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分習俗#3月20日是今年二十四節氣之一的春分,「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可謂是一個春意盎然、春暖花開的畫面。然而,我們都知道春分時節,卻有很多人不知道在春分節氣有一個傳承了4000多年並流傳到國外的習俗:立雞蛋。眾所周知,雞蛋是橢圓形,它為何能立而不倒?又與春分有什麼關係?而這背後又有哪些用意呢?
據說,在春分這天,太陽直射地球赤道,南北半球呈晝夜等分現象。同時,地球重力和太陽對地球的引力也正好處於相對平衡的狀態。所以,春分這天可以很輕鬆地將雞蛋立起來。古人不解,認為這是神跡,所以流傳「春分到、蛋而俏」的說法,並約定成俗,傳承至今,甚至傳到國外成為吉尼斯的一項記錄。2019年,香港人Brian Spotts用26小時立起900個雞蛋再一次打破記錄。
可是,中醫卻對春分現象有另一種看法。所謂「春分者,陰陽相伴也,故晝夜居而寒暑平」。春分關鍵在於「分」字,而中醫的陰陽論認為,春分正是晝夜平衡、寒暑平衡、陰陽平衡…總是,萬事萬物都是平衡的。因此,中醫將「陰陽論」和「春分平衡論」相結合,應用到養生方面,就能知道人體的健康狀態。
那我們該如何通過「春分」來檢測健康呢?
比如,我們可以將人體分為陰陽兩面,以腹為陰、背為陽,腋下兩側為分界線。然後在春分這天,用手摸肚子和後背,如果腹涼、背熱則是陰陽協調的健康狀態,但若發現腹熱或背涼,那就要小心了,很可能是健康狀態出現了問題,就要採取方法使身體的「陰陽」重新達到平衡。
平衡陰陽之按穴法
西醫講究大腦神經支配是交叉的,中醫也是如此,我們可以通過按壓與膀胱經交叉的百會穴和與大腸經交叉的人中穴。百會穴是位於兩耳耳尖連線一直向上,直到延伸到頭頂部正中與鼻尖延伸到頭頂正中相交的一個小坑,按壓這個穴位可以達到調節身體陰陽平衡的效果。人中穴則是鼻下、唇上正中的凹陷處,經常按壓,可以調整整個面部肌肉的平衡。
平衡陰陽之食補法
除了按壓穴位法,中醫還有食補法。對於吃貨來說,也可以在春分時節烹飪一道韭菜炒雞蛋,來調節人體的陰陽平衡。眾所周知,韭菜可以提升人體的陽氣,而雞蛋從西醫的角度來看,含有豐富的蛋白質,但從中醫的角度來看,則是滋陰的上佳補。所以韭菜和雞蛋正好是一陰一陽,符合咱們春分時令的要求。
縱觀二十四節氣,凡是帶有「分」和「至」的節氣,多是氣候變化的關鍵節點,也是身體陰陽最容易失衡的時候。比如冬至,是一年之中至陰之日,陽極弱而陰極盛,人會出現手腳冰涼、精神不濟的現象,這時也可以通過按壓百會穴和人中穴來調整陰陽平衡,食物上可以選擇提昇陽氣的食材,如韭菜等。正所謂:平衡之道,養生之道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