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功論書絕句百首》:9 虞世南汝南公主墓誌宋摹本

2020-12-23 一人筆記

我是一人。啟功先生的《啟功論書絕句百首》,是我們當代非常優秀的書論。

此書不但有絕句百首,更是有啟功先生的自注。

本文是《啟功論書絕句百首》第九首,啟老沒有起標題,此首主要說,虞世南汝南公主墓誌。

【詩文】

九、虞世南汝南公主墓誌

宋元向拓汝南志,棗石翻身孔廟堂。

曾向蒙莊聞讜論,古人已與不傳亡。

詩文一人注釋:啟老在這首感嘆古人書法原跡難以留存,古人的書法技藝難以傳承。正如莊子所言,古人的事跡如果不被後人流傳,則其人就不被後人所知。

正因如此,啟老每每看到墨跡版,都特別激動。

【啟功自注】

虞世南汝南公主墓誌,匯帖中曾見之,近代流傳一墨跡本,曾經影印。其原跡今藏上海博物館,一九七二年聞館中專家談,實屬宋人摹本,餘私幸昔年從影印本中判斷未謬。然其摹法俱在,即影印本中亦能辨出,不必待目驗紙質焉。

【一人簡說】

啟老這段自注,主要講現存上海博物館的《虞世南汝南公主墓誌》宋摹本。啟老說,他聽說上海博物館專家說是宋人摹本。

如下圖,《虞世南汝南公主墓誌》宋摹本。

關於這個摹本,有一個說法是米芾摹的。

虞世南(558年-638年7月11日),與歐陽詢、褚遂良、薛稷合稱「初唐四大家」。工書法,與歐陽詢、褚遂良被日本學界合稱為「初唐三大家」。

看到日本學界的評價,和我們中國國內的現狀差不多,薛稷的「名氣和名聲」不能與其他三位相比。

【啟功自注】

虞書以廟堂碑為最煊赫,原石久亡,所見以陝本為多。然摹手於虞書,知其當然,不知其所以然,與唐石殘本相較,其失真立見。城武摹刻本,不知出誰手,以校唐石,實為近似,惜其石面捶磨過甚,間架僅存,而筆划過細,形同枯骨矣。

唐石本廟堂碑,影印流傳甚廣,惜是原石與重刻拼配之本。然觀《黃山谷題跋》,已多記拼配之本,知唐刻原石北宋時必已斷缺矣。

積時帖昔藏石渠寶笈,幾經浩劫,不知尚在人間否?

【一人簡說】

啟老這一部分的自注,回憶了虞世南流傳過的碑帖。《孔子廟堂碑》是虞世南最著名的碑。

《孔子廟堂碑》,唐武德九年(公元626年)刻。虞世南撰書。此碑是為記述高祖武德九年(626)封孔丘二十三世孫孔德倫為褒聖侯及修葺孔廟事而立。貞觀七年(633)刻成,無撰寫年月。

《孔子廟堂碑》流傳多個版本。

陝本:《孔子廟堂碑》現存刻石有兩塊。一塊俗稱《西廟堂碑》。宋王彥超重刻於陝西西安,故又稱陝本。三十五行,行六十四字。碑末增「王彥超再建,安祚刻字」一行九字。

另一塊在山東城武縣,俗稱《東廟堂碑》,碑身高2.08米,寬0.89米,厚0.22米,字33行,行滿格33字。

唐石本廟堂碑:孔子廟堂碑的唐代原石拓本,即上文所言唐石殘本,現在所存僅有清人李宗瀚舊藏本,譽為唐拓本。

李宗瀚(1770年-1832年),字北溟,江西臨川人。中國清朝政治人物,書法家。

上圖虞世南《孔子廟堂碑》乾隆、嘉慶年間拓本。

唐石本廟堂碑,雖然影印流傳廣,但是是拼湊的一個版本。

啟老也提到黃庭堅,其有詩讚曰:「虞書廟堂貞觀刻,千兩黃金那購得。」

黃庭堅是宋四家之一,歷史著名書法家,啟老在後面也會繼續說的。

《積時帖》現已不存,到底是怎樣,各種說法,現在出現的《積時帖》都認為是偽作。

《石渠寶笈》是清代乾隆、嘉慶年間宮廷編纂的大型著錄文獻,初編成書於乾隆十年(1745年),共編四十四卷。著錄了清廷內府所藏曆代書畫藏品,分書畫卷、軸、冊九類。作為我國書畫著錄史上集大成者的曠古巨著,書中所著錄的作品匯集了清皇室收藏最鼎盛時期的所有作品。

上圖故宮博物院,《石渠寶笈》圖片,此版本的簡介如下。

《石渠寶笈》,四十四卷,清張照等編,清乾隆九年(1744年)內府朱格抄本。卷首為乾隆九年二月初十日高宗〈手諭〉,次為凡例十九則、目錄,以及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紀昀等所撰提要。

