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人每周吃一張信用卡?塑料微粒早已進入我們身體

2021-01-12 央視網
每人每周吃一張信用卡?塑料微粒早已進入我們身體

原標題:

  塑料已經遍布我們生活的這個世界裡,幾乎每個角落了。就連最深的馬裡亞納海溝裡都有塑料垃圾。這些廢棄的塑料,大自然雖然無法「回收」,卻可以把它們磨成越來越小的碎片,也就是塑料微粒。

  這些微粒先是進入海洋生物的身體,然後再被人類通過吃海鮮的方式攝入體內。就算你不吃海鮮也沒用:大多數瓶裝水裡也有塑料微粒,連空氣裡都有。

  此外,一份發表在《環境科學和技術》雜誌上的研究表明,市面上銷售的食鹽90%也含有塑料微粒。

  那麼,這些微粒進入人體後,對我們的健康會造成哪些隱患呢?

  每人每周吃一張卡?

  幾乎所有人,幾乎每天,都在使用塑料製品。它是那麼便宜和好用,我們的生活也確實從中得到了極大的便利。然而它無法降解,無法被大自然「回收」。

  今年7月,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援引澳大利亞紐卡斯爾大學一項新研究稱:全球人均每周攝入約2000顆塑料微粒,總重量為5克,相當於一張信用卡的重量。

  該研究報告稱,這些塑料微粒直徑小於5毫米,主要來自人造衣服纖維、牙膏、沐浴露等日常洗護用品中的塑料微粒,以及被我們丟棄的各種塑料垃圾。這些含塑料微粒的物體暴露在自然環境中時,會逐漸分解成更小的塑料碎片,隨即進入河流和海洋,被魚類和其他海洋動物吃掉,並最終成為人類食物鏈的一部分。

  目前,已經在114種海洋生物的體內發現了塑料微粒,其中一半都上了人類的餐桌。

  此外,人造化學纖維形成微型纖維碎片的數量同樣驚人。比如,化纖或含化纖類衣物在洗衣機的作用下,會脫離並形成很細小顆粒物,這些微型塑料隨洗衣廢水進入環境。實驗樣品表明:每件衣物在每次洗滌過程中能產生多達1900個纖維碎片。

  海鹽、蜂蜜和啤酒

  今年早些時候,有一個研究小組收集了來自9個國家的11個品牌的瓶裝水,其中不少還是知名品牌,共計259瓶樣水裡,93%的瓶裝水都檢測出來塑料微粒。據研究人員估算:如果你每天喝一瓶瓶裝水的話,一年下來,會攝入大約上萬顆塑料微粒。

  連空氣裡都充斥了相當數量的塑料顆粒——它們很多來自尼龍質地的衣服,來自那些衣服纖維。

  據估計,每年有超過880萬噸的塑料製品進入海洋的懷抱。其中,大約27萬6千噸的塑料漂浮在海水裡,其餘的或沉入海底,或被衝上海岸。

  曾有一項調查,分析了15種海鹽的樣本,發現平均每公斤海鹽裡就含有不下600個塑料微粒。在陸地上,情況也並沒有更好:另外的相關調查發現,平均每公斤蜂蜜裡含有不下300根塑料纖維;每公升啤酒裡也含有109個塑料微粒。

  當然,在所有我們常吃的食物裡,塑料微粒含量最高的,非海鮮莫屬。而海鮮裡面,貽貝和生蠔的「含塑量」最為驚人。據估算,如果你是一個海鮮愛好者,那麼一年下來你可能會吃進上萬顆塑料微粒……

  根據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近期的調查顯示,直徑超過150微米的塑料微粒(1000微米=1毫米,也就是0.15毫米)並不會被人體吸收,而是隨著人體的糞便一起被排出。

