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大學生10年寫日記200萬字 當禮物送朋友(圖)

2020-12-18 搜狐網

  羅雲杉正在整理自己10年來寫完的22本日記本。這些日記對她來說是無價之寶。 (圖片來源:重慶晨報)  

重大女生10年寫日記200萬字  「像小說,我的青春在成長」  這位大三的日記妹妹羅雲杉還給日記開發了新用途,比如做禮物、和朋友交換寫

  「我還把日記當作禮物送給死黨,她被我感動得痛哭流涕。」寫了22本日記,羅雲杉也給日記開發了一些新用途,比如做禮物的日記、交換來寫的日記……

  那是高三的時候,羅雲杉的一個好朋友生日在即,她專門買了一個精美的日記本,把好友生日前的一個月的生活點滴都記錄下來。「我還是用的螢光筆,還畫了很多插畫。」好友回到家一篇一篇翻看,感動得痛哭流涕。

  大學裡,羅雲杉還和話劇社的好友寫起了交換日記。「就是共用一本日記本,你寫幾天我再寫幾天,交換寫交換看。」死黨之情從交換日記的語言中表露無遺。

  「看她這樣堅持寫,我也開始試著寫日記。」和羅雲杉同寢室的老三也買了一個大大的日記本,「給爸爸媽媽寫,給朋友寫,帶回家還會給他們看。」  

日記還有很多用途,比如當禮物送朋友  內容很豐富  既記錄了北京奧運  也記第一次交男友

  羅雲杉的日記不僅記錄了一些生活上的瑣事,還記錄了很多大事情,5·12汶川地震、北京奧運會、高考、第一次交男朋友……這些都是日記本裡永久的記憶。

  「很平靜地考完了高考的最後兩科,仍然沒有忘記向每一位監考了我的老師說一聲謝謝。」這是羅雲杉高考最後一天晚上的日記片段,「晚上吃飯之前去賽博買了三部動漫,《絕望先生》、《魔人偵探奈羅》、《永生之酒》,雖然小費了我一番口舌,花了我24塊,但還是很愉快。」  

形式很多樣  有的配有美麗插畫  有的文字採用豎排

  「我覺得還是親筆手寫更真實一些。」10年來,羅雲杉一直都堅持親筆書寫,從簡單的日期、星期、天氣開始,她的22本日記本也有過各種不同的日記版式。

  羅雲杉隨手拿出一本,這是大學同學送她的生日禮物,一本厚厚的線裝日記本,她用古書一樣的豎排版方式寫日記,顯得很特別。

  在一本高三的日記本裡,羅雲杉給每一天的日記都配上了插畫,新看的電影、人頭攢動的操場、新買的衣服,都成了文字的調料。

  「以前什麼都寫,現在只寫開心的事情,心情不好時看看以前開心的日記,再煩的事情都煙消雲散。」  

快樂很簡單  吃韓國料理加1分  看一部電影加1分

  「心情指數+4,今天很HAPPY!」羅雲杉的日記裡開始慢慢增加了一項情緒值,在4月29日的日記裡,她給自己的情緒值定為+4:吃韓國料理炒年糕+1、和男朋友簡訊QQ聊天很愉快+1、規劃好青城山旅遊+1、看了一部電影+1,生活中的每一個細節都成了羅雲杉的快樂源泉。

  最近幾本日記裡最重要的自然是《重慶往事·紅色戀人》的排練和演出。「只有我和演員們知道我是如何光著腳拿著耳麥,一邊奔忙一邊叫囂的。」在大學城公演的那天,羅雲杉成了劇組最忙碌的人,「讓人欣慰的是整場演出順利並且成功,現場觀眾的反應也可謂熱烈,最後所有演職人員上臺謝幕的時候掌聲雷動,我的眼淚滾在眼眶裡差點掉下來……」回到寢室已是第二天凌晨,羅雲杉還是不忘翻開日記本。「我還會繼續寫下去。」冬日暖陽裡,這個陽光女生更顯朝氣,在她眼裡,生活是由細小的碎片組成的,日記就是裝裱這些碎片的畫框,她希望將來能有更多美好生活的畫面。

  生活是由細小的碎片組成的,日記就是裝裱這些碎片的畫框,我還會繼續寫下去。

  羅雲杉

  你有過寫日記的習慣嗎?你還在堅持寫日記嗎?在很多人習慣用微博和QQ記錄自己人生的時候,重慶大學大三女生羅雲杉卻用寫日記的方式描繪自己的人生,而且每天一篇從不落下,從初中開始的這個習慣,10年來已寫了200萬字,共有厚厚的22本,老師也親切稱呼她「日記妹妹」。

