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考試周在家複習的時候,我總是感到迷茫和焦慮。我不知道我學的專業到底能幹嘛?或者說學了這個專業我以後能幹嘛?看著知乎上對本專業的吐槽,感到萬念俱灰。
說起來有點巧妙,居然是大學生心理健康課解決了我的一部分焦慮。
六月份的時候,突然通知大學生心理健康課要結課了,沒考試的同學抓緊在智慧樹(網課學習軟體)考試。雖然這種課我一直都是水過來的,但是真的不知道還有考試這回事,我當時真的覺得完蛋了,不會這種課要掛吧??好在打開軟體之後發現離結課時間還有幾天,於是花了整整兩天刷完了整個學期的課程。令我驚訝的是,我居然覺得那些老師說的太有道理了,於是很認真的做了相關部分的筆記,整個人如醍醐灌頂一般的清醒。
(部分簡略筆記,讓思路清晰了很多)
於是對自己做了短期的生涯規劃,終於好點了。
出於內心對專業的迷惑,我在我們家這邊找了相應的實習。
實習的第一天下午,正好趕上大掃除,撿了一個小時的垃圾,開了四個小時的會。單位裡的前輩們都很面善,對我這個實習生也比較照顧,剛開始一般不安排工作給我。以後為數不多的實習日子裡,應該可以相處的很融洽。
貳
每當我一個人的時候,就會想很多事情,一個人自言自語,自問自答。
20歲的我,朋友不是很多。
沒有從小一起玩到大,現在還在聯繫的朋友;也沒有手機上一條微信就能叫出來的朋友。
20歲的我,幾乎沒有感情經歷。
沒有成為誰的例外,也沒得到誰的偏愛,更沒有驚豔誰的時光。
用一個詞來形容我過去的20年,大概普普通通最合適。
上著普通的中學,考著普通的成績,交著普通的朋友,經歷著普通的經歷。
我時常問自己,這是我想要的嗎?答案是否定的。
我又問自己,普通難道有錯嗎?
普通當然沒有錯,這世界上的大多數人,生而平凡,生而普通。
我只是全國的十四億分之一,我也只是普通又平凡的我。
普通如我,會在一個人看劇的時候,忍不住抹兩把鼻涕和眼淚;會在下雨的時候期盼著雨停以後天邊會不會出現一道彩虹;也會在夜晚來臨的時候後悔今天的什麼事沒有完成,第二天仍然充滿希望。
可是當我總覺得自己普通,不甘心別人每次都能拿獎學金,不甘心別人都有拿的出手的特長,而自己卻又每次做什麼都三分鐘熱度的時候,沒有目標沒有方向,總是幻想以後怎樣怎樣,卻不在現實裡真的去努力的時候,我會為我的普通而焦慮,我想這已經不算是平凡普通,而是平庸了!
20歲的我,心比天高。
總覺得自己以後會變得很厲害,會賺很多錢,會去很多地方。
卻不注重當下的自己是什麼狀態,有沒有真的在好好努力,有沒有在為以後有更好的發展而在一步一個腳印的打基礎?答案又是否定的。
我想至此,我總算找到了一點我迷茫的原因,沒有能力又不願去努力,目標太大,期待太多。
於是我嘗試著不用太大的希望來壓自己,只是先暫時規劃好暑假這段時間,並且養成自律的習慣。把每天要做的事情按照時間規劃管理,重要且緊迫,重要不緊迫,緊迫不重要,不緊迫也不重要劃分成四個區域(其實已經堅持三天了),覺得每天充實了很多(大家也可以試試這個方法)。
叄
20歲的我,好像開始變得通透。
不在乎發在朋友圈的內容有幾個人點讚,也不再關心和自己無關的人的生活,漸漸地好像變得有些自私又有點冷漠。
小時候,不開心了會哇哇大哭,因為這樣就能得到很多關注,所有人就會站在你這邊,想要的東西也很快就能得到;
長大以後,越來越會隱藏情緒,難過,悲傷,孤獨,煩悶也漸漸學會一個人消化。
也開始明白付出了不一定會有收穫;所想與所得大多數時候並不相同;
覺得自己的人生越開越開闊,可同行的人卻越來越稀少。
我想我要做的就是對於想要的去努力爭取,已得到的要好好珍惜,因為有時候以為的永遠,也可能稍縱即逝。
可能成長,就是這些一次又一次的感悟。
對於未來,我並不知道我會變成什麼樣,也不知道能否在自己的所學領域有所成就,但是不會再去想那些不切實際的幻想,仍然相信我相信的一切。
我依然平凡普通著,完成實習任務,能夠有所得,對我而言就是最重要的。
如果這篇能夠給你解決了一點點迷茫和焦慮,對我而言也同等重要(筆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