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它號稱擁有3億的用戶,廣告鋪滿了整個電視節目,並成功在美上市,其創始人身家一度達到138億美元,趕超京東的劉強東。
在不到三年的時間裡,拼多多的交易額超過1000億。要知道這個數字,京東用了10年,淘寶用了5年才達到。甚至有數據顯示,拼多多已經超過京東,成為了國內第二大的綜合電商平臺。
淘寶講究小而美,京東強調正品,而拼多多就簡單粗暴多了,直接乾脆的告訴用戶,在我這裡買東西除了便宜還是便宜。
拼多多上面的產品最主要的一個特點就是:便宜!便宜!再便宜!
除了便宜還是便宜的拼多多正在成為新一代假貨們的聚集地。
創維電視發表公開聲明,要求拼多多停止售假行為之後,國內童話作家鄭淵潔通過微博表示,拼多多平臺上有賣家銷售盜版皮皮魯圖書,涉嫌侵犯其著作權。
對於一些外觀區分明顯的商品,一些涉事商家會選擇將正品品牌名稱打碼用作廣告,消費者收到貨後才發現上當受騙。
一位用戶在拼多多上購買了一款洗髮水,除了品牌中文標示被遮擋外,該洗髮水從商品外觀及頁面上看都與日化品牌阿道夫近似。收到貨後,該用戶曬出商品外觀特寫,評論道:給大家看看特寫,以為是阿道夫的人可以不用買了。
更多的消費者則直接將涉事品牌看做是正品購買,一位用戶在購買了名稱為「創維4K」的電視後,評價稱「家人都感覺滿意,我們是創維十多年的老用戶」,殊不知自己購買的是假冒「碰瓷」商品。
拼多多拼團買到爛水果的,買到印刷模糊 錯別字一堆的盜版書籍的,買到鞋子穿一天就掉色把腳染黑的.....
山寨如此猖獗,假貨泛濫,為何屢禁不絕?
拼多多 曾被大家吐槽為「坑多多」
廣告說三億多人在用拼多多,那麼陷阱又有多少呢?
「拼多多,拼的多,省的多。拼的一起省的多,親朋好友都在說……」,這是一首來自一個專注拼團購物的電商平臺拼多多的主題曲,只要聽過一遍就會哼了。
伴隨這首洗腦神曲,拼多多已席捲了各大綜藝節目,地鐵公交等交通工具上也能一睹它的身影。不僅如此,在我們的社交圈裡也能看到它病毒式傳播的廣告,鋪天蓋地誇張誘人的宣傳讓該電商平臺迅速聚攏了大量人氣。
拼單團購固然很便宜划算,但是,它真的靠譜嗎?
2018年的3月,《消費者報導》收到多宗對拼多多平臺的投訴,其主要問題為商品質量差、商家售假、虛假髮貨、拒絕退款、售後服務差等。
除此之外,多名入駐的商家也在社交平臺上大吐苦水,反映拼多多不退還保證金,在「拼多多商城」的帳戶被凍結,貸款無法結算提取,罰款竟比賺的還要多……紛紛指責拼多多「套路多,太坑爹」。
網友質疑其廣告推送是虛假宣傳
日前,不少網友表示收到來自拼多多關於「9.9元搶購電動車」的廣告推送,但點擊進去是提示下載其平臺的APP,下載後卻無法找到「9.9元搶購電動車」的相關內容。
9.9元真的能夠搶到電動車還是噱頭而已?有網友表示自己曾經撥打拼多多的客服電話求證,客服聲稱該活動是存在的,但只有少量的電動車屬於「新春福利」的秒搶商品。然而,在其商城上並未發現「新春福利」的秒搶商品中有電動車的身影。
邀請好友砍價至「0元」真的靠譜嗎?
