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發電系統的最大功率點跟蹤算法及仿真研究

2020-12-17 索比光伏網

引言:在光伏發電系統中,為了在外部條件變化時光伏電池陣列也能輸出最多的能量,理論和實踐上對設計人員提出了光伏陣列輸出能量最大化控制的要求。目前,光伏發電系統的轉換效率偏低(10%-30%),因此在光伏發電系統中,要提高系統發電的整體效率,一個重要的途徑就是實時調整光伏陣列的工作點,使之始終工作在最大功率點附近,這一過程就稱之為最大功率點跟蹤(MPPT)。就是通過最大功率點跟蹤算法找到光伏電池扳的功率峰值,並維持在峰值輸出。

1、 MPPT的原理

光伏電池的輸出特性決定了MPPT的工作原理。所以,先介紹下光伏電池的輸出特性。

如圖1即為光伏電池輸出的 I-V特性曲線,從圖上可看出光伏電池一種非線性直流源,其輸出電流在大部分工作電壓範圍內近似恆定,在接近開路電壓時,電流下降率很大。曲線上任何一點都可以作為工作點,工作點對應的橫坐標為工作電壓縱坐標為工作電流,工作的功率即電池的輸出功率為工作電壓與工作電流的乘積。


圖1 光伏電池輸出特性圖


日照強度在極大程度上影響光伏電池的輸出電流。圖2中(a)表示了在不同光照強度下的P-I關係曲線,由圖2(a)可知,光照增強後大大地增大了短路電流,系統輸出的功率會隨著光照的增強而變大。

圖2 (a) 不同光照強度和結點溫度下的P-I關係曲線圖


如圖2(b)所示,為四種不同結點溫度下的P-I關係曲線,可見,光伏電池結點的工作溫度上升會使短路電流略微增大,但總體效果會造成光伏電池的輸出功率下降。


圖2 (b) 不同光照強度和結點溫度下的P-I關係曲線圖

通過上述可知,光伏陣列輸出特性具有非線性特徵,並且其輸出受光照強度、結點溫度等影響。在一定的光照強度和結點溫度下,光伏陣列可以工作在不同的輸出電流(電壓),但是只有在某一輸出電流(電壓)值時,光伏陣列的輸出功率才能達到最大值。這時光伏陣列的工作點就達到了輸出功率電壓(電流)曲線的最高點,稱之為最大功率點(Maximum

Power Point, MPP)。尋找最大功率點的算法稱之為最大功率點跟蹤(Maximum Power Point Tracking,MPPT)。下面討論兩種實用的MPPT算法和各自的特點。

2 、擾動觀測法

擾動觀測法操作簡單,是目前文獻報導中據說使用最多的一種實現最大功率點跟蹤的方法。其原理就是周期性地增加(或者減少)光伏陣列輸出電壓(電流),即加一個擾動,然後測出此刻的系統輸出功率並跟上一時刻所測出的功率進行大小比較,來決定下一步的控制信號,如果功率變大則參考電壓(電流)朝著擾動的方向增加(或減小),如果功率變小則方向與擾動的相反。其工作原理可表示為:


其流程圖如圖3


圖3 擾動觀測法流程圖


理論上該方法算法簡單,且易於硬體實現。但是它也有其局限性:系統必須引入擾動,尋優的最後結果是系統在最大功率點附近很小的範圍內來回振蕩,造成功率損失;其次,這種方法功能的實現依靠電壓(電流)步長的改變,然而步長的大小很難確定,步長過小,跟蹤的速度緩慢,動態響應慢,光伏陣列可能長時間工作於低功率輸出區,步長過大,在最大功率點附近的振蕩又加大了,功率損失加大;還有當光照或外界其他條件快速變化時會發生誤判現象。

3 、電導增量法

電導增量法的名字來自於光伏系統電導係數的導數,用於確定最大功率點(MPP)處的操作點位置,也是一種最基本的MPPT算法,它通過太陽能電池輸出特性曲線的斜率(dP/dI)與輸出電壓、電流間的關係來判斷系統是否在最大功率點處運行。有功功率公式P=VI兩端對電流求導可得:


如圖4,電導增量法通過設定一些很小的變化閾值,判斷目前工作點在最大功率點的哪一側,然後改變逆變器輸出功率,使太陽能光伏陣列最後穩定在最大功率點附近的某個點,而不是來回的跳動。當從一個穩態過渡到另外一個穩態時,電導增量法根據電流的變化就能夠做出正確的判斷,不會出現誤判斷的過程。

