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本文前,請您先點擊本文標題下面的藍色字體「天涯觀察」再點擊「關注」,這樣您就可以繼續免費收到文章了。每天都有更新。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
如今很多人把晉惠帝看成是中國歷史上最傻的皇帝。說他是最傻皇帝的理由是他的一句「何不食肉糜 ?」故事講的是:晉惠帝執政時期,有一年發生饑荒,百姓沒有糧食吃,只有挖草根,食觀音土,許多百姓因此活活餓死。百姓餓死的消息被迅速報到了皇宮中,晉惠帝聽完了大臣的奏報後,大為不解。經過冥思苦想後,他說:「老百姓肚子餓得沒米飯吃,為什麼不去吃肉粥呢?」
晉惠帝司馬衷(259年-307年),字正度,晉武帝司馬炎次子,西晉第二位皇帝,290年-307年在位。在他在位期間,西晉歷史上爆發了八王之亂。在八王之亂中,惠帝的叔祖趙王司馬倫篡奪了惠帝的帝位,並以惠帝為太上皇,囚禁於金墉城。齊王司馬冏與成都王司馬穎起兵反司馬倫,群臣共謀殺司馬倫黨羽,迎晉惠帝復位,誅司馬倫及其子。又由諸王輾轉挾持,形同傀儡,受盡凌辱。306年,東海王司馬越將其迎歸洛陽。307年,惠帝去世,時年48歲,相傳被東海王司馬越毒死。
把「何不食肉糜」作為晉惠帝痴傻的理由,顯得很牽強。晉惠帝之所以說出這樣的話來,跟他長期生活在深宮中有關,因為他不了解基層。他生活在深宮中,覺得最容易得到、也最難吃的就是「肉糜」。當聽到百姓餓得沒飯可吃而活活餓死時,他覺得百姓應該去找那些最容易得到的東西來充飢。從這一點講,也只能說明晉惠帝不了解基層百姓生活。對事情不了解甚至不熟悉,可能就會說些很外行的話,甚至很可笑的話,但這並不能說明此人就很傻。過去,一些長期生活在城市中的孩子,到農村裡分清麥苗與韭菜。據說當年賈平凹進城找不見廁所,因為城市裡面的廁所比他們村老百姓居住的房子都要好,他覺得這些地方根本不可能用來做廁所。難道通過這些事例,就能說這些城市的孩子和賈平凹是傻子?!
另外,從其他一些方面也能證明晉惠帝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傻子。
每一位父親,對自己的兒子總是放心不下,開國皇帝更甚。司馬衷當上太子後,他的父親司馬炎對其將來能否擔當重任心存疑慮,甚至通過「以尚書事,令太子決之」的辦法,來考察司馬衷的理政能力。為讓司馬衷順利過關,太子妃賈南風和給事張泓串通,由張泓事先把答案寫好,讓司馬衷依樣畫葫蘆「書之」,結果「武帝覽而大悅」。司馬衷即位後,凡有詔命,「帝省訖,入呈太后,然後行之」;誅殺司馬亮、衛瓘時,也是由司馬衷「作密詔令」。由此可見,司馬衷讀文、寫字甚至擬發詔令是沒問題的。這說明,如果司馬衷真正是一個傻子,那麼他對這些是做不到的。因為識字、寫字,是衡量一個人智商的重要指標。
除了有一定的文化基礎外,司馬衷對數字也是有概念的,甚至是很敏感的。西晉後期變故迭起,戰亂不停,「及王浚攻鄴,志勸穎奉天子還洛陽。時甲士尚萬五千人, 俄而眾潰,唯志與子謐,兄子綝,殿中武賁千人而已, 而人馬復散,志於陣中尋索,得數乘鹿車,司馬督韓玄收集黃門,得百餘人。志入,帝問志曰: 何故散敗至此? 志曰: 賊去鄴尚八十裡,而人士一朝駭散,太弟今欲奉陛下還洛陽。 帝曰: 甚佳。 於是御犢車便發。」看到身邊侍衛的數量急劇減少,司馬衷便有「何故散敗至此」的發問;聽到盧志「賊去鄴尚八十裡」的匯報數字,司馬衷覺得「甚佳」,才同意向洛陽進發。
晉惠帝還很懂人情世故。傻子往往是最不懂人情世故的,因為這需要很高的智商和情商。洛陽被大將張方攻佔後,張方帥騎三千「方拜謁,帝躬止之」。司馬衷被張方劫持到長安後,司馬顒帥官屬步騎三萬,迎於霸上,「拜謁,帝下車止之」。在八王之亂中,晉惠帝看到,在八王之亂中,他已失去皇帝的權威,各個諸侯王及大臣早已不把他當做一回事,因此他在這時很識時務,很能擺正在自己的位置,這也說明他不是真正的傻子。
分得清誰忠誰奸,善待忠臣,這一點晉惠帝做得很好,這說明晉惠帝智商最起碼在常人之上。永興元年(公元304年),晉軍在蕩陰戰敗,惠帝臉部受傷,中三箭,百官及侍衛人員都紛紛潰逃,只有侍中嵇紹莊重地端正冠帶,挺身保衛天子,司馬穎的軍士把嵇紹按在馬車前的直木上。司馬衷說:「這是忠臣,不要殺他!」軍士回答道:「奉皇太弟(司馬穎)的命令,只是不傷害陛下一人而已!」於是殺害嵇紹,血濺到司馬衷的衣服上,司馬衷為他的死哀痛悲嘆。等到戰事平息,侍從要浣洗御衣,司馬衷說:「這是嵇侍中的血,不要洗去。」念念不忘危難時刻護駕的忠臣,試想,這是一個白痴所能做出來的嗎?