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一年會吃下多少塑料?塑料微粒會對人體產生什麼樣的危害?

2020-12-18 科學交響樂

關於塑料微粒在生活中有多泛濫好像已經見怪不怪,我們知道它累積在食物鏈裡、出現在海鹽、自來水、世界各個角落,甚至是人類排洩物中。接下來,我們又該用什麼方式來讓大家談論這個議題呢?

塑料微粒直徑小於5毫米,主要來源於人造衣服纖維、牙膏的微珠,或者更大的塑料碎片。

當這些含塑料微粒的物體被丟棄並暴露在自然環境中時,會逐漸分解成更小的塑料碎片,隨即進入河流和海洋,被魚類和其他海洋動物吃掉,但是人類作為地球食物鏈最頂端的生物,這些塑料微粒不可避免的一定會隨著食物被人體攝入。

蔬菜和水果中也有塑料微粒

來自義大利卡塔尼亞大學的一份報告顯示,當地農產品,如西紅柿、洋蔥、西蘭花、馬鈴薯、蘋果和梨等,都含有微塑料。

中國科學院煙臺海岸帶研究所與南京土壤研究所和荷蘭萊頓大學的聯合研究發現,萵苣和小麥作物根部的裂縫可以吸收土壤和水中的微塑料,然後傳播到可食用部分。

我們已經知道塑膠微粒會透過不同管道累積在我們的體內,但到底有多少呢?

平均一周攝取五克

今天,你想來點什麼?是頂級樂高壽司、鮪魚佐信用卡熱狗堡、還是嚴選塑膠安全帽?

2019年,世界自然基金會調查報告指出,全世界平均每人每周攝取到約2,000單位、5克左右的塑膠微粒。

但這一數字也存在區域性差異。研究引用2018年一項調查稱,美國和印度自來水中的塑料含量是歐洲或印度尼西亞的兩倍。

美國人每年攝入7.4萬至12.1萬個塑料微粒,而那些只喝瓶裝水不喝自來水的人,每年攝入的塑料微粒總量甚至可達9萬個。

現在,我們用一下用具體的塑膠製品做比較,讓我們意識到自己每天、每周、每年到底會把多少塑膠吃下肚。

一天,0.7克,打拋塑膠吸管。

七天,5克,冰晶鈕扣

十天,7克,相當於信用卡

三十天,21克,季節和風骰子。

十二個月,248克,嚴選塑膠安全帽。

人類的罪最終會自食其果

由於人類無休無止的生產塑料垃圾,導致了海洋出現嚴重的危機,以前發達國家的垃圾經常會被販賣到中國、東南亞等發展中國家進行傾倒。

這些「洋垃圾」在發展中國家會被掩埋和焚燒處理,這兩種處理方式會將「塑料微粒」帶到地下水和空氣之中,對環境產生嚴重的危害。

所以發達國家的優美環境和健康身體,實際上是發展中國家為他們買的單,但是這幾年隨著發展國家環保意識的提高,中國和馬來西亞等發展國家已經不再接收「洋垃圾」的處理。

2013年至2014年間,加拿大一家企業向菲律賓發來了103個貨櫃共計2450噸物品,箱子上標著「塑料」。當時的說法是,加拿大希望將這批「塑料」在菲律賓回收再利用。

然而,菲律賓海關檢查員檢查發現,這些貨櫃中真正裝的竟是「貨真價實」的垃圾,包括生活垃圾、塑料垃圾甚至成人紙尿褲等。

這件事導致了菲律賓總統杜特爾特大怒,揚言如果加拿大不把他們的垃圾運走,就會將這批垃圾傾倒到加拿大的海岸上。

實際上人類往海洋傾倒垃圾已經是非常普遍的事情了。僅是太平洋上的海洋垃圾就已達300多萬平方公裡,甚至超過了印度的國土面積。

在太平洋上形成了一個面積有德克薩斯州那麼大的以塑料為主的「海洋垃圾帶」。如果不採取措施,海洋將無法負荷,而人類也將無法生存。

海面漂浮垃圾的分類統計結果表明,塑料類垃圾數量最多,佔41%,其次為聚苯乙烯塑料泡沫類和木製品類垃圾,分別佔19%和15%。

表層水體小塊及中塊垃圾的總密度為2.2克/百平方米,其中,木製品類、玻璃類和塑料類垃圾密度最高,分別為0.9克/百平方米、0.5克/百平方米和0.4克/百平方米。

