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學家發現新宇宙巨型結構,銀河系也屬於其中的一部分!

2020-12-14 痴狂科學

在天文學家看來宇宙中的星系看似雜亂無章實則是受某種規則制約的,而且發現宇宙中的星系都在一張巨大的網絡中運行,同時這張巨大的星系網也圍繞著宇宙的中心進行環繞,對於宇宙的中心在哪裡以及中心是什麼目前還無法確定,目前天文學家通過對星系運行數據分析,可能發現了一個從未定義過的新宇宙結構體,這是一個由無數星系聚集出來的巨型星系團,目前科學家給這個超級星系團取了個名字——南極牆(South Pole Wall)

此前這片區域正處於銀河系的背面,星系發出的光線導致科學家從未觀測銀河系背面的情況,研究人員通過星系之間相互的運動軌跡和紅移檢測,最終發現許多星系都在某個範圍內運行的奇怪現象,在這片區域由無數的星系、恆星、天體聚集成一個橫跨14億光年的高密度星系團,而且銀河系所在的處女座超星系團也是這個星系團的組成部分,只是南極牆的核心到底是什麼還存在爭議,目前提出了至少3種結果。

南極牆(South Pole Wall)

1、大質量黑洞群

就如同絕大多星系的核心一樣,南極牆的核心區域可能聚集了數量眾多的大質量黑洞,這些超級黑洞由宇宙早期形成的恆星衰變而成,這些恆星質量非常龐大通常由最簡單的氫原子構成,其壽命也相對非常短暫,形成了宇宙最早期的黑洞,在宇宙空間相對比較狹小的情況,這些大型黑洞迅速聚集在一起,強大的引力場最終形成了目前的超級星系團,正是這些超級黑洞構成了南極牆的核心。

2、暗物質

通過對大型星系的研究發現維持星繫結構的主要因素可能是暗物質,科學家認為這種肉眼無法直接看到的物質佔據了宇宙物質總量的95%,已知最大的星系IC 1101的質量超過銀河系20多倍,如此龐大的星系幾乎不可能僅靠中心的黑洞引力來維持,整個星系中是在暗物質的維繫下才存在下來的,這種情況同樣也適用於新發現的南極牆結構,數十萬個星系由一種看不見的力量聚集成星系團,可能是受到了暗物質的影響才形成的,科學家認為在南極牆的核心或能找到暗物質的證據。

3、宇宙的中心(起點)

科學界認為宇宙源自137億年前的大爆炸,在這之後空間像氣球般迅速膨脹形成目前看到的宇宙,之所以發現宇宙空間不斷擴張是因為所有的星系都在互相遠離,科學家一直在宇宙中尋找宇宙爆炸的起點也是宇宙的中心,所有的物質、天體、星系都是從這個起點爆發出來的,而聚集了數十萬個星系的南極牆看起來像是由宇宙大爆炸形成的,而且南極牆區域還只是整個結構體的其中一小部分,根據分析得出的圖像看起來整個結構體有點像一個撐破的氣球,但結構體中心是不是宇宙的中心還需要驗證。

可以說南極牆結構體的發現,讓人類對於宇宙的認知又前進了一步,此前科學家在2010年和2020年完成了宇宙在微波X射線下的全景圖像,從圖像中能看到中間有一道巨大的結構橫跨全宇宙,科學家把這道猶如分隔線的結構體稱為——大力神日冕長城(Corona Borealis Great Wall),而新發現的南極牆結構體就在這道足有100億光年長的超級結構體中,而且這些也只是宇宙中可直接觀測到的部分,未來更先進的觀測設備或能看到另一個不同的宇宙。

目前人類對於宇宙的了解主要是通過對可見光進行分析得出的,對於南極牆結構體中心到底是什麼還需要驗證,雖然也只是整個宇宙中的一小片區域,但已經是人類檢測到最大的宇宙結構之一,在宇宙全景圖中可以看到還有許多未知的星繫結構和區域等待人類去了解。

你認為新發現的南極牆(South Pole Wall)的核心會是以上3種觀點中的哪一個呢?

歡迎關注我的百家號,這裡將帶給您一個全新的視角看世界!

