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工大網紅宿管大叔3年寫了18萬字朋友圈日記

2021-02-18 人民網教育頻道

這些組合起來,就是劉詩暉,一名浙江工業大學屏峰校區男生宿舍樓的宿管員。

日前,「超服氣!浙工大暖心宿管大叔三年寫下18萬字朋友圈日記」一文刷屏工大諸多師生的朋友圈,點讚留言者甚多。

這位年過花甲的宿管員為何會讓這麼多師生點讚?他為什麼堅持多年寫朋友圈日記,又在記錄什麼?錢報記者對話作者,還原一個網紅宿管大叔。

記者印象:喜歡穿西裝的大叔,很熱情

找劉詩暉並不難,打通電話,傳來的聲音也是有「熱度」的,他很熱情,還仔細告訴記者他在的宿舍樓該怎麼走。加了微信,他又馬上發來定位。

見到劉詩暉也毫無疏離感,只是人要比預想中瘦小,但身著淺色西裝襯衣的他看上去很精神。

「劉叔叔,你身上這西裝就是你在朋友圈寫的那送給自己60歲的禮物吧。怎麼上班還特意穿這?」

「對,就是那身西裝,我自己最喜歡的衣服,當時花了1113元,我記得很清楚。我個子小不喜歡穿深色,特意挑的淺色。我剛才去食堂吃飯了,就把工作服外套脫了。這幾天校園的櫻花開得正爛漫,我休息時就會去轉轉,想著會照相啥的,所以穿得正式一點,我還有領帶呢,今天沒打。」

他寫日記則是從2016年開始的,起因也很簡單,當年兒子帶他和愛人去香港、澳門旅遊,回來後村裡人見了都會問問他,為了能更好講述自己的港澳遊,當了多年語文老師的他寫了篇短文。兒子告訴他可以發朋友圈,文字不會丟還方便更多人看。

「好,那我就寫些小故事吧。」劉詩暉的朋友圈日記開啟。

翻閱其朋友圈可以發現,他故事中的人物場景都是他遇到或熟悉的,從家鄉年味到杭州美景,從村裡的養魚大哥到工大的學生,他通過自己的觀察娓娓道來。

到現在,微信朋友圈的日記至少已有18萬字。

本人自述:我要「點亮」自己的生活

劉詩暉生於1957年,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區新圩鎮黃塘村人,當宿管員之前是一名鄉村老師,與杭州結緣是因為小兒子。

2008年,小兒子考上浙工大研究生,為了能與兒子離得近一點,第二年原本在廣東打工的愛人來到杭州,每年寒暑假時,劉詩暉也會來打打短工。

後來,兒子畢業成家離開了杭州,但老兩口和杭州的緣分反而結下了。他退休後,機緣巧合,夫妻倆在工大「定居」,一個做保潔員,一個做宿管員。

宿管員的工作是幹一天休一天,值班那天就是24小時在崗,因此值班室裡還用布簾隔出一個能放床的地,在床頭的桌子上,記者看到放了一疊報紙。

「我特別愛讀報紙,可以學到很多新知識,尤其喜歡你們晚報。」劉詩暉說,「你看,我在你們這個報導中就學到一個新詞——『點亮』,我琢磨了很久,其實我一直喜歡做的事應該就是點亮生活,但以前不知道可以用這麼個詞來形容。」

在記者採訪劉詩暉時,一位女生過來找他聊天,原來是一名大二的理科生,再仔細了解下,女生說特別喜歡和劉伯伯聊天,因為和劉伯伯聊完有滿滿的正能量。

兒子感慨:父親在我心裡是鄉村版的阿甘

「當我看到這條微信推送時,我幾乎淚流滿面。是的,這個在人群中沒有任何違和感和存在感的人,就是我的父親。太過熟悉讓我難以做過多的描述,就像我經常調侃他一樣,在我心裡他就是一個中國鄉村版的阿甘,旁人看來有點憨有點傻,價值觀簡單純粹得似一股清流,做事很執著,對人很真誠,偏執起來像個三歲小孩。