2008年的海洋垃圾監測統計結果表明,人類在海岸活動和娛樂活動,航運、捕魚等海上活動是海灘垃圾的主要來源,分別佔57%和21%;人類海岸活動和娛樂活動,其它棄置物是海面漂浮垃圾的主要來源,分別佔57%和31%。

海洋垃圾不僅會造成視覺汙染,還會造成水體汙染,造成水質惡化。我們已經看到了很多海洋生物因為被套在塑料之中而痛不欲生,實際上這些海洋身體所吸收的塑料微粒數量遠超我們的想像。

有危害,但就是很好用

根據世界自然基金會在2019年的報告,我們的日常食品和飲料中都會出現塑料微粒的「身影」,比如水,啤酒,貝類海鮮和鹽,其中最大的塑料攝取來源是飲用水。

雖然塑料微粒不易被人體吸收,被人體攝入後也會很快排出體外,但是微塑料表面容易吸附重金屬、持久性有機汙染物,如農藥、阻燃劑、多氯聯苯等。這些可能會導致一些化學物質在人體蓄積,對人體產生不利的影響。

雖然已經有越來越多人意識到塑膠垃圾分解後形成的塑膠微粒會四散在環境、最終累積在人體裡面,但因為塑膠製品成本低、方便、可塑性強等特性,讓塑膠製品在這50年來的數量仍然不斷上升。

從塑膠微粒到納米塑膠

英國哈德森大學的環境科學教授哈得遜指出,大部分關於塑膠微粒的研究已經做得差不多了。

現在,科學家正在往更小的單位:納米塑膠會對環境造成的影響繼續研究——它們不僅更難被察覺,也更可能被我們吞下肚。哈得遜說:「它們會一路經過我們的血液、淋巴系統,然後累積在我們的內臟裡。」

累積起來的東西 像未爆彈

其實過去學者談到累積在人體的塑膠微粒時,均承認他們尚不知道這樣的累積會對人體健康和生態系帶來什麼影響,但也就是這樣的不確定才令人擔憂。

「它們就像小小的定時炸彈,」哈得遜說道,他向記者展示了自己在一處沼澤找到的微小塑膠碎片,又說:「它們等著自己小到足以被野生動物或人體吸收後,就可能帶來有害的後果。」