圖4 電導增量法流程圖


此跟蹤法最大的優點,是當光伏電池上的光照強度產生變化時,輸出端電壓能以平穩的方式追隨其變化,電流波動較小,適用於光照快速變化的場合。缺點是其算法較為複雜,對硬體的要求特別是對傳感器的精度要求比較高,系統各個部分響應速度都要求比較快,因而整個系統的硬體造價也會比較高。變化的閾值很難確定,不恰當的閾值也會造成擾動。

4 、SIMUlink 仿真實驗

本文採用 MATALB/SIMUlink仿真軟體來搭建光伏發電系統的最大功率點跟蹤仿真平臺。如圖5,從左到右的模塊依次是光照模擬曲線(3種)、光伏電池陣列、MPPT算法模塊以及波形和效率顯示。


圖5 擾動觀測法和電導增量法仿真實驗圖

三個不同光照曲線下兩種算法得到的電壓、電流以及輸出功率曲線圖如圖6、圖7、圖8。左邊是擾動觀測法的輸出各項指標曲線,右邊的是電導增量法下得到的曲線。

由圖6可知,在正常的光照條件下兩種MPPT算法,都能夠很好的跟隨著光照的變化輸出峰值功率,效率都在99%以上(不考慮實際中的器件損耗),但從電壓電流曲線來看,電導增量法得到的輸出曲線更為平滑,性能更佳。

圖6 模擬正常日照情況下兩種算法得到的輸出曲線


從圖7可以很明顯的看出,在有烏雲飄過這種光線強度快速變化的情況下,擾動觀測法的效果不盡如人意,正如上文所述的存在誤判現象(橢圓圈出部分),導致輸出功率在有段時間一直很小(幾乎為零),而電導增量法則效果依然很好(效率大於99%)。

光照不穩定時,跟上面第二種情況類似。在最後光照強度快速下降時,擾動觀測法出現誤判導致輸出功率幾乎為零(橢圓圈出部分),電導增量法的表現則幾乎沒有影響(效率99.5%)。

5 、總結

本文分析了光伏電池板的輸出特性,以及影響光伏電池板的兩個因數,給出了兩個影響因數作用下的輸出功率原電流曲線,然後引出MPPT算法的實現原理。詳細闡述了目前最常用的兩種MPPT算法,並給出了算法流程圖。最後利用MATLAB/SIMUlink仿真軟體對這兩種算法進行了仿真實驗,驗證了對算法的分析,為今後開發出性能更佳的MPPT算法,打下實驗基礎。

