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朋友圈有篇很火的文章——《這塊屏幕可能改變命運》
文章裡描述一塊神奇的電子白板,這塊白板直播成都七中的課程,讓貧困地區的很多學生考上本科,甚至清華北大,因而改變了命運。
看到的時候很感動,真是技術改變了學習方式,也因為自己曾經為直播事業搬過磚而沾沾自喜過。
在我們的學習空間裡,也有一塊小白板,只不過,它距離神奇有十萬八千裡,相反,它土到了塵埃裡。
duang~就是它。
它甚至都不是一塊新白板,隔壁培訓班搬走,我姐運用她的個人魅力公關過來的,免費~
就是這麼一塊破破爛爛的小白板,卻讓這個學習空間的孩子,悄悄起了變化。
我想描述下我們使用這塊小白板的場景,這些場景基本是每天都重複。
場景一:作業 PK榜
每天開始寫作業前,我會跟孩子一起過一下今天的校內作業,然後把它們一項一項抄到小白板上。
這樣,他們就知道,「啊,我今天有這些任務,完不成,我是不能回家的。」 而無形中,通過這個小動作,他們也知道了「我來這裡不是來玩的,而是來學習寫作業的。」
在這一小小儀式之後,孩子很自然地就進入了學習的狀態。
而通常他們每完成一個作業,就上前去,把這項作業擦掉。
每擦掉一項,他們都會激動大吼一聲「 yeah!」,雙手握拳慶祝自己取得階段性勝利;當小白板上一片空白時,他們也經常會炫耀式地和其他小夥伴說:「看,我作業都寫完了!」
對他們來說,作業不再是負擔,而變成了「升級打怪」的任務。
同時,因為大家的作業都曬在黑板上,誰效率高,誰最先把白板上的作業幹掉,一目了然。同伴間的小競爭、刷存在感,在這裡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更讓我欣喜地是,他們從最開始「老師幫你安排」到「我自己安排」的轉變。
之前一般都是我幫他們謄抄作業,現在基本是他們自己來,寫完了還像個小大人一樣,自己安排「我要先寫哪科」,為師我倒是落了個輕鬆。
有時候,我會自作主張地建議他們,「要不先寫抄抄寫寫這些簡單的吧?」
孩子的回答是:「不,我要寫最難的,最難得搞定了,後面我就輕鬆了。」
一塊小白板,見證了他們的學習態度和學習效率的轉變。
他們幾個,其實都是非常一般的孩子,成績一般、天資一般,寫作業會拖拖拉拉,遇到困難也會止步不前,也會時常犯懶。
但現在,他們已經學會安排自己的學習節奏,學習態度更不用說。更重要的是,他們不再畏懼自己學習中的短板,具有克服困難的勇氣,對自己也越來越自信。
與其說是這塊小白板的神奇魔力,不如說,是這塊小白板所構建的情景很神奇——同伴激勵、自我激勵,把學習變成了自己的事,當學生有了主動權,他很自然地對學習很上心。
場景二:錯題無限練習本
曾經試過讓孩子做紙質錯題本,但他們都對抄題這個事很抗拒,因為懶。
我也覺得,抄題挺浪費時間的,而且他們也不一定會複習、反覆看,抄了等於白抄。
後來跟他們約定,錯一題,我就在小白板上重新出一題,如果做對了,就不用抄在錯題本上。
於是這塊小白板,就成為我們「減負提效」的小工具。
減負,是孩子不用重複抄抄寫寫,只需開動他們的小腦筋,捋清做題思路。
提效,是孩子必須理解,舉一反三,通過這種方式將錯誤轉化了知識內化、知識輸出的機會。
小白板,不同於書面的封閉空間,它具有展示性與社交性,
當孩子站到小講臺前,他就有了一個小舞臺,他有了直面錯誤的機會。
因為要把小白板上的題目,清楚地講出來,無形中,對他們思路的清晰程度、語言表達能力都有了更高的要求。孩子的綜合能力,也在講題中,得到提升。
其實,孩子、小白板與我,構建的微情景是presentation,它更加開放,也更加靈活。我做的無非是組織者的工作,學習的真正主體,是孩子本身。
我一直堅信,好的課堂,絕非是名師導向、授課導向,因為那是表演式的課堂,孩子如同臺下的觀眾,他們的能力得不到實質性的鍛鍊。好的課堂,應該是學生中心、實踐導向,老師帶著學生探索,因為這會激發學生的積極性與自主性,他們的思維方式、表達能力、合作能力、自信心都會得到鍛鍊與增長。
超幸福學習空間,是我做自由職業之後開闢的一個學習天地。接下來,我會繼續分享,在超幸福學習空間的點點滴滴,一方面作為孩子的成長記錄,一方面也分享我的教育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