相關焦點

  • 每人每周吃一張信用卡?塑料微粒早已進入我們身體
    這些微粒先是進入海洋生物的身體,然後再被人類通過吃海鮮的方式攝入體內。就算你不吃海鮮也沒用:大多數瓶裝水裡也有塑料微粒,連空氣裡都有。  此外,一份發表在《環境科學和技術》雜誌上的研究表明,市面上銷售的食鹽90%也含有塑料微粒。  那麼,這些微粒進入人體後,對我們的健康會造成哪些隱患呢?  每人每周吃一張卡?
  • 英媒:嬰兒用塑料奶瓶會吞下塑料微粒
    【環球時報記者 甄翔】據英國《衛報》19日報導,有研究顯示,用塑料奶瓶給嬰兒餵奶可能導致嬰兒攝入大量塑料微粒。這篇刊發在《自然-食品》期刊上的研究報告稱,對塑料奶瓶進行高溫消毒以及搖晃奶瓶為嬰兒衝泡奶粉的這一過程會生成大量塑料微粒,這些納米級塑料微粒寬度小於人的頭髮。數據顯示,用塑料奶瓶給嬰兒餵奶,第一年內嬰兒平均每天會面臨160萬顆塑料微粒的暴露量。
  • 中國人每年從食鹽裡吃下多少塑料:我們造的孽終究會回到我們身上
    也就是說,你每天不僅產生大量塑料,你每天還不斷吃下塑料!第一,雖然微塑料的概念,在2004年的時候就提出來了。但一直以來,科學家都以為微塑料是海洋等生態環境中存在的東西,再怎麼說人體內也不會吃下塑料吧。
  • 塑料奶瓶危害大,每天釋放160萬微粒,專家:微塑料可能進入大腦
    塑料奶瓶危害多大,每天釋放160萬微粒,可能會進入寶寶大腦就像大家拒絕把高溫食物放在塑膠袋裡一樣,很多媽媽也會擔憂塑料質地的奶瓶會不會在高溫下產生一些有害化學物質,其實這樣的擔憂的合情合理的。塑料奶瓶危害多大,每天釋放160萬微粒,可能會進入寶寶大腦於是,媽媽們選擇了價格較高、營銷較好的聚丙烯奶瓶,該質地自稱是可食用塑料,質地成分穩定,不會產生有害化學物質,耐溫度較高,可達110攝氏度,抗摔性也較強,多次落地也不會產生破綻,如此的營銷在媽媽中獲得了廣泛的青睞。然而,事實真的是這樣的嗎?
  • 茶包的危害:衝泡時會有數十億塑料微粒進入茶水中
    加拿大麥吉爾大學科研人員發表在《環境科學與技術》雜誌網站的一篇論文指出,一個茶包在衝泡時會有數十億個塑料微粒和塑料納米顆粒進入茶水中。研究顯示,每個茶包可能會有大約116億個塑料微粒和31億個塑料納米顆粒流入茶水中。專家指出,這遠遠超過其他種類食品和飲料中的含量,包括塑料瓶裝水。
  • 食鹽發現塑料顆粒 塑料顆粒對人體有害嗎
    美媒稱,用海鹽給食物調味的中國食客可能會在不知不覺中吃下塑料微粒汙染物。  美國《科學美國人》月刊網站10月29日報導稱,研究人員分析了從中國各地超市中購得的15個品牌的普通食鹽,他們在食鹽顆粒中發現了用於生產普通塑料水瓶的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還有聚乙烯、玻璃紙和其他多種塑料。  其中海鹽受塑料汙染的程度最高。
  • 用茶包=喝塑料?最新研究:一個茶包能泡出上百億塑料微粒
    據悉,這個數字創下紀錄,成為「食物中發現塑料微粒最大數」研究。在研究中,產生塑料微粒最多、釋放最快的茶包類型,屬尼龍材質,手感順滑。且包裝上還寫著「silky(柔滑)」或「silken(絲一般)」字樣。
  • 吃了頓海鮮燒烤,卻變成了吃烤塑料
    忽然,你被告知,一晚上,食下了幾百個塑料微粒~~~何哉?研究人員發現,一份海虹平均含有90個塑料微粒,而6個生蠔含有大約50個塑料微粒。這就意味著,一晚上吃一打烤生蠔,那麼一頓就將吃下多達100多個塑料微粒,一年吃0.56萬個塑料顆粒。是不是嚇的慌得一比。
  • 塑料奶瓶會釋放大量微塑料,四招減少釋放
    近日,由愛爾蘭都柏林聖三一大學領導並發表在《自然-食品》上的一項研究發現,嬰兒的塑料奶瓶在與沸水接觸後,會釋放出大量的微塑料。娃娃可能喝下大量塑料微粒微塑料是近年才提出來的新概念,是塑料的微小碎片,研究人員定義這些微塑料大小介於100毫微米至5毫米之間,主要由塑料垃圾分解產生,肉眼往往難以分辨。
  • 人類糞便中首次發現塑料微粒!我們丟的垃圾,最後還是回到了自己身體裡......
    From 發現紐西蘭微信號:Go_Kiwi關於塑料汙染對我們的影響,有媒體曾發文指出:「吃海鮮等於吃塑料
  • 一次偶然發現揭示了驚人的事實:嬰兒塑料奶瓶在釋放大量塑料微粒