  這一部分塑料微粒佔到自然界中塑料微粒數量的90%左右。也就是說,大部分塑料微粒會被我們排出體外。但還有10%更小的、納米級的塑料微粒會留在我們體內,點滴累積。

  微粒可攜帶有害化學物質

  目前對塑料微粒的定義是:直徑小於5毫米。但目前用顯微鏡發現的塑料微粒,最小的直徑僅有10納米(0.00001微米)。還沒有人知道,「一顆」塑料最小可以有多小。

  可以想像,塑料的顆粒越微小,也就越是容易深入人體組織和器官。目前研究人員已經在魚的大腦裡發現了塑料微粒,並且觀察到這些「腦子裡進塑料」的魚,進食更加緩慢,對身邊環境的警惕度也下降很多。

  不過也不用太擔心,目前還沒有發現塑料微粒能突破人體的血腦屏障進入人類大腦的。主要的擔心還是來自這些微粒是否攜帶有害的化學物質.

  是的,塑料微粒可以說是許多化學物質的載體,它們會吸收這些物質。比如:色素、紫外線穩定劑、塑化劑、雙酚、阻燃劑……等等,都是塑料微粒容易沾染的化學物質。

  這些微粒主要會在人體的腎臟、肝臟和腸道裡集中,然後通過腸道進入血液,漸次影響到其他器官。另一項調查結果顯示:在接受檢查的人群中,高達87%的人,肺部都發現了塑料纖維的存在。

  塑化劑存在提高乳腺癌致病率,而雙酚則廣泛存在於食品包裝中,很容易就會進入食物,研究顯示它可能會對人的生殖系統及荷爾蒙分泌產生影響——尤其對女性。(編譯/褐松鼠)