光伏行業最新動態,請關注索比光伏網微信公眾號:solarbe2005

投稿與新聞線索聯繫:010-68027865 劉小姐:news@solarbe.com

掃碼關注

相關焦點

  • 光伏發電的最大功率點跟蹤控制
    摘要:最大功率點的跟蹤(MPPT)是提高光伏發電系統效率的有效手段之一,本文在分析光伏電池輸出特性的基礎上,討論了幾種常見的最大功率點跟蹤算法,最後提出了改進的變步長擾動觀測法,並進行了仿真驗證。但目前太陽能光伏發電還存在著太陽電池板造價高、轉換效率低等問題,妨礙了光伏發電系統的大規模建設和推廣。所以,如何提高太陽能發電系統的效率成為當前研究的熱點。
  • 最大功率點追蹤——保威智能光伏跟蹤系統
    通過電力電子技術和控制技術實現太陽能光伏發電的最大功率點跟蹤 (MPPT),是提高光伏發電系統發電量、降低發電成本,進而廣泛推廣光伏發電技術的有效措施。MPPT 技術是通過調節系統各個模塊的工作狀態,使太陽能光伏電池在一定條件下能夠輸出更多電能的一種技術。
  • 基於DSP的光伏電池最大功率跟蹤算法設計
    因此,研究併網逆變器的設計有著廣闊的前景和意義。限制光伏系統的主要因素有兩點:⑴初期投資比較大;⑵太陽能光伏電池的轉換效率低。目前我們通常使用的光伏電池效率在15%左右,即使世界上最先進技術的光伏電池在特殊的實驗條件下也只能達到40%,因此光伏電池最大功率跟蹤就變得十分重要,所以長期以來都是學術界研究的熱點。
  • 【MPCE】蘇州大學 楊勇,西交利物浦大學 文輝清:基於電流預測和功率解耦的光伏併網逆變器自適應擾動觀察最大功率跟蹤方法
    為提高光伏發電系統效率,最大功率點跟蹤(maximum power point tracking,MPPT)是光伏發電系統不可缺少的一部分,MPPT的效率直接影響整個光伏發電系統的效率。因此,提高MPPT的穩態和動態性能是光伏發電系統的關鍵技術。光伏逆變器是光伏發電系統中的核心部件, 而MPPT技術是光伏逆變器的核心技術。
  • 優化最大功率跟蹤法在光伏水泵中的應用
    發表於:2018-07-31 11:06:50     作者:索緒洲來源:太陽能雜誌通過對光伏水泵系統功率輸出特點的分析,找到影響最大功率輸出的影響因素,通過進一步對光伏輸出I-V 曲線和P-U 曲線分析,提出了一種對最大功率點跟蹤(MPPT) 擾動觀察法的優化算法和實現方法,解決了MPPT 擾動觀察法在最大功率點附近震蕩的問題
  • 基於MMC子模塊獨立控制的光伏併網系統仿真分析
    )因具有易擴展、功率器件容量大、諧波含量低等特質而成為光伏發電領域的新研究。本文介紹了光伏併網中的最大功率點跟蹤技術(MPPT)和模塊化多電平換流器(MMC)拓撲結構的特點、控制方法,提出一種基於MMC子模塊控制的光伏併網系統及控制方式,即在模塊化多電平換流器中的每一個子模塊中通過DC/DC變換器並聯一組光伏陣列,系統控制是電壓外環提供與電網同步的參考電流
  • 分析獨立式風光互補發電系統中最大功率控制策略
    由於獨立風光互補發電系統無法從電網獲取電能,是一個獨立的發電系統,那麼如何從風能和太陽能中獲取儘可能大的能量且使得由風機和光伏電池輸出的功率最大是這一部分的主要任務。而蓄電池作為整個系統的儲能元件,起著存儲電能以保證連續可靠的為負載提供電能的作用,另外蓄電池的壽命以及利用效率也受充放電方式的影響,所以對蓄電池的充放電策略研究是很有必要的。
  • 基於改進擾動觀察法的光伏陣列MPPT研究
    摘要:針對常規擾動觀察(P&0)法由於環境快速變化帶來的失效性問題,提出一種基於改進P0法的最大功率點跟蹤(MPPT)算法。採用一種壓阻可變的方法模擬光伏陣列的輸出特性。改進PO法通過控制Boost變換器的佔空比改變變換器的輸入電壓,從而實現MPPT。以DSP晶片TMS320LF2407A為控制電路主處理器,以Boost變換器為主拓撲電路,搭建了模擬光伏陣列MPPT實驗系統。
  • 技術應用:一種單級光伏併網系統的MPPT算法的分析(下)
    4、改進型P&O法該改進型P&O算法主體也是擾動觀察法,先緩啟動使得太陽能電池端電壓在79%的開路電壓附近,在後面的跟蹤過程中根據太陽能電池端電壓變化率進行變步長,該算法的實現軟體流程及仿真結果如圖6所示。
  • 光伏併網發電系統關鍵技術分析
    1 光伏併網發電系統的設計光伏併網發電系統,屬於光伏發電系統的一個項目,通過逆變器接入到電網內,共同供應社會用電。併網光伏發電系統的結構構成如圖1所示,光伏電池陣列,用於收集太陽能,其可架設在高層建築的頂部,確保光伏併網發電系統具有充足的太陽能光源。
  • 中信博天智跟蹤系統助力中東最大雙面光伏電站高效發電
