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發現新液晶相 有望打開新材料宇宙之門

2021-01-08 太平洋電腦網

據外媒New Atlas報導,在兩位富有想像力的物理學家提出一種新的液晶相100多年後, 科羅拉多大學波爾得分校的科學家們成功製造出了這種液晶相,並被它的行為所 「震驚」。 事實證明,這種新的「鐵電線粒體 」相對電場有很高的反應性,通過提高對其獨特行為的理解,該團隊希望它能帶來一個全新的材料 「宇宙」。

這一發現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紀初,當時諾貝爾獎獲得者彼得·德拜(Peter Debye)和馬克斯·博恩(Max Born)開始思考一種新的液晶,這種液晶的特點是分子排列整齊,方向一致,而不是隨機地指向左邊或右邊。研究人員很快就發現了表現出這種行為的固體晶體,其分子排列方向一致,在受到電場的作用下能夠翻轉。這些「鐵電」固體晶體標誌著材料領域的重大進步,但具有同樣特性的液晶相卻一直沒有找到,直到現在。

新發現的液晶相是一種線粒體液晶的形式,它們提供了流體和固體的混合特性,使其具有一些獨特的能力,即控制光線的能力。這使它們成為了LCD屏幕的基礎,並幫助開創了可攜式計算的時代。線粒體液晶由棒狀分子組成,其中一端帶有正電荷,另一端帶有負電荷。一個典型的線粒體液晶的特點是隨機排列,其中一半的分子指向左,另一半指向右。鐵電線粒體液相的想法.會看到這些分子的斑塊指向同一個方向,這個概念被稱為極性排序。

科羅拉多大學波爾得分校軟材料研究中心的科學家們正在用一種名為RM734的有機分子進行實驗,該分子在高溫下表現出傳統的線粒體液晶相,而在低溫下則表現出另一種不尋常的相。當在顯微鏡下觀察這種分子時,研究小組注意到,當受到微弱電場的影響時,含有液晶的細胞邊緣開始出現引人注目的混合顏色。進一步的調查顯示,RM734的這一階段對電場的反應比典型的線粒體液晶靈敏100到1000倍,當它從較高的溫度冷卻時,自發地形成了成片的排列分子。

「這證實了這一階段確實是鐵電線粒體液體,」研究團隊負責人、物理學教授Noel Clark說。仔細觀察這些分子後,科學家們對它們排列的整齊程度感到「震驚」,幾乎所有的分子都指向同一個方向。研究合著者Matt Glaser 說,液晶的鐵電向列相「打開了一扇通往新的材料宇宙的大門」,這些材料可能會在新型的顯示屏或計算機組件中找到應用。