相關焦點

  • 每人每周喝進一張信用卡?關於微塑料,求真相
    塑料,在地球上似乎已無處不在。據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的數據,全球每年產生約3億噸塑料垃圾,其中超過800萬噸進入海洋——相當於每分鐘向大海傾倒滿滿一輛垃圾車的塑料。澳大利亞研究報告則顯示,自2000年以來全球塑料製品的消耗量,已相當於2000年之前所有年份消耗量的總和,三分之一的塑料最後都傾倒在自然環境中。
  • 我們一年會吃下多少塑料?塑料微粒會對人體產生什麼樣的危害?
    當這些含塑料微粒的物體被丟棄並暴露在自然環境中時,會逐漸分解成更小的塑料碎片,隨即進入河流和海洋,被魚類和其他海洋動物吃掉,但是人類作為地球食物鏈最頂端的生物,這些塑料微粒不可避免的一定會隨著食物被人體攝入。
  • 新生嬰兒可能吞咽大量的塑料微粒,成人每周可能吞掉一張信用卡
    根據周一發表的一項研究,嬰兒每天平均吞咽從瓶子中分離出的塑料微粒超過100萬個,其中建議採取一些行動來減少這種攝入,這對健康的影響尚不得而知。一篇發表在《自然食品》(food nature)雜誌上的研究表明,如果將世界上最暢銷的聚丙烯嬰兒奶瓶樣本通過世界衛生組織建議的推薦的使用程序:首先對奶瓶進行消毒,然後用調製配方奶。
  • 塑料微粒正通過各種方式進入你的體內!
    塑料微粒正在進入人類體內。 微塑料——在科學上還缺乏嚴格定義,但常指直徑小於5毫米的塑料顆粒。在塑料無處不在的今天,它不僅出現在了全球海洋、河流等自然水體中,還出現在動物體內、飲用水中。
  • 塑料微粒影響幾何?人類認知仍不足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的報導顯示,全球每年生產超過3.3億噸塑料,預計到2050年,這一數字將增加兩倍。當它們進入海洋,會被濾食性動物吃掉並存留在它們體內,經過食物鏈層層傳遞。&nbsp&nbsp&nbsp&nbsp但這似乎並不是最可怕的。關鍵問題是,我們迄今仍不了解相關的健康風險,很難評估攝入量對人類的危害。
  • 驚人結果公布,地球上每個人7天喝的水微塑料含量相當於一張信用卡?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新華國際頭條」(ID:interxinhua),首發於2019年8月31日,原標題為《每人每周喝進一張信用卡?關於微塑料,求真相》。塑料,在地球上似乎已無處不在。7月14日,觀眾在上海科技館參觀由回收塑料製品組成的裝置藝術作品「巨環」。作品表現海洋中廢棄塑料形成的「垃圾帶」正環繞著我們的現實,提醒人們減少產生和丟棄塑料垃圾。
  • 塑料可能會是我們人類未來的「頭號殺手」
    在我們日常生活中一次性塑料用品隨處可見,塑料在未來可能會是我們人類的頭號殺手,2019年,澳大利亞紐卡斯爾大學受世界自然基金會委託,綜合了現有52項研究資料,對全球人均塑料攝入量進行了估算,其結果向人們發出嚴重的警告,全球人均每周攝入約2千克塑料微粒,重量相當於5克塑料,大概相當於一張信用卡的重量
  • 人類糞便中首次發現塑料微粒!我們丟的垃圾,最後還是回到了自己身體裡......
    From 發現紐西蘭微信號:Go_Kiwi關於塑料汙染對我們的影響,有媒體曾發文指出:「吃海鮮等於吃塑料
  • 塑料奶瓶危害大,每天釋放160萬微粒,專家:微塑料可能進入大腦
    塑料奶瓶危害多大,每天釋放160萬微粒,可能會進入寶寶大腦就像大家拒絕把高溫食物放在塑膠袋裡一樣,很多媽媽也會擔憂塑料質地的奶瓶會不會在高溫下產生一些有害化學物質,其實這樣的擔憂的合情合理的。為了驗證廣告商的說辭,科學家進行了相關實驗研究,研究結果並不像廣告商所說的那樣,不會產生有害化學物質,相反,寶寶使用的聚丙烯奶瓶平均每天就會產生160萬個塑料微粒。這些塑料微粒由於其直徑太小,經常被媽媽們忽視,而且這種塑料微粒除了自身有害以外,還會吸附其他別的有害物質,原理就像吸鐵石一樣,這些有害物質進入寶寶體內,對寶寶的身體健康極為不利。
  • 人類大便中首次出現塑料微粒!隨手丟棄的垃圾,終究回到了我們身體裡
    其二是綠色和平科考發現:塑料微粒(microbeads),又名塑料微珠或塑料柔珠,通常指直徑小於2mm的塑料顆粒,屬於微塑料的一種,直徑一般小於2毫米,肉眼不太容易看見。那些貽貝、大蝦、海蟹們,開心的吃了微塑料,燒烤攤上,人們又吃了貽貝、大蝦、海蟹。當初我們扔掉的塑膠袋、棉籤、尿不溼的分解物,在地球上轉了一圈之後,又回到了我們的嘴裡、胃裡、血液裡。
  • 人類正不知不覺吃塑料,十年可能入口一個救生圈!