  「就像看小說一樣,那些經歷的故事歷歷在目,我的青春在成長。」在冬日的陽光下,這個活潑外向的女生和我們分享日記和寫日記的故事。  

從小就開始寫日記

  「我們從小就鼓勵她寫日記,她也養成了寫日記的習慣。」羅雲杉的父母都是老師,從小學開始,她的日記就經常是老師和同學傳閱學習的對象。

  上了初中之後,羅雲杉開始寫屬於自己的日記,用她的話說,就是不用交給老師的作業。「什麼都寫,就放在我書櫃裡,每天要花半個小時左右時間。」羅雲說。  

也曾給日記上一把鎖

  但羅雲杉還是遇到了煩惱。

  「當時我讀高二,我剝好水果送到房間給媽吃,剛走進房門就看見她正在看我的日記。」羅雲杉一把就把日記搶了過來。

  羅雲杉當天還和媽媽冷戰了一天,「那次過後我就把日記本鎖在抽屜裡。」現在想起來,羅雲杉也覺得自己有點衝動,進了大學後,她的日記本就放在家裡,父母也都沒有再翻看她的日記。

  羅雲杉為了滿足父母的好奇心也慢慢解密了幾本。「我就等著她一本一本解密哦,還是想看看。」父親對女兒的日記還有更多好奇,希望能多看幾本。

  2009.10.6 太陽~多雲 十二點過,無可挽回的二十歲

  二十歲,比十八歲的成年禮來得更乾脆,比十六歲的少女盛裝打扮得更為絢爛。從今天起,我徹底告別了我十字頭的年少時光,我永遠邁出了十幾歲孩童般稚嫩的行列。

  我不確定我可以在這一夜間變得多麼成熟,但我知道從今以後我要比以前更為努力的成長,這是一個二十歲的成年人所應該承擔的責任。

  十九歲就這樣走掉頭也不回,站在二十歲的門口踮腳張望,有些忐忑,也有些興奮,但更多的是一種真正新生的蛻變感。從明天開始,我就是一個全新的、長大的羅雲杉了。

  關於她的日記

  讓她教你一招

  20歲生日日記(記者 戴宇) (來源:重慶晨報)

(責任編輯:劉士朋)