他跟我說過這些樸實的話,『不管你做什麼,都認真去做。有本事沒本事不要瞧不起人,上班就認真做事,吃飯就好點吃別浪費,掙了錢別亂花……』我們很多人在困頓的日子裡自怨自艾、自暴自棄、自甘淪落,我爸,這個血糖一直偏高、頭髮已經變白,牙齒開始脫落慢慢走向遲暮的男人……沒有在窘迫、孤寂和勞累的生活中丟掉對生命的熱愛。

很多和我爸一樣的普通人,他們腳踏實地地生活,為這個世界的運轉默默貢獻自己渺小卑微的勞動。今天,這個世界慷慨地給了他們鮮花和熱烈的掌聲。」

這段長長的留言是劉詩暉小兒子書鎬寫的,其中那句「沒有在窘迫、孤寂和勞累的生活中丟掉對生命的熱愛」打動了很多人。

為什麼用阿甘,書鎬說阿甘堅持跑,而父親堅持寫。

「我爸爸的微信朋友圈有兩類朋友,一是老家的人,二是他在外面認識的人。他的日記主要也是兩類,一是寫他的所見所聞,二是寫老家的故事。爸爸的日記如同一座橋,連起了『家鄉與外面』。家鄉也真有孩子因為他的日記而產生努力學習要到外面看世界的動力,也有外界朋友因其日記更加了解我們家鄉。所以,雖然父親的文字稱不上多麼優美,但他特別有成就感,因為他一直希望得到認可。」