網友@我還有9個電 在微博上向消道長投訴,邀請了超過一百名好友來幫忙砍價,砍價商品是標註原價為180元的奔騰電吹風,無奈邀請了這麼多人幫忙砍價卻難以砍價成功,人均砍價僅為幾分錢。邀請了眾多親朋好友來參與砍價,最終卻白忙活一場。
在萬般無奈之下選擇放棄砍價後發現,在其他電商平臺發現同一款吹風機僅需32元。該網友隨即在微博平臺上表達自己的不滿,拼多多回應稱:「砍價活動的金額是隨機波動的,堅持參與滿足條件即可免費發貨。」
該網友則對拼多多的解釋表示不滿,認為該砍價活動不合理,「那為什麼多數都是兩分錢,三塊錢我找了三十人都砍不下去,而且這吹風機是180嗎?沒有賣這麼貴的,官方才賣32,我因為32找了那麼多人幫我,真的有點生氣哦……」。
網友在淘寶平臺發現同款吹風機僅需32.9元
在網上有不少用戶表示,砍價活動一般難以實現,就算邀請再多的好友也無法滿足砍價條件。然而砍價活動的信息傳播速度很快,傳播的範圍也很廣,有專家表示,在參與砍價活動的過程中,不僅難以得到商家所說的實惠,實際上還能給商品做到宣傳的作用,進而產生「裂變」式的傳播效果。
有網友調侃:廣告費真划算。
被爆以次充好售賣假貨,維權之路困難重重
關於拼多多售賣假貨的投訴並不少見,不少用戶在其平臺購買的商品發現是假貨卻難以維權,向拼多多官方客服進行投訴卻被告知用戶需提供品牌方出示正規假貨憑證。
一般情況下,品牌方是不會為任何消費者個人出具驗貨證明,這無疑是給消費者的維權之路增大了難度。
在拼多多平臺上購買到假貨的用戶並不少,其他網友在社交平臺上爆料拼多多假貨泛濫,出售大量以次充好的商品,矇騙消費者以賺取不義之財,紛紛表示自己也曾遭遇過購買假貨的事情,吐槽「拼多多,假貨多」,對這個購物平臺相當失望。
網友因不滿意售後對假貨的處理,在微博上大吐苦水
有不少網友表示自己也曾在拼多多購買到假貨,但因不能出具驗貨證明,且因商品的價格便宜,最終選擇不了了之。
值得注意的是,在今年1月,阿里巴巴集團發布旗下平臺《2017年智慧財產權年度報告》當中曾diss拼多多售假,這是阿里巴巴借用打假的名義首次點名電商同行。
不僅如此,中國消費者協會在同年2月對外發布了對2017年「雙11」網絡購物價格、質量、售後服務的調查結果。從涉及平臺上看,被點名的拼多多出現問題次數最多。
低價購買換來爛水果成投訴重災區
「本滿心歡喜的想著能夠「撿便宜」,但到貨後發現收到的是一箱爛水果。」來自河南的劉先生向消道長說道。
無獨有偶,家住廣西南寧的張女士也同樣有過類似遭遇,在拼多多商城上選購了16元5斤的四川攀枝花凱特芒,相當於是3.2元一斤。消道長了解到,現市面上一斤四川攀枝花凱特芒售價一般需要6-7元一斤,相比之下,拼購的芒果確實很吸引消費者的眼球。
張女士隨即聯繫了商家客服進行協商要求全額退款,但商家駁回了申請,稱生鮮水果不支持退換貨和拒收,如收到果子有問題可在籤收12小時以內提供快遞箱子上的籤收單和所有壞果一起拍照上傳,並按照每件壞果進行個賠。
但張女士認為該賠償不合理,「那些軟得沒有辦法吃的芒果要怎麼界定是壞果呢?」,張女士覺得很無奈。
拼多多商城曾規定,消費者若收到腐爛水果,腐爛面積少於一半,平臺會退還一半的差價;如果有超過一半的大面積腐爛,則向用戶進行全額退款;如果顧客仍然想要此類商品,平臺會以最快速度補辦一份新鮮的水果送達。
最終,張女士接受了賣家提出的6元價格賠償,表示以後在網絡上購買新鮮水果會謹慎考慮。