相關焦點

  • 女大學生10年寫日記200萬字 當禮物送死黨(圖)
    年來寫完的22本日記本。  重大女生10年寫日記200萬字  「像小說,我的青春在成長」  這位大三的日記妹妹羅雲杉還給日記開發了新用途,比如做禮物、和朋友交換寫  「我還把日記當作禮物送給死黨,她被我感動得痛哭流涕
  • 女教師寫近10萬字家訪日記[圖]
    南昌市青聯學校的初中語文教師、班主任吳小平十餘年來堅持每周到學生家裡家訪兩次,寫下了近10萬字的家訪日記。吳小平說,家訪是走進學生心裡的一條捷徑,不到學生家裡無法掌握學生成長的第一手資料。1997年,吳小平轉到初中任教,開始了有計劃的集中家訪。「班主任的工作就是架設溝通的橋梁,讓孩子和家長間更好溝通,增進學生與老師間的了解和信任。」吳小平給自己提了要求:一個星期家訪2次。每次家訪前,吳小平會和學生、家長預約好。  家訪:走進學生心裡的捷徑  語文老師吳小平有個習慣,喜歡寫東西,記錄生活點滴。
  • 浙工大網紅宿管大叔3年寫了18萬字朋友圈日記
    浙工大暖心宿管大叔三年寫下18萬字朋友圈日記」一文刷屏工大諸多師生的朋友圈,點讚留言者甚多。這位年過花甲的宿管員為何會讓這麼多師生點讚?他為什麼堅持多年寫朋友圈日記,又在記錄什麼?錢報記者對話作者,還原一個網紅宿管大叔。
  • 老人踐行戀愛承諾帶妻遊全國 寫200萬字旅遊日記
    談戀愛時的一個承諾,他卻記在了心間,退休後10餘年間,老兩口走遍了國內一級景區600餘個。他們拍攝了2萬餘張旅遊照片,記錄了200多萬字的旅遊日記。67歲的董大爺說,這是他給老伴的還願之旅。整整兩柜子的日記和照片,是他們留給兒孫最寶貴的財富。
  • 浙工大網紅宿管大叔3年寫18萬字朋友圈日記
    我要「點亮」自己的生活  浙工大網紅宿管大叔3年寫了18萬字朋友圈日記,他究竟寫了些什麼兒子這樣評價他:沒有在窘迫、孤寂和勞累的生活中丟掉對生命的熱愛浙工大暖心宿管大叔三年寫下18萬字朋友圈日記」一文刷屏工大諸多師生的朋友圈,點讚留言者甚多。  這位年過花甲的宿管員為何會讓這麼多師生點讚?他為什麼堅持多年寫朋友圈日記,又在記錄什麼?錢報記者對話作者,還原一個網紅宿管大叔。
  • 留守6年無性生活 達州丈夫戀上失足女寫6萬字<出軌日記>(組圖)
    達州丈夫寫下6萬字《出軌日記》  四川新聞網達州5月29日訊(記者 靳廷江 楚彥)妻子外出打工,多病的他留守在家。過了6年牛郎織女般的生活,難耐寂寞的他竟然和一名失足女產生了感情,租房過起了夫妻般的生活。此後,有著寫日記習慣的他寫下6萬字的出軌日記,詳細記錄了這一讓他忐忑矛盾卻又不可自拔的情感歷程。
  • 毛澤東翻譯60年寫下百本日記 約663萬字(圖)
    曾為毛澤東、周恩來、朱德等領導人當過朝鮮語翻譯的金道永老人今年80高齡了,他的日記一寫就是60年  100本日記見證激情燃燒的歲月  ■文/圖 本報記者 欒光煜  本報訊 很多人都寫過日記,但能夠每天堅持不落,數十年如一日
  • 看了女大學生性愛日記,我和孩子聊了聊被遺忘的木子美
    就像之前浙江農林那個女大學生,不過是寫了幾篇性愛日記,就被狂罵,怎麼不去罵那些男生呢?女大學生不雅日記,是上周的勁爆話題。這個寫不雅日記的女大學生,讓不少人想起了17年前同樣因性愛日記引爆網絡的木子美。當年木子美「遺情書」引發的爭議和討論,可是比如今的「女大學生日記」要強烈和深遠多了。在木子美成名之前,她曾是我們部門的實習生。
  • 大學生4年寫7本讀書心得近200萬字 求職屢失敗
    大學期間專注讀書曾寫200萬字讀書筆記 自辦校園報 獨走尼泊爾卻因榮譽「單薄」求職屢遭失敗 不得已請學校為自己出具「實力證明」一封令人心酸的就業求助信「我是一名品學兼優的、不夠好的學生。大學4年裡,我樂此不疲地閱讀,所讀書目接近500本,定期閱讀多份雜誌,我收集的資料達187個專題,有近200萬字。我給您寫信的目的有兩個。一、即將畢業了,為了表達我對母校的熱愛,尤其為了報答圖書館為我提供的豐富精神食糧,我想只有用這種方式,才能表達我內心深處的感激。二,我要工作了,品學兼優的我,回首4年裡,居然沒有獲得任何來自校方的獎勵,這顯然是不夠好的。
  • 育兒日記一寫20年 9萬字《媽媽的日記》記錄成長
    時尚育兒日記,張慧雲老人一寫就是20年。  母子倆並肩而跑的照片,一直是媽媽珍藏的記憶。古稀母親自編成集盼能引來天下父母與孩子的共鳴  寫育兒日記、開育兒博客是80後辣媽們都愛幹的事,沒想到,年近古稀的張慧雲老人,在34年前就開始領銜這一時尚風潮——她從1977年小兒子出生開始寫育兒日記,一直堅持了近20年,到兒子高中畢業。