書鎬說,父親熱愛生活的態度深深影響了他和哥哥。

相關焦點

  • 浙工大網紅宿管大叔3年寫18萬字朋友圈日記
    我要「點亮」自己的生活  浙工大網紅宿管大叔3年寫了18萬字朋友圈日記,他究竟寫了些什麼兒子這樣評價他:沒有在窘迫、孤寂和勞累的生活中丟掉對生命的熱愛  「把美好放在朋友圈,把生活過得踏實又幸福的人。」  這些組合起來,就是劉詩暉,一名浙江工業大學屏峰校區男生宿舍樓的宿管員。  日前,「超服氣!浙工大暖心宿管大叔三年寫下18萬字朋友圈日記」一文刷屏工大諸多師生的朋友圈,點讚留言者甚多。  這位年過花甲的宿管員為何會讓這麼多師生點讚?他為什麼堅持多年寫朋友圈日記,又在記錄什麼?
  • 浙工大63歲宿管員井岡山支教|到學校第一天就站上講臺,宿管大叔...
    3年在朋友圈寫下18萬字,劉詩暉說,我要「點亮」自己的生活。兒子認為劉詩暉是中國鄉村版的阿甘,一個在人群中沒有任何違和感和存在感的人,旁人看來有點憨有點傻,價值觀簡單純粹得似一股清流,做事很執著,對人很真誠,偏執起來像個三歲小孩。兒子贊他:沒有在窘迫、孤寂和勞累的生活中丟掉對生命的熱愛。
  • 宿管阿姨被高校邀請開寫作課 6年寫200萬字小說
    宿管阿姨被高校邀請開寫作課 6年寫200萬字小說 2019-11-11 09:25:20 來源:北京青年報  |  作者:張夕昨天,北京青年報記者了解到,雖然只有小學文憑,但宿管阿姨常年堅持寫作,是浙江省網絡作家協會的會員,曾6年寫6部小說,共計200多萬字。宿管阿姨圓教師夢湯杏芳是杭州電子科技大學的一位宿管阿姨。提起湯杏芳,杭州電子科技大學的學生們並不陌生。近日,她有了一個特殊的身份——寫作課教師。「寫作與天賦有沒有關係?
  • 育兒日記一寫20年 9萬字《媽媽的日記》記錄成長
    時尚育兒日記,張慧雲老人一寫就是20年。  母子倆並肩而跑的照片,一直是媽媽珍藏的記憶。古稀母親自編成集盼能引來天下父母與孩子的共鳴  寫育兒日記、開育兒博客是80後辣媽們都愛幹的事,沒想到,年近古稀的張慧雲老人,在34年前就開始領銜這一時尚風潮——她從1977年小兒子出生開始寫育兒日記,一直堅持了近20年,到兒子高中畢業。
  • 南林大64歲宿管大叔創作歌曲送別畢業生
    最近,南京林業大學一位有才的宿管大叔,為守護了四年的學生寫了一首歌曲《牽掛》。「你說你四年一夢夢未醒,還有太多太多的牽掛。」 這份離別禮物,用飽含真情的歌詞與旋律,感動了無數即將畢業的青蔥學子。 「大叔」和孩子們的故事:駱秉輝是南京林業大學十棟的管理員,從事這個職業已經7年了,64歲的他被同學們親切的稱為大叔。
  • 老人寫5萬字防騙日記 保健品推銷套路盤點
    老人寫5萬字防騙日記 保健品推銷套路盤點時間:2018-03-09 12:45   來源:鳳凰網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老人寫5萬字防騙日記 保健品推銷套路盤點 去年1月,鄭大爺得知老友在參加保健品推銷講座,家中還買有各式各樣的保健品,而且輕信保健品營銷人員的鼓吹,買了數萬元。
  • 女大學生10年寫日記200萬字 當禮物送死黨(圖)
    重大女生10年寫日記200萬字  「像小說,我的青春在成長」  這位大三的日記妹妹羅雲杉還給日記開發了新用途,比如做禮物、和朋友交換寫  「我還把日記當作禮物送給死黨,她被我感動得痛哭流涕「就是共用一本日記本,你寫幾天我再寫幾天,交換寫交換看。」死黨之情從交換日記的語言中表露無遺。  「看她這樣堅持寫,我也開始試著寫日記。」和羅雲杉同寢室的老三也買了一個大大的日記本,「給爸爸媽媽寫,給朋友寫,帶回家還會給他們看。」
  • 宿管二叔把表揚信貼到宿舍門上
    中國江蘇網5月16日宿遷訊(記者 薛惠芹)網傳在宿遷衛校有個宿管二叔,手寫多份表揚信,鼓勵做好事的學生,並且張貼到宿舍門上,而且不時寫下暖心留言送給學生。對於這樣暖心的宿管員,讓人很感興趣,很想知道他是什麼樣的人?
  • 畢業了,宿管阿姨大叔的臨別贈言讓人淚目
    曾經跟他們朝夕相處的宿管阿姨,在留言板寫下了告別的祝福,讓人看了不禁眼眶溼潤了。圖為山西財經大學,一名宿管阿姨對「臭小子」們的諄諄教誨,讀來仿佛在告誡自己的兒子一樣,親切感油然而生。由於很多宿管阿姨的年紀通常為四五十歲,相對於20歲的大學生來說,真正是他們媽媽的年齡,苦口婆心就像家裡的父母一樣。
  • 女大學生10年寫日記200萬字 當禮物送朋友(圖)
    羅雲杉正在整理自己10年來寫完的22本日記本。這些日記對她來說是無價之寶。(圖片來源:重慶晨報)  重大女生10年寫日記200萬字  「像小說,我的青春在成長」  這位大三的日記妹妹羅雲杉還給日記開發了新用途,比如做禮物、和朋友交換寫  「我還把日記當作禮物送給死黨,她被我感動得痛哭流涕。」
