畫是方塊似的。實際上用毛筆寫的話只是一筆而成,這是筆法。
  • 他被認為是古今律詩第一,卻有絕句入選了唐詩三百首
    《唐詩三百首》由清代孫洙也就是蘅塘退士所編輯,完成於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唐詩三百首首》務實編制,篇幅適中,通俗易懂,所以成為了至今唐詩最流行的版本,是清代之後孩童學詩最成功的啟蒙教材,人們常說的「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講的就是《唐詩三百首》。
  • 研究|北碑筆法方筆為主,側管轉指而不偏鋒,筆筆送到,以方代圓
    清代中後期以來,碑學興盛,篆隸復興,可是草書卻衰弱。康有為《廣藝舟雙輯》說:「近世北碑盛行,帖學漸廢草法則既滅絕。」(1)康氏已經覺察到碑學的興盛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了草書大衰。劉鹹炘(1896-1932)也意識到碑學大興與草書衰弱的關係,他在《弄翰餘沈》中說:「至今日,人談魏齊,家言篆分,而行草又衰矣!」
  • 啟功到底有沒有弟子?
    前者從北京師範大學中文系研究生畢業後留系工作,跟隨啟功20多年,並先後為啟功的《論書絕句》和《啟功韻語集》作注。後者是照料啟功生活的內侄,與啟功朝夕相處。《啟功口述歷史》由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於2004年出版,趙仁珪為該書寫的後記提及,啟功口述是在他91歲高齡時,那應該是2003年,啟功與2005年6月30日逝世,享年93歲。
  • 啟功、沈鵬各有妙法更靠譜!
    集王羲之書法《興福寺碑》到了唐代及宋代,書家之得筆法和提高,則主要是得益於:自然生發,觸類旁通,天地造化,人生頓悟等等,所謂「外師造化,中得心源。還是在唐代,褚遂良《論書》稱:「用筆當如錐畫沙。」相傳褚遂良曾將此法傳於陸彥遠。《述張長史筆法十二意》載:「(陸彥遠)思而不悟,後於江島,遇見沙平地靜,令人意悅欲書。乃偶以利鋒畫而書之,其勁險之狀,明利媚好。自茲乃悟用筆如錐畫沙,使其藏鋒,畫乃沉著。」
  • 啟功:寫的是刀法不是筆法!
    又有人任筆為書,自謂不求形似,此無異瘦乙冒稱肥甲。人識其詐,則曰不在形似,你但認我為甲可也。見者如仍不不認,則曰你不懂。千翻百刻之《黃庭經》,最開詐人之路。碑版法帖,俱出刊刻。即使絕精之刻技,碑如《溫泉銘》,帖如《大觀帖》,幾如白粉寫黑字,殆無餘憾矣。而筆之乾濕濃淡,仍不可見。學書如不知刀毫之別,夜半深池,其途可念也。
  • 《唐詩三百首》中最著名的八首絕句,你最欣賞哪個
    清代蘅塘退士等,在數以萬計的唐詩中選取了三百餘首經典作品,編入《唐詩三百首》。下面,我們來欣賞一下書中最著名的八首絕句。1、《靜夜思》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這首詩可以稱得上古詩啟蒙必背之作,有多少人會背的第一首唐詩就是這首呢?這首小詩,既沒有奇特的想像,更沒有華美的辭藻;它只是用敘述的語氣,寫遠客思鄉之情,然而它卻意味深長,耐人尋味,千百年來,如此廣泛地吸引著讀者。
  • 青少年行書《廖蘊玉著並書.論書七絕句一百首》
    遍習篆、隸、楷、行、草書,旁採金文、甲骨、北碑之精華。書法自成體。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在中山大學古文室任教。行書範本《廖蘊玉著並書.論書七絕句一百首》,由廣西美術出版社。 廖蘊玉的這一百首詩從執筆到坐勢,從結字到碑帖的風格到不同書家的特色都作了詳盡的描述,把這一百首詩讀懂,書法也就懂了。規矩之內談技巧和功力,規矩之外談文化底蘊和修養。
  • 視頻:啟功現身說法,教你怎麼寫好字,怎樣做到中宮收緊
    啟功老先生說的黃金分割律,在他的《論書絕句》第九十九首中,也提到:用筆何如結字難,縱橫聚散最相關。
  • 一次說清楚 碑和帖
    清代中期以後,金石學大發展,新發現的漢、晉、南北朝石刻極多,其中確有「神品」、「妙跡」,書法界厭棄「帖學」,崇尚「碑學」(帖學碑學的名稱是後起的),成為一時風氣。著名書家鄧石如便是得力於碑的,被推為清代第一。北碑南帖的說法,創自阮元(嘉慶、道光時人)。阮元著《南北書派論》、《北碑南帖論》兩文,轟動一時。他認為正書行草可分為南北兩派,南派由鍾繇、衛瓘傳給王羲之、王獻之……智永、虞世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