相關焦點

  • 宇宙中發現又一巨型結構:像一堵牆壁,跨度達14億光年
    日前,一個來自國外的科研團隊再次有了驚人發現:觀測到一個被稱為「南極牆」(South Pole)的超級結構,該超級結構包含數十萬個星系,像一堵厚厚的牆壁一樣,橫亙在宇宙中,跨度超過14億光年,這是繼著名的「史隆長城」之後,天文學家發現的又一個巨型結構。什麼是「史隆長城」?
  • 中國天文學家發現了數百顆高速度恆星,其中許多正在遠離銀河系
    在我們的銀河系中,有成千上萬的恆星以高速繞銀河系的中心運行。有時,它們中的一些速度過快,以至於它們脫離了我們的銀河系而成為星際對象。由於涉及極端的動力學和天文學過程,所以天文學家對研究這些恆星最感興趣,尤其是那些能夠達到逃逸速度並離開銀河系的恆星。#銀河系#然而,由中國國家天文臺(NAOC)領導的國際天文學家團隊最近宣布發現591顆高速恆星。
  • 美國宇航局繪製銀河系內部地圖,發現宇宙「拐杖糖」
    在這張銀河系中心地帶的彩色合成圖像的中心出現了一個類似甘蔗的圖案,但這不是宇宙糖果。它跨越190光年,是一組發射無線電波的細長電離氣體絲之一。「GISMO觀測到的微波波長為2毫米,這使我們能夠探索位於紅外光和長波射電之間過渡地帶的星系,」巴爾的摩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天文學家約翰內斯·斯塔格恩(Johannes Staguhn)說。「光譜的每一部分都有不同類型的發射主導,而GISMO向我們展示了它們是如何聯繫在一起的。」
  • 124 億年前星系相撞形成宇宙最大結構,或改變宇宙演化史
    天文學家觀察到 124 億年前 14 個星系相撞融合,現時可能已成為宇宙已知最大結構。研究已刊於《自然》。利用現在最大型天文望遠鏡——阿塔卡馬大型毫米波/亞毫米波數組 (ALMA) ,研究人員成功觀察到一件重大宇宙事件:在可觀察宇宙 90% 以外,有 14 個星繫於 124 億年前相撞融合。這個巨型結構並無因融合而停止,而是繼續以雪球效應滾大。
  • 宇宙中最大的星系,比銀河系要大幾十萬倍,宇宙一直讓我們感慨
    現在我們知道這些條件對銀河系的使用是什麼,IC1101,完全滿足。老實說,天文學家現在對這方面了解不多。銀河系是一個典型的中型旋渦星系。在人類所知的最大數量的星系前面,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 正如我們之前所說,星系可以根據不同的形狀分為橢圓星系、旋渦星系和不規則星系。根據星系的大小,它可分為矮星系、中型旋渦星系、巨型橢圓星系。
  • 科普知識:宇宙中有多少個銀河系?
    天文學家們對銀河系進行了廣範的觀測和研究,對其在宇宙中所處的位置進行了深入的觀測和推算,發現銀河系所處的地方是一個空洞,在銀河系周圍在沒有其他的星系,就是說離別的星系很遠。這也從一個方面似乎驗證了過去的科學家觀測到的宇宙膨脹的說法,為了確定這個發現,天文學家們利用了哈勃望遠鏡,利用哈勃常數以及微波背景輻射來測量銀河系周圍。後來天文學家們經過研究後發現,銀河系在宇宙中的位置是在一個被命名為KBC的空洞中,這個空洞也是人類所知道的最大的宇宙空洞。
  • 英國天文學家公布銀河系最詳細的地圖
    來自英國的天文學家利用歐洲航天局(ESA)蓋亞空間觀測站收集的數據,繪製了一張由近20億顆恆星為一顆銀河系的新地圖。 氣體雲的大調查有助於天文學家研究銀河系 對銀河系內部的大規模調查揭示了銀河系內部的廣泛結構。 卡迪夫大學和世界其他50個機構的科學家對銀河系內部進行了新的3D調查。
  • 雙語閱讀:銀河系是彎的!天文學家繪製三維地圖
    天文學家通過追蹤遍布銀河系的數千顆大的脈動變星,繪製出了迄今為止最精確的銀河系地圖。從地圖上看,由無數恆星組成的星系盤並非扁平,而很明顯是彎曲的、扭曲的。研究人員於上周四公布了一張銀河系的三維地圖,其中包括太陽在內共有1000多億顆恆星。這張地圖全面展示了銀河繫結構:由四個大的螺旋型枝節和一個條狀的核心區域組成的星系盤。
  • 宇宙最大的結構:寬度100億光年,是太陽直徑的7億億倍!
    如果覺得這個距離很遠,那來看看銀河系的大小,銀河系的寬度達到了10萬光年。然而,銀河系的寬度僅僅是宇宙中已知最大物體寬度的0.001%。一個不應該存在的巨大結構宇宙中最大的東西極其龐大,它超越了我們對大小的感知,那就是寬度高達100億光年的武仙-北冕座長城,這是銀河系寬度的10萬倍,太陽直徑的7億億倍。
  • 宇宙中具有無數的河外星系,距離銀河系最近的卻只有這兩個