  • 64歲宿管大叔創作歌曲送別大學畢業生
    64歲宿管大叔創作歌曲送別畢業生)  現代快報訊 「你說你還有太多太多牽掛,你說你捨不得恩師母校……」4月11日,臨近畢業季,南京林業大學十幢宿舍樓下,一塊寫滿歌詞和音符的黑板吸引了不少學子圍觀。  據悉,黑板上這首歌叫《牽掛》,出自南林十幢宿舍樓宿管大叔駱秉輝。他告訴現代快報記者,他今年64歲,在這裡做宿舍管理員已經7年了,《牽掛》是大叔為同學們作的第一首歌,為了送別即將畢業的同學。
  • 寫網紅文言文日記12歲女孩:四五歲就浸潤在古文中
    寫網紅文言文日記12歲女孩:四五歲就浸潤在古文中 原標題:   12歲的小學女生,能完整背下5000字的《道德經》,看書的速度如今連教師爸爸也跟不上,文言文寫作信手拈來……  這個女孩名叫鍾魚,目前就讀於寧波市鄞州區鍾公廟中心小學
  • 老人34年前寫9萬字兒子成長日記(組圖)
    時尚育兒日記,張慧雲老人一寫就是20年。   古稀母親自編成集盼能引來天下父母與孩子的共鳴  寫育兒日記、開育兒博客是80後辣媽們都愛幹的事,沒想到,年近古稀的張慧雲老人,在34年前就開始領銜這一時尚風潮——她從1977年小兒子出生開始寫育兒日記,一直堅持了近20年,到兒子高中畢業。
  • 他給家長寫的4萬字評語感動無數...
    山東有一位90後老師,三年給家長布置了16萬字的日記,家長不但不反感,還被他回復的4萬字日記感動,這位老師也因此走紅。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大眾網·海報新聞進行了獨家專訪。這樣一位低調的老師,卻不經意間幹了一件在網上「走紅」的事,他「布置」家長寫了16萬字的日記。「班裡47個孩子,有39個外來務工隨遷子女。」周國棟說,在他的班裡,外來務工隨遷子女超過80%,家長大多忙於生計,很少與孩子、老師交流溝通,造成老師對孩子在家裡表現不了解。請家長寫日記,不是作秀,也不是勞民傷財,而是班級的特殊情況,讓他急需和家長多交流。
  • 毛澤東翻譯60年寫下百本日記 約663萬字(圖)
    曾為毛澤東、周恩來、朱德等領導人當過朝鮮語翻譯的金道永老人今年80高齡了,他的日記一寫就是60年  100本日記見證激情燃燒的歲月  ■文/圖 本報記者 欒光煜  本報訊 很多人都寫過日記,但能夠每天堅持不落,數十年如一日
  • 父親3年寫88萬字寶貝抗癌日記:更新就證明還活著
    自2014年10月16日,淮安市民宋傑書不到17個月的兒子小峰被確診為白血病那天起,他堅持每天寫日記,取名為「寶貝抗癌日記」,記錄下兒子與病魔抗爭的過程,先是記錄在本子上,然後在夜深人靜之時,整理到筆記本電腦裡,隨後發布在自己的QQ空間、微信朋友圈、個人微信公眾號裡。截至今年7月22日,他共寫了1009篇、883395字的日記。
  • 記了53年,寫了270萬字,這位老師的日記「最瑞安」!
    寫日記,啥都記,上至國家大事,下至家庭柴米油鹽醬醋茶,銀錢進出,統統記下來,直至辭世前一個月還在寫日記。記了53年,寫了270多萬字,瑞安鄉賢張棡的《杜隱園日記》集中展現了近半個世紀瑞安的風土人情和社會風貌,堪稱「半部溫州近代社會史」「浙南百科全書」,與趙鉤的《過來語》、劉紹寬的《厚莊日記》一同被稱為「溫州近代之三大日記」。
  • 女教師寫近10萬字家訪日記[圖]
    南昌市青聯學校的初中語文教師、班主任吳小平十餘年來堅持每周到學生家裡家訪兩次,寫下了近10萬字的家訪日記。吳小平說,家訪是走進學生心裡的一條捷徑,不到學生家裡無法掌握學生成長的第一手資料。1997年,吳小平轉到初中任教,開始了有計劃的集中家訪。「班主任的工作就是架設溝通的橋梁,讓孩子和家長間更好溝通,增進學生與老師間的了解和信任。」吳小平給自己提了要求:一個星期家訪2次。每次家訪前,吳小平會和學生、家長預約好。  家訪:走進學生心裡的捷徑  語文老師吳小平有個習慣,喜歡寫東西,記錄生活點滴。
  • 寫3年時尚日記,全網粉絲近300萬,知名雜誌《Vogue》前編輯如何打造...
    其實這段話出自公眾號【桂公子日記】,類似的內容日記中還有很多。桂公子是一位時尚美學博主,前身是多家大咖時尚雜誌時尚編輯和特約撰稿人。截止目前【桂公子V】在全網坐擁粉絲近3 00 萬,其中包括公眾號粉絲30萬+,微博粉絲 62 萬,蘑菇街粉絲 65 萬,一直播粉絲 72 萬,社群粉絲 5 萬,其他各平臺自媒體渠道粉絲 30 萬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