【一人有感】

這首詩有一句:曾向蒙莊聞讜論。

莊子這個人很有趣,很多有趣的故事。莊子名周,宋國蒙人,所有又叫莊周,蒙莊。

《莊子》這本書也是很神奇,又名《南華經》,與《老子》《周易合稱「三玄」,道家經文。

歷史上很多書法家,都喜歡寫經文。

啟老看到古人墨跡和碑帖能以保存,感到惋惜。

其實不只是書法,我們國家的傳統文化都受到科技的衝擊。學習書法,傳統文化也要深入的,琴棋書畫詩詞歌賦等等。我個人對我們現在,傳統文化變得不那麼傳統,很惋惜。

以我僅有的知識,儘可能地客觀求真。

能力有限,也有一定的取捨。如有補充,歡迎大家一起討論,一起進步。

我是一人,喜歡書畫和藝術相關,關注我

相關焦點

  • 《啟功論書絕句百首》:26 張猛龍碑北碑冠冕
    啟功先生的《啟功論書絕句百首》,是我們當代非常優秀的書論。此書不但有絕句百首,更是有啟功先生的自注。本文是《啟功論書絕句百首》第二十六首,啟老在自注中點了題。此首主要說:張猛龍碑北碑冠冕。注意:第二十六到三十一首,都是說的《張猛龍碑》。
  • 《啟功論書絕句百首》:19 翁方綱、劉墉、鐵保
    啟功先生的《啟功論書絕句百首》,是我們當代非常優秀的書論。此書不但有絕句百首,更是有啟功先生的自注。本文是《啟功論書絕句百首》第十八首,啟老在自注中點了題。此首主要說:翁方綱、劉墉、鐵保。那麼加上成親王,啟功先生宗親的時候呢?啟老沒有說成親王,也說明啟老明白他和成親王有許多要單獨說,認為成親王比他們三人更優。【啟功自注】翁方綱,劉墉,鐵保。有清書家,有「成劉翁鐵」之目。成王爵高,學問又足以濟之。
  • 《啟功論書絕句百首》:4 蘭亭集序神龍與定武
    啟功先生的《啟功論書絕句百首》,是我們當代非常優秀的書論。此書不但有絕句百首,更是有啟功先生的自注。本文是《啟功論書絕句百首》第四首,啟老沒有起標題,此首主要說,蘭亭集序神龍與定武。【啟功自注】王羲之等若干人在會稽山陰蘭亭水邊修禊賦詩事,早有文獻記載,蘭亭序帖,乃當日諸人賦詩卷前之序。流傳至唐太宗時,命拓書人分別鉤摹,成為副本。摹手有工有拙,且有直接鉤摹或間接鉤摹之不同,因而藝術效果往往懸殊。今日故宮博物院所藏有神龍半印之本,清代題為馮承素摹本,筆法轉折,最見神採。
  • 《啟功論書絕句百首》:50《杜家立成雜書要略》日本天平皇后書
    啟功先生的《啟功論書絕句百首》,是我們當代非常優秀的書論。此書不但有絕句百首,更是有啟功先生的自注。本文是《啟功論書絕句百首》第五十首,啟老在自注中點了題。此首主要說:《杜家立成雜書要略》日本天平皇后書。
  • 硬筆書法|80歲啟功小楷《論書絕句100首》,硬筆書法範本
    啟功先生一生清雅芳菲,為中國國學權立了一代文化大師的模範。有人說「啟功兩百年內無大師」,也許只有理解啟功的國學修為的人,理解他的畫,他的詩、他的雕刻、他的書法的人才知道。啟功的偉大,他的國學四藝只是一種標本,而最偉大的地方在於他的人格,在於他那種為人事先的胸懷。啟功先生將數學的方法引入書法研究,才有了今天亦諧亦莊的啟功體。啟功體代表的是一個中國文化時代的特徵:追求效率、追求創新、追求美觀、追求人格獨立。
  • 書法大家啟功,26幅行書真跡《七言聯》欣賞,可做春聯的好書法
    啟功和他老師溥心癖都是柳打的弟子,中宮緊湊筆畫瘦硬,柳的痕跡很濃,他成為書協主席也是八九十年代柳體大熱的重要原因。啟功「論書絕句百首」說「先摹趙董後歐陽,晚愛誠懸竟體芳。偶作擘窠釘壁看,旁人多說似成王。」我覺得啟功先生在書道的最大貢獻,是驅除了神聖化妖魔化書法的種種論調,還書法以本來的面貌。
  • 絕句吟成一甲子 斯文朗鑑百年心 | 周退密論書絕句60首
    間偶涉論書,亦必如量次答,雖強韻弗辭。郵筒往復,興會淋漓,方浹月,已各得60首。往者先生有《論書絕句》數十首,餘亦有《墨池小譜》之作,蓋仿安吳包氏論書之例,以論碑帖而自為之箋者,實亦《論書絕句》也,惜已毀於浩劫之中,不復省記。今所論述,乃一時遣興之辭,時代人物,略無次序;識見塵下,或傷偏激。
  • 啟功500個常用字楷書字帖欣賞,雋秀清雅自然疏朗,學啟體必藏
    啟功「論書絕句百首」說「先摹趙董後歐陽,晚愛誠懸竟體芳。偶作擘窠釘壁看,旁人多說似成王。」啟功先生的書論的貢獻大過他的書法,書法說到底是審美的藝術,審美又不能只是專業人士自娛自樂,對於大眾來說,啟功的書法是一流的書法。啟功先生對近百年來的書法史,乃至整個書法史的一個極大貢獻,其實不是他的字如何,而是他能破除迷信。
  • 唐安樂公主墓誌首曝光 曾毒殺父皇唐中宗