微博上看到的網友投訴
對於消費者投訴水果腐爛的問題,拼多多曾向媒體回應,由於平臺是商家入駐模式,對水果出現的質量問題,無論是商家在發貨之前還是在快遞中出現的問題,平臺都會逐一勘察,儘量再避免這些情況。
拼多多火箭式的發展,在這兩年多收穫了近兩億的用戶,但在大多數的消費者心目中「低價」與「吐槽」齊飛,看似低於市場價的拼團,卻隱藏種種的套路。
有業內人士分析認為,拼多多能夠在電商紅海中夾縫求生快速生長,得益於其低價尾貨模式,並且商家入駐門檻極低,這也導致了商家供應鏈的參差不齊,這樣一來拼多多在供應端能夠迅速吸引商家做大規模,但商品品質問題必然成為核心的問題。
在拼多多開店「零門檻開店」和高流量的誘惑下,拼多多吸引了大量賣家進駐。
此前南方日報記者採訪發現,在這種低價背後,商家承受著來自平臺的「壓價」壓力。此前南方日報記者在拼多多上買了售價為4.9元的韓惑蘆薈膠保溼面膜,當天顯示該款產品的拼單人數是3783人,到手後發現品質雖然和大品牌沒法比,但生產廠家在食藥監上是有「粵妝」認證的,如此低價的產品到底是怎麼來的呢?一位賣家告訴記者,入駐平臺的店家都要報價,並且一定低於淘寶價格,最低價的商品會獲得更多的平臺流量,所以平臺上的價格越拼越低。
記者檢索發現,該款韓惑蘆薈膠保溼面膜在淘寶價格是28元,還有一個售價是8.9元,但需付郵費3.7元。「比如4.9元的面膜,一般合作物流的郵費最低在3.6元-3.8元之間,這款面膜的毛利只有1元,所以必須要衝量,保證量才能保證在平臺上的基本生存。」一位賣家告訴記者,在這種壓價競爭下,商家都承受著極大的壓力,大家也不想做賠本生意,不造假怎麼活?「我認識的一個賣家賣的紅糖薑茶是4.9元包郵,每月可以賣到1萬單,但據我了解,紅糖薑茶1單的成本是6.3元,這都突破底線了。後來打聽發現,裡面的紅糖和姜都是用調味劑代替的,低價就是這麼產生的。」
而有的「低價」,則是消費者通過「出賣」朋友換來的。為了「拼」得更低價,不少消費者開始在微信分享「砍價」連結,「砍價」到一定的金額往往需要拉多位甚至幾十位親友下載APP。廣州的吳先生也參與其中,花了3個小時拉新用戶「砍價」,朋友要先點進去連結,然後跳轉下載APP,還必須微信登錄,幫朋友砍價得先關注拼多多公眾號,「拉人頭的行為特別煩人。」
不少媒體相繼報導質疑其虛假宣傳,在微博上,討伐拼多多的投訴信息鋪天蓋地,這無疑是消耗了消費者對拼多多的信任。
拼多多在不到三年的時間裡,拼多多的交易額超過1000億。甚至有數據顯示,拼多多已經超過京東,成為了國內第二大的綜合電商平臺。創始人身家一度達到138億美元,趕超京東的劉強東。
在去年的極光大數據中顯示,拼多多的人群畫像中絕大多數的用戶是女性,多數是來自三四線城市,來自一二線城市的用戶僅有7.56%,這與京東的人群畫像行程了鮮明的對比。
拼多多的拼團和低級吸引了一大批來自三四線的女性,但它真的是就那麼好嗎?
「拼購雖然可以便宜,但是沒有品質和服務的拼很難走遠,不是因為便宜就可以沒有品質沒有底線。」蘇寧易購總裁侯恩龍在7月27日舉行的蘇寧易購818發燒購物節發布會上說。
劉強東也有類似言論,他婉轉地表達了自己對拼多多的看法,「如果你在中國購物過幾次,也許只要三次,你就會有自己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