  • 最奇葩七夕禮物 女大學生狂送520隻雞送主播
    七夕前夕,一女大學生竟狂送某遊戲主播520隻雞向其求愛,這等「重量級」禮物,讓人吃驚的同時,又不禁讓人猜測,為什麼偏偏送的是雞?這也不難理解,這位狂熱女粉絲為何偏偏送的是雞了!,在比賽剛結束時,這位熱心女粉就送上520隻雞為哦棒接風,看來是真愛啊!
  • 南京90後老師寫下10萬字家訪日記 行程2000公裡
    在學校裡,葛盛是非常受學生歡迎的老師,幽默風趣還很溫和 現代快報 /ZAKER南京記者 施向輝 攝葛盛(右一)第一次家訪 本人供圖「她媽媽熱情地開了門,孩子也站起來迎接老師。這是南京市科利華中學紫東分校老師葛盛家訪日記中的一段。這位90後教師參加工作以來,行程2000公裡,家訪90多次,寫下近10萬字的家訪日記。在QQ、微信等溝通方式盛行的現在,他回歸傳統教育方式,引來點讚。2015年,23歲的葛盛來到紫東分校當初一語文老師,兼班主任。
  • 入室搶劫犯曾有百萬家產 綁架方案寫了近萬字(圖)
    在逃亡的11年裡,楊學安寫下近80萬字的日記和信件,寫日記成了他逃避恐懼的方法。  經營飯店他嫌掙錢慢  楊學安1964年出生,是鞍山市鐵東區人,他考取廣播電視大學學習會計專業。 1990年前後他辭去工作下海經商,開飯店,開遊戲廳, 1994年的時候,每天最多收入過萬元,這時他的資產已經過百萬。
  • 老人寫5萬字防騙日記 保健品推銷套路盤點
    老人寫5萬字防騙日記 保健品推銷套路盤點時間:2018-03-09 12:45   來源:鳳凰網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老人寫5萬字防騙日記 保健品推銷套路盤點 去年1月,鄭大爺得知老友在參加保健品推銷講座,家中還買有各式各樣的保健品,而且輕信保健品營銷人員的鼓吹,買了數萬元。
  • 嘉興女子乳房有腫塊一查是乳腺癌 她寫10萬字抗癌日記
    乳腺癌已成為女性健康的頭號殺手,為了讓更多人關注及重視乳腺癌,每年的10月被確定為世界乳腺癌防治月,又稱「粉紅絲帶月」。近日,記者從市疾控中心獲悉,2015年我市女性報告乳腺癌的發病率為59.39/10萬,佔全市惡性腫瘤女性發病數首位,即每2000名女性中就至少有1例乳腺癌患者。另外,監控數據顯示,乳腺癌的發病率從20歲以後開始上升,到45歲達到高峰,有年輕化傾向。
  • 10年30萬字!這部成長檔案寫滿媽媽對孩子的愛……
    ……  媽媽希望,將來的某一天,能把《寶貝成長檔案》當做最珍貴的禮物,送給成年的你。  最疼愛你的媽媽  這是一位母親寫給16歲兒子的成長檔案。10年,30萬字,兩本厚厚的成長檔案,記錄著孩子學習、生活點滴,也記錄著一個三口之家簡單而溫馨的生活日常。  成長檔案的記錄者——王曉麗,是一名高一學生的母親。
  • 又一個黃賓虹:寫生稿3千幅,書寫文言文日記200萬字,更大野心還在後面
    陳洪標|文【全文共3214字,圖片33張】 又一個黃賓虹:毛筆寫生3000幅,書寫文言文日記200萬字,更大野心還在後面!
  • 最深情的畢業留言:女生寫9萬字書稿致敬母校
    孫佳麗展示自己的書稿 據安徽商報消息又到大學畢業季,在很多學生以拍照合影等傳統方式留下對母校的眷戀時,安徽財經大學會計學院的孫佳麗同學,卻選擇了一種獨特的方式和母校告別,她寫下了一本9萬字的書稿,作為畢業禮物送給學校。
  • 老人34年前寫9萬字兒子成長日記(組圖)
    時尚育兒日記,張慧雲老人一寫就是20年。   古稀母親自編成集盼能引來天下父母與孩子的共鳴  寫育兒日記、開育兒博客是80後辣媽們都愛幹的事,沒想到,年近古稀的張慧雲老人,在34年前就開始領銜這一時尚風潮——她從1977年小兒子出生開始寫育兒日記,一直堅持了近20年,到兒子高中畢業。
  • 25年寫下15萬字教學日記:一個老師的愛和「法寶」都在這裡了
    然而,經她調教後,這些學生有的「全A」走出校門、有的在體育、美術方面一展所長,有人畢業19年了還不忘給老師送來熱騰騰的包子……嶽老師帶過11個班,她有個特殊的習慣:寫教學日記。20多年來,她陸續寫過15萬字的教學日記,記錄下孩子們的點滴故事和教學心得,日記裡有歡樂、有感動、有迷惘,更多的是一名小學老師對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