「有4萬篇關於向列相液晶的研究論文,幾乎在任何一篇論文中,你都能看到有趣的新可能性,如果向列相一直是鐵電的,」Clark說。

從這裡開始,該團隊正在通過計算機模擬繼續研究RM734,以更好地了解它是如何形成這種新相的。

該研究發表在 《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 雜誌上。

【來源:cnBeta.COM】

相關焦點

  • 「漫威宇宙」蒼蠅家族添新:科學家發現新品類 「死侍」
    本文轉自【快科技】;據外媒報導稱,澳大利亞聯邦科學與工業研究組織(CSIRO)又發現了一種新的蒼蠅,而它也被科學家們列入「漫威宇宙」蒼蠅的集合體中。據科學家介紹,新發現的蒼蠅學名是Humoralethalis sergius,但被研究人員直接稱其為 "死侍蒼蠅"。
  • 科學重大發現:開啟宇宙之門的鑰匙疑被找到
    從科學的角度講,時間一開始並不存在,它是在宇宙大爆發發生後才出現的,和「空間」一起,成為了宇宙中最早的概念之一。對於我們普通人來說,時間就是一個用來記錄的工具,它告訴我們每天都做了什麼。    不過,在科學家的眼中,一些人卻認為時間並不存在,它極有可能只是人類潛意識中的一種概念,比方說在很多科學研究領域,在通過方程式計算的時候,科學家們便會發現,很多其實都和時間無關。那麼,時間究竟是什麼?
  • 那是宇宙的盡頭嗎?科學家發現一堵「宇宙之牆」,橫跨35億光年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更多圖片 宇宙牆看起來是透明的,裡面沒有任何物質雖然人類不知道宇宙的實際大小,但是人類科學家卻計算出宇宙可觀測部分的大小,所謂可觀測宇宙是指人類利用太空望遠鏡看得見星光的宇宙區域,這個區域的直徑為
  • 科學家在繪製宇宙圖後發現,我們的宇宙有些奇怪!
    這些發現可能表明,我們對宇宙的理解有些奇怪,這可能需要一種新的物理學,或者從根本上改變我們對暗物質的理解。 新結果來自千度調查,即KiDS,該調查使用歐洲南方天文臺的超大型望遠鏡繪製了整個宇宙中物質的分布圖。到目前為止,根據對3100萬個星系的分析得出的星系外天空大約佔5%,而這些星系的飛行距離多達100億光年。
  • 浙大科學家揭示鈮鈷銻合金真正成分,有望成星際旅行新材料?
    本文圖片均來自「環球科學ScientificAmerican」微信公眾號鈮鈷銻合金(NbCoSb)曾是一種身份不明的合金材料,「外表」是金屬的,而「個性」更像半導體。因為有望成為新一代高溫熱電材料,許多科學家都嘗試過合成純的1:1:1的鈮鈷銻,可至今沒人成功過。這是怎麼回事呢?
  • 新光源?物理學家發現超越黑體輻射極限的材料
    據外媒報導,近日美國倫斯勒理工學院的物理學家Shawn-Yu Lin在《自然科學報告》期刊上發表了一篇新論文稱,科學家現在發現一種材料,它受熱的發光強度似乎超越了黑體輻射極限。19世紀初,德國物理學家馬克斯普朗克曾使用數學方法描述輻射定律,並假設能量只能以離散值存在,進而進入量子時代,馬克斯也被冠為量子力學創始人。
  • 液晶定向新技術:可改善液晶顯示器的視角!
    導讀近日,俄、法、德科學家組成的國際科研團隊提出了一種新的液晶定向方法,可改善液晶顯示器的視角。液晶相物質的特性處於液體與晶體二者之間,既具有分子有序性,又具有流動能力。因此,液晶可以被當作一種「有序」的液體。並不是所有的材料都能呈現出液晶相,而且相變機制也可能不同。此外,液晶材料的分子必須是各向異性的,即杆狀或盤形的。
  • 天文學家發現新宇宙巨型結構,銀河系也屬於其中的一部分!
    在天文學家看來宇宙中的星系看似雜亂無章實則是受某種規則制約的,而且發現宇宙中的星系都在一張巨大的網絡中運行,同時這張巨大的星系網也圍繞著宇宙的中心進行環繞,對於宇宙的中心在哪裡以及中心是什麼目前還無法確定,目前天文學家通過對星系運行數據分析,可能發現了一個從未定義過的新宇宙結構體,
  • 「愛因斯坦望遠鏡」提上日程:有望揭示更多宇宙秘密
    ET光學聯席主席、英國思克萊德大學生物醫學工程系主任斯圖爾特·裡德教授說:「未來的引力波天文臺,如ET等,有望幫助研究人員發現更多黑洞和中子星並和現象,使我們能更好地描繪宇宙如何膨脹,並觀察到全新的事件。」
  • 科學家發現不用胺基酸就能合成多肽 有望回答生命起源之謎
    今日,頂尖學術期刊《自然》在線發表了一項來自英國的研究:科學家們發現,多肽的合成,竟然可以不需要胺基酸的參與!該研究的官方新聞稿也指出,它有望讓我們更好地了解生命起源之謎。先前,很多科學家都在研究胺基酸如何自發形成多肽。但反應需要的條件極為苛刻,難以實現。而在這項研究中,這支團隊將注意力放在了胺基酸的前體分子——氨基腈(aminonitriles)上。他們發現,這類分子天生就具有反應活性,無需先轉變為胺基酸,就可以直接形成多肽。也就是說,研究人員們找到了一種不需要胺基酸,就可以合成多肽的方法。
