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與現實往往相差甚遠,理論和實踐的關係亦是如此。大學是一個學習專業化知識的階段,然而只有通過實踐才能真正對所學專業有一個清晰的認識。
他叫董幫林,是河南理工大學電氣學院2018級的學生。作為電氣學院的一名大三學生,他剛剛經歷了學校安排的參觀實習,安全帽、工作服、工作場所的實地參觀給他帶來了別樣的體驗。
(董幫林去參觀實習的路上攝)
「實習第一天,老師帶我們認識了一些基礎設備,像高壓輸電等。實習期滿後,我重新翻看了課本,發現書上所學到的理論知識在所有工作中都是有實際應用的,所以理論學習非常重要,是一切實踐的基礎。」據他所說,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是一個專業性較強也是一個實際生活應用較廣的專業,任何需要電能的地方都離不了這個專業。
於他而言,這是一次不一樣的經歷,也是一次查漏補缺的好時機,實習加深了他對所學專業的認識,更為重要的是,是讓他明白了實踐的重要性。「在參觀實踐的過程中,我發現自己動手能力有所欠缺,還需要很大的提升。」他擔憂地說道,「所以在加強理論學習的同時,更緊迫的是要提高動手實踐能力,工作過程中需要有膽量,為了自身安全,也要做到細緻、一絲不苟,因為高壓輸電設備很多都是非常危險的,操作不當很容易出事故。」
(實習場地1)
(實習場地2)
他說,在實習過程中,他的老師給他們講了一些因為操作不當而造人身安全的事故,曾經有一個剛剛畢業的學生,不小心被高壓電線所傷,手指被截掉了一半。真實案例擺在眼前,讓他不得不對現實做出思考,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在當前是一個較為熱門的專業,但是並不代表畢業後能獲得輕鬆高薪的工作,而且選擇這條路的人多,所以才必須做好與專業學習相關的方方面面。
作為一個大三學生,實習讓他明白了努力奮進的重要性,雖然以往成績還算靠前,但是卻遠遠不夠,他需要在今後學習中更加努力提高綜合能力,學無止境,躬體力行。
實習,就是你踏出校園所迎接的一番挑戰和機遇。走出校園,少年的青澀逐漸褪去,取之而來的是更多的擔當與成熟。他叫陰毅,是河南大學2016級的學生,前不久,他已經順利通過了筆試面試,開始在國家稅務局實習工作,熟悉環境。
「我目前在人事科,負責全局職工數字人事調動工作,以及全局職工薪資待遇安排等。」,陰毅笑著說,「從前我是年級長,自認為可以勝任這些工作,可是當我真正踏入社會以後,才發現這一切都需要繼續學習。」
由於疫情的原因,陰毅尋找實習的過程並不是那麼順利。「一方面學校催促著就業,一方面自己對自己也有一定的要求,不能為了就業而就業。」在一番彷徨與堅定中,他最後選擇了稅務局的實習工作。
陰毅講到,因為自己是軟體學院畢業,並不算是專業對口工作,與其他已經有經驗的同事相比,業務稅收的知識偏薄弱一些,所以業餘時間需要花費更多的時間去豐富自己的相關知識。
除了這些,陰毅也逐漸學會了如何更好地處理人際關係,「不同於校園的同學關係,在工作中,同事之間更強調相互配合,相互協調。同時,單位領導不會像大學輔導員一樣事無巨細分配工作,你需要思考更多,學習更多,當有了新的想法也可以及時提出。
「實習之初,我在窗口給群眾去辦理納稅業務時發現,有一些群眾對於這些辦理的流程並不了解,所帶資料也不完備。這樣以來,有一些群眾們情緒激動,不好調節,同時我們的工作也費時費力,影響效率。」陰毅回憶道,「我思考後給領導提出建議,一是把我們一些他們辦理業務所需要的材料發到公眾號上,二是把這些材料也張貼在辦稅大廳,使群眾們可以先進行自我檢查核定。從那以後,我們的工作效率有了一定的提升。」
(陰毅工作圖)
從校園走向社會,是一場重新的成長與歷練,每個人都在褪去青澀,超越自己。正像陰毅所說,只有不斷學習,不斷進步,才能在職場上找到自己的立足與方向。
一次實習,更是一次錘鍊。在沉寂中醞釀,才能有驚豔亮相。無論如何,實習的點滴在以後的漫長歲月裡都會經常浮現在我們的腦中,這份經歷會成為我們人生中一筆寶貴的財富,指引我們在自己所熱愛的事業上不忘初心、不斷奮進。
同在地球上,共享大自然|青椒H5
方言萬象|來自五湖四海口音的同臺battle
文案 河南校媒 鄧申傑 崔蓉 康子鳴
編輯 柴甜甜 劉冰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