    近日,長安區博物館對外公布唐朝安樂公主墓誌。昨日,華商報記者在長安區博物館見到墓誌,作為大唐公主,僅300字左右的志文概述了安樂公主受寵愛、毒殺父皇、宮廷政變被殺的一生,再現1000多年前皇宮內的血雨腥風。
  • 啟功談書法:如何將楷書寫活?方法就是兩個字!
    比如當今大名鼎鼎的「X楷」,雖然法度森嚴,一筆一划都像模子裡刻出來的一樣,啟功先生曾戲稱其「如同印刷」,但這種字缺陷是不活,像美術字,也被網友稱為「殭屍字」。如何才能把楷書寫活,啟功先生說,那就必須要做到兩個字——顧盼!
  • 他被認為是古今律詩第一,卻有絕句入選了唐詩三百首
    《唐詩三百首》由清代孫洙也就是蘅塘退士所編輯,完成於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唐詩三百首首》務實編制,篇幅適中,通俗易懂,所以成為了至今唐詩最流行的版本,是清代之後孩童學詩最成功的啟蒙教材,人們常說的「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講的就是《唐詩三百首》。
  • 啟功到底有沒有弟子?
    前者從北京師範大學中文系研究生畢業後留系工作,跟隨啟功20多年,並先後為啟功的《論書絕句》和《啟功韻語集》作注。後者是照料啟功生活的內侄,與啟功朝夕相處。《啟功口述歷史》由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於2004年出版,趙仁珪為該書寫的後記提及,啟功口述是在他91歲高齡時,那應該是2003年,啟功與2005年6月30日逝世,享年93歲。
  • 唐代手書墓誌《田行墓誌》欣賞
    墓誌內容直接書寫於兩塊大小相同的磚上,唐代墓誌石刻為大宗,墨跡少見,而中原腹地保存完好者更加稀見。該墓誌雖歷經千載而墨色如新,覩之唐人氣息撲面,具有重要的文獻史料價值以及書法藝術價值。 磚長33.5釐米,寬34釐米,厚5.2釐米,字徑1.5釐米至1.9釐米。第一磚凡22行,滿行21字。第二磚凡16行,滿行18字。楷書,有墨書界格。
  • 啟功:(一)「三分人事七分天」:天賦與學力
    1979年我到遼寧博物館,路過白塔山,看到了乃木這首詩,覺得寫得挺好,後來又看到這首《大連贊》,覺著寫得也很實在,就背下來了。」來客大為驚嘆。至於背詩與做詩有什麼關係?啟先生說:「關係太大了。喜歡,才去背;背多了就會在腦子中形成一個套路,不但詞彙、句法上,而且構思、情調上自然而然就會受它的薰陶,這比任何高明的老師教都管用,這就是俗話所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
  • 《唐詩三百首》中最著名的八首絕句,你最欣賞哪個
    清代蘅塘退士等,在數以萬計的唐詩中選取了三百餘首經典作品,編入《唐詩三百首》。下面,我們來欣賞一下書中最著名的八首絕句。1、《靜夜思》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這首詩可以稱得上古詩啟蒙必背之作,有多少人會背的第一首唐詩就是這首呢?這首小詩,既沒有奇特的想像,更沒有華美的辭藻;它只是用敘述的語氣,寫遠客思鄉之情,然而它卻意味深長,耐人尋味,千百年來,如此廣泛地吸引著讀者。
  • 昭德澶淵晁氏家族墓誌文本拓圖輯略
    另據李昭玘《樂靜集》卷八,云:國子監博士晁仲蔚父晁宗愨可贈尚書右僕射制、虞部員外郎晁仲蔚父宗愨可贈尚書左僕射制,兩篇詔書均可與墓誌相互佐證,均可確認仲蔚為宗愨次子無疑。譜載:仲衍子二,端彥、端稟。而墓誌云:子三,端彥、端方、端稟。
  • 啟功一副對聯22個字,拍出1610000元!
    規格:105cm×31cm 約3平尺 1996年 書·品 于右任的筆墨春秋專場中 于右任草書五言聯 以55.2萬人民幣成交
  • 視頻:啟功現身說法,教你怎麼寫好字,怎樣做到中宮收緊
    啟功老先生說的黃金分割律,在他的《論書絕句》第九十九首中,也提到:用筆何如結字難,縱橫聚散最相關。
  • 細解唐詩三百首五言絕句
    除了解釋為什麼這首詩不符合格律外,把《唐詩三百首》裡的29首五言絕句作了分類,有助於大家更清楚地理解這本書。第一部分 不僅僅這一首首先這個問題說得沒有錯誤,如果不知道李白《靜夜思》不合平仄(格律規則之一)的話,應該謝謝對方告訴您這個知識。唐詩三百首中的五言絕句有29首,不合格律的不僅僅是李白的靜夜思這一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