    對於廣饒無比的宇宙來說,宇宙空間是非常巨大的,非常的遼闊浩瀚,但是,絕大多數我們人類肉眼可見的天體,應該是屬於銀河系的成員,但是我們眼中的銀河系,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宇宙嗎?對於這個回答,當然是遠遠不是,但宇宙中還存在著數以億計的星系,而我們的銀河系只是其中最普通的一個星系而已,我們人類把銀河系之外的星系統稱為河外星系,簡稱星系。因此說銀河系並不是整個宇宙,他只是宇宙中非常小的一個部分而已,是宇宙海洋中一滴水一般的存在。
  • 歐洲天文學家公布銀河系3D地圖,發現:我們的地球正朝黑洞前進
    不僅如此,我們整個恆星系在大家長太陽帶領下,也在圍繞銀河系中心的黑洞旋轉,速度大約為220公裡/秒,如此神速也要2.5億年才能繞行一周,上次處在同一位置時,地球上還是恐龍橫行的中生代。最近,科學家根據歐洲航天局蓋亞太空探測器的數據,創建了銀河系3D地圖。該探測器自2013年以來一直在掃描恆星,發現銀河系不是一張切面,而是有厚度,地球也正在朝黑洞前進,日近一日。
  • 天文學家首次在銀河系發現地球大小的流浪行星
    天文學家首次在銀河系發現地球大小的流浪行星 2020-11-09 09:5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銀河系孤單嗎?哈勃發現了什麼?
    我們需要巨量的引力來解釋星星的運動和能量噴發現象,正基於此,天文學家們推斷,銀河系的中心是一個超大質量黑洞。其他一些星系是橢圓形的,還有幾個星系是不尋常的牙籤形或環形。而哈勃超級深空場的影像(HUDF)卻顯示出另一番景象。
  • 天文學家發現宇宙殺手的最佳證據:一個被稱為「中等質量」的黑洞
    天文學家發現了宇宙殺手的最佳證據:一個被稱為「中等質量」的神秘的黑洞,它撕裂了一顆離它太近的任性的恆星,從而暴露了它的存在。黑洞的質量大約是太陽的5萬倍,比位於大型星系核心的超大質量黑洞(數百萬或數十億倍太陽質量)要小,但比大質量恆星坍縮形成的恆星質量黑洞要大。
  • 科學家發現銀河系規模正在變大,在宇宙中銀河系算不算大型星系?
    在宇宙中星系之間進行合併是很常見的一種情況,而我們所在的銀河系也正在與旁邊的仙女星系正在不斷靠攏,科學家發現銀河系的規模是吞噬過許多小型星系形成的,目前銀河系的邊緣就有一個矮星系正在合併中,在宇宙中大星系依靠蠶食小星系來彌補星系中的物質,由於宇宙正在的不斷擴大,星系之間的距離也在拉大距離
  • 宇宙也並非最大,和宇宙外相比或像一個原子
    而本星系群又屬於本超星系團的一部分,本超星系團又被叫做室女座超星系團,除了本星系群之外,本超星系團還包括其他50多個星系團和星系群。本超星系團的直徑約在1~2億光年之間,核心部分在室女星系團,這裡是本超星系團中星系周圍集中的地方,如果說這裡屬於繁華的市區,那麼我們銀河系和仙女座星系所在的地方只能算偏遠郊區了。
  • 科學家發現跨幅9000光年巨大氣體結構,在銀河系穿梭
    在宇宙中,天體的形式紛繁複雜,五花八門,種類之繁多,遠遠超過人類的想像。19世紀,科學家們發現了銀河系的一種神秘的氣體雲結構。時隔141年,今天的科學家又發現了另外一個更加奇妙、更加詭異的氣體雲。它像一條龍在海面上下翻騰一樣,在銀河系銀盤兩側往復波動。
  • 從內部來確定銀河系的結構是一項挑戰,我們是如何做到的?
    在如此充實的業餘生活下,這位音樂家搖身一變,成為了一名一流的天文學家。他就是天王星的發現者、也是第一個開始研究銀河繫結構的人:威廉·赫歇爾(William Herschel)。而最終撐開這個豁口,讓我們發現銀河系真正大小和太陽實際所在位置的人,主要歸功於一個世紀後的另一位自學成才的天文學家哈洛·沙普利(HarlowShapley)。銀河系星圖的真正繪製者1917年,哈洛·沙普利無意中通過統計一種特殊星團的距離,發現了銀河系大小的秘密。
  • 天文學家發現全新宇宙之謎 神秘天體「奇特射電圈」
    近期天文學家們發現了太空深處出現的一種全新奇怪環形天體:「奇特射電圈」(ORCs)。第一個ORC是美國國家射電天文臺的AnnaKapinska在2019年9月發現的,當時她正在檢查宇宙演化圖(EMU)項目試點調查的數據。
  • NASA發現超大星系團 可裝下100個銀河系(圖)
    【搜狐科學消息】北京時間5月31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美國宇航局日前宣布,「斯匹策」紅外空間望遠鏡不久前新發現了上千個小型星系。這些星系通過引力相互吸引,構成了一個體積異常龐大的星系團。  NASA的專家們解釋說,儘管這些小星系的尺寸並不大,但它們卻在宇宙的演化過程中發揮著關鍵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