    近日,江蘇中信博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英文Arctech Solar,以下簡稱:中信博)再次喜獲一份來自中東阿曼的125MW跟蹤支架大單。該電站項目將全部採用中信博的「天智跟蹤系統」, 是中東地區使用「雙面組件+跟蹤系統」解決方案的最大光伏電站。
  • 天合光能發布智能算法白皮書,智合SuperTrack三大硬核技術助推發電...
    光伏發電的度電成本(LCOE)不斷降低成為行業趨勢,而跟蹤技術更有助於度電成本的降低。為了進一步完善跟蹤技術並彌補傳統天文算法的不足,天合光能自主開發了全新的智能跟蹤技術——天合智合SuperTrack跟蹤算法。
  • 基於LMS算法的回聲消除系統仿真研究
    當下最熱門的三種回聲消除算法分別是維納濾波算法,最陡下降算法,LMS算法。本文基於LMS算法,應用MATLAB進行仿真研究,並改進了LMS算法,得出更好的回聲消除系統。當下最熱門的三種回聲消除算法分別是維納濾波算法,最陡下降算法,LMS算法。本文基於LMS算法,應用MATLAB進行仿真研究,並改進了LMS算法,得出更好的回聲消除系統。
  • 國家電網發布小型戶用光伏發電系統併網技術規定
    本標準根據我國電網結構以及電網運行對小型戶用光伏發電的要求,結合小型戶用光伏發電特性,深入研究小型戶用光伏發電對電網的影響,並充分吸收國際電力協會和電力公司制定的分布式電源併網的有關技術規定、標準。3.5峰瓦watts peak(Wp)光伏組件或光伏方陣在標準測試條件下,最大功率點的輸出功率。4電能質量4.1 諧波和間諧波戶用光伏發電系統接入電網後,併網點的各次諧波及間諧波應滿足GB/T14549和GB/T24337的要求。
  • 一種用於MPPT的改進型遺傳算法
    :在眾多最大功率點跟蹤(MPPT) 算法中,遺傳算法具有收斂速度快的優點,但實際應用中其存在準確率較低、在最大功率點附近擺動的問題,所以在傳統遺傳算法的基礎上引入擾動觀察法來提高遺傳算法的準確率,並將改進型遺傳算法和傳統遺傳算法進行了仿真對比。
  • 併網型光伏——儲能微電網優化配置研究
    針對併網型光伏- 儲能微電網,以平準化度電成本最小為目標,考慮孤網運行時間、年最低發電量和年電量交換率等約束條件,建立了電源容量優化配置模型,分別對辦公型、酒店型、住宅型等不同場景進行仿真模擬,以研究光伏和儲能容量配置與系統成本的關係;並對不同儲能策略下,光伏- 儲能微電網接入3 類建築時的經濟性和可靠性進行了對比分析。
  • 成本是光伏發電3-4倍 光熱發電靠譜嗎?
    其關鍵技術在於聚光鏡的生產製造,以及兩個方面的控制,一個是自動跟蹤控制,使得槽式聚光器時刻對準太陽,以保證最大限度的吸收太陽能,據統計跟蹤比非跟蹤所獲得的能量要高出37.7%。另外一個是傳熱液體迴路的溫度與壓力控制。槽式系統聚光後溫度可達到400°C左右。
  • 基於Matlab/Simulink的風力機特性仿真
    摘要:本文選擇參考文獻2中的風能的功率係數Cp進行分析,採用遺傳算法進行最大功率係數Cpmax求解,並通過對參考文獻1中的風能的功率係數Cp求解驗證其算法求解的合理性。近20年來世界風力發電技術有了飛速的發展,據統計,截止到2013年12月世界裝機容量總計318137MW,全球新增裝機容量35467MW,風力發電成為當今電力系統的重要研究領域之一。  變速恆頻風力發電是20世紀發展的一種新風力發電技術,優點是發電機以變速運行、噪聲低和損耗小。通過發電機轉速控制,保證風力機在最佳葉尖速度比 下運行,從而實現最大風能跟蹤。
  • 光伏發電度電成本測算與分析
    近年來,國網能源院新能源與統計研究所聚焦新能源資源評估、新能源政策、新能源技術經濟性等領域,密切跟蹤新能源發展情況,尤其重視相關數據持續積累和分析,從理論、發展規劃、方法模型等領域開展了系統深入的研究。本專欄將圍繞新能源資源評估、發展運行、經濟性平價關鍵問題,從理論研究、模型方法和經驗實踐等方面展開,結合相關成果和研究思考與讀者進行交流分享。
  • 光伏科普——光伏效率轉換器
    光伏效率轉換器是一種新型基於太陽能電池板級的DC/DC轉換優化裝置,一方面採用分布式MPPT跟蹤技術,跟蹤各個電池板的局部MPP,獨立地增強並提高電池板的發電性能,最大化光伏電站的總發電功率;另一方面,它們將輸入電壓/電流轉換為實時可配置的輸出電壓/電流值,實現電池板際間輸出優化配置,以最大限度提高太陽能系統的整體發電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