    在我們生活的地球上,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塑料已無處不在。從海洋生物到地球最深處的馬裡亞納海溝;從土壤裡再到我們餐桌上的食材,處處都有塑料的影子。但是你想過,我們每天使用的塑料用品上還會釋放大量的塑料微粒嗎?如果你使用塑料瓶喝水或用可微波加熱的塑料容器吃飯,則很有可能會用到聚丙烯。
  • 塑料汙染多嚴重?全球一半的人體內都有微塑料!
    早在2018年,歐洲聯合胃腸病學周曾發布了一項研究,就首次確認了在人體內發現了多達9種不同種類的微塑料。之後,奧地利維也納醫藥大學和奧地利聯邦環境局表示,科學家在參與研究的8位實驗對象的糞便中同樣發現了塑料微粒,且平均每10克糞便中就含有約20個微塑料顆粒。
  • 塑料微粒正通過各種方式進入你的體內!
    當這些含塑料微粒的物體被隨意丟棄並暴露在自然環境中時,會因逐漸分解尺寸越來越小,匯入江河湖海被魚類和其它海洋動物吞食,最終進入食物鏈,來到人類體內。 一項新研究強調了進一步搞清塑料微粒對人類健康影響的必要性,因為人們對這一點的認識仍然不足。相關論文2020年10月19日刊登於《自然—食品》。 愛爾蘭都柏林三一學院等機構研究人員,在世界衛生組織推薦的消毒和配方奶粉衝泡條件下,測試了10種嬰兒奶瓶的塑料微粒釋放量;這些奶瓶代表了全球網絡市場上的大部分奶瓶。它們要麼是聚丙烯製成的,要麼是包含了基於聚丙烯的配件。
  • 人類正不知不覺吃塑料,十年可能入口一個救生圈!
    它給大自然帶來的危害也越來越嚴重,尤其是塑料微粒產生的危害。塑料微粒指的是直徑在5毫米以下的塑料顆粒。研究人員已經發現,這些塑料微粒正通過飲用水和海洋生物等途徑進入我們人體。世界自然基金會綜合了50多項有關塑料微粒攝入情況的研究,發表了一項研究報告。根據研究,平均每個人每周可能會通過飲用水攝入1769顆塑料微粒。研究還發現,人們每周攝入的塑料微粒中,有182顆來自貝類,11顆來自鹽,10顆來自啤酒,總共1972顆。雖然這聽起來並不多,而大部分塑料微粒會被我們排出體外。
  • 人類胎盤中首次發現塑料微粒,科學家十分擔憂,人類正自食惡果!
    根據《國際環境》(Environment International)雜誌刊載的一項新研究,科學家在人類胎盤中第一次發現了塑料微粒。這個發現讓科學家感到十分擔憂,人類製造的塑料最終危害到人類的嬰兒。在這項研究中,科學家通過儀器檢測了6個人類胎盤,結果發現4個胎盤中存在塑料微粒,其直徑為5到10微米,共計12顆。
  • 娃娃可能喝下大量塑料微粒
    在使用含有聚丙烯的嬰兒奶瓶衝泡標準配方奶粉時,奶瓶可能會釋放出塑料微粒。一項新研究強調了進一步搞清塑料微粒對人類健康影響的必要性,因為人們對這一點的認識仍然不足。相關論文10月19日刊登於《自然—食品》。聚丙烯的年產量佔非纖維塑料產量的20%,是食品製備中使用最廣泛的塑料。但是,人們對這類容器釋放塑料微粒的情況知之甚少。
  • 聚丙烯奶瓶會釋放大量微塑料,嬰兒平均每天或喝下160萬顆
    聚丙烯奶瓶會釋放大量微塑料,嬰兒平均每天或喝下160萬顆  olivia chan • 2020-10-20 15:10:10 來源:前瞻網
  • 聚丙烯塑料奶瓶危害太大,每天釋放160萬微粒,可能進入嬰兒大腦
    近年來,微塑料已成為我們周圍的隱形殺手,對我們的健康構成了巨大的隱患。先前的研究表明,在美國,每年有74,000至211,000個塑料顆粒侵入兒童和成人之間。但是,對於一個剛剛出生的嬰兒來說,這個數字被大大低估了。
  • 塑料微粒影響幾何?人類認知仍不足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的報導顯示,全球每年生產超過3.3億噸塑料,預計到2050年,這一數字將增加兩倍。當它們進入海洋,會被濾食性動物吃掉並存留在它們體內,經過食物鏈層層傳遞。&nbsp&nbsp&nbsp&nbsp但這似乎並不是最可怕的。關鍵問題是,我們迄今仍不了解相關的健康風險,很難評估攝入量對人類的危害。
  • 科普|用一次性紙杯喝熱飲,15分鐘會吃下去幾萬個塑料顆粒
    一次性紙杯的使用很普遍,但如果告訴你,用一次性紙杯盛熱水,會吃下去幾萬個微塑料顆粒,你還會用一次性紙杯喝熱飲嗎?②微塑料進入到我們體內,已經有「石錘」!2018年,歐洲腸胃病學會首次報告在人體糞便中檢測到多達9種微塑料,直徑在50微米至500微米之間。這提示我們,微塑料會到達人體腸胃,可能影響消化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