    塑料微粒指的是直徑在5毫米以下的塑料顆粒。研究人員已經發現,這些塑料微粒正通過飲用水和海洋生物等途徑進入我們人體。世界自然基金會綜合了50多項有關塑料微粒攝入情況的研究,發表了一項研究報告。根據研究,平均每個人每周可能會通過飲用水攝入1769顆塑料微粒。研究還發現,人們每周攝入的塑料微粒中,有182顆來自貝類,11顆來自鹽,10顆來自啤酒,總共1972顆。雖然這聽起來並不多,而大部分塑料微粒會被我們排出體外。
  • 【健康屋】不管多小心,你每周「吃掉」的塑料約等於一張銀行卡!
    冬天來臨,很多職場人習慣在早上上班路上買一杯熱咖啡或者熱豆漿,既能提神又能夠讓身體暖和一下。尤其對於那些「瞌睡蟲」來說,咖啡已經成了「續命」的必需品。然而,研究表明:長期使用一次性紙杯喝咖啡或者使用一次性餐盒吃飯,會付出健康的代價!
  • 關於微塑料的一些事實:腸道菌群受微塑料影響嚴重
    塑料汙染日益嚴重。我們大概率不會吞下塑料片,卻逃不過環境和食物中的微塑料。而關於它的研究才剛剛起步,對腸道菌的影響是其中最重要的課題之一。作者 | 趙蓓 免疫學博士人人都攜帶微塑料?塑料製品遍布於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然而塑料帶來的日益加劇的環境汙染問題也不容忽視。
  • 英媒:嬰兒用塑料奶瓶會吞下塑料微粒
    【環球時報記者 甄翔】據英國《衛報》19日報導,有研究顯示,用塑料奶瓶給嬰兒餵奶可能導致嬰兒攝入大量塑料微粒。這篇刊發在《自然-食品》期刊上的研究報告稱,對塑料奶瓶進行高溫消毒以及搖晃奶瓶為嬰兒衝泡奶粉的這一過程會生成大量塑料微粒,這些納米級塑料微粒寬度小於人的頭髮。數據顯示,用塑料奶瓶給嬰兒餵奶,第一年內嬰兒平均每天會面臨160萬顆塑料微粒的暴露量。
  • 一次偶然發現揭示了驚人的事實:嬰兒塑料奶瓶在釋放大量塑料微粒
    在我們生活的地球上,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塑料已無處不在。從海洋生物到地球最深處的馬裡亞納海溝;從土壤裡再到我們餐桌上的食材,處處都有塑料的影子。但是你想過,我們每天使用的塑料用品上還會釋放大量的塑料微粒嗎?如果你使用塑料瓶喝水或用可微波加熱的塑料容器吃飯,則很有可能會用到聚丙烯。
  • 茶包的危害:衝泡時會有數十億塑料微粒進入茶水中
    加拿大麥吉爾大學科研人員發表在《環境科學與技術》雜誌網站的一篇論文指出,一個茶包在衝泡時會有數十億個塑料微粒和塑料納米顆粒進入茶水中。研究顯示,每個茶包可能會有大約116億個塑料微粒和31億個塑料納米顆粒流入茶水中。專家指出,這遠遠超過其他種類食品和飲料中的含量,包括塑料瓶裝水。
  • 微粒貸借錢vs信用卡取現,哪個更適合你?
    隨著各大平臺推出的網貸產品越來越多,申請門檻也越來越低,有的朋友可能會有疑問,自己申請了信用卡,也有微粒貸的申請入口,那麼到底是借微粒貸這類信用貸款划算還是用信用卡借錢更划算呢?下面小編就來給大家簡單對比一下吧。
  • 用一次性紙杯喝熱飲,15分鐘幾萬個塑料顆粒,進入身體!
    健康時報一次性紙杯的使用很普遍,但如果告訴你,用一次性紙杯盛熱水,會吃下去幾萬個微塑料顆粒,你還會用一次性紙杯喝熱飲嗎?除了一次性紙杯,這些微塑料正在進入身體……根據歐洲化學品管理局的標準顯示,微塑料是一種由含聚合物的固體顆粒組成的材料,直徑小於5mm,主要成分包括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聚氯乙烯、聚乳酸和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等,它不溶於水也不可生物降解。②微塑料進入到我們體內,已經有「石錘」!
  • 扔掉的塑料又回到胃裡了?全球人均每周吃下5克微塑料
    北極冰芯驚現「微塑料」人們在生活中大量使用塑料製品,這導致了塑料汙染,特別是微塑料汙染越發嚴重。近日,一批科學家在北極地區蘭開斯特海峽鑽取的冰芯中就發現了微塑料,這意味著地球上最偏遠的水域也已經受到了汙染。微塑料,通常是指直徑小於5毫米的塑料顆粒。
  • 成都人,和塑料說分手!
    塑膠袋×N …… 幾乎沒有人會去關心,我們每天到底會用到多少的塑膠袋,不管你是否喜歡,它早已在我們的生活中隨處可見。 村民們犧牲了身體,汙染了環境,換來的是,每個月幾千元的收入。他們知道這對身體不好,可是為了掙錢,哪裡管得了那麼多呢? 活著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