  • 「普朗克」沒有發現宇宙異常的新證據
    歐洲航天局的普朗克衛星沒有發現新的證據來解釋其宇宙溫度圖中出現的令人費解的宇宙異常現象。最新的研究並沒有排除這些異常現象的潛在相關性,但它們確實意味著天文學家必須更加努力地去理解這些令人困惑的特徵的起源。普朗克的最新結果來自於對宇宙微波背景輻射(CMB)極化的分析。
  • 外媒:科學家發現新宇宙之謎「巨嬰行星」
    【環球網科技報導 記者 林迪】據外媒CNET報導稱,近日天文學家發現了一顆名為2MASS 1155-7919 b的「巨嬰行星」。之所以稱其為「巨嬰行星」,是因為其質量是太陽系著名的氣態巨行星——木星的十倍。
  • 是誰在不斷控制著宇宙?科學家不斷探索,終於發現了它們的身影
    正是由於宇宙非常有規律,才形成了穩定的宇宙環境,才會有地球生命的誕生,有人類的誕生。如果說宇宙沒有操控者,那就顯得非常不正常了,所以更多的人認為宇宙是存在掌控者的,那麼這個掌控者究竟是誰?科學家通過不斷的研究探索,終於發現了它們的身影。科學家研究發現,宇宙的掌控者主要有兩個,一個是引力,一個則是神秘的暗能量。
  • 物理學報專題:液晶光學與應用
    液晶是介於液態與固體結晶態之間的一種物質狀態, 因此具備了很多獨特的性質, 包括大的光折變特性、電光特性等. 自發現液晶以來, 其研究已發展成為一個引人注目的學科, 同時在科學和工程應用方面也得到了發展.液晶在材料、物理、化學科學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是科學家研究化學結構與物理性質關係的基礎材料.
  • 新發現:宇宙擁有多個維度,遠超人類認知
    許多科學家都希望能用弦理論來解釋宇宙萬物。弦理論認為,宇宙中的所有力、所有粒子、所有常量和所有物體都處於同一物理架構之下,我們所見的一切都是無數微小的、不斷振動的「弦」的產物。理論學家們自從上世紀60年代以來就一直在研究弦理論。他們很快意識到,弦理論要想成立,宇宙中一定不止有我們習慣的四個維度。這種說法聽上去瘋狂,但其實有一定依據可循。
  • 宇宙有邊際嗎?科學家:宇宙的外面或許是另一個平行宇宙
    人類自從踏入宇宙後,被宇宙的浩瀚給震撼了,同時,科學家也有了一個疑惑:宇宙是如何來的?它有沒有邊際?如果有邊際,那宇宙的外面又會是什麼樣呢?這些問題成為了科學家為之奮鬥的目標。目前人類的太空望邊鏡能夠看到幾百億光年外的深處,但遠沒有發現宇宙的邊界所在,但天文望遠鏡卻在宇宙深處發現了類星體,這些古老的星體離地球近的星系裡是沒有的,越是距離地球遙遠的深空才能發現類星體,這說明宇宙卻是在不斷膨脹的,那些宇宙剛剛形成初的星系正在不斷遠離。如果宇宙有邊際,那宇宙邊際處的星空會是什麼樣的呢?
  • 液晶壓感黑板核心面板材料介紹
    隨著溫室效應、無紙化依賴電能等一系列問題的加劇,人類迫切需要替代性的新型環保材料,用來持續交流、書寫和記錄。可重複使用材料的研究一直處於全球研發創新、產品創新、市場創新的前沿,引入新技術、新工藝、新製程等成為研究投入的重點。  在此契機下,柔性液晶書寫膜的研究及創新應運而生。
  • 「悟空」衛星發現電子宇宙射線異常波動 有望揭開暗物質神秘面紗
    但這一疑似暗物質的蹤跡,是近年來科學家離暗物質最近的一次重大發現,也將打開人類觀測宇宙的一扇新窗口。天文觀測表明,宇宙中的暗物質比人類目前熟悉的普通物質(也就是標準粒子物理模型能解釋的物質)要多5倍,其物理本質是目前國際上粒子物理和天體物理領域的最重大問題之一。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悟空」(DAMPE)的核心使命就是在宇宙線和伽馬射線輻射中尋找暗物質粒子存在的證據,並進行天體物理研究。
  • 德國科學家發現巨磁電阻新材料磷化鈮
    德國馬普固體化學物理研究所和亥姆霍茲德勒斯登羅森多夫研究中心(HZDR)及荷蘭拉德堡大學(Radboud)的科學家共同發現了一種具有超快速電子的新型巨磁電阻材料——磷化鈮(NbP)。
  • 宇宙物理學大廈要崩?遙遠天體暗示:這個常數在宇宙各處數值不同
    雖然玻爾的原子模型後來被推翻了,但是物理學家們發現了精細結構常數在衡量電磁力以及其他方面具有重要的意義,所以它一直保存了下來。而且,精細結構常數非常有趣,它不僅僅是一個極罕見的無量綱(也就是沒有單位)的物理常數,而且很多數學上的常數經過簡單的變換後也能得到這個數字。因此,自從精細結構常數被提出之後,就有無數科學家為之著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